第517章 故技重施

瓊林樓是小時坊中數一數二的高檔酒樓,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但是,進京趕考的舉子中並不缺乏家資豐厚者,所以當徐晉和費懋中兩位進入瓊林樓時,發現大堂中竟坐了不少舉子打扮的書生。他們飲酒行令,高談闊論,吟詩作對,竭盡所能地展露自己的才華,以達到提高自身名氣的目的。

看着眼前的情景,徐晉不禁感慨萬千,想當年自己初到大明,家徒四壁,窮得叮噹響,只能通過科舉謀求出路。自己也曾像眼前這些舉子一般,想方設法地刷名氣,爭取在主考官面前混面熟。

幸運的一是,自己一次便科舉通關了,而眼前這些高談闊論的舉子們,能夠通過明年會試的又能有幾人?譬如大器晚成的張璁,一共考了八次才通過會試,獲得了進士出身,足足考了二十四年,試問人生有幾個二十四年可以蹉跎?

“子謙,我們上樓去吧。”費懋中的提醒打斷了徐晉的感觸。

徐晉輕點了點頭,正準備舉步上樓,卻忽然聽到有人大聲喊道:“咦,莫不成這位就是連中五元探花及第的徐子謙徐大人?”

呼啦……

大堂中所有目光齊刷刷地望過來,一衆舉子更是爭先恐地圍上來行禮問好,熱情地邀請徐晉入座。

徐晉不禁暗汗了一把,好不容易纔得以脫身上樓去。費懋中笑着打趣道:“子謙現在該知道你的名氣到底有多大了吧?”

這話倒是不假,現在徐晉無論是在官場、文壇、還是在民間的名氣都非常響。

在文人圈子。徐晉乃連中五元,探花及第的神童,被讀書人視爲偶象人物,而他的詩詞在大明文壇也是舉足輕重,光是一曲《臨江仙》便無人敢出其右。

在官場圈子。徐晉是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政治新星,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開始嶄露頭角。

在民間百姓中,徐晉亦是風評極佳。俗語有云: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徐晉在山東賑災,鐵腕懲惡治貪;不惜得罪權貴,倡議清田莊;推廣種植紅薯等等,其所做的都是惠及老百姓的實事,所以深得老百姓擁戴。

徐晉和費懋中兩人上了二樓,這裡雖然不及大堂寬敞,卻是雅座,費懋賢等已經在臨窗的位置等候了。

“子謙,民受!”費懋賢見到徐晉和費懋中上樓,立即便站起來招手。

“見過徐大人,費大人!”同桌的舉子紛紛站起來見禮。

這確實是個小型的文會,因爲在座的舉子加起來也不足十人,有幾個徐晉還認識的,都是江西的同窗或同年。譬如江運、袁城和李浙等。

不過,在座有一名年輕舉子卻是引起了徐晉的格外注意,此人約莫二十歲,雖然身材短小,不過卻皮膚白皙,生得眉清目秀,相當有神韻,而且氣質淡定從容,應該是個很穩的人。

費懋賢見徐晉注意此人,微笑着介紹道:“子謙,這位乃南直隸松江府俊才徐階,表字子升,是明年會試頭名的大熱門,已經收到了魏國公上元節文會的邀請。”

那短小青年謙虛地笑道:“民獻謬讚了,在下能獲得魏國公邀請,純粹是僥倖而已。”

徐晉不禁暗道一聲我擦,又見到歷史名人,這位可不得了,大奸臣嚴嵩就是被這位給板倒的,就連後來的一代名相張居正也是這位的門生。

當然,自從穿越到明朝以來,歷史名人見得多了,就連嘉靖帝的屁股都踹過了,所以徐晉倒沒多大震動,相反,現在徐階連進士都還未中,名不見經轉,所以在徐階眼中,徐晉反而是高高在上的名人。

徐晉微笑道:“原來是徐子升,看來咱們倒是有緣,大家都姓徐,就連表字都有一半相同。”

在座衆舉子都發出善意的笑聲,徐晉聲名在外,還有着徐砍頭的外號,所以大部份人都以爲他是個十分嚴厲的傢伙,沒想到竟是如此平易近人,沒有半點架子,讓人心生好感。

徐階有點受寵若驚道:“那是在下的榮幸啊!”

彼此客套寒暄了幾句便落座飲宴,酒過三巡,菜上五昧後,一衆舉子紛紛拿出自己的詩詞請徐晉點評。

以徐晉目前在官場和文壇的地位,自然有資格點評舉子的詩詞了,只要他開口讚譽幾句,無疑能讓該名舉子名氣大增。

徐晉雖然是“文抄公”,但欣賞詩詞的水平卻是實打實的,再加上他口才極佳,給在座衆舉子的詩詞一一作了點評,寫得好的不吝嗇讚美之詞,寫得不好的也注意留幾分面子。如此一來皆大歡喜,整場文會的氣氛熱烈高漲又不失和諧。

這場小文會持續了近個時辰,天色快黑才結束,一衆舉子心滿意足向徐晉告辭後散去。

……

時間如白駒過隙,大明的百姓在熱鬧喜慶中送走了嘉靖元年,迎來了滿懷希望的嘉靖二年。

回首過去的一年裡,除了吐魯蕃滿速兒侵擾甘肅,還有嶺南沿海遭到佛郎機人的小打小鬧外,大明的四境總體上還算盛平,國內也沒有鬧出大亂子。而且,這一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再加上夏秋賦稅各減免一半,大明的百姓總算可以喘口氣兒,日子比往年好過多了。

此外,儘管各地的清田莊工作並不理想,但多少還是有些成效的,有部分百姓確實得了實惠,這自然讓老百姓們對生活更有了盼頭,對即將來臨的嘉靖二年充滿希望。

年後,很快就到了大明朝最隆重的節日上元節,今年是春闈大比之年,京中老百姓最關注的自然是即將到來的禮部會試了。

然而,京官們關注的焦點卻是朝堂,上元節之後的朝堂真是風急浪高呀!

話說嘉靖二年正月十六,開年後第一次朝會,三份奏疏便在朝堂上驟然掀起了驚濤駭浪。戶部主事霍韜、南京刑部主事張璁和桂萼三人像商量好了一般,同時上疏請求皇上爲興獻帝在大內立廟,而且要改稱弘治帝爲皇伯考。

小皇帝朱厚熜得了這三份奏疏後如獲至寶,立即下旨令內閣商議立廟事宜,整個朝廷頓時爲之炸鍋,徹底打破了自從正德十六年下半年以來的平靜。

當初張璁的一份《大禮疏》在朝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朝臣們分裂成兩派互噴,最後楊廷和耍流氓,拿出首輔的權勢把反對派給強行壓制下去。

然而,楊廷和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張璁等反對派只是暫時蟄伏罷了,等小皇帝根基一穩,只要有人帶頭挑起這個話題,“大禮議”之爭的戰火立即就會被點燃。

所以,張璁、桂萼和霍韜三人的奏本一呈上去,當初的反對派們馬上便紛紛上書應援,譬如湖廣提刑按察使席書、曾經的禮部左侍郎王瓚等……

最讓徐晉出奇的是,武定伯郭勳這貨居然也跳出來上書支持爲興獻帝立廟,看來這傢伙也認清了形勢,要想混得開,必須抱緊小皇帝的大腿。

如此一來,成國公徐光祚、魏國公徐鵬舉、英國公張倫等勳貴也紛紛表態支持爲興獻帝立廟。勳貴集團的利益向來都是一致的,彼此互相聯姻,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相當團結。

這下可把楊廷和爲首的“濮儀派”氣急壞了,雙方引經據典,展開脣槍舌劍的同時,私下裡各種手段都開始施展了,今天反對派的某某被彈劾,第二天“濮儀派”的某某跟着被彈劾。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不是一般的熱鬧。

嘉靖帝登基將近兩年,根基漸穩,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戰戰兢兢,對政事懵懂無知的少年藩王了,他沉着地旁觀看戲,不時下旨質問楊廷和派系的官員,往往能夠直指要害,給楊廷和一系造成很大壓力。

……

正月二十五日,內閣。

禮部尚書毛澄氣沖沖地找到首輔楊廷和,黑着臉道:“楊閣老,霍韜是徐晉的爪牙,張璁亦跟徐晉相交甚密,下官認爲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此子策劃的。近日皇上不斷下旨質問斥責大家,言辭犀利,我懷疑亦是此子在背後指點。正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所以下官認爲必須先將徐晉此獠拿下,否則後患無窮。”

吏部尚書喬宇聞言卻是搖頭道:“難!”

自從“大禮義”之爭重燃戰火,徐晉一直置身事外,從來不對此發表任何意見,而且徐晉的名聲和風評都很好,既不貪贓枉法,又沒以權謀私,根本沒有任何可以攻擊的弱點,想拿下他不太可能。

楊廷和忽然淡淡地道:“徐晉主持清丈京畿土地卓有成效,反觀南直隸和浙江兩地,效果卻是相形見絀,就讓他到南直隸和浙江一帶發揮才能去吧!”

喬宇和毛澄相視一眼,前者撫掌笑道:“楊閣老高見,才盡其用嘛。”

很明顯,楊閣老又故技重施,準備把徐晉這條搗屎棍調離京城,然後騰出手來收拾反對派的其他人。

第282章 客死異鄉第1348章 你追我趕第1273章 深藏不露第1244章 嘉靖巡邊(中)第560章 一百萬兩(兩章合一)第557章 激戰碼頭第171章 抉擇第757章 南洋都護府第15章 學霸家族第524章 名妓的傲第1021章 天有皇乎?第1214章 李大仁第161章 無師自通(求票求訂閱)第1083章 嘉靖的手腕第378章 老子來了第306章 失敗的惡作劇第218章 通判歸來,殺第445章 脣槍舌戰(下)第1222章 圍城打援(下)第760章 王翠翹的心願第833章 羣魔亂舞第192章 悍匪脫籠第1155章 汗庭決戰(中)第1155章 汗庭決戰(中)第272章 萬物有其理(兩張合一)第487章 君臣論政第74章 劫道第294章 賞春文會(七):乘人之危第294章 賞春文會(七):乘人之危第1127章 絕地大反擊(中)第1075章 嘉靖登門第952章 兩方比鬥(上)第331章 大禮疏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303章 我是會元第322章 名次初定第819章 人事震動(中)第677章 血淚第813章 出大事了第379章 屠刀祭起第221章 被非禮了第503章 洞房第1127章 絕地大反擊(中)第817章 朝中風雲第1205章 國舅爺第73章 送信第577章 三賊齊聚(上)第464章 處處刁難第668章 宋大眼第88章 山雨欲來(求票)第777章 這盛世必如你所願第1064章 大善第113章 詠蛙(求票求訂閱)第501章 迎親第898章 血屠通州第847章 你們有個兒子第749章 破碎虛空(求票)第1334章 橫掃第188章 念念不忘第799章 自作聰明第36章 開張第1011章 借腦袋一用第1298章 好事近第489章 加入第1252章 郡王?第526章 人情往事第547章 東沙島之戰(下)第1224章 進退失據第855章 四叔的警告第965章 大明第一鬼才第887章 一婦當關第1075章 嘉靖登門第160章 禍福難料(求票)第542章 大內宗設第851章 上黑台山第738章 致命缺陷第490章 公主出城第1026章 荒島求生(下)第1172章 寶刀未老第187章 如意識茶(求票求訂閱)第732章 困獸猶鬥第685章 祭旗出兵第1180章 張璁獻計第458章 詠紅梅兩首第53章 抓捕第963章 兩個道士第1310章 肅州之危(中)第31章 五香羊雜第436章 潛入,禮物(求票)第348章 解決難題第260章 徐解元(求票)第1056章 雙殺第137章 強擄第193章 綰青絲第397章 如此開光第748章 寧王餘孽第1083章 嘉靖的手腕第992章 摧枯拉朽(中)第563章 揚州衛第576章 同是淪落人
第282章 客死異鄉第1348章 你追我趕第1273章 深藏不露第1244章 嘉靖巡邊(中)第560章 一百萬兩(兩章合一)第557章 激戰碼頭第171章 抉擇第757章 南洋都護府第15章 學霸家族第524章 名妓的傲第1021章 天有皇乎?第1214章 李大仁第161章 無師自通(求票求訂閱)第1083章 嘉靖的手腕第378章 老子來了第306章 失敗的惡作劇第218章 通判歸來,殺第445章 脣槍舌戰(下)第1222章 圍城打援(下)第760章 王翠翹的心願第833章 羣魔亂舞第192章 悍匪脫籠第1155章 汗庭決戰(中)第1155章 汗庭決戰(中)第272章 萬物有其理(兩張合一)第487章 君臣論政第74章 劫道第294章 賞春文會(七):乘人之危第294章 賞春文會(七):乘人之危第1127章 絕地大反擊(中)第1075章 嘉靖登門第952章 兩方比鬥(上)第331章 大禮疏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303章 我是會元第322章 名次初定第819章 人事震動(中)第677章 血淚第813章 出大事了第379章 屠刀祭起第221章 被非禮了第503章 洞房第1127章 絕地大反擊(中)第817章 朝中風雲第1205章 國舅爺第73章 送信第577章 三賊齊聚(上)第464章 處處刁難第668章 宋大眼第88章 山雨欲來(求票)第777章 這盛世必如你所願第1064章 大善第113章 詠蛙(求票求訂閱)第501章 迎親第898章 血屠通州第847章 你們有個兒子第749章 破碎虛空(求票)第1334章 橫掃第188章 念念不忘第799章 自作聰明第36章 開張第1011章 借腦袋一用第1298章 好事近第489章 加入第1252章 郡王?第526章 人情往事第547章 東沙島之戰(下)第1224章 進退失據第855章 四叔的警告第965章 大明第一鬼才第887章 一婦當關第1075章 嘉靖登門第160章 禍福難料(求票)第542章 大內宗設第851章 上黑台山第738章 致命缺陷第490章 公主出城第1026章 荒島求生(下)第1172章 寶刀未老第187章 如意識茶(求票求訂閱)第732章 困獸猶鬥第685章 祭旗出兵第1180章 張璁獻計第458章 詠紅梅兩首第53章 抓捕第963章 兩個道士第1310章 肅州之危(中)第31章 五香羊雜第436章 潛入,禮物(求票)第348章 解決難題第260章 徐解元(求票)第1056章 雙殺第137章 強擄第193章 綰青絲第397章 如此開光第748章 寧王餘孽第1083章 嘉靖的手腕第992章 摧枯拉朽(中)第563章 揚州衛第576章 同是淪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