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謀

西村與西北村隔秦淮河的南源溧水河相望。溧水河與句容河就是在西北村處匯合成了秦淮河干流。

常遇春到達西村的時候,正好遇見郭天敘手下的那一千餘江上部隊。

這一千餘人在秦淮河西岸遭到元軍重創,死傷過半,正在走投無路之際,恰好遇上了常遇春。

常遇春立即接應這幫人上了岸,打通了西村與西北村的水上通道。

就在他與徐達陸續接應郭天敘、張天佑殘部的時候,湯和率領的五千人馬也趕到了。

這下,起義軍總算是穩住了陣腳。

徐達在接應郭天敘、張天佑殘部的時候,竟然還有人帶着郭、張二人的屍首通過了方山元軍的阻擊。

徐達見郭天敘、張天佑二人都戰死,立即發出緊急軍報給朱元璋。

徐達命人將二人屍首交給常遇春,讓他帶回太平城。徐達則按照朱元璋的指示,準備繼續回兵扼守句容。

直到第二天,九月十九日上午,纔沒有殘兵陸續南下了。估計沒回來的都在戰場上交待了。

徐達、常遇春、湯和他們一清點逃回來的人馬,總共才兩萬餘人。

也就是說,這二戰集慶,陳野先部臨陣倒戈;主將郭天敘、張天佑戰死;其所屬四萬餘人,損失了一半;輜重物資幾乎全部淪爲敵手。

好在經過徐達的一陣衝殺,元軍退回了方山以北,秦淮河西岸的元軍也退回了牛首山、將軍山一帶。

雙方又成了戰略相持局面。

徐達、常遇春、湯和三人計議了一番,決定第二天,由常遇春護送着郭天敘、張天佑的屍首回太平;徐達迅速回句容;湯和則在溧水堅守,整頓郭天敘、張天佑的那兩萬餘殘部。

三人計議已定,準備第二日行事。

哪知當晚,朱元璋竟然來了溧水。

朱元璋在接到溧水方向的軍報之後,估摸着二戰集慶不會太順利。

九月十八日在家仔細琢磨了一天,九月十九日一早,朱元璋便帶着親侄子朱文正來了溧水。

徐達、湯和、常遇春見朱元璋到了,立即將情況作了個詳細彙報。

朱元璋看着郭天敘、張天佑的屍首也是着實“難過”了一陣。

很快,朱元璋就穩定住了情緒,說眼下不是難過的時候,一定要繼承二位元帥的遺志,繼續完成反元大業。

你看看,人家這水平,不當皇帝真是屈才了。

朱元璋立即主持召開了一個高級軍事會議,用現代的說法,那叫現場辦公會。

會議由朱元璋親自主持,與會人員有徐達、湯和、常遇春、朱文正。

會議先對郭天敘、張天佑二位元帥的的英年早逝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然後議定朱元璋回太平後,立即向龍鳳政權上書,請求龍鳳朝廷對二人及家屬給予恩恤。

接下來,朱元璋對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個簡要安排。

立即調蕪湖的馮國勝到溧水來,負責溧水的防務。

蕪湖的防務則由郭興、郭英兩兄弟負責,郭興爲主將,郭英爲副將。

句容方向的防禦由徐達、鄧愈負責,還是徐達爲主將,鄧愈爲副將。

湯和待馮國勝到位後,繼續回溧陽負責溧陽方向防禦。

常遇春則與朱元璋一起回太平,繼續與廖永安負責防禦採石磯的康茂才部。

至於郭天敘、張天佑的兩萬餘殘部,徐達帶五千人去句容,常遇春帶五千人去太平,其餘人馬則留在溧水,交給馮國勝整編。

至於爲什麼把馮國勝從蕪湖調來防守溧水,朱元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當初渡江攻集慶,就是馮國勝最先提出的。

但朱元璋想讓郭天敘、張天佑先去當這個炮灰,讓他們與元軍主力作戰,互相消耗。

馮國勝雖然作戰勇猛,但謀略不足,對於朱元璋的用意,始終不能理解。

爲了不讓馮國勝捅摟子,朱元璋便將其安排在蕪湖。

現在,元軍大勝郭天敘、張天佑部,下一步很可能會乘勝追擊,向溧水方向發起進攻。

因此,溧水方向得派個勇將來。

朱元璋認爲馮國勝最適合不過了,這傢伙對兩戰集慶都沒給他安排什麼重要任務早憋了一肚子氣,現在讓他守溧水,一旦元軍來犯,他肯定會跟元軍玩兒命。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朱元璋識人用人的確有過人之處。

會議召開完畢,徐達、常遇春連夜整頓郭天敘、張天佑的殘部,準備各帶五千人,第二日一早就出發。

九月二十日一早,徐達帶着人回句容。

朱元璋則與常遇春一道,帶着郭天敘、張天佑的屍首回太平。

湯和則在溧水堅守,等着馮國勝來溧水後,他就帶着人馬回溧陽。

九月二十日當晚,朱元璋他們就回到了太平。朱元璋立即讓常遇春帶兵去城北駐防,採石磯的康茂才部不容小覷。

常遇春走後,朱元璋立即召來李善長,二人又是一番密議。

最終,議定由李善長負責搭設靈堂,在太平爲郭天敘、張天佑舉行個祭奠儀式後,將二人屍首火化。

然後由李善長親自護送二人骨灰回和州,接下來李善長迅速前往毫州給龍鳳政權遞奏摺。

待龍鳳政權的任命文書下達後,李善長再返回和州與朱元璋的夫人馬氏、郭氏一道將郭、張二人的骨灰送回滁州。

至於爲什麼讓馬氏和郭氏都回滁州,朱元璋也是有深意的。

現在,都元帥郭天敘、右副元帥張天佑都戰死了,按說,這原郭子興部的人馬,就該歸他這個三把手左副元帥統領了。

但滁州還有個郭天爵,他也是郭子興的親兒子。如果龍鳳政權任命郭天爵爲都元帥,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朱元璋得立即上書,同時還得派個得力的人去毫州,打通一些關係,讓龍鳳政權給朱元璋一個最高軍事統帥的正式任命。

這樣一來,朱元璋就站在在法理的制高點,可以順利地接收原郭子興部的人馬。

但是,如果滁州的郭天爵部不服從龍鳳政權這個安排,拉着人鬧分裂,那也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因此,朱元璋就想到了自己的妻子馬氏和郭氏。

馬氏是郭子興的養女,郭氏是郭子興的親生女兒,郭天爵得管她們兩個叫“姐姐”,由她們兩人出面去滁州做工作,定能穩定住局勢。

只要局勢穩住了,將來郭天爵再有什麼異心,以朱元璋的能力,收拾郭天爵那是小菜一碟。

但去毫州龍鳳政權的朝廷上書、疏通關係之人,朱元璋思來想去,也找不出個穩妥之人。

最後,只得讓李善長親自去一趟。

至於馬氏、郭氏兩位夫人那裡,朱元璋也有書信交待。

雖然郭家是她們二人的孃家,但嫁出去的女,就得向着婆家,這是那個年代的規則。

更何況馬氏、郭氏都認爲自己的夫君朱元璋比起弟弟郭天爵來說,強了不知多少倍。

妻以夫貴,將來朱元璋有了好前程,她們兩個肯定也跟着沾光。

雖然李善長從和州到毫州再返回和州,需耽誤些時日,但也正好可以趕上和馬氏、郭氏一起去滁州。

因爲前段時間,李善長從和州帶來消息,馬氏預計就在九月臨盆,說不定這兩天孩子都生下來了,只是消息還沒有及時傳過來。

等李善長這一來一回,馬氏的孩子也早滿月了,馬氏就可以安心地去滁州幫朱元璋處理相關事宜。

朱元璋與李善長商議已定,二人便仔細研究了一番如何給龍鳳政權上書。

最後,朱元璋的奏摺中,先是描述了郭天敘、張天佑二人在二次進攻集慶過程中,遭人暗算,先後戰死,請給予恩恤。

另外,請封郭子興幼子郭天爵爲中書省右丞,而朱元璋爲中書省平章政事兼都元帥。

這樣一來,從級別上來看,郭天爵還得歸朱元璋領導,因爲平章政事是中書省的最高行政長官。

郭天爵這個中書省右丞只是朱元璋這個中書省平章政事的副手,而且朱元璋還兼都元帥,郭天爵沒有任何軍事任命。

所以,朱元璋可以堂而皇之地接收原郭子興部的所有人馬,包括滁州的人馬。

雖然郭天爵是右丞,但這是文官,沒有領兵的權力。

一旦龍鳳政權的任命文書下達,再加上妻子馬氏和郭氏去滁州做工作,朱元璋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第二天,太平城內一片素縞,包括朱元璋在內的所有人員都穿着白孝服,朱元璋也親自主持了祭奠儀式。

儀式上朱元璋痛哭流涕,其情形實在是感人。

在祭奠儀式上,朱元璋還親口宣佈了一條重要紀律。就是郭天敘、張天佑已戰亡的消息不能隨便外傳。

特別是不能讓這個消息傳到滁州方向去,以免引起滁州軍心不穩。一切待李善長去毫州討得任命文書後,再作主張。

中國有個詞叫“喜憂參半”。

郭天敘、張天佑之死對於滁州、和州乃至江東太平等地的紅巾軍來說,確實是一大隱憂。主將戰死,難免會人心惶惶。

但有憂,是不是有喜呢?

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三十八章 機靈鬼藍玉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六百三十五章 暗殺計劃第三十章 藍玫尋死第三百一十二章 常遇春受傷第四十六章 郭子興取懷遠第一百二十章 殺回錐子山第六十三章 先打豪強第八十九章 聽葷曲兒第三百零五章 滾動預算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內”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七百二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第513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四百零四章 人才的搖籃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當校長啦第一百四十八章 教古人打牌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四百零五章 錐子山上的藏寶洞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五百零二章 快成廢紙的至正鈔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七十八章 救人於危難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門?倩女幽魂?第三十四章 偷襲錐子山第九十二章 逃離倚雲樓第二百五十章 貼心小棉襖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達石門第四百四十二章 死神來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二百五十三章 準備投資集慶第五百五十一章 趙德勝中箭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還是南下?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門密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門遁甲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一百九十章 金鑲珠寶蝴蝶簪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四百九十八章 偰斯的下落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爺子的心病第三百九十五章 李善長的試探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長期規劃第四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蕭何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獲美人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二百零九章 都元帥駕到第七百二十章 追殺恭定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餘杭告急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一章 引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五十章 張子明變節?第三百零一章 結親劉家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擊盤門第六百零八章 陸父心動第二百六十七章 此人大有來歷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寧危矣!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五百零三章 夜明珠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六十四章 分組編隊第八十二章 張思淑遭算計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達避雷第三百七十五章 再闖高府第十五章 楊過的原型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漢皇位之爭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花兒插在牛糞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兌現承諾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六百一十五章 朱文正謀反?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花兒插在牛糞上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六百零九章 沈萬三講故事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孤山密謀第四十一章 中計遭伏第四百九十七章 和尚修道第一百七十二章 準備出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一百七十八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第五百九十八章 常遇春大戰張定邊第二百九十章 我是男神?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五百八十一章 張士誠再度稱王第四十八章 曼陀羅花湯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
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三十八章 機靈鬼藍玉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六百三十五章 暗殺計劃第三十章 藍玫尋死第三百一十二章 常遇春受傷第四十六章 郭子興取懷遠第一百二十章 殺回錐子山第六十三章 先打豪強第八十九章 聽葷曲兒第三百零五章 滾動預算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內”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七百二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第513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四百零四章 人才的搖籃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當校長啦第一百四十八章 教古人打牌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四百零五章 錐子山上的藏寶洞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五百零二章 快成廢紙的至正鈔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七十八章 救人於危難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門?倩女幽魂?第三十四章 偷襲錐子山第九十二章 逃離倚雲樓第二百五十章 貼心小棉襖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達石門第四百四十二章 死神來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二百五十三章 準備投資集慶第五百五十一章 趙德勝中箭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還是南下?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門密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門遁甲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一百九十章 金鑲珠寶蝴蝶簪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四百九十八章 偰斯的下落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爺子的心病第三百九十五章 李善長的試探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長期規劃第四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蕭何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獲美人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二百零九章 都元帥駕到第七百二十章 追殺恭定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餘杭告急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一章 引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五十章 張子明變節?第三百零一章 結親劉家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擊盤門第六百零八章 陸父心動第二百六十七章 此人大有來歷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寧危矣!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五百零三章 夜明珠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六十四章 分組編隊第八十二章 張思淑遭算計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達避雷第三百七十五章 再闖高府第十五章 楊過的原型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漢皇位之爭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花兒插在牛糞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兌現承諾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六百一十五章 朱文正謀反?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花兒插在牛糞上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六百零九章 沈萬三講故事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孤山密謀第四十一章 中計遭伏第四百九十七章 和尚修道第一百七十二章 準備出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一百七十八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第五百九十八章 常遇春大戰張定邊第二百九十章 我是男神?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五百八十一章 張士誠再度稱王第四十八章 曼陀羅花湯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