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外之地。
“啓稟大汗,我們在南朝在的細作已經探知,南朝中原和梁州之地,流賊復起,大掠各州,如今,南朝皇帝已經集結各鎮兵馬征討,細作探知,薊鎮的大軍很有可能將要南下征討肆虐中原的馬真亂軍,臣譚海以爲,逢此良機,我汗國必須南下,以重創南朝朝廷耳。”左殿將軍譚海叩頭說道。
“臣孔德邦附議。”
“臣阿朗善附議。”
說着,在場的諸多禿吉人高級將領都是認同。
“阿和額託,你怎麼看?”禿吉人大汗,努臺饒有興趣地問道。
“父汗,我認爲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機,正如譚海將軍所言,此戰我們可以重創於南朝!”阿和額託是禿吉大汗努臺之子,十多年前,禿吉人造反,侵奪遼土,在這其中,作爲努臺親子的阿和額託則表現出了過人的軍事天賦,因此,努臺也是極爲倚重這個長子。
這一問,卻是考校了,果然,阿和額託不出所料。
“父汗,當年您起兵,面對遼鎮十萬多永軍,雖說有着天眷,擊破永軍於東鎮之下,但關鍵我等依靠的是永軍之中那些貪生怕死的傢伙罷了,因此,這纔有了遼鎮這片領土。”見着努臺點了點頭,在場的禿吉人和永朝降將們若有所思的表情,阿和額託說道:“南朝國力遠勝我們,所以,他們的皇帝設立了薊鎮,派遣了諸多精兵強將,因此,纔有了後來兩關山之敗!”
說到這裡,諸多禿吉人將領面上也是不太好看,其中尤以永軍降將孔德邦和尚有爲二人最是尷尬。
當時,禿吉人集結十多萬人馬,還收服了不少特欽人作爲前驅,兵勢強大,大有一舉侵吞薊鎮之意。更別提還有一羣無恥賣國賊子帶路了。
但是,很快,永軍薊鎮大都督孫有明指揮十餘萬永軍東進抗衡之。
雙方決戰於兩關山,自開始之日到結束共半個月,禿吉人大敗,作爲炮灰的降軍喪失大半,之前好不容易收服的鐵欽人也重新叛亂,不得已,禿吉人重新退往後方。
這才讓,一直膨脹起來的禿吉人不敢小覷中國之軍。
“如今南朝平叛,我等指揮大軍入寇劫掠其地,也可以補充我汗國消耗,遲滯南朝兵鋒,使那等賊人活躍於南朝,則時日久之,南朝必然衰落,我汗國則日益掠奪之下,必然昌盛!”
“好!”
禿吉大汗努臺聞言,就是一聲叫好。
同時,露出了幾分殘忍的笑容來,卻是要知道,這位禿吉人努臺崛起以來,就以殘忍好殺爲名,莫看這時一副和藹的模樣,但瞭解這位禿吉大汗的人,都是明白,這位大汗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豺狼性子。
這位大汗,少年時代,便指揮當時的部衆殺了自己叔叔,謀奪了其部落大權,後來,稍有勢力之後,就想着要掠奪中國之地。
但在當時,這位大汗及其父輩,也是世受大永朝國恩,甚至領了世襲的禿吉左都督之職。
但隨着勢力的逐漸擴大,加上當時的遼鎮老帥的故意放縱,在十多年之間,禿吉人很快就被努臺收服,那時候,便是那位功勳卓著的老帥,都難以節制了,甚至,無可奈何。
好在,或許是忌憚着。
這努臺一直按捺住自己的貪婪之心,直到這位老帥死後,纔開始了造反之舉。直到後來,擊破遼鎮十萬多永軍,侵吞了整個遼鎮,爲了防止遼地百姓反抗,努臺先殺窮苦百姓,後又因貪婪於財富,將遼地大富之輩,也一盡斬盡殺絕,先後死難者,不下百萬之衆。
若是衛子云聽了這阿和額託的話,恐怕當場就要驚悚呆立。這一幕,和他所在世界的那一幕何其相似啊。
明朝屢敗流寇,多次將之擊敗,但每到關鍵時刻,就趕上了滿清入寇,雙方甚至極爲默契地各自擾亂大明。
一前一後,明朝兩邊應對,極大地消耗了明朝的軍事實力。尤其是松山之敗,將大明朝邊軍主力幾乎盡喪,從此之後,明朝關內格局,就變得極爲艱難,流寇也逐漸崛起,攻城掠地,短短几年,諾大個天下,已然丟了一半。
原本,最有可能奪取天下的李自成卻又這個那個問題,當然了,最爲關鍵的是,李自成順軍雖然建國,但是,其根本依然是流寇本質,沒有一個經營有利的大後方,揮師東征,一路上,也就是寧武周遇吉那裡經歷了一場大戰,隨後,基本上就是走馬觀花一般,奪取了北京。
沒有好的基礎的情況下,接收了明朝殘破的北方。若是以衛子云來看,最好的情況莫過於先南後北,也就是如同北宋一般統一天下。
當時情況是,明朝江南依舊一副太平無事的歲月,雖然偶有小難,卻仍然是歌舞昇平。
若是李自成先南下,奪取了江南,得了財賦之地,這樣就能養軍,只要稍稍經營一二,就能北上那時候,以新銳之師北上,接收明朝北方的資產,沒有後顧之憂,只需要全力面對滿清即可。
況且當時的滿清,雖然建制立國,可本質上依然是一個強盜集團,其脆弱不堪一擊的經濟後勤,哪怕是封鎖都能斷了滿清的根。克復全遼,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而這個世界,比之衛子云歷史上,則輕鬆太多了。首先流寇造成的災難還不是太過於無可救藥,再者,比之明朝,大永朝的薊鎮邊軍比之明朝每年數百萬軍餉養出的關寧軍可靠太多了。
敢戰,能戰,這纔是一直軍隊。
像歷史上的關寧軍,明朝養了十多年,結果居然成了殺自己人的漢奸軍!這世事之奇妙,沒有比這更爲可悲的了。
……………………
“總督,朝廷之令,名我薊鎮速發大軍南下,擊破馬真亂軍,您欲以誰爲先鋒?”
“吳勝哪!遣誰爲將,這不重要,關鍵是,東虜來犯,該怎麼辦!”總督孫有明嘆息着說道。
“總督?”討虜將軍吳勝一臉錯愕。
“本督與這東虜打了多少年,對那豺狼一般的努臺太瞭解了,這廝怕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孫有明說道。
“本官蒙受朝廷之信,監製薊鎮軍政,不可不慎,此事如何,本督還得在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