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怨氣

第1274章 怨氣

且不說徐夫人聽了興平郡王家三郡君的話後,如何氣得吐血,此時的燕王府內,隨着前來觀禮的宗室成員越來越多,場面也越發熱鬧起來。

剛剛到來不久的鎮國將軍夫人才與徐夫人鬥過一回法,自覺佔到了上風,一想到對方那副狼狽落魄的模樣,心中就爽快無比,在燕王府裡碰見了相熟交好的妯娌,便忍不住拿這件事出來做談資,尤其側重說明了徐夫人不請自來還穿着素服故意觸人黴頭的可惡行爲,力證燕王府不邀請她上門,實在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了!

與她同來的自家媳婦們以及另一位同時進府的宗室太太,都在旁跟着附和,引來了不少宗室女眷的關注。衆人都挺驚訝的,沒想到徐夫人到了今天,心裡還那麼沒數,身爲寡婦出席別人家的尋常宴會,也就罷了,怎麼連婚禮都要參加?!

上回永安郡王朱瑞大婚時,她就已經穿着素服上過門了,當時許多人都覺得她這樣不妥當,既然整天打着順義郡王未亡人的旗號,就該做一個未亡人該做的事。即使是收到了燕王府的請帖,也該只送禮不出席喜宴,才合禮數。只是燕王妃好脾氣,沒有趕人,反而拿她正經當前來賀喜的賓客對待了,別人有的東西,她也都有。大家爲了喜宴順利進行,纔沒說什麼罷了。

那次宴席之後,其實是有宗室女眷私下裡勸過她,不要再穿着素服參加燕王府喜宴的,畢竟她如今已經搬出去了,不再是燕王府的一員,身爲客人總要講究些禮數纔好。徐夫人當時笑着應了,結果這會子又故態重施,到底是忘記了別人的勸說,還是壓根兒就沒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當時勸過徐夫人的宗室女眷,這時候也到場了,立刻就有人拉住她,跟她說徐夫人如何如何。她面露訝異,心下大爲不快,很快便加入了衆人討伐徐夫人行爲的行列。

仁和縣主早就到了,去拜見過燕王妃,看過新娘子後,她便與新出爐不久的嗣弟媳婦白氏待在了一起,尋了個清靜的角落吃茶聊天。這會子宗室女眷們議論紛紛的,自然有人給她傳信,她聽了心中十分不喜,不敢出去跟所有長輩們辯解,替親生母親挽回名聲,倒有幾分怨上了導致這場大討論的鎮國將軍夫人。

白氏便低聲把前些日子徐夫人爲了阻止嗣子議立之下,故意在外頭放流言敗壞鎮國將軍夫人與李朱氏母女名聲的事,告訴了仁和縣主,又道:“徐姨娘其實是誤會了,以爲二伯祖母是想過繼孫子到咱們郡王府來,才帶着女兒和外孫女兒去見燕王妃的,沒想到是因爲李家想要胡亂定下李三表妹的婚事,二伯祖母纔來向燕王妃求助。這事兒一旦被揭穿,二伯祖母全然無辜,李家姑媽與表妹更是無端受了牽連,差點兒就被李家害了終身!二伯祖母心中怨恨,也是人之常情。

“姐姐這會子出去,就算跟長輩們吵起來,自己也不佔理,何苦引火上身呢?你本就對這些事一無所知,實在沒必要攪和進去,萬一傳到太后耳中,倒連累了姐姐的名聲,耽誤了姐夫的前程。倒不如當作沒聽見,等永平郡主大婚結束,太后娘娘與四皇子離京,姐姐與姐夫也跟着離開了,也就不會再有人在姐姐耳邊提這些煩心事了。宗室們能關注的事情多得很,只要徐姨娘不出門,日子一長,誰還會記得她曾經做過些什麼?!”

這個建議非常實際理智。仁和縣主雖然覺得心裡不舒服,卻也知道此時她不該爲生母出頭。徐夫人本就理虧,沒打聽清楚鎮國將軍夫人上燕王府的真正目的,就貿然得罪了人家,事情敗露後遭人報復,原就是再正常不過了。她這個女兒既然先前並不知情,全無責任,如今也沒必要替生母出頭,免得哪位宗室長輩誤會她是生母的幫兇,在太后面前告上一狀,儀賓在京城的官位就泡湯了!她還指望着能跟儀賓一塊兒進京後,離開討厭的公婆妯娌們,一家三口好好過幾年順心如意的小日子,最好再添上一兩個孩子呢!現在確實不適合節外生枝。

拿定了主意,仁和縣主也心安理得地坐在原地,繼續喝茶,與弟媳聊家常了。她心裡其實還有幾分埋怨生母,爲什麼沒有查清楚情況就往外放謠言?爲什麼明知道女兒急需有個靠譜的孃家兄弟撐腰,卻還要攔着嗣子議立之事?爲什麼沒有接到請帖,也非得上燕王府來赴宴?爲什麼明知道自己是個寡婦,上門喝喜酒本就觸人黴頭了,卻還要打扮得素素淨淨地來,好象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不懷好意?!

林林總總的,仁和縣主對生母的怨氣越積越多,倒是沒覺得自己未及時告知生母嗣子人選已定,是什麼過錯了。她已經開始考慮,等吃完燕王府的喜酒,回家路上一定要拐去新家順義郡王府,好好警告生母一番才行。她這個女兒正處於關鍵時候,當母親的難道就不能安靜幾天,別給她添亂麼?!

宗室女眷們這邊的動靜,燕王妃與謝慕林雖然有所聽聞,但並沒有太多關注。今天是永平郡主朱珮出嫁的日子,自然只有朱珮纔是主角了。

一大早的,永平郡主朱珮便開始梳妝打扮,爲即將到來的婚禮做準備了。

郡主出嫁自然是要穿上全套冠服的。郡主冠服與郡王妃冠服等同,也是戴的七翟冠,但永平郡主對它的適應能力可比謝慕林強得多了,頂了那麼重的頭冠,點頭扭脖子走路什麼的都還能活動自如呢,也沒有爲了固定頭冠,就上很多堅硬的髮簪,把自己的頭皮也勒得緊緊的。謝慕林看着她戴着頭冠就好象沒戴似的輕鬆自如,心裡別提有多羨慕了。

永平郡主出嫁之前,在家裡舉行的醮戒等儀式,與謝慕林婚禮前經歷的差不多,只是身在王府中,一切規矩看起來都更有儀式感、更爲正規罷了。永平郡主自來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太后派來的女執事們,也個個都對她很恭敬,因此行禮過程中,半點不見拘束感,自然而然地就把儀式完成了。

結束之後,永平郡主被引回閨房,等待儀賓上門迎親。她還有閒心回頭追問母親:“袁燮什麼時辰纔會來呀?還有多久?”硬是把燕王妃剛剛流出的眼淚給逼回去了。

(本章完)

第734章 後續第95章 猜測第1098章 姑嫂第1018章 擔憂第883章 天定第1147章 誤會第329章 新聞第470章 羞恥第753章 扭轉第244章 意外第987章 八卦第709章 籌備第1289章 請求第720章 黃岩第1014章 無依第698章 不妙第893章 盤算第1411章 宗室第322章 修繕第1126章 建議第461章 捎信第1220章 力勸第542章 東昌號第1371章 見面第1038章 燈會第19章 溫飽第1583章 心虛第213章 端午(下)第1507章 暗示第1274章 怨氣第29章 放人第412章 信中信第595章 思考第1581章 先帝第1196章 爲難第1342章 來信第1352章 行囊第1165章 陪房第436章 囈語第1559章 野望第1389章 應酬第581章 慈母第137章 尷尬第309章 忌諱第712章 煩躁第221章 流言第1065章 人情第625章 責任第1241章 慈愛第480章 馬車第309章 忌諱第690章 失言第1231章 貴客第266章 辯解第176章 堵船第111章 搬家第1662章 決意第480章 馬車第1637章 請罪第1119章 親疏第255章 說服第1631章 摔傷第735章 分道第1061章 喜報第1317章 出遊第718章 抵達第478章 合作第1362章 母親第918章 傳話第1442章 吐槽第386章 擔憂第82章 焦慮第1609章 發現第1375章 疑惑第430章 接木第1284章 遮掩第269章 放話第472章 靠山第813章 送禮第211章 端午(上)第1323章 察覺第1252章 賢名第1166章 計劃第299章 問候第452章 剖析第300章 害怕第1511章 套路第593章 姑侄第908章 敗走第281章 新居第1144章 完成第651章 開啓第1043章 遺言第1261章 提醒第1285章 走運第1216章 準備第1483章 問案第526章 莫名第1291章 看開第1526章 不甘
第734章 後續第95章 猜測第1098章 姑嫂第1018章 擔憂第883章 天定第1147章 誤會第329章 新聞第470章 羞恥第753章 扭轉第244章 意外第987章 八卦第709章 籌備第1289章 請求第720章 黃岩第1014章 無依第698章 不妙第893章 盤算第1411章 宗室第322章 修繕第1126章 建議第461章 捎信第1220章 力勸第542章 東昌號第1371章 見面第1038章 燈會第19章 溫飽第1583章 心虛第213章 端午(下)第1507章 暗示第1274章 怨氣第29章 放人第412章 信中信第595章 思考第1581章 先帝第1196章 爲難第1342章 來信第1352章 行囊第1165章 陪房第436章 囈語第1559章 野望第1389章 應酬第581章 慈母第137章 尷尬第309章 忌諱第712章 煩躁第221章 流言第1065章 人情第625章 責任第1241章 慈愛第480章 馬車第309章 忌諱第690章 失言第1231章 貴客第266章 辯解第176章 堵船第111章 搬家第1662章 決意第480章 馬車第1637章 請罪第1119章 親疏第255章 說服第1631章 摔傷第735章 分道第1061章 喜報第1317章 出遊第718章 抵達第478章 合作第1362章 母親第918章 傳話第1442章 吐槽第386章 擔憂第82章 焦慮第1609章 發現第1375章 疑惑第430章 接木第1284章 遮掩第269章 放話第472章 靠山第813章 送禮第211章 端午(上)第1323章 察覺第1252章 賢名第1166章 計劃第299章 問候第452章 剖析第300章 害怕第1511章 套路第593章 姑侄第908章 敗走第281章 新居第1144章 完成第651章 開啓第1043章 遺言第1261章 提醒第1285章 走運第1216章 準備第1483章 問案第526章 莫名第1291章 看開第1526章 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