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怨氣

第1274章 怨氣

且不說徐夫人聽了興平郡王家三郡君的話後,如何氣得吐血,此時的燕王府內,隨着前來觀禮的宗室成員越來越多,場面也越發熱鬧起來。

剛剛到來不久的鎮國將軍夫人才與徐夫人鬥過一回法,自覺佔到了上風,一想到對方那副狼狽落魄的模樣,心中就爽快無比,在燕王府裡碰見了相熟交好的妯娌,便忍不住拿這件事出來做談資,尤其側重說明了徐夫人不請自來還穿着素服故意觸人黴頭的可惡行爲,力證燕王府不邀請她上門,實在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了!

與她同來的自家媳婦們以及另一位同時進府的宗室太太,都在旁跟着附和,引來了不少宗室女眷的關注。衆人都挺驚訝的,沒想到徐夫人到了今天,心裡還那麼沒數,身爲寡婦出席別人家的尋常宴會,也就罷了,怎麼連婚禮都要參加?!

上回永安郡王朱瑞大婚時,她就已經穿着素服上過門了,當時許多人都覺得她這樣不妥當,既然整天打着順義郡王未亡人的旗號,就該做一個未亡人該做的事。即使是收到了燕王府的請帖,也該只送禮不出席喜宴,才合禮數。只是燕王妃好脾氣,沒有趕人,反而拿她正經當前來賀喜的賓客對待了,別人有的東西,她也都有。大家爲了喜宴順利進行,纔沒說什麼罷了。

那次宴席之後,其實是有宗室女眷私下裡勸過她,不要再穿着素服參加燕王府喜宴的,畢竟她如今已經搬出去了,不再是燕王府的一員,身爲客人總要講究些禮數纔好。徐夫人當時笑着應了,結果這會子又故態重施,到底是忘記了別人的勸說,還是壓根兒就沒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當時勸過徐夫人的宗室女眷,這時候也到場了,立刻就有人拉住她,跟她說徐夫人如何如何。她面露訝異,心下大爲不快,很快便加入了衆人討伐徐夫人行爲的行列。

仁和縣主早就到了,去拜見過燕王妃,看過新娘子後,她便與新出爐不久的嗣弟媳婦白氏待在了一起,尋了個清靜的角落吃茶聊天。這會子宗室女眷們議論紛紛的,自然有人給她傳信,她聽了心中十分不喜,不敢出去跟所有長輩們辯解,替親生母親挽回名聲,倒有幾分怨上了導致這場大討論的鎮國將軍夫人。

白氏便低聲把前些日子徐夫人爲了阻止嗣子議立之下,故意在外頭放流言敗壞鎮國將軍夫人與李朱氏母女名聲的事,告訴了仁和縣主,又道:“徐姨娘其實是誤會了,以爲二伯祖母是想過繼孫子到咱們郡王府來,才帶着女兒和外孫女兒去見燕王妃的,沒想到是因爲李家想要胡亂定下李三表妹的婚事,二伯祖母纔來向燕王妃求助。這事兒一旦被揭穿,二伯祖母全然無辜,李家姑媽與表妹更是無端受了牽連,差點兒就被李家害了終身!二伯祖母心中怨恨,也是人之常情。

“姐姐這會子出去,就算跟長輩們吵起來,自己也不佔理,何苦引火上身呢?你本就對這些事一無所知,實在沒必要攪和進去,萬一傳到太后耳中,倒連累了姐姐的名聲,耽誤了姐夫的前程。倒不如當作沒聽見,等永平郡主大婚結束,太后娘娘與四皇子離京,姐姐與姐夫也跟着離開了,也就不會再有人在姐姐耳邊提這些煩心事了。宗室們能關注的事情多得很,只要徐姨娘不出門,日子一長,誰還會記得她曾經做過些什麼?!”

這個建議非常實際理智。仁和縣主雖然覺得心裡不舒服,卻也知道此時她不該爲生母出頭。徐夫人本就理虧,沒打聽清楚鎮國將軍夫人上燕王府的真正目的,就貿然得罪了人家,事情敗露後遭人報復,原就是再正常不過了。她這個女兒既然先前並不知情,全無責任,如今也沒必要替生母出頭,免得哪位宗室長輩誤會她是生母的幫兇,在太后面前告上一狀,儀賓在京城的官位就泡湯了!她還指望着能跟儀賓一塊兒進京後,離開討厭的公婆妯娌們,一家三口好好過幾年順心如意的小日子,最好再添上一兩個孩子呢!現在確實不適合節外生枝。

拿定了主意,仁和縣主也心安理得地坐在原地,繼續喝茶,與弟媳聊家常了。她心裡其實還有幾分埋怨生母,爲什麼沒有查清楚情況就往外放謠言?爲什麼明知道女兒急需有個靠譜的孃家兄弟撐腰,卻還要攔着嗣子議立之事?爲什麼沒有接到請帖,也非得上燕王府來赴宴?爲什麼明知道自己是個寡婦,上門喝喜酒本就觸人黴頭了,卻還要打扮得素素淨淨地來,好象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不懷好意?!

林林總總的,仁和縣主對生母的怨氣越積越多,倒是沒覺得自己未及時告知生母嗣子人選已定,是什麼過錯了。她已經開始考慮,等吃完燕王府的喜酒,回家路上一定要拐去新家順義郡王府,好好警告生母一番才行。她這個女兒正處於關鍵時候,當母親的難道就不能安靜幾天,別給她添亂麼?!

宗室女眷們這邊的動靜,燕王妃與謝慕林雖然有所聽聞,但並沒有太多關注。今天是永平郡主朱珮出嫁的日子,自然只有朱珮纔是主角了。

一大早的,永平郡主朱珮便開始梳妝打扮,爲即將到來的婚禮做準備了。

郡主出嫁自然是要穿上全套冠服的。郡主冠服與郡王妃冠服等同,也是戴的七翟冠,但永平郡主對它的適應能力可比謝慕林強得多了,頂了那麼重的頭冠,點頭扭脖子走路什麼的都還能活動自如呢,也沒有爲了固定頭冠,就上很多堅硬的髮簪,把自己的頭皮也勒得緊緊的。謝慕林看着她戴着頭冠就好象沒戴似的輕鬆自如,心裡別提有多羨慕了。

永平郡主出嫁之前,在家裡舉行的醮戒等儀式,與謝慕林婚禮前經歷的差不多,只是身在王府中,一切規矩看起來都更有儀式感、更爲正規罷了。永平郡主自來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太后派來的女執事們,也個個都對她很恭敬,因此行禮過程中,半點不見拘束感,自然而然地就把儀式完成了。

結束之後,永平郡主被引回閨房,等待儀賓上門迎親。她還有閒心回頭追問母親:“袁燮什麼時辰纔會來呀?還有多久?”硬是把燕王妃剛剛流出的眼淚給逼回去了。

(本章完)

第625章 責任第799章 進宮第546章 貴人第38章 先機第1117章 糾結第1381章 前情第789章 送信第897章 周家第762章 羞恥第690章 失言第749章 驚訝第410章 絆腳第1553章 聖意第1565章 議定第1479章 耳語第446章 母女第990章 說書第1437章 質問第950章 懇求第309章 忌諱第747章 喜悅第1074章 提醒第1219章 勸母第485章 近況第1110章 安歇第1131章 反應第1472章 反擊第1292章 羣情第252章 診治第371章 結好第1077章 疑惑第99章 報備第849章 東院第709章 籌備第264章 加醋第1011章 選擇第1264章 哭求第865章 釣魚第186章 哭求第1508章 禮物第1418章 提醒第1654章 評價第1274章 怨氣第162章 怨恨第1168章 抵達第301章 舊窯第1256章 源頭第614章 哀求第1305章 聰明第1049章 親筆信第1359章 安撫第785章 沉默第1657章 煩惱第1621章 坦言第1221章 心路第646章 震驚第1613章 內情第258章 複診第633章 苦心第1639章 補藥第184章 舊宅第474章 紅白第33章 釣魚第708章 委屈第813章 送禮第410章 絆腳第665章 藥鋪第1315章 婆媳第1087章 暮春第1417章 挑撥第1611章 慌亂第482章 艱辛第1282章 第四次第1424章 相約第1030章 姻親第390章 心事第450章 委託第1210章 門外第784章 被抓第576章 失望第145章 瑤枝第1438章 辯解第1332章 中秋第1205章 近侍第899章 心思第1317章 出遊第578章 暗示第353章 長草第1084章 懷疑第213章 端午(下)第697章 莫名第927章 尬聊第355章 中秋夜第1258章 問題第959章 遭賊第835章 飯後第1597章 兄弟第1610章 議定第307章 太宗
第625章 責任第799章 進宮第546章 貴人第38章 先機第1117章 糾結第1381章 前情第789章 送信第897章 周家第762章 羞恥第690章 失言第749章 驚訝第410章 絆腳第1553章 聖意第1565章 議定第1479章 耳語第446章 母女第990章 說書第1437章 質問第950章 懇求第309章 忌諱第747章 喜悅第1074章 提醒第1219章 勸母第485章 近況第1110章 安歇第1131章 反應第1472章 反擊第1292章 羣情第252章 診治第371章 結好第1077章 疑惑第99章 報備第849章 東院第709章 籌備第264章 加醋第1011章 選擇第1264章 哭求第865章 釣魚第186章 哭求第1508章 禮物第1418章 提醒第1654章 評價第1274章 怨氣第162章 怨恨第1168章 抵達第301章 舊窯第1256章 源頭第614章 哀求第1305章 聰明第1049章 親筆信第1359章 安撫第785章 沉默第1657章 煩惱第1621章 坦言第1221章 心路第646章 震驚第1613章 內情第258章 複診第633章 苦心第1639章 補藥第184章 舊宅第474章 紅白第33章 釣魚第708章 委屈第813章 送禮第410章 絆腳第665章 藥鋪第1315章 婆媳第1087章 暮春第1417章 挑撥第1611章 慌亂第482章 艱辛第1282章 第四次第1424章 相約第1030章 姻親第390章 心事第450章 委託第1210章 門外第784章 被抓第576章 失望第145章 瑤枝第1438章 辯解第1332章 中秋第1205章 近侍第899章 心思第1317章 出遊第578章 暗示第353章 長草第1084章 懷疑第213章 端午(下)第697章 莫名第927章 尬聊第355章 中秋夜第1258章 問題第959章 遭賊第835章 飯後第1597章 兄弟第1610章 議定第307章 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