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章 相勸

第1616章 相勸

午飯之後,太后只帶了幾個心腹嬤嬤,前往西宮探望皇帝。

她沒有帶上永寧長公主或是謝慕林、薛氏這兩個孫媳婦之一。

上回她是習慣性地帶上了女兒與喜歡的孫媳婦,沒想到卻讓她們聽到了皇帝的隱秘之事。雖說皇帝暫時還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總歸不太好,所以這回太后獨自去了西宮。她仍舊是要與皇帝進行一番對方可能不大喜歡的談話,不需要有太多的人在場旁聽。

不過晚上回到燕王府後,謝慕林還是從朱瑞那裡瞭解到了太后與皇帝的這場對話都有些什麼內容。

太后誇獎了四皇子的孝心,當然也沒忘記誇獎燕王與朱瑞父子。不過她的用辭比較講究,誇獎朱瑞的時候,說話的語氣就象是朱瑞並非皇帝的侄兒,而是哪個兒子一般。雖說朱瑞平日裡並非以兒子的身份侍奉病重的皇帝父親,但該做的都沒少做,還與四皇子配合得很好。這些事,朱瑞都不會在皇帝面前顯擺,還暗示過四皇子別多言,所以皇帝此前並不清楚。然而他一聽太后說起,心情頓時就好了起來。

四皇子朱珞與朱瑞做了同樣的事,甚至做得比後者更多更仔細。既然皇帝認爲朱瑞是一片孝心向着自己,就沒理由覺得朱珞不是真心孝順。

太后的話讓皇帝認識到,自己最近情緒不好,對小兒子有些過於苛刻了。雖然他本人覺得這不是大錯,但也不會在母親面前犟着聽不進去。他當然不會向小兒子賠罪,卻用還算和緩的語氣,對四皇子說:“近日辛苦你了。”四皇子當時眼淚都快下來了。

然後四皇子與朱瑞就被打發出了屋子,燕王沒留多久,也跟着出來了。他們三人都沒聽到太后與皇帝具體的談話,但過後燕王送太后回宮時,從她那兒聽到了一些。

太后沒有理會宗室那邊的動靜。她對於在皇帝病重的緊要關頭還想搞事的宗室一點兒好感都沒有。只要皇帝不打算大開殺戒,她纔不會爲那些白眼狼求情呢!不過她也覺得皇帝沒必要去撩撥宗室,放着不管,由得他們自生自滅就是了。

他們手上無錢,手下無人,又一個掌控實權的人都沒有,頂多也就是嘴上鬧騰一番。過得一兩年,每逢年節時,宮裡賞賜東西下來,他們這些不老實的人家都得不到賞賜,漸漸的就會在宗室圈子裡淪落邊緣了。宗室成員那麼多,資源有限,內部競爭也不小。只要皇帝沒有特地優待某些人以搏取仁厚名聲的想法,那些過去的落敗者們,根本不可能繼續過着富貴無憂的生活。等到他們吃到苦頭那一日,就會知道皇帝曾經待他們有多好了,必定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愚蠢,無比後悔曾經的所作所爲。

不過太后還是勸皇帝,不要插手各王府承繼之事。那些被他看中的本分宗室人家未必捨得把兒孫們過繼出去,而這些忠於皇室的宗室子弟,要是進入了野心勃勃、門風不正的宗室人家,也未必會過得好。萬一他們有個三長兩短的,日子也不稱心,那到底是對本分宗室人家的獎賞還是懲罰呢?

就算皇帝不打算派人去澄清自己的用意,太后也覺得應該向一些親近皇室的宗室人家透露口風,讓他們不要再擔心過繼的事了。一切只是皇帝在嚇唬人而已。

當然,太后絕不可能告訴人,這是皇帝自己疑心病發作了,見誰都覺得對方圖謀不軌。這自然是因爲蕭寶林告密,說自己曾經與某些宗室人家有勾結的關係,還招供說這些宗室個個都盼着取皇帝而代之,甚至已經有人開始動手了。

這麼一來,皇帝派人去撩撥衆宗室,不但不是沒有意義地犯蠢,反而還是寬宏大量的做法——他只是派人去警告、批評,沒有真的處罰他們,不是麼?

至於到時候蕭寶林與三皇子是不是拉穩了仇恨,那就不是太后會關心的事兒了。蕭寶林不是總說自己還有宗室在背後爲靠山麼?如今倒要看看,她所謂的“靠山”、“盟友”,是不是還會一直支持他們母子?!

皇帝沒有反對太后的建議,但他仍舊覺得自己需要對這些宗室更警惕些,多嚇唬他們一下,起碼要讓他們知道疼,不敢再插手管皇位傳承的事。他們竟然企圖對皇帝的繼承人下毒手?!那麼皇帝也不會讓他們的繼承人好過!

太后私底下向燕王抱怨:“皇帝如今臨了臨了,怎麼越發孩子氣起來?!”

燕王忍不住苦笑:“兒子也是覺得,皇兄有些孩子氣了。可這原也不是什麼大事。有兒子盯着呢,宗室們或許會覺得不安,但鬧不出大事來。若是皇兄會因此感到心情愉快些,倒也不是壞事。”

太后嘆氣:“你也勸過他兩回了,他不肯聽,你也不再多勸,可是心裡還有顧慮,擔心他會又猜忌到你身上?”

燕王當時沒有直接回答,反而轉移了話題:“四殿下着實委屈。那件事是幾位閣老們商議着上書的,四殿下如今忙着爲皇上侍疾,每日除了皇上與跟前侍候的人,也就是兒臣與重林了,哪兒有機會見閣老們?更不可能授意閣老們上書。而閣老們原也是爲了大局着想。

“皇上的身體,根本撐不住每日批閱奏摺。如今幾乎都是閣老們商議着把各部各地送上來的奏摺批改了,再彙總一番,報給皇上知曉,其中要緊政務還需要皇上發話,才能最終定下。然而皇上每天幾乎都沒辦法把所有彙總聽完,常常聽着聽着,就睡了過去。眼下正是春末夏初,青黃不接的季節,各地報上來的事務繁多,皇上又不肯完全放權,但凡是要緊的政事,他不點頭,閣老們也沒辦法做主。這實在是太過礙事了!”

爲了不耽誤政務,閣老們才覺得,應該儘快把儲君名分定下來。只要皇帝下旨命儲君監國,哪怕四皇子他還是個孩子,派不上什麼用場,有了儲君的授權,他們內閣也能把整個朝廷運轉如常了。

閣老們並不是真的打算將皇帝撇在一邊,另外扶持新君上位,他們只是想要一個能給他們提供決策自由的工具而已。而未來儲君四皇子,正是他們認爲最合適的工具。

因此,燕王認爲,四皇子也是被內閣利用了,並非主使者。皇帝遷怒到他身上,實在是很沒有道理,而因爲遷怒推遲儲君冊立的進程,就更不理智了。

燕王希望太后能勸勸皇帝,不要因爲一時任性,就影響了皇室的權位交替。

(本章完)

第811章 父子第268章 聳聽第952章 八字第361章 挑明第902章 好詩第620章 安撫第1255章 插曲第1075章 嚮導第1465章 內訌第338章 揚名第1017章 怨氣第680章 不平第230章 妥協第1264章 哭求第1442章 吐槽第291章 晚餐第907章 撕破第1352章 行囊第416章 聯想第526章 莫名第128章 相勸第440章 密信第1461章 抽薪第811章 父子第1241章 慈愛第1184章 出嫁(下)第648章 無言第391章 安逸第657章 報應第774章 父王第467章 準備第584章 出城第715章 願望第1459章 圈套第1045章 醜事第1146章 泄露第395章 分工第946章 不滿第687章 商議第974章 臘八粥第121章 涼了第474章 紅白第283章 笑鬧第974章 臘八粥第1049章 親筆信第210章 示好第957章 結果第673章 到達第1651章 效忠第143章 北平第28章 傳喚第1443章 舊誼第499章 薛家第428章 警惕第1635章 異夢第249章 “逃亡”第1428章 成果第3章 身世第142章 相遇第1096章 相思第184章 舊宅第1119章 親疏第1099章 提醒第1458章 求救第793章 耳目第851章 憂慮第509章 無望第980章 赴宴第342章 岔子第398章 功德第245章 驚喜第1200章 查問第101章 回報第87章 玉佩第364章 定親第1138章 異樣第147章 相爭第808章 仿效第1291章 看開第1384章 進宮第827章 歡喜第223章 分析第1000章 搞事第829章 聊天第278章 閒話第1370章 秘密第777章 推斷第1035章 爲難第1071章 緣由第1463章 立場第1628章 笑話第1420章 小聚第1558章 隱秘第365章 傳聞第557章 閨蜜第327章 選材第1012章 矯詔第947章 警惕第1228章 親迎第430章 接木
第811章 父子第268章 聳聽第952章 八字第361章 挑明第902章 好詩第620章 安撫第1255章 插曲第1075章 嚮導第1465章 內訌第338章 揚名第1017章 怨氣第680章 不平第230章 妥協第1264章 哭求第1442章 吐槽第291章 晚餐第907章 撕破第1352章 行囊第416章 聯想第526章 莫名第128章 相勸第440章 密信第1461章 抽薪第811章 父子第1241章 慈愛第1184章 出嫁(下)第648章 無言第391章 安逸第657章 報應第774章 父王第467章 準備第584章 出城第715章 願望第1459章 圈套第1045章 醜事第1146章 泄露第395章 分工第946章 不滿第687章 商議第974章 臘八粥第121章 涼了第474章 紅白第283章 笑鬧第974章 臘八粥第1049章 親筆信第210章 示好第957章 結果第673章 到達第1651章 效忠第143章 北平第28章 傳喚第1443章 舊誼第499章 薛家第428章 警惕第1635章 異夢第249章 “逃亡”第1428章 成果第3章 身世第142章 相遇第1096章 相思第184章 舊宅第1119章 親疏第1099章 提醒第1458章 求救第793章 耳目第851章 憂慮第509章 無望第980章 赴宴第342章 岔子第398章 功德第245章 驚喜第1200章 查問第101章 回報第87章 玉佩第364章 定親第1138章 異樣第147章 相爭第808章 仿效第1291章 看開第1384章 進宮第827章 歡喜第223章 分析第1000章 搞事第829章 聊天第278章 閒話第1370章 秘密第777章 推斷第1035章 爲難第1071章 緣由第1463章 立場第1628章 笑話第1420章 小聚第1558章 隱秘第365章 傳聞第557章 閨蜜第327章 選材第1012章 矯詔第947章 警惕第1228章 親迎第430章 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