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9章 朱玦

第1669章 朱玦

李瑤枝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以及最大的遺憾只有兩件事。

一是她的故主蕭明珠,二是她那個懷胎七月就夭折了的孩子。

她本是懷抱着滿心愛意期待着這個孩子的出生,然而在曹氏命人前來襲擊山中別院的時候,她與蕭明珠主僕二人同時受了傷。後者艱難產下孩子後,掙扎了幾日便喪了命;而她本人則是當天就早產,生下了一個只來得及發出兩聲虛弱哭聲便嚥了氣的男嬰。

這個孩子的死令她悲痛欲絕,而蕭明珠的死更是帶走了她全部的希望。她的人生從此只剩下兩個信念,那就是把蕭明珠的兒子朱瑞養大成人,並且殺死曹氏爲蕭明珠與她的兒子報仇。她連心上人燕王朱晟都拋在了腦後。若不是因爲對朱晟的愛意已經被悲傷與仇恨蓋過去,她是不可能安心留在蕭家做了那麼多年的姨娘,哪怕後來可以跟朱晟聯繫上了,也沒想過要與他再續前緣。等朱瑞的身世有了歸處,她甚至直接落髮出家去了。

可是,如果說朱晟成爲皇帝后,有可能會追封當年那個可憐的孩子,讓他在這世上擁有一個身份,可以爲世人所知,甚至還能享有身後的香火供奉……李瑤枝,也就是如今的靜明師太,是不可能不動心的。

她雖是出家人,但心裡其實還無法拋下塵世的所有。她還沒辦法忘記一個母親最大的痛苦。

嶽皇后提起靜明師太,並沒有半點妒忌之意。她跟新君朱晟成婚的時候,靜明師太與後者的愛情事實上就已經結束了。她每每看到對方,只會想到對方是蕭明珠視若姐妹的心腹侍女,是與自己同病相憐的蕭明珠故人。她也知道靜明師太出家後,精神狀況其實並不是很好,如果能夠幫助對方解決心結,她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力量。

因此她十分懇切地向太后進言:“兒媳想着,靜明師太當年的那個孩子,其實是皇上生平唯一的子嗣……雖然他只來得及在世上哭兩聲,便又走了,可好歹也是在世上走過一遭,怎麼也要給他個名字纔是!孩子有了名字,再追封個王爵之位,牌位可以受香火供奉,那麼他在九泉之下,也不會過於清苦了。靜明師太身爲母親,最盼望的,不就是孩子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也能過得康泰麼?”

太后素來是個慈愛的長輩,原本不知道內情也就罷了,當她知道小兒子原來差一點兒就能有一個兒子,心裡對那個孫子的夭折也是悲痛遺憾不已的,如今聽了兒媳婦的建議,更是覺得十分在理:“這話很是。倘若將來他母親同意的話,再給孩子過繼個嗣子,那便能讓他長長久久受香火供奉了!”

這就是後話了。嶽皇后還沒跟靜明師太商量過,自然不會越過她替她做主,便轉頭看新君朱晟的意思。

嶽皇后沒有意見,朱瑞有些猶豫。雖然靜明師太從沒想過要走出慈雲庵去看看外頭的風景,但能去而不去,與住去紫禁城後想去都不能去,是兩回事。不過他很快又想到,如今他已經成爲了燕王府的主人,而燕王府與紫禁城就挨着。若他想要把養母接出紫禁城來散散心,還有誰能阻止他嗎?而靜明師太搬進紫禁城,確實可以阻攔那些不請自來的人士去打攪她。若靜明師太哪天不想待在庵堂裡唸經了,想到外頭院子裡散散步,紫禁城豈不是比慈雲庵那點地方要大得多了?

於是朱瑞便點了頭。

朱晟見狀便答應下來:“朕回頭就打發工部的人隨你們夫妻一同回北平,順道把紫禁城裡的宮院給改一改。”說到這件事,他還忍不住嘆氣。若不是當年太宗皇帝建紫禁城時,一心是要當國都皇城建的,各種規制都過高了,如今再去改建太費銀錢,他真的很想把紫禁城的建築品級降下來,讓朱瑞當作親王府住進去的。這麼大的地方,白放着真的太可惜了。可是改建需要花費的成本太高,又似乎不是十分必要。他想到北方邊境每年在軍費上的花銷,便立時打消了主意。

接着他又問起太后:“母后,關於兒子與靜明的那個孩子,您覺得該起什麼樣的名字好?”

太后道:“封她一個昭儀之位就是了,只說是昭儀李氏,寫明孩子生卒年月,任誰來查,都會知道那是皇帝娶妃之前的侍妾所生。也不需要特地點明這李昭儀後來去了哪裡。九嬪以下,若不是哪個入主了東宮的皇子生母,朝臣們也不會特地在意的。倘若靜明以後有意還俗,進宮來陪伴聖駕,到時候只需要當她是李昭儀便是了。”

朱晟並不反對,只是有一點:“靜明已然出家,那該如何在玉牒中記錄孩子的生母呢?”

朱晟嘆道:“她只怕早就對兒子死了心,兒子也不願勉強她。她既然視京城爲傷心地,不肯回來,那就讓她留在北平吧。有重林夫婦就近照看,想必她也樂意。”

太后想了想:“無論她出家與否,到底是曾經爲你孕育過子嗣的女人,留她在北平清修倒沒什麼,只是她待的那庵堂時常有外人往來,若有誰知道她的身份,前去打攪,反倒不好了。北平行宮紫禁城地方極大,平日裡也不住什麼人,白放着可惜了。讓人過去擇一處宮殿,挑那寬敞舒適些的地方,改建成一處庵堂,讓靜明搬過去吧。她橫豎不愛出門,只一心念經祈福,在紫禁城裡既得了清靜,也方便瑞哥兒兩口子去看她。”

朱晟頓了一頓,轉頭看向妻子嶽皇后,又看向朱瑞,用眼神徵求他們的意見。

太后問他:“你自己的孩子,難道就沒想過叫什麼名兒?難不成你當年知道靜明有孕的消息後,連孩子的名字都沒考慮過麼?!”

說到這事兒,朱晟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兒子是想過的,當年原本打算給孩子起名叫朱玦……後來想想,似乎有些不太妥當,就沒提起。”

玦字,是環形有缺口的玉器,暗含着“決斷”、“決絕”之意。

太后想起朱晟當年知道了蕭明珠與兄長的私情後,決定與蕭明珠斷絕婚約,納了蕭明珠的侍女,還改娶了岳氏……隱隱便有些明白他爲什麼會給孩子起這個名字了。

她嘆了口氣:“那就這樣吧,玦字不錯,就給孩子起名叫朱玦了!你快召禮部的人來商議,給玦兒封個好聽點兒的王爵,再把孩子的遺骨遷入皇陵來,也好讓他早日安息,讓他的母親安心。”

(本章完)

第584章 出城第946章 不滿第144章 訓子第1440章 小年第1037章 約定第1070章 親家第1009章 改變第1077章 疑惑第1590章 圍府第1596章 當年第1163章 體貼第798章 鬱悶第371章 結好第709章 籌備第584章 出城第204章 入住第621章 母女第223章 分析第935章 冰嬉第142章 相遇第230章 妥協第710章 心思第1014章 無依第1243章 小議第1374章 吃瓜第1375章 疑惑第373章 山雨第1065章 人情第1215章 閒談第1161章 疑點第212章 端午(中)第35章 李家第826章 通州第753章 扭轉第833章 鄰居第868章 表揚第343章 平息第454章 攻勢第297章 插手第487章 倨恭第1323章 察覺第325章 考較第1000章 搞事第1459章 圈套第1363章 辭別第1667章 迎鳳第365章 傳聞第565章 爆紅第1373章 交好第178章 嘲諷第1015章 孝心第1259章 主意第173章 振作第1391章 召見第987章 八卦第468章 木匠第576章 失望第226章 說服第275章 勸誡第1561章 閉門第1053章 求見第648章 無言第1214章 發愁第619章 難處第248章 平望第838章 新居第1378章 遲歸第505章 發火第99章 報備第463章 心機第1493章 威脅第1605章 對話第51章 感嘆第404章 北方第875章 熱心第1444章 雄起第1484章 繼續第810章 用意第528章 冒名第1527章 揚州第1618章 添堵第422章 鹹魚第686章 臺階第566章 指環第1154章 緣由第361章 挑明第1410章 猜忌第1090章 來信第701章 謊言第340章 創新第1214章 發愁第307章 太宗第779章 憤怒第249章 “逃亡”第815章 北方第765章 疑點第1391章 召見第716章 傳聞第1183章 出嫁(上)第1281章 解救
第584章 出城第946章 不滿第144章 訓子第1440章 小年第1037章 約定第1070章 親家第1009章 改變第1077章 疑惑第1590章 圍府第1596章 當年第1163章 體貼第798章 鬱悶第371章 結好第709章 籌備第584章 出城第204章 入住第621章 母女第223章 分析第935章 冰嬉第142章 相遇第230章 妥協第710章 心思第1014章 無依第1243章 小議第1374章 吃瓜第1375章 疑惑第373章 山雨第1065章 人情第1215章 閒談第1161章 疑點第212章 端午(中)第35章 李家第826章 通州第753章 扭轉第833章 鄰居第868章 表揚第343章 平息第454章 攻勢第297章 插手第487章 倨恭第1323章 察覺第325章 考較第1000章 搞事第1459章 圈套第1363章 辭別第1667章 迎鳳第365章 傳聞第565章 爆紅第1373章 交好第178章 嘲諷第1015章 孝心第1259章 主意第173章 振作第1391章 召見第987章 八卦第468章 木匠第576章 失望第226章 說服第275章 勸誡第1561章 閉門第1053章 求見第648章 無言第1214章 發愁第619章 難處第248章 平望第838章 新居第1378章 遲歸第505章 發火第99章 報備第463章 心機第1493章 威脅第1605章 對話第51章 感嘆第404章 北方第875章 熱心第1444章 雄起第1484章 繼續第810章 用意第528章 冒名第1527章 揚州第1618章 添堵第422章 鹹魚第686章 臺階第566章 指環第1154章 緣由第361章 挑明第1410章 猜忌第1090章 來信第701章 謊言第340章 創新第1214章 發愁第307章 太宗第779章 憤怒第249章 “逃亡”第815章 北方第765章 疑點第1391章 召見第716章 傳聞第1183章 出嫁(上)第1281章 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