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倒黴(推薦加更)

第34章 倒黴(推薦加更)

李貨郎淳樸又熱情,他的妻子張俏姐又曾是文氏的心腹大丫頭,既然已經備下了住處,文氏心裡自然是更傾向於接受他們夫妻好意的。

文氏心裡願意了,謝慕林與謝謹之當然不會反對。至於其他人,都覺得與其花錢找個不知道靠不靠譜的客店投宿,又或是向陌生的溫緒友求助,還不如住到李家去呢。好歹張俏姐也是他們熟悉的人,一向和氣知禮。

只有謝老太太扭捏了一陣,總覺得住到文氏舊僕家中去,好象有些失了威風,低了文氏一頭。但現實的壓力擺在這裡,她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心裡安慰自己,說張俏姐不是文氏的陪嫁,原該是謝家的婢女纔對,不過是恰好被安排到文氏屋裡侍候罷了。她謝家老封君接受謝家舊婢的接濟,乃是一樁主慈僕義的佳話,怎麼也好過對那姓溫的官兒低聲下氣,叫二房的宋氏看了笑話。

李貨郎見謝家衆人都願意隨自己走,心裡也鬆了口氣。說真的,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他是真不放心他們自個兒流落在外的。住到自己家裡,也好讓他們夫妻有機會報答文氏昔日大恩。

謝慕林見事情定下,便出面與李貨郎交涉,表示家人都是婦孺,幾乎個個體弱,還有好幾人生了病,今日又飢渴交加,更沒有體力走遠路了。不知道李家在何處?若是離得遠,恐怕要租兩輛馬車代步才行,問李貨郎能不能幫忙辦到?

李貨郎笑道:“這有何難?我早就想到了,因此早早訂好了船,只等二太太這邊能動身,我立刻就能把船叫過來。”

船?

謝慕林恍然。謝映真很少出家門,出門也多是坐家裡的馬車,因此沒有這個概念。而謝慕林從謝映真的記憶中得知,這個京城並不是她原本以爲的北京,而是南京,金陵城,所以城中水上交通也相當發達。如果李貨郎家住在離河道不遠的地方,那從謝家門前的珍珠橋下坐船走水路,確實比坐車要省事方便多了。

李貨郎放下擔子,消失了沒多久,就把訂好的船帶了回來,果然是在珍珠橋下的小碼頭上船。雖然船隻不大,但載謝家一門老小是足夠了。

謝慕林都懶得理謝老太太。她已經悄悄問過母親文氏了,謝謹之雖然一向體弱,但之所以病得這麼厲害,完全是謝老太太作的。

這兩日他們真是吃盡了苦頭。

謝慕林安置好哥哥,叫他趁機閉目養養神,回覆一下體力,又跟李貨郎商量,可知道他家附近有哪位醫術比較好的大夫?想請來給所有人診一診脈。二哥四弟都病得比較厲害,四妹也在發燒呢,不能輕忽。小孩子發燒不好好治,是有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的。

謝家用的傢俱何等結實?用料也是上好的。沒有工具,用手劈柴麼?這哪裡是柔弱的文氏幹得來的活?幹不來,謝老太太自然就要罵人了。

園子裡設宴的水閣並不是什麼溫暖的地方,但爲了宴客,水閣裡還是擺有不少炭盆、銀霜炭、手爐腳爐和茶水、酒以及點心吃食的。謝老太太、文氏與謝謹之三人被關押在水閣中,有臨時隔出來的暖閣安身,有軟榻、羅漢牀可以睡,有炭盆取暖,有薄被厚褥可蓋,有茶爐子可以煮熱水,有壽桃糕餅之類的可以充飢,可以說條件不比上房差多少。

謝謹之是孝子,怎會眼睜睜看着母親受累受冷?他將自己的被子分給母親蓋,又代替母親去幹活,好讓母親能歇口氣。謝老太太見狀,心裡生氣,覺得這個親孫子到底名義上只是侄孫,隔了一層,就不夠孝順體貼了。她便索性真的支使謝謹之幹起粗活來,也沒放過文氏,每日叫罵不休,連看守的士兵也覺得奇葩。

謝老太太斜眼看着這個所謂的侄孫女兒,心裡十分不得勁兒。她可是年紀最大、輩份最高的長輩,她也身體不適得很,怎麼謝映真提都沒提起她來呢?

艄公技術很好,船也寬大幹淨,謝家衆人坐在船中,有烏篷遮頂,暫時不用太擔心寒風,人人心裡都暗暗鬆了口氣。

謝老太太見狀抓瞎了。爲了自保,她把能用的被褥都搬到自己身邊來,只分出兩張薄被給孫子,卻沒考慮過文氏會如何,還指使文氏去燒席間的椅凳,生火取暖燒水。

謝慕林只覺得他們這一家子,從謝璞到謝謹之、謝徽之,攤上謝老太太這麼一位不講理的長輩,真真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雖然不知道李貨郎家環境如何,但謝家嫁出去的大丫頭,無論如何也不至於窮得叮噹響的。文氏一向寬和恤下,對丫頭們很好,嫁出去的人年節時回來給她請安,她總有賞賜。張俏姐每年來幾回,得的賞就夠一家人一年嚼用了。李貨郎又是常年在達官貴人云集的地區叫賣針頭線腦、脂粉首飾的小生意人,家裡至少也是小富。其實只要李家房子乾淨些,吃食衣裳不缺,謝家衆人便覺得比關押在謝家宅子裡忍飢挨餓強了。

船走得很快。李貨郎家住北門橋附近的魚市街,走水路沒多久就到了。李貨郎先下了船,先把貨擔寄存在旁邊的茶館裡,然後飛快地僱了兩個八、九歲大的孩子,一人一文錢,分別往自家與他兄弟家送信。

可憐謝謹之,本就體弱,在水閣裡冷了兩天,累了兩天,吃不好,睡不好,穿不暖,還要日夜憂心坐牢的父親與生病的妹妹,很快就病倒了。大理寺官員提審,他都起不了身。即使謝老太太再不樂意,也只能讓文氏扶自己去接受審問了。還好謝老太太不在時,他趁機在暖閣裡休息了一陣,稍稍回覆了一點體力,這纔有力氣從園子裡走到大門口,卻再也撐不下去了。

可謝老太太性子自私,又沒有遠見,以爲一夜過後,謝家就會無事了,她喊冷,便叫文氏把能蒐羅到的炭盆與銀霜炭都堆到自己身邊用了。沒想到曹氏事先並沒有考慮到婆婆會在這地方過夜,準備的存貨不多。溫暖的一夜過後,存炭量就基本見底了,謝家人的圈禁生涯卻還在繼續。

往自家送信,是爲了通知張俏姐,讓她趕緊出來接人。

往兄弟家送信,則是因爲他兄弟李六安是個大夫,在北門橋南邊估衣廊的嚴濟堂坐堂。而嚴濟堂的嚴老大夫,正是李六安的岳父兼恩師,乃是北門橋一帶最有名的大夫,醫治風寒咳嗽,最擅長不過了。

三天推薦,三天加更,明天開始恢復日更一章。

(本章完)

第1208章 後患第854章 怨氣第859章 提醒第1126章 建議第459章 蜜語第849章 東院第48章 提醒第134章 伴讀第15章 假信第563章 生辰禮第38章 先機第479章 祖孫第200章 謠言第1260章 燕爾第457章 再臨第800章 追問第1041章 緣故第47章 旁聽(推薦加更)第677章 藥鋪第1633章 僵持第1191章 回門第1355章 相求第1283章 相見第106章 往事(上)第407章 去信第964章 請託第1432章 寧王第455章 算盤第1362章 母親第784章 被抓第1163章 體貼第995章 非議第1122章 朱瑞第437章 人脈第731章 同伴第1141章 收藥第715章 願望第1469章 搜宮第1241章 慈愛第225章 強辭第1442章 吐槽第408章 重林第241章 看清第798章 鬱悶第1116章 贈園第424章 應允第1022章 大夫第210章 示好第1396章 基調第344章 反省第909章 相見第737章 提醒第1169章 拜第485章 近況第1214章 發愁第500章 差異第1067章 邀請第1422章 擔憂第1003章 雪來第1352章 行囊第1648章 送行第1585章 轉移第330章 拒絕第225章 強辭第1294章 圓謊第490章 嚴防第763章 狗血第855章 逃離第1364章 趕路第1190章 盤算第1083章 催促第1072章 難處第557章 閨蜜第264章 加醋第715章 願望第1070章 親家第960章 疑心第1441章 平昌第823章 憤然第1176章 機密第77章 敗壞第1628章 笑話第1188章 收穫第949章 重提第1008章 投親第272章 細賬第1069章 紫竹第868章 表揚第145章 瑤枝第930章 暗報第1410章 猜忌第464章 喪禮第274章 名醫第654章 旅途第1333章 佳節第1611章 慌亂第1078章 長大第1036章 參贊第744章 烏龍第555章 信心
第1208章 後患第854章 怨氣第859章 提醒第1126章 建議第459章 蜜語第849章 東院第48章 提醒第134章 伴讀第15章 假信第563章 生辰禮第38章 先機第479章 祖孫第200章 謠言第1260章 燕爾第457章 再臨第800章 追問第1041章 緣故第47章 旁聽(推薦加更)第677章 藥鋪第1633章 僵持第1191章 回門第1355章 相求第1283章 相見第106章 往事(上)第407章 去信第964章 請託第1432章 寧王第455章 算盤第1362章 母親第784章 被抓第1163章 體貼第995章 非議第1122章 朱瑞第437章 人脈第731章 同伴第1141章 收藥第715章 願望第1469章 搜宮第1241章 慈愛第225章 強辭第1442章 吐槽第408章 重林第241章 看清第798章 鬱悶第1116章 贈園第424章 應允第1022章 大夫第210章 示好第1396章 基調第344章 反省第909章 相見第737章 提醒第1169章 拜第485章 近況第1214章 發愁第500章 差異第1067章 邀請第1422章 擔憂第1003章 雪來第1352章 行囊第1648章 送行第1585章 轉移第330章 拒絕第225章 強辭第1294章 圓謊第490章 嚴防第763章 狗血第855章 逃離第1364章 趕路第1190章 盤算第1083章 催促第1072章 難處第557章 閨蜜第264章 加醋第715章 願望第1070章 親家第960章 疑心第1441章 平昌第823章 憤然第1176章 機密第77章 敗壞第1628章 笑話第1188章 收穫第949章 重提第1008章 投親第272章 細賬第1069章 紫竹第868章 表揚第145章 瑤枝第930章 暗報第1410章 猜忌第464章 喪禮第274章 名醫第654章 旅途第1333章 佳節第1611章 慌亂第1078章 長大第1036章 參贊第744章 烏龍第555章 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