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內情

第598章 內情

毛掌櫃對於北平發生的這樁大案,並不十分清楚。他都是聽金掌櫃說的。

金掌櫃新年在京中度過,閒極無聊時拉着老友聊天,雖然唸叨過這樁案子,但一來他離京時,案子還在審查中,尚有許多未查明之處,二來也是跟他關係不大,他頂多就是聽到些傳言,卻並未深入瞭解,所以知道的並不多。

謝璞是北平布政使司的左參政,職責是協助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事務。而方聞山的那位好朋友涉及的案子,卻很有可能是與軍隊的物資貪|腐相關。雖然同在燕王治下,但軍政與民政是兩個系統,布政使司的人是不可能過問軍中的案子的。當然,燕王若是倚重謝璞的能力,也有可能會向他徵求一些意見和建議,曹淑卿口中所謂“謝璞向燕王進讒言”一說,可能就是因此而來。但謝璞頂多就是給燕王提供一點建議,不可能正式插手案子的調查與審理。

金掌櫃作爲謝璞手下的商號掌櫃,又正值年關,忙着幹本職工作還來不及,哪裡有閒心去打聽不相干的消息?

他會聽說有兩家生產被服的商號被捲入此案,還是從生意場上聽聞的消息。

謝家從前有好幾家大型織布作坊,不過一向是面向達官貴人與普通民衆出售布料,從不做軍隊裡的被服生意——無他,布料質量太好了,賣給軍隊無利可圖,也太浪費。再加上謝家在這方面沒什麼門路,跟曹家做了十幾年姻親,都沒打算在這方面藉助曹家在軍中的影響力,所以從來沒有批量賣過東西給軍隊,只有一家做糧食生意的商行,曾經跟人合夥,湊了一大批糧食賣給鋪子附近的衛所而已。

不過,因爲曾經涉足過布匹生意,那兩家與軍隊做被服生意的商號,勉強算是謝家的半個同行。他們兩家被捲入大案,消息傳開後,同行間都是議論紛紛的。金掌櫃聽說過一些,還曾經以爲只是謠傳,畢竟那兩家商號都有頗長曆史了,一向名聲都好,沒理由會出這種夭蛾子。

後來他才輾轉從別人那裡聽到些內情,據說兩家商號中,一家是老當家去世了,年輕的兒子繼承了家業,初入商場,不知輕重,卻急功近利地想要證明自己很能賺錢,於是就走了歪路;另一家則是當家人被美色所迷,將穩重能幹的嫡長子撇到一邊,反而將軍隊生意交給了新納愛妾的親兄弟打理,結果全家都被便宜小舅子給坑了……

這兩家商號,前頭那家還有些老交情,不忍心見老友子嗣斷絕,後頭那家則還有無辜的嫡妻嫡子在,姻親故舊都在想辦法救人。兩家都有人打聽得謝璞受燕王看重,攜重禮上門請託。謝璞一律婉拒了,但也告訴他們,燕王殿下英明睿智,爲人公道,有罪之人他不會輕饒,但無辜之人,他也不會遷怒的,讓他們安心回去等消息,知道什麼就老實交代,官府自會給他們一個公平的結果。

這話並不能讓兩家的人完全安下心來,畢竟一個繼承人,一個家主,都對案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就算有家眷逃出生天,經此大劫,也不可能再過回原來那樣富足安逸的生活了,很可能還要離開北平城這等繁華之地,怎不叫人難過憂慮呢?

因此而導致的兩家內部動盪,各種狗血衝突,已經成爲了北平城去年冬天的熱門話題。金掌櫃與葉金榮等人都是在熱議聲中離開北平的,心裡還很好奇這樁案子會有什麼結果,那兩家商號的主家又會落得什麼下場?過年與老友喝酒的時候,還忍不住拿出來做個談資呢。

毛掌櫃知道的也就這麼多了,頂多就是從金掌櫃的隻字片語中推斷出了些許案情,似乎是北方軍隊裡去年冬天新做的冬衣質量很糟糕,棉花不足,還有許多是舊棉,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被燕王府的人發現了,報到燕王面前。但軍中物資採購,似乎與上代燕王的親眷有關,因此燕王查得非常小心,直到掌握了足夠的證據方纔發難,然後就意外地發現案情牽連甚廣,涉案的軍中人士不少,恐怕連北方其他幾處邊鎮的中高階武官都被捲進去了。如今他也只能抓到幾個背景沒那麼深的殺雞儆猴罷了,想要真正把案子查清,只的還有得等呢!

謝慕林聽到這裡,不由得有些糊塗了:“什麼意思?上代燕王的親眷怎麼會涉入案中?上代燕王不是……不是先帝嗎?”

毛掌櫃就告訴謝慕林了。

上代燕王並非先帝,而是先帝的親生父親。因承德帝諸子因奪嫡而死絕,無嗣繼承皇位,只得從同胞親弟那裡過繼一位嗣子,承繼大統。但承德帝的同胞親弟早就被過繼到燕王府去了,當時已是燕王世子,膝下只有一子,還已經娶妻生子,所以要過繼他爲皇嗣,就只能選擇兼祧,讓他同時繼承皇室與燕王府兩房血脈。他在燕王府留下的嫡妻,便是日後的燕王妃,而生下的嫡長子,就繼位做燕王世子。他入繼皇室後所迎娶的太子妃,方纔是日後的正宮皇后。

先帝對原配與嫡長子未能忘情,卻又不能給予他們皇后、太子的待遇,還因爲入繼皇室,卻又要留繼承人鎮守北平之故,與原配及嫡長子分隔兩地生活。他的原配有丈夫卻過着守活寡的日子,天長日久的,也就生出怨氣來。先帝末年,諸子奪嫡時,燕王世子作爲他事實上的嫡長子,也參與進去了,最後不得好死,連子嗣都沒留下,血脈斷絕。

不過他有同胞妹妹,也有庶出的女兒留下,由他的母親,也就是先帝原本的原配燕王妃撫養長大。燕王妃沒幾年就過世了,當家的就換成了他的側妃——原配正妃已經殉死了。這些人在面對入繼燕王府的如今這位燕王時,感觀頗爲複雜。

一方面,這位燕王確實是先帝血脈,是他們的血肉至親;另一方面,如今的皇室也有滅絕燕王府後嗣、奪取繼承權的嫌疑。除此之外,本屬於他們這一支的燕王之位,被一個陌生的人佔據,這種事又在燕王府歷史上發生過好多次了,彷彿是一種宿命。無論是誰,心情都好不到哪裡去吧?

因此,燕王夫婦一向對前代燕王留下的這些家眷儘可能優容對待,也有意識地接納名義上的堂姑母、堂姐出嫁後所生的子嗣參與北平政務,讓這些遺族儘可能少些怨氣。然而,現任燕王無嗣,膝下只有一女,爲了這嗣子之位,前代燕王后人也不是沒有想法的。他們也要想辦法積累資金、拉攏文官武將,爲了今後的權位明爭暗奪。

案子涉及到他們,就有些敏感了。只怕連燕王殿下本人,也在頭痛,不知該如何處置呢。

(本章完)

第960章 疑心第777章 推斷第433章 悔恨第1618章 添堵第1434章 警告第893章 盤算第981章 宴席第96章 心跡第1328章 擇衣第237章 誤導第659章 寬慰第291章 晚餐第1365章 揚州第109章 親疏第423章 告狀第578章 暗示第1525章 暗算第256章 心平第373章 山雨第17章 打聽第680章 不平第654章 旅途第824章 趕路第849章 東院第416章 聯想第1501章 傳聞第575章 糾結第90章 火光第1667章 迎鳳第1514章 甜言第1159章 爭風第1292章 羣情第1058章 疑慮第307章 太宗第1518章 善意第922章 撇清第467章 準備第1557章 萬家第1193章 震驚第808章 仿效第488章 安排第1017章 怨氣第1624章 避嫌第983章 進言第1337章 茶會第1240章 太后第1575章 改建第1554章 擔憂第1311章 錐心第1536章 一意第105章 漣漪第536章 受傷第781章 婚姻第1345章 不安第228章 拜別第273章 水泥第448章 告知第411章 涼薄第162章 怨恨第241章 看清第932章 招新第422章 鹹魚第639章 心事第662章 故交1135.第1135章 疑點第1512章 遣散第608章 提議第952章 八字第1165章 陪房第402章 災後第1097章 好奇第465章 反應第929章 學習第1422章 擔憂第1594章 清晨第261章 犧牲第1029章 艱難第853章 探望第461章 捎信第1169章 拜第812章 耳目第1161章 疑點第182章 表露第256章 心平第245章 驚喜第916章 示好第6章 書房第1614章 糊塗第1339章 原因第143章 北平第224章 驚慌第711章 安排第1107章 大姐第120章 決定第1591章 去意第1018章 擔憂第1094章 後賬第643章 產業第391章 安逸第305章 援手
第960章 疑心第777章 推斷第433章 悔恨第1618章 添堵第1434章 警告第893章 盤算第981章 宴席第96章 心跡第1328章 擇衣第237章 誤導第659章 寬慰第291章 晚餐第1365章 揚州第109章 親疏第423章 告狀第578章 暗示第1525章 暗算第256章 心平第373章 山雨第17章 打聽第680章 不平第654章 旅途第824章 趕路第849章 東院第416章 聯想第1501章 傳聞第575章 糾結第90章 火光第1667章 迎鳳第1514章 甜言第1159章 爭風第1292章 羣情第1058章 疑慮第307章 太宗第1518章 善意第922章 撇清第467章 準備第1557章 萬家第1193章 震驚第808章 仿效第488章 安排第1017章 怨氣第1624章 避嫌第983章 進言第1337章 茶會第1240章 太后第1575章 改建第1554章 擔憂第1311章 錐心第1536章 一意第105章 漣漪第536章 受傷第781章 婚姻第1345章 不安第228章 拜別第273章 水泥第448章 告知第411章 涼薄第162章 怨恨第241章 看清第932章 招新第422章 鹹魚第639章 心事第662章 故交1135.第1135章 疑點第1512章 遣散第608章 提議第952章 八字第1165章 陪房第402章 災後第1097章 好奇第465章 反應第929章 學習第1422章 擔憂第1594章 清晨第261章 犧牲第1029章 艱難第853章 探望第461章 捎信第1169章 拜第812章 耳目第1161章 疑點第182章 表露第256章 心平第245章 驚喜第916章 示好第6章 書房第1614章 糊塗第1339章 原因第143章 北平第224章 驚慌第711章 安排第1107章 大姐第120章 決定第1591章 去意第1018章 擔憂第1094章 後賬第643章 產業第391章 安逸第305章 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