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主比,那些哥啊姐的妹呀弟的,都是浮雲,都是浮雲。”“看了這個故事,真的想跟自己說,什麼客戶投訴啦,什麼信用卡欠款啊,都只是浮雲。”……來勢洶洶的“小月月”帶來拜月神教,也帶來流行造句。作者蓉榮以其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誇張筆法,描述帶高中女同學及其“老公”小W游上海的兩天一夜神奇經歷,迎合了圍觀網友的獵奇心理和變態幻想。雖然種種跡象表明這生活大爆炸是一場炒作,但多少人竟希望這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作爲好事者和重口味愛好者,我也不自覺跟上極品潮流,當熱心讀者列舉種種被“小月月”糟蹋過的物件,而反應神速的淘寶掛出其中的紫色開襠內褲,我一下沸騰了,啊,這款內褲我也有!碰巧在上月買的一條,也是紫色,它正前方,底襠以上部分,挖了一個倒三角,有露毛效果,跟女人穿低V領上衣一樣,顯得很性感。我那條比小月月款還更低腰一些,穿起來很好玩,我還穿過一次嚇老外了,他大叫:你爲什麼不剃毛!但我覺得又透氣,又有撫須感……興奮之餘,翻出、穿上、拍照,在微博上展示效果,拍磚無數。
如果按“小月月研究小組”低俗社會學定義,我定然也符合這種低俗標準。但不可否認,低俗的傳染力無處不在,只是北京街頭出現模仿Ladygaga內褲外穿的妙齡女子時,還被當作時尚街拍,而穿上小月月款開襠內褲就徹底低俗了。因爲這樣一個胖妞+性飢渴+神經質+噁心排泄的人物形象,幾乎滿足了人們對極品的女想象。原來大家心裡是這麼齷齪的,追求常人不可企及的雷人效果。當現實生活的雷女不夠娛樂時,臆想也能達到一種膜拜。
至於希望“小月月”真實存在的觀衆,甚至四處奔走搜查線索,求證拍照,把地鐵、城隍廟、巴貝拉店和有“五星”標誌的旅店等等人肉個遍的,或是化身“小月月”與網友對話,貼出虛假照片資料的,那算是超乎認真和蛋疼,並具有延伸創作才華的人羣。出現這種奇觀的國度卻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真是遺憾。
我不敢說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月月,但審醜心態卻是普遍的。不知道這是不是小時候寫作文被太多地強迫描述和歌頌美好,造成了逆反心理,而集體爆發了反審美反主流的心態。看到華麗美好的事物,習慣性地挑刺和嘲諷,而看到非正常人類,更會加以渲染和恥笑,產生快感和優越感,這也叫侮辱性精神勝利法。比如某些描寫極品相親男友、極品婆婆、極品小三系列的作品,經常讓作者和讀者酣暢淋漓。這次的“小月月”更是拼湊了所能想到的素材,連“兩女一杯”的噁心都運用進去了。而最生氣的是胖妞,對花癡球狀物的刻薄,幾乎是影射性的侮辱,爲什麼遭殃的總是她們?因爲有些人心眼壞唄。
有人說現在出書沒前途了,因爲網絡創作太發達了,讀者的胃口已經被提升到快速吞食或者嘔吐的境地。自曝其短也快沒市場了,因爲真人真事的效果趕不上讀者的想象,純屬虛構更聊勝於無,而必須是疑真疑假幾欲亂真的誇張才能吸引獵奇者的目光。以前出版作品還能被以格調低下之類的名義封殺,現在封殺神馬的,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