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7章 牽線搭橋

第2177章 牽線搭橋

“找中國人民銀行做擔保?”聽到這裡,吳政隆的臉上露出了幾分驚訝,於是接着問道:“段大哥,你這是要準備從事什麼大的商業項目?”

作爲段雲的妹夫,吳政隆對天音集團的實力還是相當瞭解的,在他看來,現在的天音集團就是中國商業的一個巨無霸,雖然還比不上一些壟斷性質的央企,但其資金實力和規模,也遠遠在其他絕大多數的國營企業之上。

這樣一家公司,每年光是現金流就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去年天音集團銷售總額高達千億,雖然賬上的資金並沒有對外公佈,但也能夠猜出,集團公司的賬上肯定有海上的現金,這樣強大的資金實力,根本不需要外部的資金注入,論做什麼樣的生意也應該足夠了,但是段雲突然提出想要和中國銀行洽談商業擔保的事情,這讓吳政隆感覺這件事兒有些不同尋常。

“我是想搞電子商務,就是建立一個網上的購物平臺,然後通過銀行的第三方擔保,實現用戶和商家的一個即時支付功能。”段雲看了吳政隆一眼,接着說道:“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業計劃,如果能夠實現的話,將來咱們就可以在家中通過互聯網直接單購買商品,然後貨品會通過物流送貨上門,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

“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聽到段雲這麼說,吳政隆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網絡購物還是一個非常新鮮的名詞,他們根本無法想象,不出家門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這聽起來有些讓人難以置信,甚至可以說有些科幻。

要知道,在當前的國內,就算是實體經濟也並不算髮達,只有大一點的城市纔有商場,有些地處偏遠的地方的人們有時候爲了買一些生活必需品,還需要騎行很遠或坐公交進城,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商品未必能買到,就算是首都BJ,也未必能買到一些外省的土特產,而段雲居然提出可以直接在家裡下單購物,商品就會直接送貨上門,這聽起來明顯不符合當前的實際。

“我這個想法是個長期的計劃,真正要實現,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我相信,那一天肯定會到來的。”段雲微微一笑,接着說道:“如果你這次能幫我和中國銀行的行長見面,那你也算是爲咱們中國的電子商務做出了貢獻,將來的話,說不定全體國人都會感謝伱的。”

“感謝就不用了。”吳政隆笑着搖了搖頭,接着說道:“既然段大哥發話了,那我肯定是要幫忙的,不過我只能幫你聯繫行長,他本人願不願意和你見面,你們倆的事情能不能談成,這我就無能爲力了。”

“沒事兒的,只要你幫我傳個話就行,無論談成與否,我都記你一個人情。”段雲說道。

“好的,那我回頭就去辦這件事兒。”吳政隆應道。

其實說起來吳政隆和中國人民銀行那邊的幾個領導也算是比較熟悉,中國人民銀行作爲國家的中央銀行,隸屬於國務院,行長屬於部級領導。

BJ幾個部門的負責人相互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常不錯的,經常一起開會,也會參加一些活動和宴會,而吳政隆作爲電子機械工業部秘書,經常陪在部長身邊,參加各種場合的合同,和這些領導也算是比較熟悉,所以他還是可以幫助段雲給央行的行長帶話的。

不過如果換做其他人,吳政隆可能根本不會幫這個忙,一方面是因爲段雲是自己的大舅哥,而且關係非常的好,另外一方面就是段雲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國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家,在國內的名氣和聲望都很高,影響着一方的地方經濟,從這一點上來說,如果他想見高級領導,並不算是什麼誇張的事情,這種事情是完全可行的。

至於段雲,他之所以想要和央行的行長見面,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爲了推行他的電子商務計劃,但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實現網上的即時支付功能。

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不想先付錢或者先交貨,因爲這其中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風險,消費者怕自己的錢打了水漂,而商家怕發出貨物之後,最後收不到的錢,這對雙方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事情,也正是因爲如此,儘管目前段雲已經開辦了電子商務網站,也有大量的商家入駐,但因爲支付不方便,而且消費者對這種網上購物的行爲心懷憂慮,所以導致成交量並不高。

但如果有銀行方面進行擔保,錢可以通過網上支付的手段,直接從消費者的賬戶進入到商家的賬戶,而在這期間銀行可以進行擔保,保證消費者收到貨物後,錢能迅速打到商家賬戶,而在產品出現問題的時候,銀行方面也可以把錢直接退還給費者,這樣的交易方式對消費者和商家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後世電子購物普遍使用的模式。

其實對於段雲來說,他希望能夠和國內所有的國有銀行進行合作,這樣的話,除了央行的儲戶之外,其他銀行的儲戶也可以使用在線支付功能,從而夠吸引更多的人進入到自己的平臺消費。

實際上,段雲這一系列的做法都是受到了前世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啓發,當年爲了找銀行擔保,馬雲多次前往BJ和各大國有銀行的負責人進行談判,而在這其中,馬雲和銀聯負責人的談判更爲國人所熟知。

所謂的銀聯其實就是國內多家銀行的組合體,其建立初期,是有很多綜合因素的。

20世紀80年代,我國銀行卡產業開始起步,當時以四大商業銀行爲主的各發卡銀行以省市分行爲單位進行行內系統建設,嘗試髮卡並布放受理終端,初步形成以各自行業資源爲依託的銀行卡系統和網絡佈局。

各自獨立的“體內循環”發展模式,導致了行與行之間卡片和終端標準不統一,受理終端重複布放的“一櫃多機”現象嚴重,本行卡無法在他行機具上使用,同行的卡無法跨地區使用。

由於重複資源投資,交易成功率、受理效率、差錯處理能力以及業務創新難以滿足社會需要,銀行卡應用普及緩慢。

爲了促進銀行卡的聯網聯合,1993年我國啓動了“金卡工程”,到2000年,陸續建立了18個城市銀行卡交換中心和一個總中心,部分實現了當地城市的同城跨行通用和部分城市之間的異地跨行通用。

隨着聯網通用的推進,社會接受銀行卡的程度越來越高,產業的發展需要更爲強大的同心力和推動力。經國務院同意,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直接組織領導下,各商業銀行聯合起來,在合併全國銀行卡信息交換總中心和18個城市銀行卡中心的基礎上,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銀行卡髮卡金融機構共同發起,於2002年3月成立了中國的銀行卡聯合組織——中國銀聯,開啓了我國銀行卡產業聯合發展的新篇章。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招標會第七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合作研發第2374章 特別任務第一百七十八章 侉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廠會議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華爲崛起第2274章 工作重心第2335章 平等夥伴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老布爾什維克第2177章 牽線搭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長風第五百七十五章 購買軟件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胡正明第九百三十一章 視察作坊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伯克利分校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重大機遇第二百五十章 暖意第一千零二章 法律顧問第一百四十一章 收徒儀式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十足誠意第2415章 入鄉隨俗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兩難第二千零三十二章 測試成功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深交所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空難第2252章 黑色星期三第三百一十章 雞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人才篩選第六百零六章 失控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現代化物流第2185章 眼光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房計劃第2415章 入鄉隨俗第二百八十二章 解除誤會第四百六十二章 抗爭到底第八百三十章 老專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話柄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趙希友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主場第七十章 價格雙軌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低音炮第七百九十三章 舉手表決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艱難的一步第2371章 另闢蹊徑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華裔工程師第三百一十七章 昔日情誼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驚人的差距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新設想第七百八十九章 水到渠成第九百二十二章 談判成功第二百零九章 前途第五百零八章 商品物流第六章 次級品第五百零九章 車隊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 本土化優勢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僞命題第一千零八章 廣告報價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世界十字路口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激情燃燒的歲月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成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外貿新思路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除夕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百三十五章 上門拍照第二千零七章 中間人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大型服務器第二百一十五章 秦剛的承諾第八百三十章 老專家第九百六十章 三角債第二千零二十章 敲門磚第四百三十一章 小訂單第九百二十四章 彎道超車第六百八十二章 情懷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孃家第2419章 隱形目標第八百九十章 清高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籌備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今非昔比第一千零九章 環保整頓第三百六十三章 辦廠計劃第七百三十七章 深圳辦廠計劃第七百四十六章 借力反擊第五十一章 理性消費第九百九十三章 連夜組裝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似曾相識的感覺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募捐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合同確定第八百六十八章 奢華的新家第八百五十六章 吃西餐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民企軍工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利好消息第四百二十四章 管理改革第一千二百章 中興電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榜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特殊會議第2378章 巨大爭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貸款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國貨精品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研發投入比例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招標會第七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合作研發第2374章 特別任務第一百七十八章 侉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廠會議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華爲崛起第2274章 工作重心第2335章 平等夥伴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老布爾什維克第2177章 牽線搭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長風第五百七十五章 購買軟件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胡正明第九百三十一章 視察作坊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伯克利分校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重大機遇第二百五十章 暖意第一千零二章 法律顧問第一百四十一章 收徒儀式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十足誠意第2415章 入鄉隨俗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兩難第二千零三十二章 測試成功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深交所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空難第2252章 黑色星期三第三百一十章 雞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人才篩選第六百零六章 失控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現代化物流第2185章 眼光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房計劃第2415章 入鄉隨俗第二百八十二章 解除誤會第四百六十二章 抗爭到底第八百三十章 老專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話柄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趙希友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主場第七十章 價格雙軌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低音炮第七百九十三章 舉手表決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艱難的一步第2371章 另闢蹊徑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華裔工程師第三百一十七章 昔日情誼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驚人的差距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新設想第七百八十九章 水到渠成第九百二十二章 談判成功第二百零九章 前途第五百零八章 商品物流第六章 次級品第五百零九章 車隊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 本土化優勢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僞命題第一千零八章 廣告報價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世界十字路口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激情燃燒的歲月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成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外貿新思路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除夕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百三十五章 上門拍照第二千零七章 中間人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大型服務器第二百一十五章 秦剛的承諾第八百三十章 老專家第九百六十章 三角債第二千零二十章 敲門磚第四百三十一章 小訂單第九百二十四章 彎道超車第六百八十二章 情懷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孃家第2419章 隱形目標第八百九十章 清高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籌備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今非昔比第一千零九章 環保整頓第三百六十三章 辦廠計劃第七百三十七章 深圳辦廠計劃第七百四十六章 借力反擊第五十一章 理性消費第九百九十三章 連夜組裝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似曾相識的感覺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募捐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合同確定第八百六十八章 奢華的新家第八百五十六章 吃西餐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民企軍工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利好消息第四百二十四章 管理改革第一千二百章 中興電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榜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特殊會議第2378章 巨大爭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貸款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國貨精品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研發投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