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吳三桂的根(求收藏,求推薦)

太陽從山海關上空劃過,漸漸向關內遼闊的大地斜斜行去,將這一片秀麗壯美的山河平原,還有沿着山脊修建的長城,都籠罩在無限美好的夕陽之下。

在天下第一雄關的城樓上,一文一武,一老一壯,兩個大明的官員正手扶着垛口,望着山海關內一大片正在搭建中的窩棚,都忍不住一聲嘆息。

少壯的武官是個長得相當魁梧精壯的漢子,國字臉盤,濃眉大眼,鼻直口闊,鬍鬚連鬢,威風凜凜。此人正是如假包換的真吳三桂,朱慈烺的二舅哥,手握四萬雄兵,一念之間就足以改變天下形勢的大明遼東總兵官平西伯吳三桂!

“如此雄關......本是漢家天下的屏藩,若是讓東虜由此入口,將來會否變成引狼入室,從而鑄成大錯?”

吳三桂發問的對象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身穿蟒袍,黑麪長髯,濃眉緊鎖,似乎在苦苦思索。

這人名叫王永吉,字修之,如今官拜薊遼總督,算是吳三桂的頂頭上司。不過他這位總督大人所管轄的地盤差不多都丟完了,只剩下永平一府,而且還岌岌可危。

現在山海關內有李自成的“百萬大軍”,關外則是東虜八旗在虎視眈眈,真是有點腹背受敵,走投無路的意思。

“長伯,”王永吉喚着吳三桂的字號,擡手指着那些正在搭建窩棚的百姓,“如今哪兒還顧得了將來之事?你我便不是爲了報答朝廷大恩,也得爲此地三十萬生靈思之吧?他們都是隨着你我拋別家土,一起入關的。你我總得爲他們謀一個出路吧?”

搭建窩棚的人都是從關外的寧遠遷入的百姓。根據崇禎皇帝在三月六日下達的聖旨,放棄寧遠重鎮的同時,還必須將百姓同時撤入關內。隨行者多達三十萬人,大多是關寧軍將領軍士的家眷。其中一部分將領的家屬還有些餘財,衣食總算無憂,還可以住進山海關附近臨榆縣城。而一般的軍士家眷乃至普通百姓,可就缺衣少食,加上長途跋涉,真是苦不堪言。

本以爲入關後可以很快轉移到南直隸各地,得到妥善安置。可沒想到吳三桂的前鋒纔到玉田,就得到了北京陷落,崇禎皇帝和太子生死未卜的噩耗,而且李自成的大軍也趁機壓了上來。不得已之下,吳三桂只好收兵退回山海關。而跟隨他入關的三十萬百姓,也就只能在山海關下暫時棲身了。

這下可真是人人愁眉不展,個個怨恨不已了。而比愁、怨情緒更加糟糕的,則是看不到前途和生路的絕望心情!

這裡的三十萬人,包括跟隨吳三桂、高第(山海關總兵)的五萬官兵,現在都可以說是斷絕了生路!

之前他們當中的兵將有朝廷的糧餉可吃,百姓或是種地,或是開店,或是由從軍的家人供養,大致上也是衣食無憂的。如果不是滿洲人的兵馬時不時要入寇劫掠,他們這些人都可以算是生活在亂世之中的一片桃源樂土上面了。

可是現在,他們不僅失去了家園和田地,而且也不可能再得到朝廷的供養......這三十萬人的吃穿怎麼解決?從寧遠帶來的糧草和山海關上的儲備算不上多豐厚。如果不能在幾個月內尋到一條活路,那麼聚集在山海關內的這三十萬人,就都得變成餓殍!

王永吉拍了拍城牆的垛口,嘆了口氣:“長伯,除了借東虜之兵打回京師去,老夫真是想不別的生路了。南下是不可能的,且不說聖上和太子能不能突圍到天津。

即便是能到天津,也是要匆匆而走,浮海南下的。

即便可以在天津停留一段時間,也不可能收容山海關這裡的三十萬百姓啊!沈廷揚手中不過一百多艘海舟,即便能走幾個來回,從大沽口拉走個五六萬人就到頭了。剩下的人怎麼辦?餓死還是讓流賊殺死?

至於投降流賊也活不了此間的三十多萬人......流賊不會給咱們能養三十多萬人的地盤的,也不會給咱們足夠的糧餉。無地、無餉、無糧,不出數月,山海關下就皆是餓殍了!”

如果朱慈烺這會兒到了山海關,聽到王永吉的分析,估計也無話可說了。因爲朱慈烺也沒打算把山海關內的三十萬多人都拉走......這是不可能的!沈廷揚能從大沽口運走五萬人,就已經是天大的本事了。運幾十萬人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且吳三桂也不願意拋棄山海關這裡的三十多萬人......倒不是他有多愛民,而是這三十多萬人是吳三桂的根。

擁有自己的“根”就是吳三桂最厲害的地方!和此時絕大部分的明軍不一樣,吳三桂的軍隊其實是授田的——遼西這塊已經沒有勳貴和士大夫插手的空間了,所以都在遼軍控制之下。而且從孫承宗、袁崇煥經營寧遠時開始,就推行遼人守遼東的政策。實際上就是將關寧軍變成了一個以遼西土地爲基礎的兵農合一的軍事集團。

也就是說,關寧軍一邊吃着朝廷餉,一邊耕着遼西的地,不僅在經濟上極有保障,而且還將自己的根牢牢扎進的遼西的土地——每一個關寧軍士兵背後都是一個家庭!

有家有業,就意味着他們的命運被關寧軍的首領,也就是吳三桂本人牢牢掌握了。同時也意味着關寧軍擁有額外的動員和補充能力,畢竟一個家庭往往不止一個可以從軍的壯丁。

所以四萬關寧軍不僅僅是四萬人,而是四萬戶和幾百萬畝土地!現在他們離開了寧遠的土地,暫時變成了“盆栽”,處於一種相當無力和彷徨的狀態當中。

尋找一塊新的土壤,將根重新紮進土壤,就成了關寧軍上下一致追求的目標!

誰能夠滿足他們,誰就是關寧軍效忠的對象!

順便說一下,吳三桂的軍事經營能力其實是非常強大的!在歷史上,吳三桂專制雲貴十餘年,就把關寧集團經營到了可以和大清王朝對抗的地步!

那還是經營雲貴!雲貴什麼地盤啊?根據萬曆年間張居正主持的全國清田結果,雲南的在冊田土總數不179.9萬餘畝,貴州只有51.6萬餘畝。兩省相加不過230多萬畝,稅糧總額不到20萬石。以這樣的地盤,都差點把大清朝給掀翻了,如果給個三千萬畝土地的大省讓他去經營,後果不堪設想......

而要他放棄自己的根基,只帶少數家丁南下,去投靠不知道在哪兒的朱慈烺,實在有點爲人所難了。

另外,邱致中和祖澤溥還給吳三桂送來了定王朱慈炯......如果崇禎和朱慈烺已經不在人世了,朱慈炯就是大明皇位必然的繼承人!

王永吉接着分析道:“此間的數十萬人要有生路,也只能借東虜之師,奉定王爲天下兵馬副元帥西征了。只要打敗了流賊,咱們總能找到一塊地盤可以安置這數十萬人的。哪怕割讓燕雲十六州,再許以歲幣,也能有北宋的局面啊!

若皇上、太子尚在。咱們擊破流賊,收復山西、河南、北直隸大片河山,總也是有功勞的。而且有數萬大軍在手,朝廷也不得不仰仗總戎啊!”

吳三桂輕輕點頭,這番分析一點沒錯,就是這麼回事啊!

方今亂世,有兵就是草頭王。他吳三桂現在有四萬大軍,還有定王朱慈炯這面大旗,如何不能成就一番大業?

“也好!”吳三桂終於下了決心,道,“本爵這就派祖澤溥走一趟盛京,去聯絡東虜攝政王多爾袞,向他借兵剿賊!”

第125章 十送那個崇禎(求收藏,求推薦)第727章 大明世界帝國!第2018章 遭了,黃臺吉都不會打仗了!第1590章 來生再會!第562章 名偵探紀坤第347章 我的東林黨第627章 咱老子不裝活第1839章 銅牆鐵壁駱駝城第2258章 父皇,大哥太舒服了第七十四章 你們真是太忠義了 (求收藏,求推薦)第1719章黃臺吉入坑了?第634章 皇阿瑪,大清虧了第1679章 大淩河邊的黃臺吉第七十二章 獨子是怎麼變成的(求推薦)第2211章 有借有還,誠信天皇第十三章 虜醜厲害,還是流賊厲害?(推薦票最厲害啦)第1236章 和查理二世的牀上外交第470章 自古以來的問題第1316章 太子你選,朕很開明的!第713章 紀坤,你去歐洲當大使吧!第1088章 危險!美洲府(求訂閱)第1781章 真是宿命之敵啊!第九十六章 總舵主駕到(求收藏,求推薦)第960章 主公,您跳進鹿兒島灣都洗不清了!(求訂閱)第2049章 朕真有天命,因爲朕有大道!第1241章 得印度者得世界?第2238章 時代變了第1639章 賊在鹹安宮第1750章 持久戰,拼耐力第1104章 與其死西班牙人,不如死日本人(求訂閱)第1849章 登高一呼爲誰?第478章 豐臣遺忠,幕府認證第536章 傻眼了吧!第847章 多鐸很鬱悶第454章 你又吞併雜牌軍了第2027章 大汗,落馬河發大水啦!第863章 什麼?大清沒了! 十一(求訂閱)第285章 原來韃子那麼壞! 下第1575章 孝子賢孫紛紛來!第1626章 我朱由檢又回來啦!第1887章 江南才子帶路要飯,後金大汗兩路來攻第194章 南京的勳貴,一定要堅強!第624章 來,乾了這碗鶴頂紅酒第2112章 逆子,你好好學習,朕去應劫了!第1024章 誰也別想奪走!(求訂閱)第443章 韃子要跑?(第一更)第921章 北方就靠你們了!(求訂閱)第1557章 移民印度當皇帝第1438章 本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424章 明有水師,清有大炮第650章 大順終於要順了第173章 多爾袞,不能慫啊!(求訂閱,求月票)第964章 沙皇冤枉(求訂閱)第2251章 明治天皇第859章 什麼?大清沒了! 七 (求訂閱)第826章 漢奸瞎了,漢奸聾了(求訂閱,求月票)第1979章 黃臺吉拼了,真的!第868章 什麼?大清沒了! 十五(求訂閱)第1823章 磨刀霍霍向五鎮178章 忠臣史可法(求訂閱,求月票)第1253章 免租免庸免役科考迎大明第1365章 睡覺也要講政治第1682章 咱們到大同府再談!第1021章 大英孝子(求訂閱)第464章 外患止,內憂起(求一下月票)第695章 該死的英國人!第1628章 魏忠賢,好遺產第905章 高價收購福臨一個!(求訂閱)第二十章 朕保證不秋後算賬(真的好想要推薦票)第1395章嬸嬸與侄兒與密談(求訂閱)第968章 法蘭西也要崛起啦!(求訂閱)第1175章 顫抖吧,巴達維亞!第1487章 只有讓印度殖民歐洲了!第1362章 原來是大明遏制西方!第112章 槍斃和挨槍斃(求收藏,求推薦)第2026章 大汗,您別笑了第581章 皇后要不就給吳三妹當吧第1484章 拯救印度得收費啊!第1424章 史上最強投降派(求月票,狂求月票)第186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求訂閱)第1118章 再等等,還能再等等(求訂閱)第345章 什麼?你要均田?第1321章 誰保護誰啊?(求月票)第1179章大順哥哥,我們被明朝欺負了第2177章 一億三千萬兩就是個小目標第674章 孤王這樣幹,算不算造反?第八十五章 敵在天津衛 三(求收藏,求推薦)第1364章 希望在哪裡?希望在遠方!第813章 倭寇,你要老實交待啊!第789章 平三藩,取嫁妝第2250章 崇禎三十八年啦!第1006章 合衆國大掌櫃(求訂閱)第1382章 不小心發現了洋務的真諦!(求推薦)第258章 坑死李自成第1607章退休了第1899章 昏君最愛大長腿第1241章 得印度者得世界?第998章 白銀帝國(求訂閱)第454章 你又吞併雜牌軍了第1224章阿努沙汗,你被風光大葬了!
第125章 十送那個崇禎(求收藏,求推薦)第727章 大明世界帝國!第2018章 遭了,黃臺吉都不會打仗了!第1590章 來生再會!第562章 名偵探紀坤第347章 我的東林黨第627章 咱老子不裝活第1839章 銅牆鐵壁駱駝城第2258章 父皇,大哥太舒服了第七十四章 你們真是太忠義了 (求收藏,求推薦)第1719章黃臺吉入坑了?第634章 皇阿瑪,大清虧了第1679章 大淩河邊的黃臺吉第七十二章 獨子是怎麼變成的(求推薦)第2211章 有借有還,誠信天皇第十三章 虜醜厲害,還是流賊厲害?(推薦票最厲害啦)第1236章 和查理二世的牀上外交第470章 自古以來的問題第1316章 太子你選,朕很開明的!第713章 紀坤,你去歐洲當大使吧!第1088章 危險!美洲府(求訂閱)第1781章 真是宿命之敵啊!第九十六章 總舵主駕到(求收藏,求推薦)第960章 主公,您跳進鹿兒島灣都洗不清了!(求訂閱)第2049章 朕真有天命,因爲朕有大道!第1241章 得印度者得世界?第2238章 時代變了第1639章 賊在鹹安宮第1750章 持久戰,拼耐力第1104章 與其死西班牙人,不如死日本人(求訂閱)第1849章 登高一呼爲誰?第478章 豐臣遺忠,幕府認證第536章 傻眼了吧!第847章 多鐸很鬱悶第454章 你又吞併雜牌軍了第2027章 大汗,落馬河發大水啦!第863章 什麼?大清沒了! 十一(求訂閱)第285章 原來韃子那麼壞! 下第1575章 孝子賢孫紛紛來!第1626章 我朱由檢又回來啦!第1887章 江南才子帶路要飯,後金大汗兩路來攻第194章 南京的勳貴,一定要堅強!第624章 來,乾了這碗鶴頂紅酒第2112章 逆子,你好好學習,朕去應劫了!第1024章 誰也別想奪走!(求訂閱)第443章 韃子要跑?(第一更)第921章 北方就靠你們了!(求訂閱)第1557章 移民印度當皇帝第1438章 本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424章 明有水師,清有大炮第650章 大順終於要順了第173章 多爾袞,不能慫啊!(求訂閱,求月票)第964章 沙皇冤枉(求訂閱)第2251章 明治天皇第859章 什麼?大清沒了! 七 (求訂閱)第826章 漢奸瞎了,漢奸聾了(求訂閱,求月票)第1979章 黃臺吉拼了,真的!第868章 什麼?大清沒了! 十五(求訂閱)第1823章 磨刀霍霍向五鎮178章 忠臣史可法(求訂閱,求月票)第1253章 免租免庸免役科考迎大明第1365章 睡覺也要講政治第1682章 咱們到大同府再談!第1021章 大英孝子(求訂閱)第464章 外患止,內憂起(求一下月票)第695章 該死的英國人!第1628章 魏忠賢,好遺產第905章 高價收購福臨一個!(求訂閱)第二十章 朕保證不秋後算賬(真的好想要推薦票)第1395章嬸嬸與侄兒與密談(求訂閱)第968章 法蘭西也要崛起啦!(求訂閱)第1175章 顫抖吧,巴達維亞!第1487章 只有讓印度殖民歐洲了!第1362章 原來是大明遏制西方!第112章 槍斃和挨槍斃(求收藏,求推薦)第2026章 大汗,您別笑了第581章 皇后要不就給吳三妹當吧第1484章 拯救印度得收費啊!第1424章 史上最強投降派(求月票,狂求月票)第186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求訂閱)第1118章 再等等,還能再等等(求訂閱)第345章 什麼?你要均田?第1321章 誰保護誰啊?(求月票)第1179章大順哥哥,我們被明朝欺負了第2177章 一億三千萬兩就是個小目標第674章 孤王這樣幹,算不算造反?第八十五章 敵在天津衛 三(求收藏,求推薦)第1364章 希望在哪裡?希望在遠方!第813章 倭寇,你要老實交待啊!第789章 平三藩,取嫁妝第2250章 崇禎三十八年啦!第1006章 合衆國大掌櫃(求訂閱)第1382章 不小心發現了洋務的真諦!(求推薦)第258章 坑死李自成第1607章退休了第1899章 昏君最愛大長腿第1241章 得印度者得世界?第998章 白銀帝國(求訂閱)第454章 你又吞併雜牌軍了第1224章阿努沙汗,你被風光大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