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一十二 臨安條約

明軍準備攻城的消息傳來,羣臣集體震動,他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來到皇宮懇求趙昚停止無謂的掙扎,接受明軍的要求,避免臨安城重蹈當年開封之覆轍。

他們痛陳當年開封被攻破之後城內人等的悲慘遭遇,請求趙昚理智對待這件事情,不要和明軍死戰到底。

他們深深的記得當年開封城內發生的事情,記得除了皇室蒙難,他們這些大臣也沒好到哪裡去。

絕大部分大臣都被搜刮了全部的財產,還有一部分倒黴蛋因爲和皇室的關係太近,從而和大量皇族一起北上遼東苦寒之地,受盡屈辱,死在當地,再也沒有返回故土。

這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如果明軍真的攻城,而宋軍真的受不住,他們就會重蹈覆轍,成爲永遠的笑柄。

因爲明國已經取代了金國,擁有金國全部的國土,也掌握有遼東苦寒之地,想要把他們流放到傳說中的五國城,一點也不難。

利益受損,他們不能忍耐。

他們不能也不敢把自己的命運和家族的命運寄託在一位剛剛登基的皇帝身上。

誰敢相信這位皇帝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所以不單單是當朝文武百官了,現有的皇親國戚,趙構沒有帶走的後宮嬪妃,還有那些之前被明國送回來的北宋宗室們,全都哭着喊着跑到皇宮裡請求趙昚保住臨安,不要讓臨安遭到戰火損傷。

他們哭着喊着,聲音非常悽慘,聲勢非常浩大,把趙昚辦事的宮殿堵得水泄不通。

內裡是請求趙昚審時度勢的宰輔們。

外邊是哭喊着求他投降的統治集團。

史浩孤獨的站在另一邊一言不發。

趙昚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

包括曾經堅持抗擊的主戰派們,曾經上書給趙昚讓他堅持抗擊的主戰派們也有大部分熄了火,不再言語。

事到臨頭,這些“硬骨頭的主戰派們”還是非常惜命的,不約而同的閉嘴,甚至有一些人還混在請求趙昚投降的官員羣體中一起起鬨,給趙昚施加巨大的政治壓力。

這巨大的政治壓力幾乎摧垮了趙昚,讓趙昚痛苦不堪。

當他知道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們都在懇求他不要繼續抵抗下去的時候,深切地感受到何爲【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的苦楚。

被金國和秦檜一黨打斷了脊樑骨的官員們終究沒能重新挺直腰桿子,在明國大軍的威懾之下,跪下了。

滿朝文武百官,只剩下三個人依舊頭鐵上書表示要和臨安城共存亡,甚至請求登上城牆抗擊敵人,守護大宋的尊嚴。

這最後三份堅持抵抗的表奏在很多人看來可笑的很,毫無意義,但是在趙昚看來,這是他心中最後的安慰。

司農寺主簿韓元吉。

敕令所刪定官陸游。

中書舍人虞允文。

這三個名字被趙昚記住了,這三個人讓趙昚明白滿朝文武雖然多位貪生怕死之輩,但終究還是有願意挺直腰桿做人的官員存在的。

然而,僅僅只是三個人,並不能支持趙昚繼續抵抗。

他甚至可以想到,這是羣臣的最後通牒了。

作爲一個剛剛登基的還沒有穩固勢力支持的皇帝,除了史浩之外他並沒有其它的鐵桿支持者,現階段他的皇位其實是不穩的。

尤其在這個時候,趙構不在,沒人爲他撐腰,如果他一意孤行,真的到了危急時刻,極有可能引發宮廷政變,從而失去皇位。

疲憊到了極點的趙昚終於支撐不住了。

事實上這就是羣臣的最後通牒。

儘管楊存中作爲代表的軍方勢力沒有表態,還守在城上,擺出一副要和明軍決一死戰的態勢,但是如果羣臣都想要投降,不想抵抗,那麼楊存中一個人如何能力挽狂瀾呢?

而且此時此刻,一些大臣是真的已經有了不臣之心。

他們謀劃着趁着趙構不在、趙昚地位不穩且動搖的時刻推舉趙佶在遼東生下的兒子趙鐵使或者趙頑使做皇帝,帶領他們投降,以渡過難關。

他們不想和趙昚一起死,也不想和趙昚一起被俘虜北上失去自由自在奢侈榮華的生活。

原先羣臣確實沒什麼選擇,除了趙昚之外很難立刻推舉下一個合適的皇帝,但是明國把北宋宗室送了一批迴來之後,他們有選擇了。

他們有趙佶的兒子可以做備用皇帝候選人,也能順順當當的成爲皇帝,如果趙昚真的“冥頑不靈”的話,他們就決定拼着大逆不道之名,也要把趙昚趕下皇位。

哪怕趙構回來以後會很生氣,也無所謂了,誰讓最重要的時候你不在呢?

你自己跑了,留下我們吃苦受罪,有這種道理?

所幸趙昚沒有堅持到他們決定動粗的時候。

羣臣的醜態讓趙昚徹底絕望,讓他失去了最後的反抗之心,他讓史浩攙扶着他走出了宮殿,面對着一派悽慘景象的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們,他悲憤交加的發表了宣言。

“朕哪怕戰死也不願屈膝投降,區區明國大軍不能奈何朕,而你們卻往朕的胸口狠狠插了一刀,讓朕無可奈何!朕不是爲自己而降,是爲你等而降!你等貪生怕死,卻要朕背上千古罵名,成爲投降天子,你等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說完,趙昚哭喊着對不起祖宗、臣皆亡國之臣等等之類的話語,離開了議事宮殿,回到了自己的寢宮。

接着趙昚授權給史浩,讓史浩代表他去和城外明軍簽訂和平協定,所有條件都可以接受,唯有之前說過的歲幣減少問題可以多做爭取,多少還能爲大宋減輕一些負擔。

一場很有可能會發生的宮廷政變落下了帷幕,趙佶的兒子終究沒有那個運氣重新登上皇位。

五月初九日清晨,史浩懷着沉重的心情抵達了明軍大營,穿過了守備嚴密蓄勢待發的明軍攻擊軍陣,與周至還有周志學三度見面。

這一次史浩沒有多做糾纏,而是順順當當答應了明軍的要求,賠款也好,歲幣也好,割地也好,稱臣也好,全都答應了。

這款被稱爲《臨安條約》的協定就這樣正式簽訂了。

雙方都沒有更多的糾纏,唯有歲幣方面,因爲答應了第三款和第四款條件,所以明軍方向也做出了一些讓步,將歲幣價碼調整到了二十五萬兩白銀和二十五萬兩絹布的等級,和當年金國一樣。

歲幣規定可以用其他物資折價算入歲幣供給當中,但是歲幣內容之中至少要保證十萬兩白銀和十萬匹絹布的提供,也就是說折價範圍爲十五萬兩白銀和十五萬匹絹布。

折價物資的範圍也有嚴格規定,黃金可以,糧食可以,一般布匹可以,整修黃河所需要的建材也可以,包括提供給明國修築黃河的勞動力也可以用於折價。

可以折價的基本上都是有廣泛用途的市場硬通貨,包括人力資源,都是可以用來辦事的,而沒有奢侈品的存在。

史浩簽訂條約的時候,雖然心痛難耐,但是也察覺到明國政府和南宋政府的不同之處,意識到了這場失敗並非毫無緣由。

他們似乎真的只是爲了辦實事而發起戰爭,並非是爲了顏面、名分或者其他的什麼原因,戰爭有着極爲明確的導向和目的,不達目的不罷休,達到目的就立刻停止行動,令行禁止。

或許,就算軍隊比現在更加強大,南宋也不是明國的對手。

不知爲何,史浩忽然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這樣的想法讓他自己都覺得驚悚莫名。

一千零三 終不與大明爲敵九百七十六 陳相公爲何嘆息啊?五百二十三 此蘇詠霖,彼蘇詠霖四百六十四 孫子義兵臨中都一千零八十七 李顯忠之死三百六十九 遼東打勝仗了三百零五 此人必除!三百五十六 復興會二百零二 完顏亮下達動員令一千三百六十 探親與駐紮二百二十 真定城破九百七十四 推進集體農業一百二十一 蘇詠霖的魅力就那麼大?一千四百五十五 三百年的滄桑變幻,將在吾輩手中終結!二百零五 蘇詠霖虎視眈眈一千二百六十七 嚮明國投降二百三十五 他輸了九百六十六 大明鐵拳一千三百三十九 復農政策八百九十三 災難性的後果七百一十五 第二個中直轄五百一十七 趙作良不背鍋一千五百三十九 中都那些人……會不會欺負俺們?一千零二 所以,我該答應,不是嗎?一千三百二十八 我問心無愧九百四十一 旗幟鮮明表達立場二百四十六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一千五百四十四 叛徒六百四十七 蘇詠霖想要讓辛棄疾看到的世界六百八十八 爲何我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呢?一千三百八十 我後悔了四百七十五 無路可走的孔彥舟五百五十二 這李仁孝好像有點軟弱可欺的感覺啊六百三十五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一百一十五 訴苦大會一百四十九 烏古論濟格的末日第1668章 第二次民衆代表會議一千五百四十五 蘇詠霖這是在過河拆橋一百九十六 趙開山想要速戰速決九百五十八 南宋精英們的思維閉環九百 天網軍截胡七百五十八 戰爭的發起六百八十七 周至勸降九百八十六 那麼,南宋真的能戰勝明國嗎?五百七十九 上等人周德偉就這樣死了九百三十一 趙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虛寂寞冷三百六十 主席一千五百五十 進攻中都!救出蘇詠霖!清君側!九百零六 史浩沒有選擇九百零一 張中彥那廝要造反?四十七 他沒有選擇一千一百九十三 趙不息登基五百八十九 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六百七十九 到那時,做皇帝的就是你一千三百九十七 一網打盡七百四十四 來援的趙玉成一千二百一十六 信用貨幣?五百五十四 他也打心眼兒裡瞧不起南宋一千二百三十四 趙不息的神仙戰術五百四十一 趙構已經進入舒適區八十九 術虎思濟的執念三十九 那樣的神話再也不會出現了九百二十七 這仗是打不下去了一千零五十 讓明軍炸營!一百九十五 現在還遠未到塵埃落定的時候三百零二 你若敢犯我分毫,就是把刀拱手送給我四百五十四 被俘獲的移剌成一千三百三十七 自我之後,大明就不會有皇帝了八百六十九 別以爲皇帝能救你們四百八十五 蘇詠霖友情提示八百八十五 張浚的忠誠也要打個問號了六百六十九 不能和南宋打成持久戰三百四十八 五開豪俠完顏亮一千一百六十五 爛透了一百八十二 辛棄疾急切地想要尋找到答案一千五百八十七 咱們不能做封建大家長啊一千四百六十三 蕭朵魯不開城投降七百四十六 張俊舊部VS川蜀吳氏二百零八 他們都急了一千零四十二 明軍出動了八百二十七 噁心的腐蝕三十六 素質教育漏網之魚一千四百二十二 大明還有留着他們的必要嗎?六百六十五 覆滅南宋水師八百零二 河西兵團五百七十九 上等人周德偉就這樣死了五百五十八 南宋的復興會支部(上)一千三百二十一 他們不再是腐朽的封建軍隊了一千五百零四 立太子?七百二十四 這羣吃貨早晚能給他吃一個空前的大明國回來一千一百五十三 張栻是復興會員一千一百八十九 川蜀之變三百九十五 該火器上場了一千五百六十二 這幫泥腿子啥時候手裡有餘錢了?八百一十二 與上等人的共處在洪武三年徹底結束一千五百五十八 所以,你對大明失望了?四百七十五 無路可走的孔彥舟一千五百三十三 南下一千二百四十九 是你跳下去,還是我跳下去?一千四百七十三 爲了生存
一千零三 終不與大明爲敵九百七十六 陳相公爲何嘆息啊?五百二十三 此蘇詠霖,彼蘇詠霖四百六十四 孫子義兵臨中都一千零八十七 李顯忠之死三百六十九 遼東打勝仗了三百零五 此人必除!三百五十六 復興會二百零二 完顏亮下達動員令一千三百六十 探親與駐紮二百二十 真定城破九百七十四 推進集體農業一百二十一 蘇詠霖的魅力就那麼大?一千四百五十五 三百年的滄桑變幻,將在吾輩手中終結!二百零五 蘇詠霖虎視眈眈一千二百六十七 嚮明國投降二百三十五 他輸了九百六十六 大明鐵拳一千三百三十九 復農政策八百九十三 災難性的後果七百一十五 第二個中直轄五百一十七 趙作良不背鍋一千五百三十九 中都那些人……會不會欺負俺們?一千零二 所以,我該答應,不是嗎?一千三百二十八 我問心無愧九百四十一 旗幟鮮明表達立場二百四十六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一千五百四十四 叛徒六百四十七 蘇詠霖想要讓辛棄疾看到的世界六百八十八 爲何我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呢?一千三百八十 我後悔了四百七十五 無路可走的孔彥舟五百五十二 這李仁孝好像有點軟弱可欺的感覺啊六百三十五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一百一十五 訴苦大會一百四十九 烏古論濟格的末日第1668章 第二次民衆代表會議一千五百四十五 蘇詠霖這是在過河拆橋一百九十六 趙開山想要速戰速決九百五十八 南宋精英們的思維閉環九百 天網軍截胡七百五十八 戰爭的發起六百八十七 周至勸降九百八十六 那麼,南宋真的能戰勝明國嗎?五百七十九 上等人周德偉就這樣死了九百三十一 趙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虛寂寞冷三百六十 主席一千五百五十 進攻中都!救出蘇詠霖!清君側!九百零六 史浩沒有選擇九百零一 張中彥那廝要造反?四十七 他沒有選擇一千一百九十三 趙不息登基五百八十九 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六百七十九 到那時,做皇帝的就是你一千三百九十七 一網打盡七百四十四 來援的趙玉成一千二百一十六 信用貨幣?五百五十四 他也打心眼兒裡瞧不起南宋一千二百三十四 趙不息的神仙戰術五百四十一 趙構已經進入舒適區八十九 術虎思濟的執念三十九 那樣的神話再也不會出現了九百二十七 這仗是打不下去了一千零五十 讓明軍炸營!一百九十五 現在還遠未到塵埃落定的時候三百零二 你若敢犯我分毫,就是把刀拱手送給我四百五十四 被俘獲的移剌成一千三百三十七 自我之後,大明就不會有皇帝了八百六十九 別以爲皇帝能救你們四百八十五 蘇詠霖友情提示八百八十五 張浚的忠誠也要打個問號了六百六十九 不能和南宋打成持久戰三百四十八 五開豪俠完顏亮一千一百六十五 爛透了一百八十二 辛棄疾急切地想要尋找到答案一千五百八十七 咱們不能做封建大家長啊一千四百六十三 蕭朵魯不開城投降七百四十六 張俊舊部VS川蜀吳氏二百零八 他們都急了一千零四十二 明軍出動了八百二十七 噁心的腐蝕三十六 素質教育漏網之魚一千四百二十二 大明還有留着他們的必要嗎?六百六十五 覆滅南宋水師八百零二 河西兵團五百七十九 上等人周德偉就這樣死了五百五十八 南宋的復興會支部(上)一千三百二十一 他們不再是腐朽的封建軍隊了一千五百零四 立太子?七百二十四 這羣吃貨早晚能給他吃一個空前的大明國回來一千一百五十三 張栻是復興會員一千一百八十九 川蜀之變三百九十五 該火器上場了一千五百六十二 這幫泥腿子啥時候手裡有餘錢了?八百一十二 與上等人的共處在洪武三年徹底結束一千五百五十八 所以,你對大明失望了?四百七十五 無路可走的孔彥舟一千五百三十三 南下一千二百四十九 是你跳下去,還是我跳下去?一千四百七十三 爲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