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本無石,石自地心來“
石頭上幾個字,深深吸引着同學們。
同學們圍着石頭轉了一圈又一圈,摸摸石頭,一次又一次。看看文字,推敲了一次又一次。
再看看大山附近,沒有石山,也沒有石頭。
是誰把石頭搬到這裡?是如何做到的?目的何在?
思緒將人們拉到埃及金字塔,巨大的石塊,數量繁多,利用當時的交通工具,科學技術,是如何把金字塔建成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建金字塔的目的還好說,法老王死後,將他包成木乃伊葬在金字塔裡,可保一方水土,一方人平安無事。
可山上的石頭,就說不清楚了,將幾噸重的石頭運到山上,那些古人是閒得蛋疼嗎?無事找事做,無苦找苦受。
古人真的那麼無聊嗎?
答案肯定是"非也“,具體是什麼呢?也說不清楚。
科研,科研! 就是研究這些千奇百怪的事情,甚至是無解的事物。
就象
古人那知今人的創新立異?
今人想解古人的奇蹟之謎?
意義何在?
三個問號,將古人與今人相聯在一起,生與死,靜與動,二者本是各自獨立存在,可偏偏又互相聯繫,令人不禁拍案稱奇。
華麗麗見同學們深入沉思,百思其解,不能自拔,即時發出溫柔清脆的聲音,
“同學們!我們目前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肚子的溫飽,吃飽了,才能夠有力氣去研究,去工作,去走路。
還是分工合作,
男同學,砌竈,撿樹枝。
女同學,淘米,煮飯,炒菜。
現在開始。"
同學們聽聞,自然分出二支隊伍,立即行動。經過幾天的鍛鍊,同學們的手腳快了很多,熟能生巧,這句話一點也不假,男生很快就撿了一大堆樹枝,砌好竈,開始生火了。
女生,也跟上來了,將淘好米的鍋放在竈上,將洗好的菜切好。
等了一會兒,同學們就聞到飯香菜好了。
今天午餐比較簡單,沒有菜加,除了青菜,就是罐頭了。雖然菜色簡單,可同學們吃的開心,這就是集體的引力。
正是,一人吃飯精神不振
多人聚餐快樂無窮
很快,大家吃完飯了。
華麗麗領着同學走到石頭前,作出提示,
"同學們,石頭上寫的是上古的象形字,我們想一下,象形文字最早出現在那個時代?
另外,石頭的結構,是由那種礦物質構成的?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的土層結構是什麼成分?
現在時間不夠,也不是我們來這裡的目的。有興趣的,可收集樣本,拿回去研究。
抓緊時間休息,十五分鐘後出發。"
有的同學真的去收集樣本了,樣本收集完,時間也到了。
隊伍沿着下山的路,大步大步走向前。
由於道路平坦無雜草,走起路來十分暢通,心裡感到十分舒服。
隊伍走的很快,不知不覺就快到目的地了。
同學們往前一看,奇蹟又出現了,那是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