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

大漢在南中和嶺南等地的採石場、礦場之類的,需要的可不是老弱病殘,而是更加珍貴的青壯年勞力,別說青壯年了,就是個能掄得動錘頭的中年甚至上了年紀還能走動路的都可以,因此把死囚改爲流放顯然要直接把死囚家裡的老弱病殘們一窩端來的合適。

不然的話,就算是李藎忱再怎麼想要讓律法制度快速發展,也不能不解決眼前的問題。

不過李藎忱自己也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是真的對這個時代好還是壞,步子如果邁大了,同樣會扯淡兒。甚至還有可能會引起守舊勢力的反撲,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不管對還是錯,這一步,李藎忱還是想要走下去。

大漢的穩定發展需要法律的保駕護航。

李藎忱想要搏一搏。

現在自己有着絕對的威望,對於朝堂內外也有足夠的掌控權,所以就算是真的翻車了,也不至於直接被那些想要反對自己的人生吞活剝了。

李藎忱是大漢的靈魂,這一點毋庸置疑。

世界可以離開任何一個人繼續運轉,但是現在的大漢沒有了李藎忱就真的會分崩離析,這是大多數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就算是李藎忱所做的什麼事情有可能惹來他們的不滿,他們也會忍耐,和李藎忱鬧翻了對自己也不是什麼好事。

尤其是大漢現在和北周已經處於勢不兩立的階段,而且全國上下摩拳擦掌,就等着把北方的北周給一口吃掉,各個階層都渴望着從中獲得功勳,文臣武將渴望建功立業,商賈渴望拓展自己的商貿網絡,工匠和農民自然也渴望自己的產品能夠賣到北方,這樣就有了更多的需求不說,而且北方作爲一片“荒漠”,對於各種商品的需求肯定多,所以大家都有發財的機會。

經過多年的發展,大漢的商業和工業已經緊密聯合在一起,並且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現在整個大漢上下都期待着能夠從北方的開發上獲利,所以大漢一統天下已經不再是某個階層甚至某幾個人的需求了,而是整個時代、整個社會、資金、文化乃至於民心的共同需求。

能夠帶着大漢最終走到這一步的,就只有李藎忱,換作任何一個人,大家可能都沒有那麼十足的信心。

因此憑藉着衆人的信心,李藎忱也有底氣做些什麼。

比如推動法律逐漸取代道德成爲約束人們的規矩。

元樂尚和陳宣華雖然還不能參悟透李藎忱的目的是什麼,但是她們也大概能夠猜測到,陛下十有八九又要搞事情。

不過搞事情就搞事情吧,誰讓他是自家的夫君,是自家的天呢?更何況他搞得事情,從目前來看倒也沒有什麼壞事,保不齊又能夠給後宮的姊妹們找點兒事情做。

現在藥房、醫院等等都開始步入正軌,大家反倒是清閒了下來,畢竟誰都不敢真的讓這些後宮妃嬪們忙前忙後,甚至她們每天都去上班,也鬧得大家有些緊張,這哪裡是上班,簡直就是來坐鎮的,誰喜歡自家大老闆天天就在身邊晃悠?

所以現在陳宣華和元樂尚她們也只能繞着李藎忱晃悠。

固然天塌下來,有陛下頂着,但後宮姊妹們已經和陛下休慼相關,能幫陛下分憂,何樂而不爲?

————————————

李藎忱當然不知道陳宣華她們的心思,知道了應該會很感動。

至少自己投入的真情實感沒有打水漂。

最是無情帝王家,至少現在自家還不是那麼無情,固然也有矛盾、有爭執,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展到水火不容並且牽扯後宮妃嬪們大部分精力的地步。

李藎忱不希望看到後宮妃嬪們每日只知道爭風吃醋,更不希望看到用內府的真金白銀豢養出來一羣好吃懶做、只知道內耗的人。

鮑興已經整理好了更多的奏章,見到李藎忱來了之後,急忙躬身行禮,正好尉遲貞也抱着內府的幾份奏章過來,奏章堆疊在一起,讓李藎忱下意識的揉了揉太陽穴。

真的是讓人看着就頭大。

自己的奏章其實已經不算多了,因爲自己也已經不止一次要求奏章要言簡意賅,儘可能的去掉一些繁文縟節,並且還要求奏章的起草人根據事情的緊急與否對奏章先行劃分級別,加急的奏章裡又以紅頭爲先,不然的話李藎忱有可能先看了不重要的奏章,反而把一些關鍵的遺漏掉了。

陛下樣樣都好,就是在批閱奏章上一向比較懶惰,這是朝堂上衆所周知的。人沒有十全十美的,當然也不能要求陛下十全十美,在幾次提醒發現都沒有什麼效果之後,朝中大臣們自然也就算默認了陛下這種對奏章再次進行分級別的行爲。

雖然違反了從秦漢一直傳承下來的皇帝事必躬親的禮法,但是至少能夠保證一些關鍵的奏章不會因爲陛下的偷懶而被忽略。

李藎忱這樣做,最主要的目的固然是自己更容易偷懶的,而次要的目的便是鼓勵大漢建立起來完善的公文體系。

別看公文不過兩個字,這背後代表的可是大漢政府各層之間的消息流通,若是能夠提高消息流通的效率,保證關鍵信息能夠快速上報,那麼大漢各層處理事務的能力自然也就會隨之提升。

古人於道德禮法看的重,做什麼都以道德約束自己,這一點李藎忱是很欣賞的,但是有一些繁文縟節完全沒有必要存在,能夠去掉之後可以讓整個政府部門的效率提高,自然不是什麼壞事。

當然了,對李藎忱本人來說,那些請安的、進貢的奏章,翻來翻去不過就是那幾個字那幾句意思,統一回復一下就好了,有這個閒工夫,自己還不如去守着老婆孩子熱炕頭呢。

北方的熱炕頭,就是舒服啊。

不過即使是李藎忱已經採取了這麼多的措施,最後出現在他面前的奏章還是那麼多。

李藎忱相信秘書監應該是很好的履行了自己安排的任務,只不過這偌大的天下,需要李藎忱決定或者知道的事依舊不在少數。

要怪,就只能怪大漢的地盤越來越大了。

地盤大,果然是好事,也是壞事。

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二零四五章 豐碑第一二七七章 時間就是命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誰第四百六十六章 將旗升起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七十一章 時間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樣的世家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幾個老丈人?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擊訓練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九百一十五章 買賣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十二章 接槍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後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藎忱的戰爭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麼?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米倉道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起扛着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八十三章 當共飲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二三五七章 廣告
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二零四五章 豐碑第一二七七章 時間就是命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誰第四百六十六章 將旗升起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七十一章 時間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樣的世家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幾個老丈人?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擊訓練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九百一十五章 買賣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十二章 接槍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後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藎忱的戰爭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麼?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米倉道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起扛着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八十三章 當共飲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二三五七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