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

至於西域,李藎忱覺得可能還得等一等。

所謂想睡覺,就有人給送枕頭,來形容徐德言的“平西三策”,最合適不過。

穩定江南、鼓勵進一步開拓南洋,這是李藎忱當前要做的。

整頓兵馬,海陸齊發,一戰平定遼東,這是李藎忱未來要做的。

西域,太大了,也太遠了,而且西域各國一個個開門做生意、堅決不搞事,李藎忱一時半會兒還真的顧不上他們。

“平西三策”,直接就把平定西域的工作重點先放在了探摸西域各國之底細上,和自然就爲朝廷戰略之調整以及先完成更重要的事爭取了足夠的時間,不至於逼迫着李藎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西域上。

不過西域各國在歷史上就一直比較老實,並沒有想要和中原王朝搶奪地盤的意思,只是自己守着西域的一畝三分地。高昌被盛唐所滅,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麴氏高昌和突厥結盟,算是站在大唐的對立面,雖然高昌也沒有在盟約之中幹什麼事,只是罵了大唐幾嗓子,還有一部分原因自然就是高昌把持着從河西進入西域的要衝之地。

隋唐兩代都在着手恢復和西域之間的貿易,高昌的“喜怒哀樂”就是個繞不過去的坎,所以還不如直接把這傢伙收拾了。

現在的高昌所經歷的和另一個時空中的又不一樣。

另一個高昌是有資格看不起隋唐兩代的,因爲他們跟着的老大突厥,的確是曾經力壓羣雄,在西域稱王稱霸的存在,即使是唐代擊破突厥,向西遷徙的西突厥依舊是一個強大到足以威脅到唐代西北邊境之安危的敵人。

可是這個高昌,說來命運就有點兒悲慘。

原本他們是突厥的小弟,結果誰曾想到突厥竟然被打的星散,再加上吐谷渾自南方而來,高昌自然只能又變成了吐谷渾的小弟。

或許高昌還以爲小日子又可以安安生生的過了,結果誰知道吐谷渾老大去招惹大漢,結果又在小弟的注視下被打的落花流水。

看着兩個老大都被大漢給收拾了,高昌自然不可能再對大漢熟視無睹,就算是不想抱大腿,也得想想自己有沒有本事和大漢掰手腕,沒本事就乖乖的蹲在西域,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安心賺小錢錢。

高昌和其餘西域諸國都比較聽話,那李藎忱自然不介意讓他們多喝幾口湯,享受享受,等到大漢騰出手來再把西域收入囊中。

至於從伏俟城前來的奏章,倒是要比敦煌前來的早了一些。

漢軍拿下伏俟城、殺掉慕容伏允,這些都在李藎忱的預料之中。高原上的各處部落基本上都在大漢的控制之下了,慕容伏允想要跑路都沒有地方去,要是宇文忻這都抓不住慕容伏允,那李藎忱得盤算盤算他是不是合適獨當一面了。

這奏章直接從伏俟城經過湟水谷地、穿過關中追上陛下的船隊,也把勝利的消息帶給高原和西北的每一個角落。

至此,從大漢北伐結束持續到現在,耗時半年的西北之戰,也算是落下帷幕。吐谷渾的瓦解意味着至少短期內在西北,沒有人再有資格挑戰大漢。

不,或許更準確說應該是,在西北、在高原,無論是羌人還是吐谷渾人,已經沒有人不是大漢的子民。

這一份奏章穿過湟水谷地中已經在興建的簡易道路、穿過西北正在完善的馳道網絡,也穿過洛陽和長安之間正在修建的直道,再順着鴻溝運河南下,交通之方便,消息傳遞之快捷,無一不表明着大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善自己的道路交通網絡,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狀態,代表着漢民族,也代表着由其他部落和民族共同參與進來的華夏民族,崛起於東方,虎視天下。

而只有親眼看到這份奏章的少數人才知道,實際上大漢對於整個雪域高原的征服,不過纔剛剛開始。

吐蕃的出現,無疑表明大漢在高原上又有了新的對手。

“囊日論贊。”李藎忱看到奏章的時候,反倒是鬆了一口氣。

不是松贊干布就好。

不過算算時間的話,現在松贊干布可能還沒有出生,或者不過是個少年。這囊日論贊是他的父親。

囊日論贊因爲重用新貴族——這些新貴族多數都來自於被悉勃野部吞併的其餘部落,因此他們對於固守悉勃野部的舊有制度和地盤並沒有什麼興趣,反而積極地想要配合囊日論贊真正把吐蕃整合成一個王國——所以遭到了來自於悉勃野部的舊貴族的敵視,最終被這些舊貴族毒殺,意味着吐蕃歷史上的又一次整合失敗。

直到松贊干布崛起,對內積極改革、對外注重學習引進唐代的先進技術,從而避免閉門造車,方纔讓吐蕃正式以一個大一統王國的身份出現在歷史上,至此開始了稱霸高原的時代。

對於吐蕃來說,此時內部矛盾的尖銳,或許正是最危險的時候。

而對於大漢來說,這或許是最好的時候。

李藎忱有時候都不得不感慨,自己所來的這個時代,看上去南北朝分裂,中原打的難解難分,實際上卻是華夏外部環境最穩定的時候。

吐谷渾和突厥瞪眼睛,而且都沒有膨脹到歷史上那種可以在西北和幷州等地隨意往來、如入無人之境的地步。

高句麗試試探探,卻因爲背後的牽制,遲遲不敢對遼東下手。吐蕃自己還一頭蝨子撓不清呢,對吐谷渾都沒有什麼威脅力。

南中、嶺南各地,又出現了諸如冼夫人這樣的女中豪傑,以和平安寧以及和中原王朝之間的合作爲主要政策,絕對不沒事找事參與中原的鬥爭。

至於西域那些,一羣鹹魚罷了,沒有夢想。

似乎老天爺都在眷顧這個民族,既然他們打內戰,那就讓外面的傢伙們都老老實實的,等到他們有了結果、有了一個強大的王朝站起來,在讓外面的傢伙們陸陸續續搞事情,然後挨個的被揍。

看上去,什麼突厥、高句麗還有吐蕃,這些歷史上或是和華夏打的難解難分,或是和華夏有無數恩怨情仇糾纏的國家和民族,更像是上蒼爲華夏之崛起準備的磨刀石。

合上奏章,李藎忱也只能在心中感慨一聲。

或許,這就是民族氣運吧。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保佑華夏,血脈流淌,萬古不息。

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百一十章 季孫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二百章 公安第二一二九章 爲什麼要送入書院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一千五十四章 嶺南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將才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時間“麒麟才子”徐陵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一八四四章 蒲阪津和風陵渡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千二十六章 戰採石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三零五章 走還是不走?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五百章 天降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況更復雜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一四五七章 幾個字的重量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夢死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一六七零章 輸血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一二九八章 武關道上的流言第一三七二章 朕給過機會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一千四十一章 談判籌碼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銳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
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百一十章 季孫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二百章 公安第二一二九章 爲什麼要送入書院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一千五十四章 嶺南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將才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時間“麒麟才子”徐陵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一八四四章 蒲阪津和風陵渡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千二十六章 戰採石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三零五章 走還是不走?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五百章 天降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況更復雜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一四五七章 幾個字的重量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夢死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一六七零章 輸血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一二九八章 武關道上的流言第一三七二章 朕給過機會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一千四十一章 談判籌碼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銳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