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

說句實話,李藎忱自己對於遼東之戰,心裡也不是很有底。

但是他相信,以大漢現在的實力,再來一個水陸夾擊,甚至可以讓仁川登陸提前上千年上演,拿下高句麗雖然不至於太輕鬆,但是總歸不是什麼問題。

歷史上的高句麗之所以難以對付,關鍵還是那三千里山河之中有着太多據險而守的堡壘。這些堡壘放在大漢,絕對比不上那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可是這些堡壘啊、山城啊,偏偏是在遙遠的高句麗。

無論是隋朝還是唐朝,爲了進攻高句麗都不得不勞師遠征,發動舉國之兵,甚至爲了防止這些帶兵重將們抓住機會後割據一方,身爲皇帝的隋煬帝和唐太宗,無論是後世所謂的昏君還是聖君,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御駕親征。

與此同時,歷史上這兩代都曾經出動水師跨海遠征,只可惜都沒有取得什麼明顯的成就。隋朝兩代,隋文帝曾經派遣周羅睺進攻高句麗,結果半路上大風大浪,戰船傾覆,隋文帝時期本來就是本着震懾一下高句麗的意思,高句麗一看隋朝這架勢,立刻上表稱臣。

隋煬帝時期則派遣來護兒統率水師一路深入浿水(今大同江),進攻平壤,結果四萬人最後只有千把人回來不說,自家人的腦袋還被高句麗在江邊上摞了京觀。

之後隋煬帝兩次以傾國之力進攻高句麗,更是次次慘敗而歸,並且再也沒有敢動用水師的力量。高句麗反倒是趁着這幾場大戰屢屢掠奪隋軍之中的青壯勞力,後有中原人前往高句麗,“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

至於唐太宗時期,唐對高句麗之戰可謂是名將輩出,雖然後人常以“慘勝”稱呼此戰,但是總歸還是把高句麗打的俯首稱臣,並且徹底把遼東納入了盛唐的統治範圍內,也算是告慰了一代又一代犧牲在這遼東土地上的華夏兒郎。在此戰中,水師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只是起到騷擾罷了。

縱觀隋唐兩代對高句麗的征伐,水師其實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шшш¸т tκa n¸co 這也不怪水師將士們不奮命,而是應該說把內河的水師拉出來去打海戰,本來就是決策上的失誤。

雖然史書對來護兒四萬人有去無回之戰記載也只能說語焉不詳,但是可以想象的是,這四萬人的水師部隊所能搭乘的肯定還是在隋朝水軍之中佔據主流的五牙大艦。

這東西李藎忱是親自參與過設計的,當然知道最大的弱點在哪裡。

低船舷、慢船速,最適合的便是華夏內部江河上的作戰,尤其是順流而下的時候,在水流帶動下能夠把五牙大艦船體又寬又沉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即使是壓斷攔江鐵索都不是難事。

而放到大海上,在渤海這種地方開一開也就算了,越過青州、進入外海,不出事纔怪呢。周羅睺的失敗就是一個教訓,而李藎忱不相信來護兒一點兒都沒有受到海風海浪的影響。

萬里遠渡,到達之後恐怕早就已經是船隻破敗、人員疲憊,又緊接着在不熟悉水文地勢的情況下深入浿水,只要高句麗佈下埋伏或者扼守渡口,不失敗才讓人覺得奇怪呢。

唐太宗應該也是吸取這樣的教訓,所以再也沒有敢讓水師擔任主攻,並且自己也親臨陸路,保證所有進攻都萬無一失。

而現在的李藎忱,卻對大漢的海軍有足夠的信心,原因無他,此海軍非彼水師也。

海軍的戰船完全能夠實現跨海遠征,再配合以足夠的運兵船,在很多的時間內就可以把遠超過四萬的兵馬投放到高句麗漫長海岸線上的任何一個地方。而且和隋軍水師跨海遠征就跟賭命一樣不同,大漢甚至還能從容的建立起來從青州、遼東等地前往高句麗的海上運輸線,源源不斷的運送各種糧食、器械還有兵員。

這和來護兒總共就這麼多可調動兵馬和糧草,所以必須寄希望於能夠出其不意、擒賊先擒王不同,大漢海軍完全可以在海岸線上開闢出來一處甚至於好幾處根據地,然後慢慢向前蠶食,甚至於大漢還可以就地建立起來城鎮,直接和周圍的大大小小城塞展開貿易。

高句麗本來就像是一個城邦聯合體,高句麗王分封麾下文武爲各處城主,城主具有很大的權力可以分管地方事務。隋唐兩代進攻高句麗,也是辛辛苦苦的先打破高句麗王親自坐鎮的遼東城,然後還得掃蕩遼東城周圍的安市州等地,不然的話高句麗王的投降可不代表着安市城主的投降。

所以話說回來,這些城主的投降與否,實際上高句麗王是約束不了的,只不過大家面對中原王朝的壓迫,所以必須要抱團取暖罷了。可是假如中原王朝給的不是壓迫,而是好處呢?

這些城主還會忠心耿耿爲了高句麗賣命麼?

尤其是高句麗的南方,並非沒有任何威脅。

三韓者,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現在單純就整個三韓半島上的局勢來說,佔據優勢的實際上是新羅,新羅在三十年前攻佔了百濟的漢江流域,將三韓半島上最富饒的這一片平原納入掌控之中,並且切割開了百濟和高句麗,迫使百濟臣服於高句麗並且雙方聯手對抗新羅。

結果這場對抗持續了三十年,也不知道是因爲高句麗實際上也眼饞漢江之地,還是因爲高句麗的擴張重點依舊在北方,至少現在在三韓半島上,依舊是兩強一弱的態勢,有高句麗在,新羅雖然吞併不了百濟,卻也在暗暗積蓄力量,更重要的是,新羅人顯然意識到了中原已經有一個嶄新而強大的王朝在崛起,因此已經開始派遣使者前來和大漢聯絡。

歷史上的新羅就是從唐朝借來兵馬,一舉攻破殘存的高句麗和百濟,最後雙方以大同江爲界,以北爲唐,以南爲新羅,新羅也達到了全盛時期。

現在的新羅人,未嘗不是抱着這樣的心態。

長期以來,中原王朝都在嘗試着征服這一片曾經應該屬於商代後人的土地。

只可惜這片土地距離中原實在是太偏了。

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二十章 殺機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九百六十二章 邊境衝突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十九章 火光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有此意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個倔老頭第三十章 談判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六百九十九章 將軍的心意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三八二章 得力助手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況更復雜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七五三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九十三章 有埋伏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一九八四章 甲騎的哀鳴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一七四三章 軒轅關,全軍衝鋒!(補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禮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一四五七章 幾個字的重量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二零七一章 御駕渡白溝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
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二十章 殺機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九百六十二章 邊境衝突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十九章 火光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有此意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個倔老頭第三十章 談判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六百九十九章 將軍的心意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三八二章 得力助手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況更復雜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七五三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九十三章 有埋伏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一九八四章 甲騎的哀鳴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一七四三章 軒轅關,全軍衝鋒!(補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禮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一四五七章 幾個字的重量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二零七一章 御駕渡白溝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