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吾爲長劍鎮山河(1)

小皇帝長大了,這孩子的時候都好說,人一旦長大,各種問題就來了。其中最不可遏制的就是對於皇權的慾望。李僖覺得自己是大唐皇帝,卻被孔晟強悍架空,完全就是一個擺設。一開始他不以爲意,覺得只要能君臨天下比什麼都重要,但後來心態卻在漸漸發生變化,空有其名沒有其實的皇帝生涯讓他很痛苦。

或者說,這種無所事事的皇帝生涯讓他很憤懣和怨恨。

因爲孔晟推行的君爲虛、政務院爲實的新權力運行體制,所有的國家軍政要務都在政務院和軍務院統管之內,在很多時候,皇帝不但不需要過問,連最終的決策過程都無法參與,頂多就是在一些個涉及天下的政令上簽字罷了。

這種體制經過四年的運行,完善了很多漏洞和細節,已經非常成熟。政務院各部各司其職,在監察院的監督下行駛職權,朝廷運轉的效率在大大提升。

所以,即便皇帝親臨政務院,也基本上就是無所事事。

這讓皇帝越來越不滿。

原先他年紀小,啥也不懂,但現在長大了,認爲大唐是李唐的社稷江山,淪爲外人之手,於心不甘。他並不知道或許都沒有想過,如果四年前孔晟改朝換代,哪裡還會有李唐皇室的存在?

因爲有了想法,所以皇帝纔不甘心在宮內蟄伏了。他頻頻出宮與各路權貴和大唐宗室接觸,這讓趙王李希這些人察覺到了皇帝的蠢蠢欲動。

但孔晟如今的威望無人可以撼動。

他爲大唐開疆闢土擴大版圖建立起一個大中華帝國,已經爲天下人所頂禮膜拜。民衆和軍隊對孔晟的狂熱追隨已經到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程度,任何人想要試圖撼動孔晟的權力體系,無異於癡人說夢。

趙王望着眼前這位眉清目秀一臉憂心忡忡的皇帝弟弟,忍不住嘆息道:“陛下,此時天下格局已定,鄭王推行的改革已經深入人心,不是誰都能輕易撼動的。臣勸陛下在宮中安守本分,免得引起猜忌,引火燒身啊。”

李僖有些憤憤不平的道:“二哥,這天下本來就是我大唐之天下,祖輩傳承下來的基業,但如今淪爲外人之手,讓我等日後如何面見列祖列宗?”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年若是鄭王改朝換代,其實也就換了。他當年扶你登基稱帝,無非還是覺得你幼年弱小,可以接受控制。”趙王輕嘆着:“如今天下大勢皆在鄭王,陛下空有其名,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李僖哼道:“無非是看我年紀小好控制吧?但朕現在長大了,朕不甘心當他的傀儡,被他操控在繩上肆意玩弄。”

趙王目光一凝:“陛下,臣勸陛下要慎重。哪怕是傀儡之帝,也總比丟了性命要強。陛下在臣這裡發發牢騷也就罷了,在外人面前,切切不可妄言。一旦觸怒鄭王,後果不堪設想。”

李僖沉默了下去。他其實並不衝動,只是心有怨氣多時罷了。但他並不是傻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良久,李僖突然擡頭望着趙王一字一頓道:“二哥,朕準備逼一逼鄭王。”

趙王愕然:“陛下,你……”

“二哥,鄭王一直大義凜然,宣稱永不稱帝。但他卻比三國曹阿瞞更專權跋扈,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倒是打的好算盤。朕這就下一道退位詔書,請鄭王繼位。朕倒是要看看他還是如何的君子之風……反正,這個傀儡皇帝,朕是不打譜幹下去了。”李僖凜然道。

趙王呆了呆,突然意識到,眼前的少年皇帝似乎遠遠比他想象中的更成熟和城府深沉啊,他竟然能想出如此以退爲進逼迫孔晟就範的手段,或者他的背後有高人指點?

難道是父皇?

李僖揚長而去,趙王送至門口,凝望良久纔回府。但就在進府門之前,他眼角的餘光突然發現了兩個身着紫衣的人影。他馬上心頭凜然起來,知道皇帝頻頻出沒自己的趙王府,已經引起了神龍衛的暗中關注。

神龍衛是孔晟監察衆臣和李唐宗室的隱匿力量,躲在暗處。一旦被神龍衛盯上,後果不堪設想。趙王忍不住嚇出了一身冷汗,回到花廳越想越怕,趕緊吩咐下去,封閉王府之門,任何人不允許外出,也絕對不再與外界往來。

鄭王府。

紀國七女聚集在花廳中,說笑談談。孔晟親征南詔平叛,她們這些女人在府中也無所事事,只能每日聚集在一起,自己給自己找點樂子。偶爾有時也會結伴出遊,到終南山中小住幾日。

本來孔晟是準備讓自己的這些人按照各自的才能出任朝廷官職的,但卻得到了李泌等人的強烈反對,女子爲官爲天下所忌諱,因爲武則天奪權的殷鑑不遠,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朝野上下的強烈反彈。

孔晟無奈,也只能作罷。

蘇嫿急匆匆走進來,神色凝重道:“紀國、寧國兩位姐姐,我可是親眼看到你們那位皇帝弟弟又出宮跑到趙王府去了。”

“最近這大半年,皇帝一直不消停,頻頻與宮外往來,宮裡也傳出消息說,他在宮裡發下誓願,堅決不當什麼傀儡皇帝了。”

寧國倒吸了一口涼氣,她無奈地搖搖頭:“十四弟最近確實有些變化,想必是在宮裡憋悶了,想要找點事幹。”

紀國搖了搖頭,有些惱火起來:“十四弟不省心啊。寧國姐姐,要不要我們姐妹出面勸勸他?他這樣亂搞,萬一搞出事來,後果就嚴重了。”

楊雪若等女沉默着。

畢竟涉及李唐皇室,她們這些外人不好多嘴議論。

蘇嫿和骨雲對視了一眼,暗暗搖頭。

其實皇帝的小動作她們並沒有太放在心上,這天下大勢已定,舉國權力都在孔晟一人掌控之中,政權軍權都受鄭王府節制,這四年來,鄭王府幾乎就是第二座皇宮,單憑一個小皇帝哪怕是他聯絡了一些蠢蠢欲動的李唐宗室,也鬧騰不起來。

她們擔心的是一旦李僖鬧出事來,觸怒孔晟,會讓孔晟不得不被動向李唐宗室下手,而紀國和寧國畢竟是皇室中人,一旦孔晟向李唐皇室揮起屠刀,她們又將情何以堪?

寧國擔心的也是這個。

紀國皺着柳眉輕輕道:“孔郎這些年爲大唐開疆闢土擴大版圖,可謂是殫精極慮並無半點私心,別人不知,我們心知肚明。十四弟不知感恩,反而在背後醞釀起事,真是讓人不省心啊。他難道就不懂,如果大唐離開了孔郎,怎麼可能有今天的強盛局面?如果沒有孔郎,吐蕃回紇西域南詔乃至高麗海外諸島,又怎麼可能臣服中原?”

“如今孔郎親征南詔,凱旋在即。若是十四弟真的在後方搗亂,我怕……不行,我要進宮一趟!”紀國是個急性子,她說做就做,說完就起身來,不顧寧國等人的阻攔,匆忙進宮面見皇帝去了。

紀國是太上皇親女、當今皇帝之姐,又是鄭王的王妃之一,她要進出宮闕誰還能敢阻攔。而如今的皇城對於長安城來說,實際上已經漸漸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着無盡的敬畏了。

紀國直奔皇帝李僖所在的大明宮歸化殿,只是朱輝光擋在門口,極盡搪塞,就差明說了,皇帝不肯見紀國。紀國一開始還耐着性子,到了後來忍不住發火起來:“朱輝光,你好大的膽子,竟敢阻攔我面見皇帝!”

朱輝光苦笑躬身行禮:“公主,不是奴婢膽大阻攔,而是……而是陛下有旨,不見任何人,包括公主在內!奴婢萬般無奈,還請公主見諒!”

實際上,紀國剛剛進宮,李僖就得到了通報,但他馬上傳旨,拒絕見紀國,朱輝光在這種事情上也無法抗旨不從。況且,皇帝雖然沒有實權,但終歸是名義上的大唐皇帝,在宮內他這一畝三分地上,見什麼人不見什麼人還是有些自主權的。

紀國怒極,卻又無可奈何。她知道皇帝爲什麼給自己吃閉門羹,可她完全是一番好意,並不是爲了鄭王府,而是爲了李唐宗室。

皇帝如此不識好歹,讓紀國很生氣也很失望。

紀國怒斥道:“朱輝光,你馬上回稟皇帝,就說我就在宮外等候,如果他不見我,我就不走了!”

皇帝緩步走出來,淡淡笑道:“紀國皇姐,見朕有事嗎?朕今日身體不適,本想休息幾日,既然紀國皇姐非要見朕,那有話就說吧。”

皇帝心裡其實懷有幾分怒氣。不要說孔晟了,就連孔晟的女人都不把自己這個皇帝放在眼裡。自己號稱大唐天子,實際上狗皮都不是。一念及此,皇帝的臉色變得有些鐵青起來。他畢竟才十六歲的少年,有些城府,卻還沒有養成得如火純青。

紀國凝視着皇帝,揚手指着朱輝光等人:“你們退下去,我有話要跟皇上說!”

朱輝光等太監宮女悻悻地退了下去。

皇帝李僖嘴角一抽:“皇姐有話可以說了,朕——洗耳恭聽!”

紀國凝望着李僖,突然輕嘆了一聲:“十四弟,我今天進宮找你,是想跟你談談大唐的未來。”

李僖輕笑一聲:“大唐的未來?大唐還有未來嗎?朕這個大唐皇帝名不副實,如今治國權力都在鄭王一人之手,民間都把鄭王府稱之爲新皇城,你以爲朕是聾子還是瞎子?”

李僖突然失去了跟紀國繼續談下去的興趣,他憤憤地跺了跺腳:“皇姐不必擔心,朕還有幾分自知之明。朕不會牽連任何人,朕要做的事,朕自己就能做主——也請紀國皇姐轉告鄭王,就說朕已經在草擬退位詔書,鄭王天神降世,英明神武應當繼皇帝位,至於朕這個頑劣小兒,本來就名不副實,還是早些退下來苟延殘喘保留性命,免得讓李唐宗室淪爲天下人的笑話。”

李僖拂袖而去。

第378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8)第418章 銅鐵合金大炮(1)第649章 殺威棒(2)第512章 陷阱(2)第330章 密見皇帝(1)第361章 登臺亮相(2)第540章 周摯(2)第325章 英雄本色(4)第7章 望江樓(1)第387章 李輔國的求救(3)第88章 招徠第500章 大炮在轟鳴(5)第512章 陷阱(2)第411章 安國寺(2)第711章 骨朵第25章 白衣長風第339章 大朝會,大幕揭(2)第599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1)第113章 黃崗之下葬花吟第528章 遣婚使、傷離別(1)第75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9)第622章 美人計、連環套(5)第42章 煙雨樓盟約(2)第443章 抉擇(5)第134章 車門山(5)第161章 臨別第391章 冷酷無情(2)第108章 古桑黑店(1)第687章 民亂(5)第261章 高夫人逼婚(1)第483章 脫身(4)第379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9)第389章 東宮(2)第136章 脫身第617章 太子妃第278章 血濺鴛鴦樓(4)第674章 江寧大學堂(1)第23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2)第14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3)第697章 路遇第179章 失望第320章 封賞之爭(2)第215章 萬軍從中一點紅第579章 賀蘭堡(11)第469章 抗婚(6)第384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4)第588章 上國伐謀(8)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675章 江寧大學堂(2)第220章 抗命第297章 雷霆之怒(3)第178章 借糧第570章 賀蘭堡(2)第25章 白衣長風第176章 白馬亮甲動睢陽(2)第202章 雍丘(5)第615章 相見不如不見(3)第582章 上國伐謀(2)第746章 叛亂平(3)第144章 招夫(4)第95章 染血的陌刀(6)第169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403章 朱雀門血案(3)第636章 紀國出家(2)第739章 再復洛陽(1)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154章 見虢王(4)第253章 高夫人第102章 一線生機(1)第84章 避雪向吳亭(3)第391章 冷酷無情(2)第162章 走捷徑第633章 屠寺(4)第43章 煙雨樓盟約(3)第449章 力挽狂瀾(4)第355章 長安紙貴(4)第156章 見虢王(6)第210章 貪心第97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2)第484章 脫身(4)第115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2)第583章 上國伐謀(3)第17章 請都金陵表(1)第276章 血濺鴛鴦樓(2)第20章 鴻門宴,殺機騰(2)第569章 賀蘭堡(1)第305章 嚴莊降第135章 算計第51章 棋子的命運第92章 染血的陌刀(3)第106章 投敵從賊?第763章 在長安(2)第23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3)第595章 年少肝膽雄(7)第345章 長安侯(3)第718章 唐州(1)第9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1)第35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4)第251章 濟陰郡(4)
第378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8)第418章 銅鐵合金大炮(1)第649章 殺威棒(2)第512章 陷阱(2)第330章 密見皇帝(1)第361章 登臺亮相(2)第540章 周摯(2)第325章 英雄本色(4)第7章 望江樓(1)第387章 李輔國的求救(3)第88章 招徠第500章 大炮在轟鳴(5)第512章 陷阱(2)第411章 安國寺(2)第711章 骨朵第25章 白衣長風第339章 大朝會,大幕揭(2)第599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1)第113章 黃崗之下葬花吟第528章 遣婚使、傷離別(1)第75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9)第622章 美人計、連環套(5)第42章 煙雨樓盟約(2)第443章 抉擇(5)第134章 車門山(5)第161章 臨別第391章 冷酷無情(2)第108章 古桑黑店(1)第687章 民亂(5)第261章 高夫人逼婚(1)第483章 脫身(4)第379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9)第389章 東宮(2)第136章 脫身第617章 太子妃第278章 血濺鴛鴦樓(4)第674章 江寧大學堂(1)第23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2)第14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3)第697章 路遇第179章 失望第320章 封賞之爭(2)第215章 萬軍從中一點紅第579章 賀蘭堡(11)第469章 抗婚(6)第384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4)第588章 上國伐謀(8)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675章 江寧大學堂(2)第220章 抗命第297章 雷霆之怒(3)第178章 借糧第570章 賀蘭堡(2)第25章 白衣長風第176章 白馬亮甲動睢陽(2)第202章 雍丘(5)第615章 相見不如不見(3)第582章 上國伐謀(2)第746章 叛亂平(3)第144章 招夫(4)第95章 染血的陌刀(6)第169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403章 朱雀門血案(3)第636章 紀國出家(2)第739章 再復洛陽(1)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154章 見虢王(4)第253章 高夫人第102章 一線生機(1)第84章 避雪向吳亭(3)第391章 冷酷無情(2)第162章 走捷徑第633章 屠寺(4)第43章 煙雨樓盟約(3)第449章 力挽狂瀾(4)第355章 長安紙貴(4)第156章 見虢王(6)第210章 貪心第97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2)第484章 脫身(4)第115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2)第583章 上國伐謀(3)第17章 請都金陵表(1)第276章 血濺鴛鴦樓(2)第20章 鴻門宴,殺機騰(2)第569章 賀蘭堡(1)第305章 嚴莊降第135章 算計第51章 棋子的命運第92章 染血的陌刀(3)第106章 投敵從賊?第763章 在長安(2)第23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3)第595章 年少肝膽雄(7)第345章 長安侯(3)第718章 唐州(1)第9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1)第35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4)第251章 濟陰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