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

更新時間:2007-12-5 14:00:00 字數:5979

《元寧實錄•順宗卷》

崇明十三年七月二十,帝奉太后北巡。

崇明十三年八月初七,周揚報帝喪,新君立。

陽玄顥又是傷又是病的,卻仍然不忘北幸巡狩,拖到七月,身子稍好了一些,便立刻下詔北巡,紫蘇勸了一句,陽玄顥興致正好,哪裡肯聽,她也只能作罷。

朝廷與後宮的事情太多、太複雜,陽玄顥不太想理會了,但是,北巡不入燕州也應該算是一種表示了。

皇后是一定隨駕的,尹韞歡因爲二皇子染了風寒,特別懇請留宮,雲沐雪隨駕,其餘又有十位品次不同的後宮隨駕侍奉,燕州籍的後宮則是全部被留下。

彷彿察覺了什麼,尹韞歡格外地低調起來,旁人只以爲是因爲尹朔過世,尹家再無倚恃的關係,紫蘇卻不這麼認爲,臨行前,又特別見了尹韞歡一次。

尹韞歡穿了一襲淺青色的宮裙,頭上只戴了一隻玉簪,十分素雅,紫蘇知道她的心境,並未多說什麼,只是道:“慧貴妃打扮得太簡單了,前幾天平南大將軍送了三套翡翠首飾過來,葉尚宮,將那套翠玉步搖的取來,賜給慧貴妃!”

紫蘇喜歡玉,元寧的好玉出於南疆,康焓每年都會送幾套玉器進宮,都是給太后的,不見得多珍貴,難得的是新奇,紫蘇多是自己把玩,少有賞賜。

尹韞歡也不推辭,坦然地謝了恩,紫蘇便又篤定幾分,慢慢地道:“二皇子怎麼會染上風寒的?”

尹韞歡低頭,有些不安:“是保母照顧不周,臣妾已命有司處理了。”

紫蘇沒看她,語氣依舊平淡:“那便罷了,你是母親,雖然有宮規,但是,也該對孩子上心些,保母……畢竟不是親生母親!”

“臣妾惶恐!”尹韞歡咬了脣,有些委屈。

“這次婉妃也隨駕,四皇子尚幼,便留在宮中,你也須留心照看。”尹韞歡一驚,連忙擡頭,卻見紫蘇漫不經心地把玩一塊玉佩,並未擡眼看她,心中更加不安。

“……臣妾卑陋,恐難擔當此任。”尹韞歡小心而客套地推辭。

紫蘇輕笑,看了她一眼,道:“你擔得起!”

尹韞歡更不敢答應了,連忙跪下:“二皇子有恙,臣妾已是心神不屬,實在難以再分心照看四皇子。”

紫蘇眼中的笑意更濃了,卻也極認真地道:“無妨,自有保母親侍。皇后隨駕,宮中事務皆需你操持,四皇子處多留心一下即可!”

尹韞歡聽得分明,再不好推辭,只能應下。

回到啓祥宮,尹韞歡纔對親信的尚宮嘆息:“本想借機離了是非,沒料到,反而添了是非!”

尹韞歡只是覺得不太對勁,因此,不想置身爭執的中心,便想辦法辭了隨駕的榮幸,卻沒想到,反而接下了四皇子這個有些燙手的麻煩。

尚宮方纔也在慈和宮,聽得很清楚,也知道這事着實麻煩,一時間想不出什麼好法子,只能寬慰她:“太后娘娘也說了‘保母畢竟不是親生母親。’娘娘又不擔撫育的職責,且寬心吧!”

尹韞歡卻是冷笑:“寬心?若是別人的,你這麼說是不錯,可是,那四皇子是誰生的?真有什麼,一個保母哪裡夠?”

這麼一說,尹韞歡更爲心涼了——她的處境竟然危險至斯了!

如果那是太后的意願,她難道有辦法違背?

再聯想到婉妃的離開,若說朝中無人作些想法,未免就天真了!

譁!

尹韞歡忍不住砸了手裡的茶盞。

“雲沐雪!”尹韞歡將滿心的怒火傾向唯一能發作的一個,咬牙切齒地斥喝之後,也明白自己全然是遷怒,但是,轉念一想:“這些事也的確是因她而起的!”

事實如何,尹韞歡很清楚,只是不得不找個合理的理由勸服自己。——她也找到了!

陽玄顥本來是讓謝清留京主政的,但是,紫蘇這個臨時作出的決定讓他不得不改變主意——讓齊朗與謝清都隨駕,只留下王素一人在京中主持日常事務。

尹韞歡稍稍鬆了一口氣,恭送太后、皇帝與皇后離開皇宮。

無論如何,尹韞歡這麼多年始終處於後宮的高位,掌握住局面還是能做到的。在問了問四皇子的事情之後,她更加放心了——陽玄顥在臨行前特別交代了宮人小照看留在宮中的皇子皇女。

有這句話,日後出事,追究起來就會很方便,想來宮人是要掂量掂量的。

紫蘇無可無不可,根本沒有理會那些事,一路上都很平靜,到了承清行宮,夏承正已經在等候了,晉見之後,一番禮數下來,才說了正題:“臣已確認周揚國君病危,周揚皇后急調邊境精銳回京。”

陽玄顥沒想到有這麼一個消息,不由一愣,齊朗便先問了:“殿下是否已有應對的準備?”

夏承正點頭:“周揚是不可慮的,倒是古曼……”

“成佑皇帝也有動作?”陽玄顥反應過來立刻追問。

“回陛下,古曼並無大動作,但是,陸續有部落以遷居爲名向東集結。臣與諸將分析,古曼之意不在周揚的國土。”

“趁火打劫?”謝清失笑,“像古曼人的打算,卻不像成佑皇帝的打算。”

“別真大妃過世,成佑皇帝要麻煩一陣子的。”齊朗搖頭,“以臣之見,古曼自顧不暇。”

家家一本難唸的經。別真大妃於一個月前難產而亡,孩子也沒能活下來,如今古曼宮廷爭亂不止,成佑皇帝又需要籠絡各部,一時竟沒有辦法,只能任局面亂下去。

夏承正對此無異議,但是,他仍有想法:“齊相是否知道周揚二皇子的正妃是成佑皇帝的寵妃葛布葉的嫡親妹妹?”

複雜的關係,卻一針見血。

齊朗是知道的,因此,他與謝清對視了一下,笑道:“知道,因此,周場的麻煩很多。”古曼有意於此,元寧又豈會無意?

殊途同歸,倒黴的是周揚,是周揚儲君。——他也有支持,但是,吉薩太遙遠,那位聰明任性的女皇是否願意幫助妹夫也是個問題。

“舅舅想如何?”陽玄顥凝神細問。

“寒關如何?”夏承正反問,齊朗與謝清低頭輕笑。

北巡的路上,陽玄顥一直避着紫蘇,這一次卻避不過了,他的臣下在等待他的決定,他卻不敢再做決定。

肩輿到皇太后的居所前停下,陽玄顥沒進門就聽到裡面的喧鬧聲,宮人的奉承中夾着母親溫和淡雅的聲音。

“莫要捧殺他了!適兒,休息一會兒便去讀書吧!”紫蘇爲陽適擦了汗,輕笑着哄他離開,擡頭便看到陽玄顥。

周圍的宮人立刻給皇帝見禮。

“兒臣參見父皇!”年幼的皇長子執禮恭謹,遠比他的年齡顯得成熟。

陽玄顥很少注意自己的長子,雖然已經淡忘了,但是,他知道那並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他的母親很殘酷也很仁慈地爲他解決了一切,因此,他下意識地忽略這個孩子。

小人兒很精神,一身寶藍色的短打裝束,院子裡的箭靶印證在方纔紛亂的聲音,看着兒子眼裡期待的光彩,他下意識地摸了摸他的頭。很難得的親善之舉令陽適很激動,在保母的示意,他才按捺住情緒,乖巧地行禮告退。

“皇帝對子女有些疏遠了!”紫蘇看着這一幕,很無奈地感嘆——陽玄顥對孩子沒有什麼親近的心思,便是那個四皇子,也少有親近的舉動。

陽玄顥臉稍紅了些,有些愧疚,卻沒有多說什麼——他真的不喜歡小孩。那太麻煩了!

紫蘇失笑:“皇帝還是沒長大啊!”

“我本來就是母后的孩子啊!”陽玄顥尷尬地回了一句,聲音很低,卻仍讓不少宮人不得不低頭以掩住笑容,紫蘇笑得更開心,但是,她也沒有漏看兒子眼中的不安,笑了一會兒,便讓陽玄顥扶着自己進殿,趙全知機地與宮人留在外面。

“皇帝有什麼事嗎?”進了殿,紫蘇邊走邊問,因爲陽玄顥已經很久沒有在她面前表現出不安之類的情緒了。

“舅舅稟報周揚國君病危,想出兵寒關。”陽玄顥定了定神,毫不隱瞞地說出事由。

紫蘇似笑非笑地道:“這種事,皇帝應該與朝臣商量!”

陽玄顥知道母親的不滿,沉默了一會兒,才道:“朕不敢決斷。”這一刻,他只能求助於母親。

紫蘇的臉色數變,最後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天子不敢決斷,何人可代?”

“母后娘娘!”陽玄顥單膝跪下,“朕……不敢……”

無知方無畏,成長之後,明白責任之重,無所畏懼便成了紙面上最空乏的形容。

紫蘇沒有嘆息,也沒有回答,只是看着自己的兒子出神。

“……顥兒,身爲天子,你能說出‘不敢’便擔起明君的名了!”紫蘇撫過寶座上的絲綾軟墊,“智者千慮終有一失,沒有人能說自己永遠沒有錯失,如果因爲害怕犯錯,就不去做應做的事情,那便是過猶不及了!”

陽玄顥依舊跪着,默然地低着頭,他知道母親雖然沒有說,卻已經指出他是在怯懦了。

不是指責,卻比指責更令他無言以對。

除了紫蘇,這樣的話沒有人能說,即使明白也不能說。

他是君主,是最不能怯懦的人。

“……朕若是再錯了……”陽玄顥擡起頭,緩緩地問母親。

紫蘇搖頭,很認真地說:“戰爭沒有對錯,只有輸贏!治國同樣如此,正確的事情未必就能成功!”

陽玄顥一怔,雙手不由自主地握成拳。

“孩兒明白了!”陽玄顥深深地下拜,“謝母后指教。”

紫蘇點頭,伸手虛扶了一下。

陽玄顥離開之後,紫蘇剛要起身,就見趙全引了一人進來,不由揚眉:“你怎麼來了?還特意避開皇帝?”

進來的是齊朗,而且是從側殿過來,自然是不想與皇帝照面了。

趙全悄然地行禮退下,齊朗笑道:“想見你,又何必惹他不高興?”

紫蘇輕笑:“想見我便不會這時候來了!”天色尚早。

齊朗失笑,無奈地搖頭:“說得什麼話!”邊說邊從袖中取了一張紙。

“陛下沒讓承正表哥來見你,他讓我轉交這個給你。”紫蘇接了過去,手卻被他握住,擡眼看去,不解地問:“怎麼?”

齊朗微笑着鬆手:“沒什麼,你先看吧!”

紫蘇打來折起地紙張,漫不經心地看了一下,便收了起來,道:“你就對大哥說,我有數了。”

齊朗點頭,笑容不變,眼中的笑意卻退了。

紫蘇起身走到他身邊,握着他的手解釋道:“這是後宮的事情。”她知道齊朗不高興,因此,語氣中頗有幾分討好意思,卻又因爲不擅長而顯得彆扭,齊朗隨即便笑出聲。

“很有趣嗎?”紫蘇不高興了。

齊朗拍拍她的肩,道:“又是雲家?”能勞駕永寧王的後宮事情?並不是很難猜。

紫蘇沒有回答,默默地靠着他。

齊朗沒有說錯,正是與雲家有關的事情。

雲成海避開有關女兒的事情,向永寧王進言,爲北疆邊防計,逐步拆分燕州軍。方法也不錯,以分批調換的方式進行,夏承正有些心動,卻沒有立刻同意。。

第二天,齊朗將紫蘇的話告訴夏承正,夏承正也就說了事情的原委,齊朗聽着,卻沒有說話,

燕州軍的事情,夏承正已有主意,不需要他說,其它,就如紫蘇說,是後宮的事情,他不能說。

紫蘇那句話的意思就是,按夏承正的想法做,她沒意見。

齊朗剛走,陽玄顥的諭旨也到了,華麗言辭之下,意思便是兩個字——出兵!

夏承正的動作很快,周揚使臣面見陽玄顥前,寒關已經被攻克,但是,夏承正只是攻克寒關,並未全取附屬的另外四座城池——他無意刺激古曼。

之前,謝清主持簽訂的和約中,沒有明確寒關的歸屬,周揚連抗議的立場都沒有。——外政廳理直氣壯地對各國宣告:“寒關本就是元寧的!”

在見過周揚報喪的使臣之後,御駕便回京了。尹韞歡在接駕時,才徹底放下懸着的心。

中秋、重陽,天氣日漸轉涼,陽玄顥的傷勢也終於被太醫確認爲痊癒,宮裡的氣氛立刻輕鬆了不少。

永寧王妃就是這個時候進宮的。

“嫂子快成稀客了!”紫蘇半真半假地抱怨,倩容側頭作思索狀,很困惑地回答:“臣妾前兒還入宮給您請安的!”

這是說笑。旁邊的人也跟着微笑,隨後便知趣地找了理由離開。

“不是稀客就是常客了。”衆人離開後,紫蘇微笑着對倩容說,“那也稀奇。”

這是認真了,倩容低頭理了理衣袖,慢條斯里地回答:“臣妾聽到些話,關於儲君的。”

“哦?”紫蘇淡淡地應了一聲,沒什麼表示。

“街上的孩童都在唱‘龍君現,鳳君隱,天下歸一,九九同。’很有趣。”

紫蘇點頭:“我知道,昨兒有人唱給我聽了。”趙全負責這些,怎麼會錯過這種古怪的童謠?

“那麼,娘娘喜歡嗎?”倩容輕笑,一臉的無辜。

紫蘇輕釦扶手,笑道:“爲什麼不喜歡?嫂子,我現在差不多是無所事事了!臨近年關了,熱鬧些好!”

“娘娘說得是!”倩容低頭,笑意更濃了。

“今年的正旦,大哥應該會回來,永寧王府也會熱鬧些!”紫蘇看着她,說了一個好消息。

“陛下已經準允了?”倩容知道夏承正因爲北疆各營調換的事情上奏請求面君,卻不知陽玄顥是否會同意。

“議政廳的公文應該已經發出去了!”紫蘇給了肯定的答覆。

夏承正是十一月初七到成越的,三天中與陽玄顥單獨晤對五次,隨後,給予全權的旨意便頒下了。這並不令人意外,事實上,夏承正上奏章的意思就是想回來一趟,爲的是女兒的事情。

對這個長女,夏承正的感情很複雜,卻也不樂見女兒遲遲得不到冊封,倩容在信中含混其辭,紫蘇也一直不給回覆,他不能不着急,畢竟,這也關係到永寧王府的體面。

紫蘇對兄長的催促只是微笑,沉默不答,但是,宗人府還是在十二月前給了冊封的牒譜——從二品、謹宜郡主。

永寧王妃領着郡主進宮給太后、皇后謝恩完禮時,謝紋看了看小郡主,對永寧王妃道:“舅母是自家人,知道我有一個血脈相連的親人,不知配得上郡主嗎?”

倩容稍愣了一下,這話是當着紫蘇的面問的,她擡眼並見紫蘇一臉安詳,想了想,還是道:“臣妾惶恐,此事還需殿下應允。”她自然是允了。

回到王府,倩容還沒來得及對夏承正說這事兒,就聽下人稟報:“吏部尚書杜全浩大人求見。”

杜全浩是來保媒的,正是爲謝櫛,夏承正也沒猶豫,立刻就同意了這婚事。

倩容不解,夏承正不在意地道:“隨陽敢請杜家人來提親,自然是太后允了,冊封禮剛完便來提親,你方纔又說有事,想來就是這事了!”

倩容一個字也答上來,只能點頭,半晌才道:“可是,太后怎麼會想起來與謝家結親?”

夏承正一愣,也說不出緣由,兩人正相對無語,就聽王府長史匆匆稟報:“殿下,王妃,宮中報喪!”

“什麼?”夏承正與倩容同時驚呼。

“四皇子——暴斃!”長史很艱難地說出那兩個字。

屋裡的兩人卻同時鬆了一口氣。

“這就是原因了!”夏承正對妻子說,淡淡地嘆息了一聲。

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
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