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馬過來!
這得是何等銳利張揚,亦或者說何等自信肆意,纔敢在面對萬千老儒的時候,說出這四個字啊!
全場死寂。
自大梁各地趕來開封的老儒們,最近時常謾罵‘經賊崔峴狂妄無知’。
現在直面這個年輕到過分的少年郎,他們才真正意識到——
什麼是天才!
不講邏輯、不講道理,生猛到令人絕望的超級天才!
方纔那場特地針對崔峴,有預謀的‘千人攻訐’,不僅沒有鎮壓住崔峴。
反倒他們這羣‘大儒’,被人家一連串精準狠辣的反擊,打得陣腳大亂。
引經據典皆被對方以更高明的經典解讀反制,道德高地盡失,學理漏洞百出。
實在丟臉!
到最後還被人家嘲諷:若懼當庭辯經,便請燃火!
燃哪門子火?
難不成他們還真能衆目睽睽之下,燒死崔峴不成?
現場氣氛有些詭異的沉默。
裴堅此時終於反應過來,不顧周圍表情目眥欲裂的老儒們,大聲嚷嚷道:“你們這幫老不要臉的,玩兒陰招是吧?”
高奇更是扯着嗓子,毫不客氣嘲笑道:“可惜,玩兒陰招也是丟人現眼哈哈哈!”
嚴思遠不客氣冷笑補刀:“菜,就多練!”
衆老儒:“……”
練了幾十年,比不上人家14歲的少年郎,還練什麼呢?
不如回家吧!
而前線記者老崔氏,則是咬牙狠狠奮筆疾書:“這幫不要臉老酸儒,欺負我家乖孫。老婆子我要狠狠記他們一筆,讓全大梁都知道這些人的無恥!”
裴堅等人的叫嚷,打破了先前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大量圍觀的百姓們,此時也看出這羣老儒們不講武德,紛紛發出嘲弄的鬨笑。
一片鬨笑聲中。
辯經臺上。
那位灰衣老儒深吸一口氣,面色由紅轉紫,由紫轉紅,許久後氣息微弱道:“罷……罷……罷!我便與你,辯這十問!”
崔峴一拱手:“請!”
這灰衣老儒,今年六十歲,人稱‘修文先生’。
名頭不比先前敗於崔峴的陳衝弱!
今日現場除了被當做‘最後王牌’的桓應、旬彰、班臨三位先生。
修文先生,被一衆老儒們寄予厚望!
見老先生準備出手,方纔被崔峴鎮壓到喘不上氣來的老儒們,眼睛裡再次迸射出希冀的光。
在無數目光注視下,修文先生看着崔峴,直接道:“《周禮·司服》明言‘公之服,自袞冕而下,如王之服’!”
“諸侯冕服,禮有定製,豈是虛言?《顧命》載康王即位,諸侯冕服入朝,正合禮制,何來僭越?”
這是在辯十問《尚書》的第八問:《顧命》禮制僭越。
崔峴問題的原話是:
康王即位‘諸侯冕服入朝’,然西周冕服爲天子獨享,賈逵《周禮解詁》證:‘《顧命》陳設赤刀、大訓,皆東周器制;諸侯服冕始自春秋,此必後人增飾。
顯然,修文先生見識到了崔峴的恐怖學識。
所以選擇了自己最擅長的‘禮制’來向崔峴發難。
而但凡牽扯到‘禮’之一字,這種辯論都很難打。
因爲很難短時間內辯出輸贏!
只要今日辯不出結果,那就能簡單粗暴定性:經賊崔峴在口出狂言!
是以,修文先生說完後,臺下立刻響起老儒們震天的歡呼聲。
然而——
他們高興的太早了。
幾乎是在修文先生話音剛落。
崔峴想也不想,直接質問道:“《周禮》何時成書?《顧命》所言何時之事?”
“以戰國儒者理想化之政典,去證明西周初年之實況,此乃用將來的木材,裝飾過去的門庭!”
“西周金文數百器,言朝覲、賞賜,何曾有一字言及諸侯服冕?毛公受賜‘玄袞衣’,已是極高榮寵,何來全套冕旒?”
“《顧命》中‘黼黻’、‘華玉’、‘赤刀’、‘大訓’,其器制名稱,皆透東周之氣息!”
“何解?”
此話一出,四周圍歡呼聲驟停。
連已經做好跟崔峴打持久戰的修文先生,都明顯愣住了。
不是?
你才14歲啊,就算把《尚書》嚼吧嚼吧吃進肚子裡,也沒你這樣信手拈來,考據到服飾、器具、賞賜的啊!
這合理嗎?
辯經臺下,一些揚言自己能‘倒背《尚書》’的老儒,低頭掏出《尚書》迅速翻閱查證。
一時間,翻書聲嘩啦啦。
“黼黻對上了!”
“赤刀無誤。”
“嘶!”
這下不管是老儒們,還是年輕的學子們,皆震撼又茫然的看着手中的《尚書》,再擡頭看向臺上的崔峴——
傻了。
修文先生從怔愣中回神,強辯道:““制度演變,或有遺載!豈能因金文未載,便斷其必無?”
崔峴一攤手,哂笑道:“非爲演變,乃爲虛構!將後世之禮,投射於先王之堂,是對先王最大的不敬!”
修文先生臉色驟然蒼白。
他嘴脣嗑動許久,愣是連一句辯駁的話,都接不上。
這位年六十的老儒,震撼又頹喪的看着眼前年輕到過分的少年郎,表情頗爲費解——
自己……這就輸了?
這不合理!
想他修文,在文壇也算響噹噹一號人物,就算敗,也不至於敗的這般乾脆利落悽慘啊!
其實這屬於:非戰之罪。
自現代穿越而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崔峴,熟知《尚書》的各種致命漏洞。
所以這場辯論從一開始,他就註定會勝利。
而且是沒有懸念的、壓倒性的勝利!
但,在場其餘人並不知道啊!
在他們眼裡,又一位曠世大儒,兩個來回便在崔峴手中迅速潰敗。
甚至比上次陳衝敗的更迅速,更徹底!
修文先生本人道心直接崩潰。
臺上其餘幾位大儒同樣臉色蒼白。
裴堅、莊瑾等人瞠目結舌。
無數年輕學子們,攥緊手中的書,目光狂熱的看着臺上的崔師兄,有激動,也有慌亂。
唯有看熱鬧的百姓們,在疑惑打聽:“怎麼個事兒,又是剛開始就結束了?”
“對啊,都沒看過癮,好沒勁。”
“他們表情爲何這般奇怪,也沒人說話?”
“我打聽到了,好像說小神童贏了,一本叫做《尚書》的書就完蛋了?哎呀,真是搞不明白。”
百姓們的議論聲,讓臺下一羣陷入呆滯的老儒們回過神。
接着。
在無數道震驚目光注視下。
老儒們驚恐的看向臺上的崔峴,而後紛紛蒼白着跪倒在地,哭嚷道:
“桓應先生!救救《尚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