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是很重要的結果

當年儒家成立伊始到真正的發展壯大其實都離不開那一位讀書人,雖然後來有起有落,甚至最終的文脈道統早已經和他背道而馳,如今的儒家更非他一手創立的儒家,但那追本溯源之下永遠都繞不開他。

也正是因爲如此,無論後世如何去定那天下文脈鼻祖,無論是明史還是野史都不可能繞的過那個讀書人,同樣的,無論功過評論,其實都對他的影響不大。

他訂立的人間規矩至少已有八百年之久,而那些仙人在人間肆意妄爲也有八百年束手束腳了。

對於這一切徐博溫和武皇其實都知曉,所以他們很清楚,即便是他們不去動手這兩位只有神魂的仙人一旦沒有了那副軀體來矇蔽人間便不可能在人間就留,武皇雖然之前答應過天上的某尊大人物不對這段時間的下凡之人動手,但對方既然都來他的地頭作威作福他又如何能袖手旁觀?

他是答應過不對兩人動手,所以即便是他能夠親手摧毀兩尊神魂他也沒有出手,不過是隨手打破了之前那位紫袍道人隔絕天地的一些禁法,讓他們兩位徹底暴露在這人間而已。

若是他們兩位能躲過這人間規矩,能躲過那專門殺仙人的浩然劍的話他當然不介意放兩人一馬,但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也樂意這浩然劍之下再多填兩位仙人神魂。

扶搖於雲霄之上的武皇負手而立,他擡起頭感覺着上空那天機洶涌而動嘴角不由冷笑:“是你的人先壞的規矩,下不爲例,不然爾等知道後果。”

說完這句話之後武皇沒有再管那愈發紊亂的天機似乎像是某位大人物發怒一般,便身形一動又回到了太極殿之中,看到憑空出現的武皇沒有一人多說多問什麼,如同司空見慣一般。

畢竟這天淵武皇修爲通天這樣的事早已在天淵不是什麼秘密,而對於羣臣而言更是如此。

“今日關於這縱橫廟的事就先告一段落,剛纔我出去了一趟,看到外面諸位士子意氣風發,而博溫的問心也即將結束,雖然有一些小波瀾但是卻並不影響大局,不然就先進行殿試好了,免得讓天下士子以爲我天淵不重視他們便不好了。”武皇環視了諸位大臣一眼示意他們的意見。

聽到武皇如此開口羣臣自然樂的見到這一幕,尤其是戶部尚書與工補尚書兩人,他們兩人本身就沒有什麼準備,若是繼續商議相關事宜恐會出錯,他們正發愁沒有辦法暫時結束這個話題,如今正好給他們找了一個這樣的機會。

“往年科考殿試都是朕來命題,之後也由朕來評判,長久一來不免被人非議爲一家之言,況且往年殿試往往因爲人多而分批次進行,今年朕倒是想換換花樣,一方面平衡一些,兩一方面也更合理一些。”武皇站在龍椅之前負手而立,如此提議自然是極爲在理,但是具體方案所有人皆不知曉,只能沉默不語。

另外在太極殿之前,那被人間浩然劍斬殺神魂的兩位仙人煙消雲散之後徐博溫才繼續安心去問心,而此刻倒在他腳下的兩位被仙人用過的皮囊他只能運用神通將兩人暫時安置於宮裡某處。

至於殿試這兩位是不用想了。仙人佔據身軀除了一些必要的條條框框相契合之外還會消耗那幅寄身之所自身的氣運和精神,所以這兩人即便是清醒過來也註定科考無望,甚至能否活多久依舊是未知之數。

其實這一人問心並未有多玄妙,畢竟徐博溫本身就是成勢高手,在這玉陵之中更是能更上幾層樓,僅僅憑藉他自身的本事便能輕鬆壓制這其中的所有人的意識去了解他想要知曉的事。

當然,這其中有兩個意外是他徐博溫知曉的,一個是他有意爲之,另外一個非有意但他卻也不想再去計較什麼,因爲沒那個必要。

還有另外兩人他刻意去多問了一些東西,甚至是花費力氣去窺探對方的意識深處,但可惜的是一無所獲,這讓他頗爲不放心。

其中一人識海之中空空如也,就像是一面白紙一般,這幾乎不可能出現,畢竟除非是新生嬰孩,不然誰的記憶深處也不會什麼都沒有。

另外一人的識海則好像是被什麼東西遮蓋,如同薄霧冥冥,即便是徐博溫也看不真切。雖然如此,但並不能說明是徐博溫就根本沒有辦法,他自然可能強行破開對方的識海去一探究竟,但這樣做的風險太大,一個不小心甚至可能毀了對方的識海,這樣沒有把握的事徐博溫自然不會輕易去做。

徐博溫關注這兩人自然不是無端行事,當初會試之時在那王羲頤所構造的世界之中所有士子文脈皆有意像顯化,其中楊文鋒的潤雨無聲滋潤萬物自然極爲讓他心思複雜許多,但除此之外還有幾人讓他也印象深刻。

其中那文脈氣運如巨浪滔天席捲一切的正是如此會試榜上第二名的楊延和,而對方的識海之中確實是空空如也。另外一位文脈氣運不凡的則是海上生明月的意像,而這位讀書人會試便沒有那麼知名,但不知爲何,對方的識海一直有層隔膜讓徐博溫無法去看。

對此徐博溫不再過多糾結什麼,畢竟只要在這玉陵之中,無論是何等牛鬼蛇神都翻不起太大的浪來,而若是對方真的有問題自然會露出破綻,他如今也不急於一時。

通過剛纔的兩位仙人攪局之後徐博溫更多的經歷則是放在對付那兩位天上之人身上,相對來說他用那身外化身去窺探天下士子內心這種事情上自然有了些許懈怠。當然,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即便是分心他用他依然可以輕易得到他想要達到的目的,但這中間還有兩人其實從頭到尾他都一無所獲。

一位是他的弟子,他不想去窺探對方的識海以免誤人,另外一個則是楊文鋒。他其實是想要去對楊文鋒進行一人問心的,畢竟對方涉及到很多事都是他徐博溫想要知道的,這正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他不是沒有嘗試,但是不知爲何,對方竟然很輕鬆便從他的念力壓制之下清醒了過來,而之後身外身的徐博溫繼續去嘗試則發現根本起不到作用,他竟然再無法進入楊文鋒的識海之內了。

道理相同,強行去進入對方識海並不是辦不到,但那樣對於楊文鋒損傷太大,他沒辦法去做這樣的事。

當初王妃的那件事對於徐博溫來說本來就心有愧疚,這些年無論是對楊王還是後來對楊文鋒而言他都能選擇忍讓便忍讓,一方面則是因爲當年他和楊王的袍澤之情,另一方面則是心中這份愧疚使然。

在基本問心結束之後徐博溫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概,這批士子之中誰人本性恭良,誰人可堪大用徐博溫早已心中有數,這將直接決定了未來他們衆人之後數十年的未來走向。

看起來很悲哀但實則也是沒有辦法之事,畢竟天淵建國時間還太短太短,加之體制的特殊性,不但要提防戰國衆多餘孽干擾和前朝殘餘攪局,還要提防這天上之人的謀劃算計,除此之外還有這地下勢力還未現身,如此一來自然如履薄冰,如同在夾縫之中生存一般。

深諳太多道理的徐博溫對於很多人心缺陷自然極爲知曉,他深知自己只要事先了解到一些蛛絲馬跡之後便很難轉變自己心中固有的念頭出現,如此一來一定會犯很多的失誤。

比如有些人明明很有才華但心中的政見與徐博溫的看法不同,而純粹是因爲意見不同而與才華人品無關,那樣會不會因爲道不同不相爲謀之後造成徐博溫對其心有間隙而自然而然去打壓對方。即便是不會打壓但會不會潛意識去避開重用對方,即便是知曉對方的一些意見也一樣會對天淵有利無害會不會依舊不去重用他?

另外,會不會有士子雖然開始人品不好才學一般,但入朝爲官之後潛心讀書專研,最終改過自心,但就是因爲最開始自己對他的映象而於天淵朝堂之上再無有一番作爲的可能性?

徐博溫很清楚,他依舊是個人,那些心中的惡姣雖然他肯定比別人控制的更好,大多數情況,甚至是幾乎永遠不會出現惡蛟擡頭這樣的事出現,但是他還是不放心。

既然他無法控制潛意識之中自己會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那麼他只能盡力去避開這種情況出現。

比如遇到一些聲明極爲不錯的,之前早已有才氣遠揚的徐博溫便有可能會選擇不去窺探對方的識海深處,最多可能也就是壓制對方心神去了解一下對方會不會是對天淵別有用心之人安插的棋子這些事而已。

但這畢竟是針對一小部分而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徐博溫還是免不了去窺探一二,畢竟相較於未來而言,現在當下天淵玉陵的安定更爲重要一些。

對於這些早早在徐博溫心中留下潛意識的士子們徐博溫只能在今後對方的生涯之中儘量多再去了解對方一些,不斷修正自己對於這些人之前固有的認知,當然,這些的前提是他們還能出現在徐博溫的視野之中。

第二十一章 影子入楊府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外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十三章 陽謀,亢龍有悔第七十七章 有人守陣,有人破陣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榜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對這個天下講道理第三十六章 誰道紈絝不成龍第七十七章 有人守陣,有人破陣第一百九十二章 聯手鎮壓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若教我身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劍聖出劍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對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一百九十六章 劍聖出劍第二十一章 影子入楊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王羲頤的傳承(二)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四十六章 我心所屬,南楚之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淵動盪第七十三章 千劍開山第八十一章 與天上地下講道理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些事記在了心裡第九十八章 我楊家將一往無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世上不缺天縱奇才第九十七章 楊家於人間的意義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無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對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記名的先生弟子們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八十八章 書生入城 少年讀書第五十章 我很隨意,你們繼續第四十七章 柳暗花明後無村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脈氣運爲一斗第一百五十三章 能者多勞第七十七章 有人守陣,有人破陣第一百一十五章 前日之事不可留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八十一章 與天上地下講道理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位變局之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六十七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六十章 各方猜忌第九十八章 我楊家將一往無前第一百九十四章 連番大戰(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上人間齊齊登場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一百九十一章 王羲頤的道理第二百零七章  路見山村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無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相看兩相厭第五十八章 楊家二郎美名傳第九十四章 筆下萬千氣象生第四十四章 仙人一指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縱橫廟第五章 痛之爲痛視至痛第三十七章 秋水亭合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舊事第八章 願此生可護你安好第一百三十二章 來自宮裡的帖子第一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又一途第七章 無知是把殺人刀第一百五十章 拉開序幕第六章 舊人舊景不依舊第二十三章 一步可成勢第九十一章 一個人與天下人背道而馳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開玉陵的少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記憶中的分道揚鑣第三十一章 最痛不過反目第一百七十九章 攔路之人是楊家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欲要百家合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王羲頤的傳承(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開玉陵前的準備(二)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掌中法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書,一手捧天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羲頤的傳承(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開玉陵前的準備(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榜上皆有名第九十九章 文運天上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滿城揚我名第六十五章 高手盡出第三十七章 秋水亭合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五十二章 我是一個有文化的紈絝子弟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朝會中的波瀾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淵動盪第一百六十五章 殿試的結果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楊文鋒
第二十一章 影子入楊府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外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十三章 陽謀,亢龍有悔第七十七章 有人守陣,有人破陣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榜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對這個天下講道理第三十六章 誰道紈絝不成龍第七十七章 有人守陣,有人破陣第一百九十二章 聯手鎮壓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若教我身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劍聖出劍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對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一百九十六章 劍聖出劍第二十一章 影子入楊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王羲頤的傳承(二)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四十六章 我心所屬,南楚之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淵動盪第七十三章 千劍開山第八十一章 與天上地下講道理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些事記在了心裡第九十八章 我楊家將一往無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世上不缺天縱奇才第九十七章 楊家於人間的意義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無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對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記名的先生弟子們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八十八章 書生入城 少年讀書第五十章 我很隨意,你們繼續第四十七章 柳暗花明後無村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脈氣運爲一斗第一百五十三章 能者多勞第七十七章 有人守陣,有人破陣第一百一十五章 前日之事不可留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八十一章 與天上地下講道理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位變局之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六十七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六十章 各方猜忌第九十八章 我楊家將一往無前第一百九十四章 連番大戰(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上人間齊齊登場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一百九十一章 王羲頤的道理第二百零七章  路見山村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無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相看兩相厭第五十八章 楊家二郎美名傳第九十四章 筆下萬千氣象生第四十四章 仙人一指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縱橫廟第五章 痛之爲痛視至痛第三十七章 秋水亭合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舊事第八章 願此生可護你安好第一百三十二章 來自宮裡的帖子第一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又一途第七章 無知是把殺人刀第一百五十章 拉開序幕第六章 舊人舊景不依舊第二十三章 一步可成勢第九十一章 一個人與天下人背道而馳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開玉陵的少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記憶中的分道揚鑣第三十一章 最痛不過反目第一百七十九章 攔路之人是楊家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欲要百家合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王羲頤的傳承(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開玉陵前的準備(二)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掌中法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書,一手捧天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羲頤的傳承(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開玉陵前的準備(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榜上皆有名第九十九章 文運天上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滿城揚我名第六十五章 高手盡出第三十七章 秋水亭合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五十二章 我是一個有文化的紈絝子弟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朝會中的波瀾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淵動盪第一百六十五章 殿試的結果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楊文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