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聽了感到有些驚訝,擡起頭看着方青葉:“你投資了好幾家企業,也沒說讓我個人參股,今天突然怎麼說這個?”
“因爲這家企業與衆不同,我預感到能成爲阿里、騰訊這樣的超級企業,你如果現在投資點錢,獲得的收益有可能獲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回報!到那時候,你可就是國內的大富婆。”方青葉半開玩笑半認真說道。
夏荷聽完,認真思考了下。
“那好吧,我聽你的,就投資30萬。”
“才30萬?!”
“我哪有那麼多積蓄呀?”夏荷白了他一眼:
“我現在一年工資獎金亂七八糟全部算上也就二十多萬,去年才裝修了房子花了將近四十萬.我總要給自己留點錢吧?哪像你這麼土豪!”
“我不是給你一千萬了嗎,你就用唄。”方青葉說道。
“那是我幫你炒外匯的,是你的錢我怎麼能亂用?”夏荷回答道。
“那我再給你。”
“我不要!你已經給我買了套房,我已經很知足啦,我可不想當你的金絲雀。”夏荷幽幽說道。
“瞧你說的.我掙這麼多,不就就是給自己喜歡的人花的嗎?”方青葉輕輕撫摸夏荷光滑的脊背,想了想又說道:“你炒外匯賺了多少?”
“大約120萬吧。”
“以後炒外匯賺的錢都歸你,虧了歸我,這樣你從120萬里拿出70萬湊夠100萬投資到字節跳動,拓方科技少投資100萬即可。”方青葉說道。
夏荷心裡微微嘆口氣。
一方面確實如方青葉所說,這家公司將來真的成爲騰訊阿里那樣公司,自己這100萬不知道要翻多少翻,自己確實成爲富豪。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方青葉對自己的補償。
眼前這個男人呀,精明着呢。
可是誰讓自己愛上他呢。
聽從他的安排,別添亂啦。
想到這裡,夏荷說道:“好吧,我聽你的。”
“那好,明天我就給張一珉打電話告訴他重新修改投資合同。”
“嗯。”
第二天早上,方青葉就分別給張一珉和王瓊打電話說明夏荷也要投資,兩人聽說是方青葉的朋友,而且是以自然人的身份進行財務投資,並不涉及企業具體管理,而且拓方科技股本少100萬,並不減少他們兩人的股份,也就同意了。
下午時分,王宇從南新趕到燕京,方青葉帶他見了張一珉,由他代表拓方投資全權參與雙方合同簽訂和後期公司籌備工作,方青葉繼續當甩手掌櫃。
夏荷在燕京開了三天會,又陪方青葉玩了兩天就準備回徽京上班,方青葉也打算離開燕京,不過不是返回南新而是去申城,明日立方量化投資公司已經註冊好,將來辦公地點李麗找了兩處,要等方青葉過去最後決定。
本來按照方青葉的意思,李麗自己決定或者徵求下魏杏花的意見就行,可姑娘非要讓他親自實地查看,說是一年租金幾百萬這樣大的支出項目,應該由你這當老闆的親自定奪。
膽子有些小啊。
不過也好,不攬權。
看來明日立方公司正式成立之後有些規定尤其是財務方面需要細化,責權分明這樣提高工作效率,否則就要把自己累死。
方青葉依舊將夏荷送到機場,自己再返回酒店,他訂的是明天早上的飛機。
回到酒店沒多久,突然接到張一珉的電話:“方總,我有個朋友想見你。”
“誰?”
“王幸,也是我的老鄉,曾經創立飯否網和海內網,我也在他公司工作過,現在創立了美團網,是專門從事團購的網站。”張一珉在電話裡說道。美團的王幸!
確實,張一珉和王幸都是閩省龍巖人,兩人關係相當不錯。
“可以,在哪裡見?”方青葉問道。
“還是在公司樓下那家咖啡店吧,現在是四點,五點鐘怎麼樣?”張一珉說道。
“行。”
“到時候見。”
在張一抿的辦公室裡,王幸就在沙發上,看到張一抿打完電話就急切問道:“方總同意了?”
“嗯,五點鐘,就樓下的咖啡店。”張一抿說道。
“太好了!”王幸興奮說道。
張一抿當然知道好友加老鄉的王幸能約到方青葉爲什麼如此高興。
他創辦的美團網現在正是急需錢的時候,不是幾百上千萬而是很多的錢。
因爲在美團網所從事的團購領域,正經歷着以拉手網、窩窩團、24卷、滿座團、高朋網等激烈競爭,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融資比賽,新浪、騰訊、開心網、人人網等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也先後捲入進入到團購領域,而作爲後期之秀的美團,在這場競爭並不佔優勢。
爲了能在競爭中被對手打垮,吃掉,現在美團急需大量融資。
用王幸的話說,他就像一頭餓極了的狼,需要大量的肉來填飽肚子。
無意中聽說張一抿說一個叫方青葉的天使投資人投資1000萬給他,創辦新的公司,王幸立刻找上門央求見方青葉一面,於是就有了今天的咖啡館之約。
“一銘,我希望我能和你一樣幸運。”王幸說道。
“我想會的。”張一抿笑道。
方青葉打的趕了過來。
雖然在電話裡張一抿沒說王幸想見他的目的,但他豈能不知?
歷史上,現在的美圖並沒有和餓了麼搞“楚漢爭霸”,而是在進行一場非常激烈的團購領域網站之間的競爭,捲入的網站高達5000餘家!
競爭之慘烈,後世把這段歷史稱之爲“千團大戰”。
其實說白了就是看誰融資圈的錢多,燒的錢多,據說最瘋狂的當屬窩窩網。
窩窩網的創始人叫徐茂棟,也是互聯網行業的老選手。05年創立星河世界集團,做產業互聯網服務。後來又創立百分通聯,出售給澳電訊公司,他本人套現近10億元。
2010年,徐茂棟買下窩窩團,加入團購戰場。
據當時行業估算,窩窩團每月砸向市場的錢在6000萬-1億元。一個工資只有3500元的市場專員,每天都在考慮怎麼把幾十萬的市場費用花出去。
因爲錢花不出去,本人要扣績效!
當時窩窩團還流行一種說法:錢都不會花,做什麼市場?
儘管窩窩網財大氣粗,每個月砸近億元,但其毛利率只有5%。所以在經歷4年6次衝擊IPO失敗後,雖然勉強上市,但也沒有改變窩窩網的整體業績,最終被資本市場拋棄。
無數個類似窩窩網的網站倒下,最後開始並不很起眼的美團卻勝出。
不得不說,王幸還是有兩把刷子,硬是從一片屍山血海中闖了出來。
或許這也是後來進入外賣行業的美團能幹掉已經在外賣市場深耕數年的餓了麼的原因之一?
方青葉認真思考着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