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

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

陽都城。

劉備、鄭平、陶謙、糜竺入酒席,分賓主落座。

爐火添暖,溫酒飄香。

雖然是寒冬天,但在這客廳內卻自有三分暖意。

樂聲響起,一羣婀娜的舞姬翩翩起舞,又添了一分雅意。

或許是習慣了在青州的簡單,劉備有些不適應這溫酒樂舞。

即便是取消了禁酒令,劉備在青州設宴都是不會準備酒舞的。

白水待客已經成了劉備設宴的標準了。

但這裡畢竟是陽都城,陶謙的地方。

溫酒樂舞,依舊是待客的禮儀之一。

一曲歌舞結束,看出了劉備不自在的鄭平,舉杯起身,向陶謙和糜竺一禮:“劉使君,陶使君,糜別駕,暫撤歌舞吧。”

“這外面尚有士子在等待這次商議的結果,若只顧在這裡飲酒賞舞,恐怕會寒了士子們的心。”

劉備也順勢起身:“陶使君款待之意,已付於酒舞之中。但鄉民尚在遭受飢寒之苦,備實在是無心暢飲。”

“他日這鄉中再無饑民時,備一定親自設宴賠罪,跟陶使君不醉不歸。”

這番真切,令糜竺頗爲震撼。

想到這裡,糜竺也道:“素聞劉使君在青州,款待賢士都以白水設宴,白水清澈,足見劉使君仁德之心。”

“在下汗顏,未能提醒陶使君,反倒用了俗物了。”

陶謙大笑:“劉使君乃至誠之人,是老夫疏忽了。”

揮了揮手,陶謙讓舞姬退下。

“劉使君,你在信中言,需要親自跟老夫見面商議這安置十萬鄉民的事,莫非是劉使君不信任老夫?”陶謙微微斂容,談及了正題。

劉備輕輕搖頭:“陶使君誤會了,並非不信任,正因爲信任,所以纔要親自來。”

頓了頓。

劉備凝聲問道:“敢問陶使君安置這十萬鄉民,可是要在東海國聚鄉民屯田?”

見劉備問得坦白直接,陶謙也沒隱瞞:“十萬鄉民若是分散安置,難以保證他們能吃上飽飯。”

“而且只給予錢糧而不讓其付出勞動,也會滋生鄉民的懈怠之心,若有疏忽,還可能滋生叛亂。”

“唯有在東海國屯田,頒佈屯田法令,如軍令管轄一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如此一來,既能讓鄉民吃飽飯,也能讓他們對來年有活下去的希望。”

“劉使君莫非認爲,這屯田法有不妥之處?”

劉備再次搖頭:“屯田法並無不妥,即便是在青州,一部分鄉民的安置也會採用屯田法。”

“只是不知,陶使君準備屯田幾年?”

幾年?

陶謙微微一愣。

他還真沒想過這樣的問題。

屯田,自然是一直屯田。

只有一直屯田,這錢糧才能源源不斷的產生!

陶謙不明白劉備的意思:“劉使君,這屯田難道還要分年限的嗎?”

劉備點頭:“陶使君,屯田法只是爲了鄉民能活下去的臨時辦法,並非長治久安的辦法。若是不定年限,這些屯田民跟豪族世家的私奴佃戶又有什麼區別呢?”

老夫就是拿他們當私奴佃戶啊!

陶謙心下一沉,明白了劉備爲何會親自來陽都城商議的原因。

“劉使君,你也應該知道,老夫要籌措賑濟饑民的錢糧並不容易,若不能自給自足,又談何賑濟呢?”陶謙的目光微微一凜,少了幾分客氣。

這若是得不到好處,又何必大費周章的去安置饑民?

劉備察言觀色,看出了陶謙些許的不渝,語氣更是柔和:“陶使君仁德之人,必然是心懷百姓的。”

“我也知道,籌措錢糧賑濟饑民的困難,因此也不會反對陶使君聚饑民屯田。”

“只是我有一個條件,希望陶使君能答應。”

陶謙眉頭微皺:“劉使君,老夫只能承諾,力所能及的條件可以應諾。”

劉備輕笑一聲:“陶使君放心,只是一個很小的條件。”

“我希望陶使君在安置這些鄉民時可以承諾,倘若有一天他們不想當屯田民了,隨時可以離開!”

不想當屯田民就離開?

陶謙的眉頭皺得更緊了:“劉使君,屯田如治軍,法令不嚴,如何能讓屯田的鄉民安心耕種?”

“若是想走就走,豈不是亂了秩序?”

“這軍中若是有逃兵,那都是要被問斬的!”

劉備早有預料,向陶謙再次深鞠一禮:“陶使君,我知道這個條件有些苛刻,但我向鄉民承諾過,陶使君也是仁德君子,一定會善待他們。”

“所以我不希望這些在東海國屯田的鄉民認爲我跟陶使君都是背棄仁德之人。”

“爲了表達我的歉意,若有任何一個屯田的鄉民要離開,青州都會根據人丁支付一年的錢糧給陶使君。”

“還請陶使君能憐憫這些本就背井離鄉的鄉民,答應我這個過分的請求吧!”

這——

陶謙看向劉備的眼神,多了三分驚詫。

劉備的態度很柔和,大義情理在前,利益在後,讓陶謙頓時有些犯難。

這答應吧,這屯田獲取的錢糧會變少。

畢竟要留住這些鄉民,勢必在收穫的糧食分成比例上得有讓步。

不答應吧,陶謙的名望會受到影響。

這陽都城的士子都在盯着劉備跟陶謙的這次會面,若是劉備直接拂袖而去,中斷了安置流民的事。

那士子們的目光就會聚集在陶謙身上,去探究什麼原因讓劉備憤然離去。

“這劉玄德,是在故意在用大義情理來壓老夫啊。”陶謙忽然多了一絲惱意。

爲了追逐名聲,陶謙將會面的事在徐州傳得沸沸揚揚。

本以爲會名利雙收的時候,劉備忽然臨時加條件了。

這就讓陶謙有些騎虎難下了!

糜竺見氣氛有些僵,連忙湊近陶謙勸道:“使君,想離開的屯田民,大抵都是桀驁不馴的,讓其返回青州對使君有利無害。”

“大部分的屯田民,能有活命的糧食,又豈會離開?”

糜竺的提醒,讓陶謙反應過來。

這想離開的屯田民,必然是對陶謙不服的。

只要將不服的遣送回去,剩下的屯田民不會受到慫恿,也就不會怨恨離開。

這不僅能避免陶謙懲處桀驁不馴的屯田民時寒了其他屯田民的心、收穫一波信義仁德,也能完成對劉備的承諾。

“劉使君仁德,倒是老夫有些小器了。”陶謙想通了關鍵,允諾道:“就依劉使君之言,若真有願意離開的鄉民,老夫不會阻止去留的。”

“至於賠償錢糧就不用了,老夫又豈是貪利之人?”

劉備聞言大喜,再次一拜道:“陶使君仁德!十萬鄉民能遇到陶使君,三生有幸啊。”

陶使君得了便宜,此時也是回笑道:“比起劉使君的仁德,老夫不過是螢火之光罷了。”

“老夫聽聞劉使君贈給糜子仲兩部農書,不知道能否厚顏也求一份。”

“若有農書相助,屯田民就能獲得更多的糧食,這纔是萬民之幸啊。”

劉備慨然道:“陶使君放心,這次我將《汜勝之書》《四民月令》以及《曲轅犁》都帶來了,稍後就遣人送到陶使君手中。”

陶謙見劉備如此慷慨,也大方道:“劉使君,你是老夫見過的最爽快的人。”

“正所謂君子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劉使君若有需要的,老夫一定竭誠而辦!”

劉備順勢問道:“陶使君,我自臨淄而來,途徑琅琊國諸縣,見其城鄉凋敝,不知這是什麼緣故?”

陶謙見劉備問及琅琊國,不由輕嘆:“劉使君,倒不是老夫不想管,而是管不了。”

“琅琊國地域廣闊,開陽又有臧霸屯兵自成一系。琅琊國雖然隸屬徐州,但實際上已經不受老夫政令約束。”

劉備暗暗一喜,凜然道:“陶使君替我安置了青州十萬饑民,無以爲報!若陶使君不介意我越境治政,願替陶使君約束這琅琊國北部的縣鄉。”

“而這些縣鄉今後的錢糧賦稅,我分文不取,皆會送給陶使君。”

陶謙聞言一動。

這琅琊國不僅臧霸聽調不聽宣,這北部的大部分縣鄉都不將陶謙當回事。

陶謙的政令無法約束,錢糧賦稅更是空談。

如今有劉備協助約束,還能白得錢糧賦稅,陶謙又怎麼會不心動?

至於越境治政一說,不過是劉備的謙虛之詞。

劉備真要管,陶謙也攔不住。

就如同陶謙佔了沛國一部分縣鄉,豫州刺史也不敢對陶謙多言。

“豈能讓劉使君白出力呢?”陶謙大方地道:“錢糧賦稅,老夫跟劉使君五五分即可!”

劉備再次拜謝:“今日才知,陶使君是真正憂國憂民的大賢啊!”

這好聽的話,始終是能讓人心情愉快的。

陶謙被劉備捧了一陣,這心中對劉備本來沒多少的怨意也一掃而空了。

當即。

陶謙就跟劉備將商議的事一條條的留在帛上,然後又仔細的討論了細節,完善了帛書公文的內容。

隨後。

劉備和陶謙都各自在帛書公文上籤署了名字、蓋下了刺史印。

鄭平和糜竺也以別駕的身份簽署留印。

帛書一式三份,一份給劉備,一份給陶謙,另一份則是在陽都城佈告全城士子。

這等宣揚仁德之名的機會,不論是劉備還是陶謙都不會錯過的。

佈告一出。

聚集在陽都城的士子譁然一片。

佈告前。

趙昱、張昭和張紘並排而立,看着佈告的內容久久不能言語。

良久。

張昭輕嘆:“玄德公真君子啊!”

張紘亦道:“屯田之法,雖然能通過大規模的集體耕種獲得大量的錢糧、亦是安置饑民的良策,但屯田法治民如治軍、法令嚴苛,屯田民比起豪族私奴佃戶並不會好多少。”

“因此歷來的屯田,都只是權宜之計,在糧食緊缺的危機過後就會將屯田民安置各鄉、分配田地。”

“而少有如青州劉刺史這般,保留來東海屯田的饑民在青州的戶籍,允許他們隨時返回青州。”

趙昱亦道:“陶使君想通過這十萬饑民屯田來獲得錢糧,但以陶使君往日作風,並非是真心賑濟饑民。”

“劉使君必然是看穿了陶使君的目的,但又不能不借助陶使君來分擔青州安置饑民的壓力,因此才用這樣的方式,來保障這些饑民不會一直當屯田法令下的私奴。”

“能深思到這個程度的,必然是真心愛民憐民的。”

“子布兄,子綱兄,現在伱們還要勸阻我去青州嗎?”

“趙昱雖然不才,但也願追隨如劉使君這般的仁德君子,往青州略盡綿薄之力!”

張昭和張紘亦是大受震撼。

論跡論心,劉備都已經做到了極致。

劉備已經在竭盡所能,用能想到的方式在盡力的去讓青州的鄉民活下來!

如此心跡,如何不令人震撼?

另一邊。

魯肅看着佈告的眼神也漸漸變得嚴肅。

“青州玄德公,有仁德之心,又有行事魄力,更兼思慮周全,堪稱當世英雄豪傑。”

“天下紛亂,我散財救鄰,積累名望,便是不想東城魯家隨波逐流。”

“今遇青州玄德公克己爲民,豈能不鼎力相助?”

“只是此事重大,得返回跟祖母商議。”

“祖母總是讓我娶妻留子,但這亂世之中,若不能安穩一方,也是害了妻兒。”

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不患無妻。

亂世之中,若無功名在身,又如何能保護妻兒?

魯肅少年知事,對這世間世道看得比同齡人更清楚。

因此纔會勤習文武,散財救鄰,又聚鄉勇練兵,只求能在這個亂世中保全東城魯家。

而如今,魯肅有了新的想法。

大丈夫處事,若能遇明主,以文武事輔佐,方是幸事!

佈告前。

一個來自於不同地方的士子,心中感慨萬千。

有欽慕陶謙的,有欽慕劉備的。

而更多如趙昱、張昭、張紘、魯肅一般的未出仕士子,也有了去抉擇的方向。

人羣中。

悄然來到陽都城的陳登,在看了佈告內容、聽了周圍士子的議論聲後,眼神也多了興奮。

本來是奉陳珪命來打探消息的,但現在卻讓陳登有了想要造訪劉備的想法。

“如此豪傑,我陳元龍若不能與之暢談,豈不遺憾!”

(本章完)

第211章 鬼才獻謀,曹操臣服劉協第303章 曹劉相爭,張邈陳宮中計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174章 千里決勝,劉備鄭平論勢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302章 破曹之計,鄭平遊說臧洪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301章 陷陣高順,敬英雄斥匪類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341章 鄭平自污,劉備全明星戰第10章 惟賢惟德,劉備一訪鄭平第151章 定勢河南,劉備未雨綢繆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13章 妍妙輝光,青州人傑地靈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12章 鄭玄勸學,傳道授業解惑第316章 顏良貪功,關羽提刀請戰第232章 殺雞儆猴,關羽主政徐州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289章 曹劉相會,奸雄試探仁主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第164章 劉備議政,處處都要錢啊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154章 終得冀州,袁紹聚攏賢才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由於小孩反覆發燒,明天開始暫時一更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182章 調虎離山,關羽計算袁術第310章 暗掌東平,鄭平謀算呂布第6章 潛龍出淵,劉備出仕縣令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72章 量才而用,磨滅禰衡傲氣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50章 胡昭堂妹,張飛心有所屬接下來幾天的更新(必看)第253章 大賞特賞,劉備得青徐揚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205章 人才濟濟,劉備喜得三傑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281章 再得玉璽,劉備欲往洛陽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74章 運兵神勢,彼之矛攻彼盾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
第211章 鬼才獻謀,曹操臣服劉協第303章 曹劉相爭,張邈陳宮中計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174章 千里決勝,劉備鄭平論勢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302章 破曹之計,鄭平遊說臧洪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301章 陷陣高順,敬英雄斥匪類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341章 鄭平自污,劉備全明星戰第10章 惟賢惟德,劉備一訪鄭平第151章 定勢河南,劉備未雨綢繆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13章 妍妙輝光,青州人傑地靈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12章 鄭玄勸學,傳道授業解惑第316章 顏良貪功,關羽提刀請戰第232章 殺雞儆猴,關羽主政徐州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289章 曹劉相會,奸雄試探仁主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第164章 劉備議政,處處都要錢啊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154章 終得冀州,袁紹聚攏賢才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由於小孩反覆發燒,明天開始暫時一更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182章 調虎離山,關羽計算袁術第310章 暗掌東平,鄭平謀算呂布第6章 潛龍出淵,劉備出仕縣令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72章 量才而用,磨滅禰衡傲氣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50章 胡昭堂妹,張飛心有所屬接下來幾天的更新(必看)第253章 大賞特賞,劉備得青徐揚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205章 人才濟濟,劉備喜得三傑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281章 再得玉璽,劉備欲往洛陽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74章 運兵神勢,彼之矛攻彼盾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