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人才濟濟,劉備喜得三傑

第205章 人才濟濟,劉備喜得三傑

臨淄城外,十里驛站。

寒暑酷熱。

劉備跟鄭平在驛站靜候。

得知劉虞被封爲朱虛侯自涿城南下,劉備的心情是頗爲激動的。

這意味着,公孫瓚還念着跟劉備的舊日情義。

公孫瓚跟袁紹擁立河間王劉陔稱帝,是需要藉助劉虞的名望來拉攏幽州士民的。

而劉備的書信,讓公孫瓚放棄了挾劉虞以令幽州的最佳策略,選擇將劉虞送到青州。

儘管魚和熊掌難以兼得,劉備依舊希望能夠兼得。

哪怕最終人算不如天算,劉備自問心中無愧恩、無愧義。

噠噠噠。

馬蹄聲響起,一名斥候策馬而來。

“使君,大司馬距離此地不足三裡!軍前第一輛馬車便是。”

雖然劉虞被劉陔封爲朱虛侯,但劉備等人依舊以大司馬稱呼劉虞,以示對劉虞的敬意。

劉備聞言一喜:“兩個月了,大司馬終於抵達臨淄了。”

以涿郡到臨淄的距離,兩個月的時間就跟遊山玩水一般。

劉備能理解劉虞內心的苦悶,不僅沒有催促,反而遣人去沿途豪族大戶購買糧草,用於沿途補給。

不多時。

劉備遠遠的看到了前方的戰旗,心中一動:“來了!”

激動的劉備,當即翻身上馬,向前小跑一陣,於烈日下迎接。

當軍前第一輛馬車近前時,劉備放聲高呼:“下官劉備,恭迎大司馬!”

如洪鐘般的聲音,驚動了馬車內的劉虞。

“此間距離臨淄城尚有十里,玄德竟然出城十里迎接老夫?又以下官自稱——”劉虞對劉備的好感又多了三分。

幽州牧跟青州牧是平級,劉備並不需要自稱下官。

而稱下官,敬的是劉虞大司馬身份。

這意味着,劉備承認的天子是劉協。

再加上這酷暑夏日,劉備肯出城十里迎接,足見用心。

馬車停下。

劉虞掀開車簾,見前方一匹矯健白馬上,劉備抱拳而立。

“玄德,有心了!”劉虞捋了捋短髯,欣慰地道。

同樣是盧植的門生,公孫瓚自矜兇殘,而劉備卻是溫潤有禮。

這一對比,劉虞內心對劉備更加稱讚了。

車馬在驛站停下,劉備連忙將劉虞迎到驛站陰涼處,再拜問禮。

見劉備如此謙恭,劉虞不禁有些愧意:“老夫有負玄德之託,未能守住傳國玉璽,以至於如今雙日同天,令幽冀士民再添兵禍徭役之苦。”

“老夫無顏見先帝了!”

劉備連忙道:“大司馬切勿如此說,若非下官害怕擔責,將傳國玉璽送到涿城,大司馬又豈會遭遇此事。”

“幽冀之禍,皆因下官而起。”

就在劉虞和劉備互相攬責時,一旁的鄭平卻是開口道:“大司馬、使君,不必因此事而焦慮。如今之局勢,也未必是壞事。”

劉虞這纔看向鄭平,道:“一個國家,兩個天子,鄭別駕爲何認爲如今之局勢不是壞事?”

鄭平搖扇輕笑:“雖然一個國家有了兩個天子,但這兩個都是漢家的天子,同脈同源。”

“比起昔日的僞帝張舉、還有自稱天公將軍的張角傾覆漢室而言,兩個天子不過是皇權之爭,而非社稷之爭。”

“若是袁氏人自立爲帝,那才叫壞事。”

劉虞蹙眉:“即便如此,這兩個天子爲了皇權而爭鬥,天下士民豈不是皆會受到波及?”

“皇權不穩,民心又如何能穩?”

鄭平搖頭道:“對於皇權之爭,下官有不同的看法。”

“先賢有言,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相對於民和社稷,一個天子還是兩個天子,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是一個天子更容易讓社稷幽而復明、百姓離而復安,還是兩個天子更容易讓社稷幽而復明、百姓離而復安。”

“只有一個天子的時候,董卓西遷天子入長安,扼之以潼關之險,又有洛陽八關爲屏障抵擋關東盟軍。”

“雖然都說董卓是國賊,但關東之人又有多少野心之輩呢?”

“兩次討伐董卓,皆因內亂而終止!”

“反而讓董卓在長安城挾天子以令天下,合縱連橫,靜觀關東諸侯爭鬥。”

“由此可見,一個天子未必可靠。”

劉虞隱隱有些眉目,但還是問道:“那這兩個天子,難道就可以讓社稷幽而復明、讓百姓離而復安了?”

鄭平踱步搖扇:“天欲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

“董卓挾天子以令天下,袁紹公孫瓚同樣挾天子以令四方。”

“董卓西遷長安,是想引關東之人鷸蚌相爭,他好漁翁得利。”

“可如今,袁紹公孫瓚擁立新君,以傳國玉璽號令關東,若無人制約,不出三年,以袁氏一族過往威望,就足以讓新君號令南北。”

“袁紹的權勢,就會比董卓更甚。”

“而這,長安的天子不能忍、董卓不能忍、長安的公卿百官也不能忍。”

“若讓袁紹得逞,他們都成僞帝叛臣了。”

“董卓爲了維持權勢,就不得不引兵攻打袁紹公孫瓚,奪回傳國玉璽。”

“不論董卓敗還是勝,都能讓漢室的威望更甚往日。”

“然,二虎競食,必有一傷。”

“不論董卓敗,還是董卓勝,對於真正想要匡扶漢室的青州劉使君而言,都是定亂的機會!”

“唯有青州能定天下,也唯有劉使君能匡扶漢室,讓社稷幽而復明,讓百姓離而復安。”

鄭平話鋒一轉,開始在劉虞面前狂誇劉備。

“顯謀,你過譽了。”劉備有些汗顏。

這討論大勢,怎麼就變成猛誇自己了?

鄭平淡然一笑。

跟劉虞論什麼大勢啊,即便劉虞聽懂了又能如何?

執掌大勢的是劉備而不是劉虞。

鄭平不過是趁機讓劉虞將注意力放在劉備身上罷了。

劉虞忽然反應過來,驚詫的看向劉備,語氣多了幾分驚詫:“玄德,難道你是故意將傳國玉璽送到老夫處的?”

“你知道公孫瓚肯定在老夫麾下安插了細作,也猜到袁紹公孫瓚肯定受不了擁立新君的誘惑。”

“所以,袁紹和公孫瓚要擁立新君的時候,伱纔會保持中立?”

啊這——

劉備沒想到劉虞竟然會這般詢問,一時之間有些不知所措。

下意識的,劉備眼神示意鄭平。

回了劉備一個安心的眼神,鄭平搖扇再道:“使君畢竟不似大司馬有海內名望,僅有青州偏僻之地,就想掃蕩這天下間的野心之輩,是很難的。”

“若不能挑起猛虎相鬥,又如何能借力打力,除掉如董卓袁紹這般的野心之輩?”

“誠然,挑起猛虎相鬥,會波及士民百姓。”

“可不挑起猛虎相鬥,猛虎就不會禍害士民百姓了嗎?”

“虎狼之輩,始終是虎狼之輩,他們不會因爲牛羊的驚懼就收回獠牙。”

“爲求天下計,當搶先佈局,請君入局,當一個執掌棋局的棋手,而非處處受人掣肘,徒讓虎狼恥笑。”

“唯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野心之輩逐個剷除,纔是真正讓國泰民安的良策。”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匡定天下,是不能只顧眼前利弊的而忽略未來成敗的。”

鄭平沒有在劉虞面前掩飾目的。

挑起虎狼相鬥、借力打力,一直都是鄭平慣用的權略。

與其在劉虞面前遮遮掩掩,讓今後的青州出現不必要的爭執,倒不如坦誠一些。

若劉虞要生事,鄭平也不介意將劉虞視爲棄子。

畢竟一開始,鄭平本質不是在救劉虞,而是想讓劉虞麾下的文武效力劉備。

青州。

跟劉虞的幽州是不同的!

鄭平的坦率,也讓劉虞漸漸變得冷靜。

想到來時跟田間老農的交談,劉虞也很清楚,劉備是一個真正愛民的州牧。

青州雖然遭遇黃巾之禍而滿目瘡痍、處處廢墟。

但經過一年多的治理,青州又開始恢復了生機。

劉備的功勞是不可否認的。

而也正如鄭平說的一樣,青州偏僻之地,若不能引虎狼相鬥,又如何能借力打力?

“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這便是玄德追求的道嗎?”

“天子固然需要尊敬,但在民和社稷面前,即便是天子也得受下委屈。”

“老夫,老了啊!”

劉虞眼中的最後一絲慍怒也消失。

“玄德,老夫既然是朱虛侯,就直接前往朱虛吧。”劉虞目光清明:“只讓吾兒跟鮮于輔和鮮于銀護衛老夫即可。”

“其餘如田豐、沮授、趙雲以及一部分跟隨老夫而來的文武佐吏,皆可跟隨玄德前往臨淄城。”

劉備瞪了鄭平一眼,連忙道:“大司馬,下官——”

劉虞揮了揮手,打斷道:“玄德,你的青州治理得比老夫的幽州更好,所以老夫不會干涉你在青州的任何事。”

“老夫只是一個養病的朱虛侯。”

“他日若有需要老夫的地方,玄德儘可來尋老夫。”

“老夫也想看看,玄德是如何讓社稷幽而復明、讓百姓離而復安的。”

劉備大受震撼,恭敬一禮道:“大司馬器量,下官深敬。”

劉虞單獨召集了跟隨的幽州文武,仔細交代了衆人後,便帶着劉和、鮮于輔和鮮于銀前往朱虛縣。

劉備依舊令關羽引兵護送。

而其餘人,則是跟着劉備入了臨淄城。

這次跟隨劉虞南下的幽州文武有二十餘人,其中最令劉備器重的,就屬沮授、田豐和趙雲了。

田豐以前在青州待過,劉備早知田豐的才能。

而在鄴城的時候,劉備就已經知道沮授的本事。

趙雲自是不用說,劉備早就招攬之意了。

當夜。

劉備在臨淄城設宴。

除了護送劉虞去朱虛的關羽和去揚州的太史慈、以及鎮守各郡國的賢才外。

文如鄭平、劉惠、張昭、張紘、趙昱、簡雍、孫幹、諸葛瑾、魯肅、劉琰、滿寵、國淵、宋霖等,武如張飛、典韋、田豫、牽招、曲義、于禁、陳到等,盡皆到場。

再加上今日的貴客沮授、田豐、趙雲和二十餘幽州文武。

這晚宴上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皆俊秀。

待到夜半,劉備讓陳到安排親衛將衆人或是護送回家或是護送到驛站,單獨留下了鄭平。

青州一貫持的傳統,有宴無酒,劉備自然也不會飲醉。

“顯謀,大司馬留下的二十餘人,這應當如何安排?”劉備詢問道。

雖然人才多了,但安排人才到合適的崗位上,依舊是一個需要解決的。

今晚是宴請款待,明日就得給這些人準備職位了。

總不能來了青州還要賦閒在家吧?

鄭平斟酌道:“田元皓和沮公與都是擅長大勢的,使君可將二人留在州牧府聽候。”

“子經去年冬招募了青州六郡國的良家子訓練新軍,但軍中尚缺一大將。”

“可讓子龍擔任主將,子經擔任副將,以沮公與兼任行軍軍師,兵將皆着以白袍,號爲白袍營。”

“再賦予白袍營督巡青州六郡國之職,以打擊山賊土匪、提防賊兵入境爲主。”

“其餘文武二十餘人,將其委派至青州六郡國出仕,論功升遷。”

劉備微微捋髯:“子龍初來就位於子經之上,恐怕有些不妥。”

鄭平道:“子經雖然善於練兵,但其武藝終究是欠缺了,讓子經單獨統兵,就難以跟先登營和銳士營並列了。”

“子龍跟子經都是冀州人,相處應是不會太難。”

“使君若不放心,可單獨召子經,詢問子經的意見。”

“若子經不願,就另立一營交由子龍訓練。”

劉備想了想,同意了鄭平的提議:“爲避免武將相爭,我先跟子經商議,再行決斷吧。”

不多時。

牽招到來。

見鄭平有意讓趙雲擔任主將,牽招頗有不服:“使君,請恕我直言,我以六郡國良家子練兵,雖然目前只有七百人。”

“但我選拔的兵將皆是能識文斷字、略曉兵法、能識文書、精通鞍馬騎射的。”

“想當主將,就需要得到這七百人的認可。”

“我不願因私廢公而壞使君大事,但也不希望隨便來個人就能當我等主將。”

“明日校場,可讓趙雲前來,若趙雲文武皆勝於軍中諸將,我便心服。”

(本章完)

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咳咳,新書發了第171章 斷交絕盟,四方俊傑勠力第164章 劉備議政,處處都要錢啊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第120章 舉兵鄴城,關羽傲氣依舊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5章 立志青州,何懼天時不在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詔事關重大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209章 先兵後禮,青州強硬表態第14章 才兼文武,鄭平初見孔融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255章 六營立旗,真仁主不妄殺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82章 劉備震怒,心無百姓爲賊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由於小孩反覆發燒,明天開始暫時一更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48章 親上加親,劉備喜得良緣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112章 促膝長談,劉備初遇陳登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咳咳,新書發了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241章 孫堅北上,鄭平佈局江東第27章 欲承其重,劉備鏡心通明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325章 四路並進,袁紹決意南征第334章 劉協遺命,鄭平抵達溫縣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52章 漢家宗親,青州劉氏底蘊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第12章 鄭玄勸學,傳道授業解惑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192章 南下琅琊,鄭平忽悠曹嵩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342章 四營亂陣,袁紹被烏桓坑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180章 長安變勢,韓馬進兵幷州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322章 各逞手段,劉備驚人之舉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詔事關重大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48章 親上加親,劉備喜得良緣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82章 劉備震怒,心無百姓爲賊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
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咳咳,新書發了第171章 斷交絕盟,四方俊傑勠力第164章 劉備議政,處處都要錢啊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第120章 舉兵鄴城,關羽傲氣依舊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5章 立志青州,何懼天時不在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詔事關重大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209章 先兵後禮,青州強硬表態第14章 才兼文武,鄭平初見孔融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255章 六營立旗,真仁主不妄殺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82章 劉備震怒,心無百姓爲賊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由於小孩反覆發燒,明天開始暫時一更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48章 親上加親,劉備喜得良緣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112章 促膝長談,劉備初遇陳登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咳咳,新書發了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241章 孫堅北上,鄭平佈局江東第27章 欲承其重,劉備鏡心通明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325章 四路並進,袁紹決意南征第334章 劉協遺命,鄭平抵達溫縣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52章 漢家宗親,青州劉氏底蘊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第12章 鄭玄勸學,傳道授業解惑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192章 南下琅琊,鄭平忽悠曹嵩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342章 四營亂陣,袁紹被烏桓坑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180章 長安變勢,韓馬進兵幷州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322章 各逞手段,劉備驚人之舉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詔事關重大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48章 親上加親,劉備喜得良緣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82章 劉備震怒,心無百姓爲賊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