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雙重打擊

要說這些人糾合起來,他們不怕嗎?也怕的,雖然幽州的大族都比較兇,也比較莽,可是面對天下聞名的王易,他們還是有些害怕的。

只不過,劉備的政策,對於邊關這些已經豪強化的士族來說,打擊更大。

關內的士族們,損失的是當官的特權,可是他們的子弟,出色的還是可以通過考覈來當官。

而關內的豪強們,也不會被劉備打土豪分田地,只不過劉備擁有的田地產出,地租更少,讓他們沒法從田地上獲得的財富罷了。

考覈得官的制度,去掉了士族的特權,卻讓豪強有機會不用跪舔士族就可以當官,同時田地產出的財富沒有以前大,也讓士族可以通過經商來獲得財富。

雖然整體來說,士族和豪強的利益還是被剝奪了不少,然而卻還是得到了其他方面一定程度上的彌補,有損失,不過還在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畢竟和身死族滅比起來,現在的遭遇,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而對於幽州這些集中了士族和豪強特點的家族來說,劉備的政策,對他們就是雙重打擊了。

把他們這些幾乎可以在幽州當地獲得土皇帝地位的家族,等同於了其他普通人,最多地位也就高一點。

這是他們無法容忍的。

再加上他們在邊關老子天下第一習慣了,就更加地不能容忍。

而且和內地那些士族比起來,邊地的這些家族,悍勇一些,可是卻也鄙薄一些。

他們不太看得清大勢,不會像冀州的那些家族一樣,一看到王易拿下了鄴城和南皮,就知道袁紹大勢已去,劉備佔據北方,不是他們這些家族可以對抗的。

而幽州這些家族就覺得,他們要是聯合起來,還是有機會的。

就像閻柔分析的那樣,冀州的各家族不會輕易的臣服,幷州的高幹會議和劉備對抗,再加上他們,還是可以拼一拼的。

甄家送來的糧食,則在某種程度上,堅定了他們的信心。

甄家現在全家都在王易的治下,可是依舊偷偷的冒險給他們送來了糧食--那還不是少量的糧食,而是大量的,足夠他們這些人吃一兩年的糧食!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冀州的各家族,至少有相當的一部分沒有屈服於王易的淫威,不然的話,光憑甄家的實力,就算有這麼多糧食,也沒法輕易地運送到幽州來。

必定有其他的家族在協助甄家運送糧食。

最關鍵的是,有了這麼多的糧食,閻柔給他們出的那個主意,就可以順利地實施了。

幽州的這些家族,或多或少的,和草原上都是有一些聯繫的。

這些年草原上勢力衰敗,沒有什麼力量進犯袁紹大軍駐守下的幽州,反而有不少異族因爲過不下去,而到幽州來投軍效命。袁紹也大方地養着他們,讓他們不用拼命就可以當兵吃糧,消息傳到草原上,願意來投奔的異族不少,草原上鮮卑的威脅已經減少了許多,也有了去漢人那裡當兵的習慣。

之前雖然一口氣被袁紹在官渡坑掉了十萬騎兵,可是對於草原上這些人來說,會不會喪命,他們本來就不是特別的在乎。

所以這次只要有足夠的糧食,那麼這些幽州的大族們,也有着足夠的渠道,從草原上不斷的招募那些騎兵過來。

涿郡之地本來就比較平坦,這裡素來都是騎兵用武之地,只要在這裡集中足夠的兵力,那麼就算劉備的人馬再精銳,他們也有信心。

所謂萬事開頭難,在冀州的糧食偷偷地從中山源源不斷地送過來之後,對於幽州聯軍的好事,就顯得越來越多了。

冀州的糧食,不斷的送到。

大草原上,因爲糧食而加入幽州聯軍的外族騎兵們,也逐漸的多了起來,每天都有數百上千的騎兵,加入他們的大營。

這讓他們的兵力,逐漸地膨脹了起來。

接下來就是幷州傳來的好消息。

高幹在牽招的支持下,並沒有選擇投降劉備,而是打出了旗幟,在幷州自立,同時派人聯絡了幽州的袁熙,願意奉袁熙爲主,繼承袁紹的志向。

這毫無疑問對劉備勢力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幷州和幽州聯手了,這意味着,劉備至少要花費的時間,才能夠平定北方,而這就是曹操的機會。

閻柔當着幽州聯軍所有首領的面,對袁熙進言,建議他和曹操聯手,袁熙欣然同意。

遼東方面也有好消息,公孫康回函表示,將會率遼東精銳,前來涿郡這裡支援,不過路途遙遠,人馬集中起來不易,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還希望幽州這邊提供糧草。

至於別的要求,公孫康就沒有提了,而是表示大家都在幽州,脣亡齒寒,必須要聯手才能夠繼續下去云云,願意和幽州袁熙永結盟好。

幽州聯軍的高層眼眶都溼潤了。

多麼好的盟友呀。

好消息是一個接一個,原本一盤散沙的北方,現在已經聯合起來了!

幽州幷州,兵力集中起來,差不多也有二三十萬人馬,王易別看在幽州有五十萬人,可是他也要拿出很多的力量去鎮壓地方啊!

到時候只要在首戰挫敗王易的銳氣,打破他的不敗神話,那麼就連冀州,也會烽煙四起,來對抗王易的!

幽州的這個冬天,過得比較愉快。

雖然王易大軍的威脅一直在,可是隨着好消息不斷地傳來,幽州聯軍的首領們,也都越發的安心了起來。

冀州運送來的糧食,一直沒有斷過,涿郡幾個大糧倉裡糧草堆積如山,足夠幽州聯軍和那些草原上的人馬消耗的,所以這個冬天,他們都躲在城池裡,暖和的過了一冬。

這個時候是沒人會打仗的,一直要等到建安十一年開春之後,纔有可能在北方打仗。

這裡說一句,儘管劉備接受了天子的禪位,可是他並沒有正式的登基,畢竟現在還在打仗,而且劉備接受禪位的理由是不讓天子再被曹操控制,所以現在他只是暫攝皇位,年號什麼的都沒定,所以現在還是建安年間。

第149章做好準備第474章忍不住起了雞皮疙瘩第590章期待和嚮往第720章明白彼此意思第309章郭圖設謀第551章第一步的計劃第734章盡數都投降第680章造成損失第705章沒什麼壓力第643章尷尬第694章越來越心神不安第729章逐漸適應生活第32章不爲錢財所動第233章分歧第316章戰爭的陰雲第299章規律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531章不能崩形象第571章竟然會是這麼一個結果第149章做好準備第528章時不時起伏第244章暗通第412章已經決定徹底的反了第522章恨意也與日俱增第591章獨有的時代第211章二下揚州第459章名正言順第9章老鄉見面第364章愚忠第711章再奮力一搏第185章整軍第183章等着那一天2第698章直接斬草除根第410章相互依存第265章死中求活第554章和誰結盟合作第480章平平淡淡地離開第125章最關鍵的時刻第321章軍校第181章等着那一天第491章愛戴百姓第566章結果十分滿意第715章一個結局第702章成爲一個盟友第515章順便表達一下愛慕之心第603章設下陷阱第221章年輕人們第709章辨認第355章可抵十萬雄兵第145章劉勳的好消息第346章攻城器械第194章昏迷第455章有些感動了第695章沒有辦法擡頭第186章這是什麼操作第358章火燒烏巢第295章建安九年第207章準備第110章賭局第315章堅持下去第213章英雄下第102章土雞瓦犬第263章趙雲第687章疑惑的一個點第691章更深的興趣第11章勾引徐晃第646章莫名奇妙第295章建安九年第335章不會有變化第21章多麼好的一羣人沒有大的動盪。第471章志在必得第226章勝負第297章諸葛亮的糾結第697章計劃能夠實行第734章盡數都投降第348章好的體系第290章青州的戰爭第31章演技浮誇劉明世第131章受不了編入了孫策的隊伍。第643章尷尬第716章還是很有好處第312章代言人第279章江夏的位置第630章工程量第133章三強並立第712章沒來得及最後一面第139章分兵進攻第366章確實很冒險第574章來者不拒第475章觀賞的玩物一般第209章碾壓第635章按照圖紙第427章一表人才第580章眼神裡面的輕蔑第662章十分擁擠的狀態第199章攻城上第276章又跑了第35章消息第547章留下好印象第645章兵臨城下
第149章做好準備第474章忍不住起了雞皮疙瘩第590章期待和嚮往第720章明白彼此意思第309章郭圖設謀第551章第一步的計劃第734章盡數都投降第680章造成損失第705章沒什麼壓力第643章尷尬第694章越來越心神不安第729章逐漸適應生活第32章不爲錢財所動第233章分歧第316章戰爭的陰雲第299章規律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531章不能崩形象第571章竟然會是這麼一個結果第149章做好準備第528章時不時起伏第244章暗通第412章已經決定徹底的反了第522章恨意也與日俱增第591章獨有的時代第211章二下揚州第459章名正言順第9章老鄉見面第364章愚忠第711章再奮力一搏第185章整軍第183章等着那一天2第698章直接斬草除根第410章相互依存第265章死中求活第554章和誰結盟合作第480章平平淡淡地離開第125章最關鍵的時刻第321章軍校第181章等着那一天第491章愛戴百姓第566章結果十分滿意第715章一個結局第702章成爲一個盟友第515章順便表達一下愛慕之心第603章設下陷阱第221章年輕人們第709章辨認第355章可抵十萬雄兵第145章劉勳的好消息第346章攻城器械第194章昏迷第455章有些感動了第695章沒有辦法擡頭第186章這是什麼操作第358章火燒烏巢第295章建安九年第207章準備第110章賭局第315章堅持下去第213章英雄下第102章土雞瓦犬第263章趙雲第687章疑惑的一個點第691章更深的興趣第11章勾引徐晃第646章莫名奇妙第295章建安九年第335章不會有變化第21章多麼好的一羣人沒有大的動盪。第471章志在必得第226章勝負第297章諸葛亮的糾結第697章計劃能夠實行第734章盡數都投降第348章好的體系第290章青州的戰爭第31章演技浮誇劉明世第131章受不了編入了孫策的隊伍。第643章尷尬第716章還是很有好處第312章代言人第279章江夏的位置第630章工程量第133章三強並立第712章沒來得及最後一面第139章分兵進攻第366章確實很冒險第574章來者不拒第475章觀賞的玩物一般第209章碾壓第635章按照圖紙第427章一表人才第580章眼神裡面的輕蔑第662章十分擁擠的狀態第199章攻城上第276章又跑了第35章消息第547章留下好印象第645章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