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

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

“主公之憂已解。”賈詡拱手笑道。

“當真?”

劉備有些激動地再度確認道。

“料想不假,且子坤之意亦恐是欲與蔡公交好,以讓蔡公認可之。”

賈詡相當肯定地開口道。

對於這三天來李基的行蹤與舉止,夏侯蘭幾乎都稟報了一個遍。

因此,深知李基行事的風格往往帶着極強目的性的賈詡,自然肯定李基絕不會純粹抱着結交之心與蔡邕結交。

而蔡邕如今被十常侍所迫害,只得遠避江海,一身僅有三物:名聲、書籍以及“才女”蔡昭姬。

名聲,李基已然不再需要;

書籍,李基也大可通過劉備向蔡邕借取;

那麼李基的目的就顯得相當清楚了,或許身處其中的蔡邕看不透,但作爲旁觀者的賈詡可謂是猜得清清楚楚。

“大善!”

劉備眼中閃過一絲激動,開口道。

“此前子坤多次言及不喜女性,便是意欲結親,亦該尋年齡極大者,備爲之心憂不已,唯恐子坤一心立業不願成家。”

“子坤先生居然有這等癖好?”夏侯博震驚了。

趙雲也是面露詫異,理解不能,完全看不出相貌俊朗儒雅的子坤先生,還有這等興趣。

賈詡在一旁聽着,心想劉備是不是誤會了什麼,但並沒有替李基解釋,反而繼續推動着說道。

“這很符合子坤的作風,子坤向來就是這般獨立獨行的。”

劉備帶着滿滿的僥倖說道。

“幸好,昭姬小姐不愧是才女,想來也是上一次吾依據着平日昭姬小姐在偏院整理書籍的時間,特意支使子坤獨自前往偏院翻找書籍,以此與昭姬小姐相見,因此使子坤心動之。”

“當然,備見子坤反倒是從偏院帶回一個叫顧雍的弱冠少年,言辭多有推舉之意,我還以爲子坤未見到昭姬小姐,心中頗感遺憾,不想終未讓備爲之失望。”

說到這裡之時,劉備的心情大好,拍了拍袍子站了起來,說道。

“子坤雖上無父母照看,然吾爲其主,這等婚姻大事豈能讓子坤一人不得不自行向蔡師請之?”

“稍後備便去見子坤,只要子坤開口,備無論如何都代子坤向蔡師將昭姬小姐爲子坤求來。”

劉備略微沉吟了一下,對着夏侯博說道。“季常,事不宜遲,你現在就先行返回府衙之中立刻準備一應納采之禮。”

夏侯博想了想,道。“主公,納采的禮物中最重要的爲一活雁,一時半會恐怕難以尋覓。”

趙雲拱手道。“此事易矣,雲可騎快馬出城尋覓雁羣,憑雲手中的三石弓,定可爲子坤先生將大雁取來。”

“好,那便勞煩子龍了。”

劉備連連應承了下來,讓夏侯博與趙雲各自快去準備之餘,方纔帶着賈詡與夏侯蘭往着李基府邸的方向而去。

李基回到府中未到片刻,劉備便已經到了。

不等李基前往迎接,劉備就面帶喜色地走了進來,開口道。

“子坤尋備有何事?”

事關重大,李基也不含糊,更重要的是有禮法那不便之物存世。

在這個時代,李基不可能像某些電視劇裡的紈絝公子那樣,領着下人擡着禮物就能去跟蔡邕提親。

別說蔡邕作爲當世大儒,就算女方是一個小小的豪族,這種不經媒人不請長輩的做法,在女方看來那也是莫大的侮辱。

因此,除非李基願意認賈詡爲義父,否則唯有將此事拜託給劉備。

“子坤且放心。”

劉備對此,幾乎是沒有絲毫猶豫地答應了下來,且風風火火地立刻動身離開。

翌日。

李基纔剛剛睡醒,便聽到有僕從來報劉備到訪。

等李基迅速洗漱完畢,前去見劉備之時,然後就從劉備口中得知了一個消息。

蔡邕已然同意了。

‘這麼快?’

李基覺得自己是不是還沒有睡醒,尚在夢中。

儘管知道蔡邕沒有理由會拒絕這一門親事,在不久前蔡邕纔將次女蔡貞姬嫁於泰山羊衜,但劉備的這個效率也快得有些過於驚人了吧?

就彷彿早就提前做好了一切準備,生怕是李基會反悔似的。

看着劉備那興沖沖的模樣,李基莫名有種似乎劉備比自己還要激動興奮。

‘所以,我一覺睡醒就馬上多了一個大才女作爲未婚妻?’ 一切來得太快且太輕鬆,以至於讓李基都有些不知道心裡是什麼滋味。

不過,李基也很清楚能夠如此順利,或許自己的家世即使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但所展現的能力以及龐大的名聲,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

再加上有劉備居中做媒,蔡邕也確實沒有理由拒絕這一門婚事。

且在這個講究禮法的時代,許多人在結親之前往往就連對方是什麼樣子都不太清楚,根本就不會存在自由戀愛的可能。

感情,那都是成親了纔會日久生情的。

再者,相對於迎娶那樣十二到十六歲的少女,李基寧願迎娶蔡昭姬。

“總之,基在此謝過主公了。”李基拱手道。

“小事小事……”

劉備連連擺手,然後說道。

“接下來的三書六禮之類,備也已經在準備了,子坤只需安心呆在家中靜候佳音即可,備定然會爲子坤的大婚準備得妥妥當當的,且備要讓子坤的大婚成爲整個吳郡的大喜事。”

“不可。”

李基連忙開口道。“如今吳郡百廢待興,萬萬不可鋪張浪費,此事可詢問蔡公意見之餘,一切從簡即可。”

“這……”

劉備聞言,眉毛不自覺一擰。

在劉備的計劃之中,可是準備好生操辦李基的大婚之事,甚至不惜在一些地方的規模進行一定程度的逾越進行準備。

“子坤,娶妻乃是人生大事,不宜過於簡陋,且一切花銷都可從備的私庫之中出,無須擔心。”劉備勸說道。

李基無奈地看了劉備一眼,忍不住在心中暗道一句。

‘主公哪裡來的私庫?還不是府衙的府庫,且庫房有多少錢糧,我還能不清楚嗎?那可都是我今後用來開發吳郡的底氣。’

‘不過,此前主公亦尚未成家,所以並沒有特意設立私庫,今後還需注意一下這個問題。’

一念及可能會存在劉備掏空府衙的苗頭,李基本能地開始構思起今後將劉備的私庫以及公庫進行分離的方案之餘,答道。

“主公,萬萬不可興起鋪張浪費之風,且看看城外尙有多少食不飽腹,衣不裹體的流民,基實在難有大辦婚禮之心。”

“即使當真需要一場盛大婚禮來慶祝,基也希望那一場婚禮叫盛世。”

劉備聞言,沉默了良久,方纔起身正色道。

“受教了,子坤。”

此前,隨着一切順利無比地掌控吳郡,並且平定匪患,府庫充盈,一切都似乎在井井有條地逐步變好。

這不禁讓劉備的心中也升起了些許膨脹之心,萌生了不惜耗費無數錢糧,也要爲李基操辦一場盛大婚禮,舉吳郡上下數十萬百姓爲吾之子坤共賀之的念頭。

如今被李基一言所驚,劉備方纔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存在不妥之處。

‘希望那一場婚禮叫盛世乎?當真是震耳欲聾,讓人發省。’

劉備心中忍不住讚道,同時牢牢地將此言記在心中,以時刻督促自己,壯志未酬,何以奢靡?

隨即,心中改變了主意的劉備也消了那等大費錢糧的心思,準備聽出李基的提議,在尊重蔡邕且符合禮法之餘,一定程度地從簡。

只是,在劉備向李基詢問生辰八字等信息之時,這反倒是徹底難住了李基。

無奈,李基只能將自己在這個時代睜開眼的那一刻當做是出生時辰,以做“納吉”之用。

而李基也藉此詢問了一下蔡昭姬的年齡,發現蔡昭姬大體也就是比李基大上三歲,且此前蔡昭姬嫁於衛仲道之時,人尚且在前往河東的路上,衛仲道便已身故。

因此,原本是想要迎娶蔡昭姬以做沖喜,讓體弱多病的衛仲道可以康健的河東衛氏,反倒認爲蔡昭姬乃是不祥之人,剋死了衛仲道,故以又將蔡昭姬趕走了。

對此,只能說幸得衛仲道與河東衛氏,否則以着蔡昭姬的樣貌、名聲、家世,何至於年至二十出頭尚未真正爲人婦?

不過李基在這個時代也是第一次成親,沒什麼經驗,只能是將一切儀式都交給劉備代爲操辦。

而劉備也是效率拉滿,李基的腦袋都還沒有到時間拆布條,劉備便已經與蔡邕商定了成婚吉日,且訂在約半年後的一個吉日。

至此,一切塵埃落定。

李基方纔再次走出府邸,以着請教的名義前往蔡府拜訪蔡邕。

只是再一次與蔡邕相見,李基的神色不免多上了一兩分見到老丈人的尷尬。

上一次雙方還有如忘年交,這一次直接就成了翁婿關係了。

以至於雙方在正廳入座之後,雙方都保持着正襟危坐的姿態,又遲遲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繼續叫蔡公?還是叫蔡師?亦或者叫丈人?’

李基忽然覺得自己這一次登門拜訪有些冒昧了,以至於感覺雙腳已經快給老丈人的府邸額外摳出負一層了。

(本章完)

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589章 訓子鞭第742章 奉令當賊,勿忘分寸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491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749章 赤腳迎許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309章 醜陋之舉第908章 戰後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619章 徐州應對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470章 大漢沒有忘記日南郡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苟安活?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490章 四五十歲正是打拼的年紀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607章 顏良文丑第822章 鹿肉尙溫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791章 攤丁入畝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第581章 黃忠之志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969章 劉曹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4章 計將安出?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607章 顏良文丑第315章 太不小心了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487章 益 荊異常(第三更)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979章 大局已定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764章 袁術的抉擇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781章 貧道還怕國士侯不成?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第305章 驚喜?第92章 孫氏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608章 一合之敵第370章 東觀藏書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194章 緩稱王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825章 建業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288章 家人要遭重了!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895章 十勝十敗論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608章 一合之敵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308章 亂國毒士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842章 蜀郡張任
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589章 訓子鞭第742章 奉令當賊,勿忘分寸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491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749章 赤腳迎許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309章 醜陋之舉第908章 戰後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619章 徐州應對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470章 大漢沒有忘記日南郡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苟安活?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490章 四五十歲正是打拼的年紀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607章 顏良文丑第822章 鹿肉尙溫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791章 攤丁入畝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第581章 黃忠之志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969章 劉曹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4章 計將安出?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607章 顏良文丑第315章 太不小心了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487章 益 荊異常(第三更)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979章 大局已定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764章 袁術的抉擇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781章 貧道還怕國士侯不成?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第305章 驚喜?第92章 孫氏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608章 一合之敵第370章 東觀藏書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194章 緩稱王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825章 建業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288章 家人要遭重了!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895章 十勝十敗論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608章 一合之敵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308章 亂國毒士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842章 蜀郡張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