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

袁紹對於公綦稠這麼一個反面典型忽然冒出來,內心是頗爲欣喜的,他連忙給何進提了一個具體的平叛方略:

“大將軍,依我之見,既然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已經凶多吉少了,而且他確實對漁陽烏桓對張純的暗中勾結沒有察覺,一個失察之罪是免不了的。咱不如就上奏朝廷,將此前幽州各部烏桓的欠餉、朝廷撥付錢糧不足等罪過,都推到公綦稠身上。

對於從賊的烏桓、鮮卑,咱要一邊武力進剿,一邊儘可能暗中宣講前兩年之所以欠餉的理由,把烏桓人對朝廷的怨氣轉移到公綦稠爲代表的欺上瞞下之輩身上。”

李素在下面,聽了袁紹這番話,都差點兒生出幻覺了:你丫居然是袁紹?要是不看你這張帥臉只聽聲音,我還以爲你是跟王垕說“汝故行小斛分糧,借汝項上人頭一用”那貨呢!

歹毒啊,這不是曹操纔想得出來的計策麼?把朝廷欠餉的罪過,都推到一個死人身上,給雙方都有一個臺階下。儘管這個死人,或許死前是忠於朝廷的,被烏桓人突襲時,說不定還努力反抗過,是力戰而死……

但不得不承認,在快刀斬亂麻的時候,這種招數雖然道義上卑鄙了點,但對於平息事態確實是有效果的。

“袁紹年輕的時候智商居然還挺高呢?難道歷史上官渡之戰前後,他屢屢昏招迭出,只是因爲天壽將盡、老年癡呆了?”李素內心不由升起這麼一股念頭,頓時覺得三國志也好,三國演義也好,對那些名人的定性,也不能全信。

史書和演義,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喜歡“蓋棺定論”,也就是拿一個人最終的巔峰成就或者巔峰罪行,來評判一個人的能力。

史書過於簡略,看不出一個人才的成長性。

如果只是爲了知道這人最終是個什麼樣的人、做成了什麼事、如何歷史評價,看史書是沒問題的。不是史書不想寫細,而是要記的人太多,必須惜字如金,只能以這個人的“終極形態”來定性。

就像打光榮的三國志,諸葛亮登場就寫着“智力100”,趙雲登場就寫着“武力98”。

但是,既然是穿越過來,跟這些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就好比很多小白,拿一個“諸侯討董時徐榮先後擊敗了曹操和孫堅”就妄下“所以徐榮纔是三國第一軍神”的結論來博眼球。

拜託,人是會成長的。戰爭和軍事素養,更是需要實戰經驗堆出來的。

討董之初,西涼軍是常年討伐羌亂、已經打了小二十年仗的成熟軍事機器。而關東諸侯都是剛剛要開始戰亂的新兵蛋子,就算將領有經驗,基層軍官指揮體系也還沒有經驗。

徐榮擊敗了剛出道沒幾年的曹操和孫堅,只能說他確實比30多歲時的曹孫更強,算是一代名將,但未必就是空前絕後。

同理,袁紹六十多歲的時候老年癡呆昏招迭出,不代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老年癡呆了。

李素細心聆聽,暗中觀察,不由對袁紹多了幾分戒備。

可不能被爲了突出人物特徵而專門塑造的文學形象給騙了!自己面對的是一羣真實的人!

還是穩健一點,苟一點,先躲在暗處觀察仔細了。

……

隨後,袁紹又洋洋灑灑稍微說了幾條執行方略,期間也問了李素和沮授幾個問題,補充些素材來完善他的方案。

這種討論,李素和沮授本來是沒資格在堂下旁聽的,只是因爲袁紹不時有前線情況需要向他們瞭解,他們才能破例多露一會兒臉。

何進聽得連連點頭。

連李素都有些奇怪:如果何進真按袁紹的做法幹,那恐怕張舉張純之亂,也沒有將近兩年可拖了吧?按這麼明斷的執行力,最多一年零點兒,張純就該被滅了啊?

自己的蝴蝶效應,應該沒這麼大吧?

咱之前做的那些事情,最多隻影響到劉備、沮授、張郃這一級別的小人物,不至於會波及到袁紹何進這樣的高層纔對。

就在李素狐疑的時候,他終於陡然聽到了一條袁紹在執行層面的疑似昏招。

原來,是袁紹聊到了“哪些官員應該裁撤背鍋、哪些官員可以留用”時,曹操提出了不同意見,引出了後面的爭論。

只聽曹操反駁道:“本初!你說的撫剿並用之法,縱然可行,但如此裁撤官員,恐怕會給胡人留下我大漢吏治混亂、賞罰不明的印象,導致胡人愈發輕視我大漢。

比如,你把責任都推給護烏桓校尉公綦稠等人,那幽州刺史陶謙呢?陶謙本就肩負監察整個幽州之責,是公綦稠的上司,如果對外宣佈公綦稠上下其手連續兩年將朝廷給烏桓各部的軍餉中飽私囊,陶謙卻毫不知情,也不聞不問,朝廷也不加責罰,胡人豈不會覺得朝廷昏庸?

可如果連刺史陶謙一併責罰,那影響就大了,恐怕幽州整個官場震動,一如賈琮頂替王芬之時冀州的震動,到時候人心更亂,難免不會出現第二個張純!”

袁紹聽了這一問,也不得不稍微收斂一點。

他的賞罰,其實也是有私心的。陶謙好歹是清流名士、天下知名。如今的袁紹跟陶謙並未交惡,他在找地方上的替罪羊時,也想專注於找草莽和閹黨的人當替罪羊,不想波及清流名士。

畢竟清流名士纔是袁紹的基本盤。

而且曹操提出的問題也確實嚴峻,要想推卸塞責,現任幽州刺史陶謙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兒。不處理就無法塞責,處理了又會人心惶惶。

袁紹想到麻煩處,竟忍不住自行站起來,來回踱步,旁若無人,也不管何進還在那兒坐着呢。

而何進居然也不責怪袁紹閒逛失禮,就那麼耐心的等着袁紹靜靜想。

李素暗中窺探到這一幕,也不得不感慨四世三公的招牌到底好用,何進明明官位比袁紹高那麼多,還照樣對袁紹如此尊敬。

逛了好一會兒,袁紹終於拿出了一條跟歷史上差不多的建議:“此事也不是不可繞過。大不了,追究公綦稠的旨意,晚兩三個月再請。如今幽州新亂,陶謙之位確實不宜輕動,還需要他部署各郡自行守禦、先穩住陣腳。

眼下已經是二月末,我看不如讓陶謙戴罪立功、安分幹到四月份。然後讓太尉張溫將其調到涼州軍前——張太尉之前不是一直說要在幽州點將,率烏桓突騎去涼州平羌亂、討北宮伯玉麼?

領突騎的校尉,他倒是點了公孫瓚,但一直還欠缺一名足夠名望的參軍,我看不如到時候就讓陶謙擔任張太尉的參軍,也不提他的功過,就悄悄調離幽州。然後,咱再公開處置那些幽州失職官員,免得牽連過多人心惶惶。

而且此法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把公孫瓚已經募集起來的三千遼東烏桓突騎調離幽州——就算目前遼東烏桓尚無從賊跡象,我們也不能指望靠遼東烏桓去平漁陽烏桓,因爲他們畢竟都是烏桓,同氣連枝,讓烏桓人自相攻伐,說不定只會讓從賊之人越來越多。”

李素在旁邊偷偷聽了這個觀點,心中暗忖:倒是有點像歷史原本的軌跡靠攏了……

莫非,這袁紹的計策,都是高開低走,一開始大戰略侃侃而談談得很好,到了執行層卻各種“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招式走樣?

不過,李素記得,歷史上幽州刺史陶謙,確實是185年左右上任(前一位幽州刺史郭勳在184年被黃巾軍殺了)、然後在187年被張溫作爲平羌參軍調走了。

參軍這種職務,級別是沒有定數的,關鍵看給誰做參軍。因爲張溫是太尉,所以找個刺史當參軍也不算辱沒刺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後世諸葛亮的參軍是馬謖,但馬謖生前在蜀漢的地位是不低的,因爲他的參謀對象是丞相。

曹操聽說準備把陶謙冷處理調走,倒也沒有反駁,目前看來,這似乎是對穩定人心最好的辦法了,關鍵是要找個比陶謙威望得多的繼任者。

但是,想把陶謙和遼東烏桓都調走,必然會導致幽州武力進一步空虛。

曹操是個素來相信“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的傢伙,他覺得這樣一來,懷柔難度就更大了。

於是他再次誠懇地探討:“本初,汝計固可安定人心,但必然會導致幽州在一段時間內武備空虛、暫時示敵以弱,導致後續懷柔更難實施。”

曹操此言一出,不僅袁紹再次陷入深思,連堂下三人當中,都有一人稍稍緊張了起來。

那人便是劉備。

劉備是最擔心“在執行袁紹的計劃過程中,導致幽州軍力出現短暫空虛的真空期”的,因爲他老家就在涿郡!

任何在朝堂上袞袞諸公看來可以置換犧牲掉的小利益,在劉備看來,那都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或者是他的親人,或者是他的同鄉。

劉備一忍再忍,幾乎就要僭越出聲抗辯。

但是李素眼明手快,偷偷拉了一下劉備的手,用壓低到只有他和劉備聽得見、連沮授都聽不見的超低音量安撫:

“兄長稍安勿躁!現在不是犯言直諫的時機。”

劉備深呼吸了兩口,這才暫時壓住了勸諫的衝動。

誰讓他現在還只是個縣尉呢!說了那些大人物也不會聽的,只是表個姿態罷了。

劉備剛沉住氣,袁紹終於像是想明白瞭如何解決曹操提到的問題,再次拋出了一條計策。

第699章 搜刮得心服口服第466章 羣策羣力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番外第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第51章 被人跟蹤了都不知道第756章 曹、關對決第709章 天子腳下才需要摻沙子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第676章 蠻夷拓荒周公瑾第748章 袁紹之死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第647章 以消耗袁紹有生力量爲任第499章 天威折服第361章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28章 假裝中了詐降計番外第61章 歷史的玩笑番外第15章 降維打擊第246章 亂入的錯覺第743章 別擠,一個個排隊搖號第818章 帕提亞式鐵騎初戰第415章 旱地行舟的後勤奇蹟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62章 白波賊韓暹第386章 曹無傷直呼內行第813章 目標郾城第818章 帕提亞式鐵騎初戰第754章 夏侯幼常的爛攤子,只好讓李子均來收拾第304章 天命不可違第285章 孫堅中箭第535章 讓敵人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以爲我們知道第644章 許攸掌兵第485章 “要靠道德感化才能治本”第343章 被踩得懷疑人生第622章 決戰不是你想打就有得打第679章 平定吳越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第102章 圖書館裡宅出來的大功德第60章 惺惺相惜第37章 平定遼東指日可待第366章 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791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渡過易水別想還第588章 孫策周瑜回援第516章 勝利會師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266章 “歡慶”變法成功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253章 南蠻物種大交換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第652章 沮授的最後一次挽救嘗試第798章 做丞相的好處,就是隨口說句話都能當科舉考題第436章A上去,F2A第86章 此功當浮一茂才第599章 全取三郡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726章 黑壓壓的一片第632章 到底是河北那邊被諸葛亮騙了,還是我們這兒被李素騙了?第206章 摟草打兔子第3章 什麼?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第58章 跟海盜講什麼江湖道義第40章 過渡性的官也要好好幹第274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5章 原來漢朝人覺得關羽最帥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第84章 三隻手都要硬第44章 馬蹄北去人北望第13章 屁股決定立場第46章 天殺的臧霸!你居然背叛我?第483章 打贏了也要總結教訓番外第24章 長遠之計第683章 公爵的制度設計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第51章 被人跟蹤了都不知道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838章 兩矛殺三將,陣斬夏侯淵第843章 詐談示弱之計第384章 我到底是上次中計了還是這次才中的計?第344章 追亡逐北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625章 你這動員效率還不如曹操第381章 大行令楊修第18章 你丫開自瞄掛了吧第82章 張魯的信用暴雷了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527章 得罪了袁盟主還想走?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6章 弒君就允許你投降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67章 李伯雅單刀赴會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41章 歷史的輪迴第253章 南蠻物種大交換第10章 鄴則鄴城水漳水
第699章 搜刮得心服口服第466章 羣策羣力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番外第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第51章 被人跟蹤了都不知道第756章 曹、關對決第709章 天子腳下才需要摻沙子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第676章 蠻夷拓荒周公瑾第748章 袁紹之死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第647章 以消耗袁紹有生力量爲任第499章 天威折服第361章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28章 假裝中了詐降計番外第61章 歷史的玩笑番外第15章 降維打擊第246章 亂入的錯覺第743章 別擠,一個個排隊搖號第818章 帕提亞式鐵騎初戰第415章 旱地行舟的後勤奇蹟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62章 白波賊韓暹第386章 曹無傷直呼內行第813章 目標郾城第818章 帕提亞式鐵騎初戰第754章 夏侯幼常的爛攤子,只好讓李子均來收拾第304章 天命不可違第285章 孫堅中箭第535章 讓敵人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以爲我們知道第644章 許攸掌兵第485章 “要靠道德感化才能治本”第343章 被踩得懷疑人生第622章 決戰不是你想打就有得打第679章 平定吳越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第102章 圖書館裡宅出來的大功德第60章 惺惺相惜第37章 平定遼東指日可待第366章 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791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渡過易水別想還第588章 孫策周瑜回援第516章 勝利會師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266章 “歡慶”變法成功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253章 南蠻物種大交換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第652章 沮授的最後一次挽救嘗試第798章 做丞相的好處,就是隨口說句話都能當科舉考題第436章A上去,F2A第86章 此功當浮一茂才第599章 全取三郡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726章 黑壓壓的一片第632章 到底是河北那邊被諸葛亮騙了,還是我們這兒被李素騙了?第206章 摟草打兔子第3章 什麼?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第58章 跟海盜講什麼江湖道義第40章 過渡性的官也要好好幹第274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5章 原來漢朝人覺得關羽最帥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第84章 三隻手都要硬第44章 馬蹄北去人北望第13章 屁股決定立場第46章 天殺的臧霸!你居然背叛我?第483章 打贏了也要總結教訓番外第24章 長遠之計第683章 公爵的制度設計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第51章 被人跟蹤了都不知道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838章 兩矛殺三將,陣斬夏侯淵第843章 詐談示弱之計第384章 我到底是上次中計了還是這次才中的計?第344章 追亡逐北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625章 你這動員效率還不如曹操第381章 大行令楊修第18章 你丫開自瞄掛了吧第82章 張魯的信用暴雷了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527章 得罪了袁盟主還想走?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6章 弒君就允許你投降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67章 李伯雅單刀赴會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41章 歷史的輪迴第253章 南蠻物種大交換第10章 鄴則鄴城水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