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邊打邊撤

一紛紛命令從長安以八百里加急發了出去,這些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向目的地送過去。黃巾之亂期間和董卓亂政期間,大漢全國的驛站系統早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也就是劉成開始主政之後重建了驛站系統,並增加了郵傳功能,劉成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官衙,名爲郵傳司,歸屬在尚書檯之下。

此前的私人信件和公文都是需要派專人送的,驛站系統重建、郵傳司設立之後,在官府中負責運送公文的官吏全部歸屬了郵傳司的編制,郵傳司不但負責運送官文,還負責軍事物資的調撥,同樣也承接民間貨物的運輸生意,最重要的是,百姓們可以把信件通過郵傳司送到收信人的手中,如果地址寫錯,或者找不到收信人,信件則原封不動的退回,但這都是需要收費的,但費用肯定要比自己派人送信低得多,而且這是官方渠道,安全上有保證。

爲了保證公文和私信的私密性,朝廷還特意頒佈法令,沒有收信人的允許,任何人私自拆開信件和公文都屬於觸犯律法的行爲,當事人一旦報官,官府調查下來必然對犯法之人進行嚴懲。

郵傳系統的運輸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普運,也就是普通的運輸速度,跨州貨物和信件運送要半個月以上才能抵達,不過這已經很快了;第二種是快運,屬於加急運輸,日行三百里,官府來往公文、政令、聖旨等等都是用這種運輸方式運送,民間私信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但運費不低,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百姓們都是用第一種方式送信;第三種,八百里快馬加急,主要用於傳達軍令、戰報、軍情消息的運送,不承接民間業務!

郵傳司成立,郵傳系統開始運轉之後,很快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展現了它蓬勃的生命力,發展速度之快超乎了劉成和朝中大臣們的想象,但是朝廷對這一塊的投入也相當大,畢竟在各地建立驛站、招募人員、購買快馬、騾馬和馬車所需的花費不是一筆小數目。

屬於郵傳系統的驛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各地建造起來,各地的驛站每天都增加快馬、騾馬和馬車,每天都在招募會騎馬郵遞員、會趕車的車伕,軍中退役的兵卒們大多進了郵傳系統內。

不過朝廷的投入是與業務量直接成正比的,業務量越大,所需要的人手和快馬、騾馬和馬車等一些列硬件設施都需要增加。

從前老百姓要給遠方的親人送信只能託人帶過去,沒有順道的就送不去書信,但是現在不同了,只要把信件往驛站的郵筒裡一丟,當天下午信件就被收走送出去了,這多方面,只不過花費幾文錢郵費而已。

郵傳系統的建立也漸漸催生了代寫書信這個行業的噴井式勃發,從京城長安到各郡郡丞,再到下面的縣城、鄉、裡、亭都出現了大量的代寫書信的人,這些都是讀過書的寒門學子,也有落魄的貴族子弟。

這次對袁紹的作戰,郵傳系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朝廷發往幷州、洛陽的命令用八百里加急送出去,驛兵每到一個驛站就會把軍令交給該驛站,然後由該驛站派專人騎快馬送往下一個驛站,中間間隔時間不會超過三分鐘。

輕騎兵在長途跋涉行軍時有馬歇人不歇的情況,但在郵傳系統則是人馬俱歇,速度不但不會減慢,還會成倍增加,日行八百里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正能夠做到。

爲了儘量減少外部因素對於重要軍情、軍令和戰報傳遞的延誤,朝廷專門頒佈律法,八百里加急快馬有專門的服飾、旗幟標識,任何人看見都必須爲其讓路,有優先通行的特權,可以徵用途中任何馬匹;同時任何人對八百里加急快馬的傷害都被視爲重罪,若造成重大軍情的延誤,輕則終生陷入牢獄之中,重則被斬首。

徐庶和韓浩本身就有互相協同防禦的責任,當韓浩給朝廷的上報公文還在途中時,他給徐庶的求救書信就已經送到了徐庶手中。

徐庶收到求救書信意識到朝廷此次絕對要出兵攻打袁紹,現在朝廷可不是董卓時期的朝廷了,絕不會忍氣吞聲,也絕不會退讓,他立即下令集結兵馬,準備糧草物資,做好出兵救援的準備,一旦朝廷的命令到達,那就是出兵的時候到了。

從長安發到洛陽的書信居然只用了一天就送到了,徐庶收到軍令之後,大軍還在做動員,還在準備糧草物資。

不過徐庶也只用兩天的準備時間,他在收到軍令的第二天就率軍出發了,先是抵達了孟津關,早已經準好的戰船已經做好了運送兵馬渡河的準備,如今已經是九月底,河水水位下降到正常水平,水流速度也恢復平緩,渡河沒有什麼危險,一萬人馬只用了一個時辰就渡河完畢,駐紮在這裡的一隻水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這是朝廷直接控制下的唯一一支水軍,是在劉成西征之前開始組建的,荊州軍的張允被徵辟到朝中負責在孟津港水寨組建水軍,他被任命爲水師橫澤將軍,麾下水軍有一萬八千餘人,大小戰船兩百多艘。

經過近一年的戰船打造、水兵操練,這支水軍已經勉強可以派上用場,但要真正用於作戰還缺了一些火候,目前也只能用來運輸兵馬糧草、當任河道巡邏任務,要進行水戰還需要經過一到兩年的訓練,畢竟水師的操練比陸師更難。

劉成回到長安之後也很關注水師的訓練情況,這一次如果曹操等人老實還好,如果曹操、張邈、劉備等人若不老實,跟袁紹聯合起來,或是想渡河過去支援袁紹,說不得他就只能出動水師切斷黃河兩岸的聯繫,或者是在他們渡河時用水師發起攻擊。

徐庶率軍抵達河內郡治所懷縣的時候,顏良的五萬大軍還沒有讀過淇水,河內太守韓浩雖然下令收縮兵力、堅壁清野,但卻沒有把兵力全線南撤,而是把一半的兵馬駐防在淇水南岸,這可是河內郡一道天然的防禦屏障,他怎麼會輕易放棄?

顏良五萬大軍雖然來勢洶洶,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了林慮和湯陰,但在渡淇水的時候遭到了頑強的阻擊。

顏良仗着自己有五萬大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一時間自大不可一世,沒有派人渡河探查就輕率渡河,可沒想到韓浩已經在淇水南岸佈置了嚴密的預警設施,顏良的人馬正在做渡河的準備時,河內郡發現了端倪,立馬上報給韓浩。

韓浩收到報告之後立即率五千人馬埋伏在顏良大軍渡河的對岸附近,等顏良軍有三千人完成渡河卻又立足未穩之時發起了攻擊。

已經登岸但還沒有立下腳跟的三千顏良大軍當即被韓浩大軍擊潰,有一千二百多人被殺,剩下一千八百人被趕下河中隨着水流沖走,河中還在渡河的三千餘人嚇得立即掉頭,但掉頭的過程中混亂不堪,小舢板、漁船、木筏子互相碰撞,造成了一千多人洛水被河水沖走,不會水的北方兵士們活活的被淹死。

一天以後,淇水下游河面上出現了無數浮屍,這些都是顏良大軍的兵士。

僅僅一次渡河失敗就損失了四千多人,顏良氣得暴跳如雷,大罵韓浩陰險,但大軍不能被這條河阻擋止步不前,他不得不虛心向隨軍官員許攸請教。

許攸經過思索後向顏良建議道:“從日間渡河時遭到的攻擊來看,韓浩的人馬顯然早就做好了半渡而擊的準備,他們一定早已知道我們在此處渡河,看來他們在河對岸應該設有監視點,想要瞞過他們的探子可不太容易,必須要想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韓浩錯誤的認爲我們很可能會在某處渡河,把他的兵馬調走,然後我軍選擇在夜間渡河過去!”

顏良並不傻,許攸一說他就明白了,就是要在某處造成渡河的假象把韓浩的兵馬吸引過去,但大軍卻在另一處的夜間渡河過去。

他想了想問道:“許大人,此計倒是可行,但夜間渡河危險性太大,容易翻船吶!”

許攸覺得沒問題,他說道:“淇水又不寬,也不是很深,現在洪水期都過了,水流速度平緩,只要讓各部按順序渡河,就不會造成混亂。再說了,行軍打仗哪會出現沒有傷亡的?”

也正是因爲淇水不寬,顏良纔敢讓他們坐船,如果是在長江或黃河,兵士們上船就會覺得害怕,水流急、河面寬、波浪大,諸侯討董時就在渡河時發生過許多翻船的情況。

顏良見許攸這麼說,只好採納他的建議,並派人開始執行。

許攸的計策的確瞞過了韓浩,把韓浩和他的人馬吸引到別處,而顏良和許攸則帶着大軍在另外一處河段於夜間渡河。

好在這一晚有月光星辰,河面上的視線還行,但即便如此,兵士們坐木筏子和小漁船到了河中間還是害怕了,整整一夜過去,五萬人馬才渡河了不到兩萬人,但依然有一千多人落水淹死,還有兩萬五千餘人沒有渡河。

韓浩得到消息的時候知道再想率軍過去攻擊已經太遲了,以他手上的兵力已經無法撼動站穩腳跟的顏良軍。

韓浩沒有任何猶豫的選擇了率軍撤退,沿途把各城的軍民百姓全部向南遷移,全部遷到郡城懷鄉,也只有懷縣的城牆才能擋得住顏良大軍的攻擊,也是在懷縣城下,韓浩率軍與徐庶大軍進行了匯合。

第286章 伊循城王宮對質第104章 後手第382章 讒言還是忠言?第181章 敗孫堅第312章 派出使團回訪貴霜帝國第180章 殺祖茂斬韓當第352章 三百年後再戰餘吾水第256章 大敗韓遂第32章 獠牙(2)第365章 獸羣來襲(3)第96章 相士朱建平第436章 以假亂真的玉璽第356章 三渡弓盧水第410章 長安亂(2)第290章 悲催的扜彌國王第273章 冥安第281章 不容樂觀第333章 衆匪首齊聚第369章 斬殺步度根第135章 大快人心第56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2)第200章 迎頭痛擊第386章 挾天子以令劉表第135章 大快人心第162章 剷除後患第150章 未雨綢繆第432章 誰都沒有討到便宜第201章 陳宮獻計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195章 蓋世無雙(1)第172章 脣槍舌戰第6章 奪兵權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125章 興師問罪第58章 突襲和反擊第18章 激將第265章 土狼山之戰(2)第254章 分歧第408章 一觸即發第251章 擊敗韓遂第28章 脅迫第201章 陳宮獻計第419章 饒樂水之戰第167章 追御駕第412章 長安亂(4)第232章 用重典第277章 被規第139章 鐵騎衝鋒第281章 利誘第397章 進諫第392章 逗比袁術第23章 董王袁聯合第296章 莫名其妙的自燃死亡第119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408章 一觸即發第69章 丁原也不傻第438章 陣斬蹋頓第19章 失控第301章 攻打疏勒城第41章 爭奪北軍兵權(1)第214章 華陽君第375章 孔文舉不老實第66章 密會第220章 內訌第254章 分歧第237章 高順歸附第59章 你來我往第3章 鬥淳于瓊第121章 張遼來了第278章 西出玉門關第19章 失控第29章 爭奪第206章 提出美人計第220章 內訌第215章 玩火第318章 虛虛實實第69章 丁原也不傻第227章 王允死呂布逃第215章 玩火第151章 訓徐晃第170章 反襲第32章 獠牙(2)第276章 迷惑王旻第363章 獸羣來襲(1)第88章 焦頭爛額第450章 討伐袁紹第334章 殺心第231章 荀攸之謀第263章 倉促應戰第287章 殺鄯善王第130章 賜婚第455章 袁紹死冀州平第368章 丁零王戰死第17章 聚賢樓衝突第159章 安邑城破第7章 收買人心第186章 回師第202章 定策第97章 賈文和入局第405章 諸侯反應
第286章 伊循城王宮對質第104章 後手第382章 讒言還是忠言?第181章 敗孫堅第312章 派出使團回訪貴霜帝國第180章 殺祖茂斬韓當第352章 三百年後再戰餘吾水第256章 大敗韓遂第32章 獠牙(2)第365章 獸羣來襲(3)第96章 相士朱建平第436章 以假亂真的玉璽第356章 三渡弓盧水第410章 長安亂(2)第290章 悲催的扜彌國王第273章 冥安第281章 不容樂觀第333章 衆匪首齊聚第369章 斬殺步度根第135章 大快人心第56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2)第200章 迎頭痛擊第386章 挾天子以令劉表第135章 大快人心第162章 剷除後患第150章 未雨綢繆第432章 誰都沒有討到便宜第201章 陳宮獻計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195章 蓋世無雙(1)第172章 脣槍舌戰第6章 奪兵權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125章 興師問罪第58章 突襲和反擊第18章 激將第265章 土狼山之戰(2)第254章 分歧第408章 一觸即發第251章 擊敗韓遂第28章 脅迫第201章 陳宮獻計第419章 饒樂水之戰第167章 追御駕第412章 長安亂(4)第232章 用重典第277章 被規第139章 鐵騎衝鋒第281章 利誘第397章 進諫第392章 逗比袁術第23章 董王袁聯合第296章 莫名其妙的自燃死亡第119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408章 一觸即發第69章 丁原也不傻第438章 陣斬蹋頓第19章 失控第301章 攻打疏勒城第41章 爭奪北軍兵權(1)第214章 華陽君第375章 孔文舉不老實第66章 密會第220章 內訌第254章 分歧第237章 高順歸附第59章 你來我往第3章 鬥淳于瓊第121章 張遼來了第278章 西出玉門關第19章 失控第29章 爭奪第206章 提出美人計第220章 內訌第215章 玩火第318章 虛虛實實第69章 丁原也不傻第227章 王允死呂布逃第215章 玩火第151章 訓徐晃第170章 反襲第32章 獠牙(2)第276章 迷惑王旻第363章 獸羣來襲(1)第88章 焦頭爛額第450章 討伐袁紹第334章 殺心第231章 荀攸之謀第263章 倉促應戰第287章 殺鄯善王第130章 賜婚第455章 袁紹死冀州平第368章 丁零王戰死第17章 聚賢樓衝突第159章 安邑城破第7章 收買人心第186章 回師第202章 定策第97章 賈文和入局第405章 諸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