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提前的決戰(3)

“稟告主公,南董卓大軍先鋒龐德部隊距離襄陽已經不足裡,北距離襄陽僅有一五十里。”

荊州治府襄陽的官廳上,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侯滿身塵土的向劉表稟報,而劉表臉色蒼白,癱坐在主位上渾身發抖,分列兩面的荊州武官臉色也比他好不了多少,表情複雜,各想各的心事,就是沒有人說話。

過了良久,那斥侯的腿都跪麻了,劉表纔想起揮手讓他下去休息,那斥侯走後,劉表顫聲道:“諸公,董賊大軍推進神速,我軍連戰連敗,短短十餘日便兵臨城下,如今襄陽城危在旦夕,諸公可有破敵良策?”

荊州武面面相覦,具都張口結舌,無言可對,惟有忠心耿耿的老將王威出列道:“主公休慌,末將願領千軍馬出城交敗,先殺敗董賊的先鋒部隊,挫敗董賊的銳氣,再從長計議不遲。”

劉表大喜,就象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樣,連聲道:“好,好,就依卿言,就依卿言。”王威朝劉表鄭重一抱拳,轉身正要去點起兵馬,馬良叫住他,“王將軍,且住。”

王威回頭,馬良上前幾步拉住他的手,低聲道:“王將軍,董賊先鋒龐德乃是西涼名將,有萬夫莫當之勇,你出城與他交戰,千萬要小心,無論勝敗與否,都一定要回來,我軍下一步的守城戰中,少不了你這樣老成持重的老將。”

王威點頭,“多謝軍師關心,末將一定會小心的。”言罷,王威大步出廳,馬良看着他的背影,隱隱有這麼一個感覺,這也許是自己最後一次看到王威了。

王威走後,大廳中又變得墳墓一般沉靜,以蒯良、蒯越爲首的荊州士林都在心中琢磨黃承彥親筆寫的那篇檄,董卓在檄中暗示的信號,蒯良、蒯越等人當然明白,要麼順着董卓的意思說假話保命,要麼說真話掉腦袋,如果換成平時,這些士林肯定把董卓的話當放屁,壓根不去理會,可現在董卓兵臨城下,蒯良、蒯越再恨董卓,也得考慮自己的身家性命了。不知不覺間,荊州對董卓軍萬衆一心的痛恨與抵制已經出現了裂痕。

轉眼個時辰已經過去了,在這個時辰中,荊州官廳中沒有一個人說話,都在等待王威的消息,可他們等來的卻是敗兵帶來的噩耗,王威與龐德交戰不到十個回合,便被龐德斬於馬下,千荊州軍全軍覆沒,或死或降,僅有十餘名敗兵逃回襄陽。

聽到這消息,劉表雙眼翻白險些暈去,徹底癱軟在坐席之上,花白的鬍鬚不住被喘息時發出的粗氣吹動,僕人忙把他扶起,替他揉胸順氣。荊州官員階層中重輕武,武將本就稀少,王威又死,無異於。

“你們說句話啊,那怕放個屁也好啊。”劉表話中已經帶上了哀求的聲音,“平時你們下筆千言,採風流,天下沒幾個你們看得上眼的,真正到了緊要關頭,你們怎麼都啞巴了?怎麼抵擋董賊,你們拿出個主意來啊。”

還是一片寂靜,又過了很長時間,官一列最末的一員小吏出列,對劉表抱拳道:“主公,歆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衆人看去,卻是荊州小吏監冶謁者華歆,華歆官位雖小,很多人卻都知道他的底細,因爲他當年曾經在洛陽爲官,真正的董老大控制了朝廷後,華歆因爲不滿董老大的殘暴,掛官而逃到了淮南,袁術稱帝時,華歆又再一次掛官而逃,這次逃到了荊州求官,因爲他有兩次跳槽經驗,劉表對他不信任,只給了華歆一個負責監察舉報官員德行的有職無權的官位,負責檢查官員紀律的華歆爲官清廉,做官盡職盡力,自然不可能高升,也沒什麼人緣,但華歆對董老大的痛恨程,無疑是荊州官場中首屈一指的。

劉表當然也知道華歆對董老大的態,大喜道:“華先生,有話請講。”

“自皇五帝以來,歷經商湯周武,秦皇漢武,也曾有七國之亂,王莽亂政,人君者,始終是有德者居之……。”華歆照例先說一通大道理,聽得衆人直打瞌睡,劉表急得抓耳撓腮,華歆卻忽然話風一轉,“如今漢室衰微,羣豪並起,民不聊生,漢室破敗,只在旦夕。而董師上蒙天賜神種,下得官紳民望,手握四州之地,麾下雄兵萬,猛將如雲,即降,也不足謝董師之恩德,主公應順天意應民心,即刻開城投降,上可保主公一家老小性命,下可保荊州萬姓,上善大也。”

華歆還沒說完,劉表已經氣得血壓生高,指着華歆全身顫抖,而荊州各將已經手按劍柄,只等劉表一聲令下,便上去把華歆剁成肉泥。這時,平時罵董老大罵得最兇的蒯良出列奏道:“主公,華魚之言雖激,但老成謀國,實乃,主公即使不用,也不可因忠言而罰忠臣。”

蒯良的弟弟蒯越也不客氣,出列道:“主公,魚之言句句在理,主公切不可怪他。”蒯家兩兄弟打的是同一個算盤,既然華歆敢在官廳勸說劉表投降,那華歆十有八九與董卓有勾結,現在保華歆,就是支持董卓,將來城破之時,他們也可以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是董卓軍內應。而剛纔勸降的話是華歆說的,他們蒯家兄弟可沒要劉表投降,劉表無論殺不殺華歆,都與他們蒯家兄弟無關。

荊州勢力最大的士族蒯家兄弟開口了,其他士族自然不會客氣,一個個出列抱拳行禮,打着法不責衆的主意,大力支持華歆的話,要求劉表不要殺華歆,而華歆早料到衆士族會怎麼說,表面不動聲色,心中卻在譏笑不已。只有劉表幾乎氣昏過去,恨不得招呼武士一口氣把這些僞君殺光。

“華魚,汝按敢出此無君無父之言?”忽然間,廳中一聲大喝,馬良大步出列,手指華歆大罵道:“董賊欺君妄上,殺戮成性,天地不容,汝身爲漢臣,食君之祿,不思報效國家,反對國賊大力吹捧,汝可還記得張鬆、楊松二賊乎?倘若襄陽城破,汝就是下一個楊松!”馬良又轉向蒯良等人喝道:“汝等貪生怕死只需明言,何須借華歆之口?汝等數年來對董賊多番辱罵,在黃家莊時又對董賊般折磨,以董賊之肚量,汝等就算歸順了董賊,也將死無葬身之地!汝等明白乎?”

馬良一席話說得蒯家兄弟等人滿面羞愧,而華歆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便默默隨着衆人歸班,只剩馬良立於堂前道:“主公,董賊雖然勢大,我軍也無可抵擋董賊之將,但董賊爲求速,棄糧道採野谷爲軍需,軍械也遠遠不足,實難持久,何況董賊水軍新成,遠不是我軍水軍對手。馬良建議,既然董賊缺乏攻城器械,我軍固城而守並不困難,再遣使連通與董賊有殺父之仇的江東軍,曉與厲害,許之錢糧,江東定然答應,界時江東軍順江而上,我軍水軍順江而下,夾攻尚未成型的董賊水軍,一戰可破,董賊沒了水軍,又無糧草,只有撤退一可走,我聯軍再乘勢追殺,定獲大勝。”

馬良的話讓劉表熱血澎湃,暗暗後悔以前對馬良任而不用,劉表大喝道:“就依軍師之言,從今日起,封閉四門,堅守待援!再有言降者,斬!”

馬良又諫道:“主公,出使江東之人,臣舉薦水軍大都督蔡瑁之弟蔡埂。”蔡埂是蔡瑁的二弟,蔡中蔡和之兄,也在水軍走供職,平時蔡家兄弟在襄陽橫行霸道,招人唾罵,又最是貪財好色,但蔡中蔡和都死在了董卓軍手中,已經結下不解之仇,康鵬爲了討好老婆鷺,更是揚言要親手宰掉蔡瑁和蔡埂,所以荊州軍衆人之中,劉表最可信任的反而是平時最不可信任的蔡家兄弟了。

劉表當然明白馬良爲什麼舉薦他的二舅,馬上點頭答應,命蔡埂多帶金玉,立即渡過還在荊州掌握中的襄江,往江東求援而去。又命黃祖與馬良二人統領城中的十萬大軍,堅守四門,不許出戰,蔡瑁統領水軍在襄陽東岸穩守水寨,等待董卓軍軍糧耗盡。

正如馬良所料,康鵬正在董卓軍爲軍械不足的事發愁,與吳班部隊會師後,董卓軍雖有十萬人馬,但僅有魏延從永安帶來的二十輛投石車和張腳張弓箭,自然遠遠不足攻下城堅牆厚的襄陽城。但更讓康鵬頭疼還是另一件事,說來也可笑,董卓軍的十萬大軍中,光騎兵就佔了七萬,水軍又佔兩萬,僅有一萬可以攻城池的飛熊軍,即使把水軍轉爲陸軍,也不過萬之數,在冷兵器時代,想要攻破城池,起碼要有守軍一倍的兵力,就算董卓軍的士兵戰鬥力遠強過普通士兵,但至少也有相等的兵力,要攻破有十萬守軍的襄陽,萬步兵當然不夠。

小氣鬼康鵬自然捨不得拿寶貴的西涼鐵騎去堅城下消耗,思來想去,康鵬最終還是隻能打誘使荊州軍出城野戰的主意,“來人啊,替本相休書一封,約劉表與我軍決戰。”康鵬叫道。

約戰書很快被董卓軍使者送進襄陽城,劉表本想斬使以示守城決心,馬良卻勸住他,在他耳邊低聲道:“主公,乘這個機會拖延時間。”劉表恍然大悟,忙對董卓軍使者說道:“既然如此,我軍明日在襄陽南門決戰,只是希望董師不要臨陣逃脫。”

董卓軍的使者大喜:“既如此,小人定將刺史之言回稟師,我軍明日與貴軍決一死戰。”劉表又使人以酒肉招待董卓軍使者,親送出城。

消息帶回來後,康鵬不但不高興,反而起了疑心,康鵬原本對這個主意沒抱多大信心,董卓軍野戰之強悍天下聞名,如果劉表再猶豫,在使者撩撥下答應,那康鵬還相信劉表決戰的決心,現在劉表一口答應,那中間肯定有名堂。

“劉表小兒,雕蟲小技,也敢班門弄斧?”康鵬忽然大笑,衆人忙問其故,康鵬大笑道:“我軍目前最弱的便是水軍,荊州答應與我軍決戰,定是誘使我軍將注意力放到陸地,而他的水軍盡出,殺我軍水軍的措手不及。”康鵬的分析也不無道理,衆人盡皆拜服,“師神機妙算,鬼神莫及。”

當下,康鵬命馬超率萬鐵騎到自家水寨旁埋伏,自率一軍五更造飯,天明即至襄陽南門佈陣,單等荊州軍出戰,不料襄陽城上偃旗息鼓,不見半個人影,康鵬用單筒望遠鏡細看,見城上雖然靜悄悄的,但城垛後不時有人影閃動,還可看到城中諸般防禦物資堆積如山,顯然城中殺機遍佈,而水軍大寨那邊也不見半點動靜,康鵬心中狐疑,使人上前叫問,城中還是不見迴音,從天明等到傍晚,城中始終不見出動一兵一卒,康鵬只得收兵回營。

當夜,康鵬又遣使者進城責問劉表失約之罪,面對氣勢洶洶的董卓軍使者,劉表一邊捂着頭喘息,一邊賠禮道歉,“請使者回稟師,小人昨夜忽染惡疾,不能行動,明日,明日我軍定與貴軍決戰。”劉表又呻吟道:“來人啊,設宴款待侍者,再把本公最喜愛那支翡翠如意送與使者。”

“好,明日就明日。”董卓軍的使者惡狠狠說道:“如果明日劉使君再失約,師將會很不高興,使君的名聲也會一落千丈。”劉表自然點頭哈腰的答應,表示銘記在心。

第二天,康鵬又佈下埋伏,氣勢洶洶的領軍來戰,不料襄陽緊閉城門,堅守不出,時至黃昏,劉表不等康鵬再遣使者去質問,便在馬良與黃祖的攙扶下病巍巍步上城頭,呻吟道:“師見罪,小人惡疾未愈,舉步尚且困難,且請師再寬限一日,明日小人那怕擡着上陣,也定與師決戰。”劉表的演技不錯,還真有一副惡疾纏身的模樣,再加上是在兩軍陣前,康鵬也不好意思過於催逼,便在劉表的賭咒發誓下收兵回營。

第天都已經是下午了,襄陽城上還是偃旗息鼓,事情到了這一步,康鵬還能不明白自己已經中了敵人的緩兵之計?當下康鵬大怒,即命大軍攻城,僅有的一萬飛熊軍擡着雲梯鼓譟而上,二十架投石車也開始拋石掩壓制城上守軍,無奈能投入攻城的兵力少,黃祖集中了數倍於董卓軍的守軍死守南門,城上箭石如雨,董卓軍損失巨大,康鵬害怕消耗光這批目前比西涼鐵騎還要珍貴的步軍,只得鳴金收兵另作打算。但荊州軍也成功的使董卓軍浪費了天時間,讓董卓軍本就不足的糧草更加吃緊。

其後的十餘天裡,董卓軍用盡般手段誘使荊州軍出戰,從辱罵劉表的老孃到狂操黃祖的祖母,從半夜偷襲到命令潛伏在城中的暗月部隊煽動窮苦姓裡應外合,無奈都被馬良一一識破,襄陽城依然聳立不動,還賠上了數名暗月部隊的性命。

董卓軍連日攻城不克的時候,蔡埂也一張帆順水到達了建業,見到孫權與孫靜等人,蔡埂將劉表書信與禮物遞上,哭訴荊州危機,請求江東軍出兵救援,孫權不敢怠慢,忙招衆將商議。

當夜,孫權召集衆武道:“諸公,董賊與我軍有殺父之仇,現董賊孤軍進犯荊州,本侯(ps:孫權世襲了孫堅的烏程侯位)欲乘此機會聯合荊州夾攻董賊,不知諸公有何見解?”

“主公,不可。”張昭出列道:“我軍連連征戰,士卒疲憊,姓不堪重負,正是應該休養生息之時,何況董賊鐵騎在陸地上正是我水軍剋星,戰無勝機。”

孫權向來都不喜歡過於穩重的張昭,早料到張昭會這麼說,便轉向有把柄落在自己手中的周瑜,周瑜也早就胸有成竹,出列道:“主公,我軍可戰,且戰必勝!”

孫權奇道:“戰必勝?公謹敢打保票?”

周瑜郎聲道:“董賊有敗,董賊爲求速戰,棄糧道補給於不顧,相持日久,軍需糧草不足,不戰自敗,此乃董賊謀其敗;董賊多是騎兵,只能野戰,不能攻城,更不能水戰,此乃董賊兵其敗;荊州士林多恨董賊入骨,董賊大軍不服水土,日久軍中定然疾病流行,況且時至秋冬,風向多是北風,董賊地處下游逆風,天時地利皆不在董賊手中,此乃董賊勢其敗。我軍兵至襄陽之時,此敗足以將董賊拖得筋疲力盡,我軍一戰可勝。”

“看到了嗎?”孫權淡淡的對衆武說道:“你們還不服公謹擔當水軍都督,你們有誰能有公謹這般運籌帷幄、千里?”江東軍衆人大感羞愧,紛紛低頭,孫權又命令道:“公謹,本侯命你即日統率五萬水師北上,與荊州軍夾攻董賊。”

江東軍的動作,早有細作飛報至董卓軍中,董卓軍謀士盡皆大驚,都道襄陽久攻不克,如今敵人又來援軍,自軍大事不妙,還有人勸康鵬就此撤軍,待來日再攻打荊州,以免被敵人兩面夾攻。

“你們急什麼?”康鵬不動聲色道:“本相早料到江東會救援荊州,已命張繡在漢陽石陽設下埋伏,等江東軍到,給他們迎頭痛擊,我們不需要考慮江東軍的威脅。”

“師,江東軍都是水軍,自然是從襄江江面乘船而過。”賈詡疑惑道:“張繡率領的全是騎兵,如何能在江面攔住水軍?”

“天機不可泄露。”康鵬得意笑道:“本相自有妙計,讓騎兵在江面上攔住水軍。”

張繡如何在江面攔住周瑜水軍?康鵬的鬼主意是什麼?請看下章分解。

第48章 統一之戰(6)第32章 董二軍PK虎豹騎(中)第40章 董老大難得發好心第56章 奸計得逞第8章 仁義無雙趙子龍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53章 虎威第1章 不良司機的厚禮第41章 董袁同盟第17章 國事家事第48章 天譴曹操(4)第50章 再戰汜水關(下)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57章 贖罪第21章 人口爭鬥戰(中)第43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9章 大喬的夢中情人第33章 神醫?官迷!第22章 亂後第7章 義與不義(上)第14章 鬼神奉先第30章 江夏諜戰(下)第51章 魔王發飆第20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報復(下)第51章 魔王發飆第13章 審判國賊(中)第51章 魔王發飆第3章 張遼揚名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22章 十全大補湯第30章 幕後,毒士對鬼才!第19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報復(中)第24章 康鵬的任性第12章 天下第一武將大會第15章 血戰汜水關(3)第27章 迷信女巫的李傕第9章 鐵騎對飛軍第十二章第4章 凱旋而歸第41章 董袁同盟第27章 迷信女巫的李傕第3章 盟友就是用來出賣的第8章 仁義無雙趙子龍第44章 誘敵深入第42章 山窮水盡第34章 負擔第27章 荀家叔侄第2章 董老大的話是不能亂說的第52章 四面楚歌第46章 緊鑼密鼓第3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上)第16章 王允之計第15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血染鄴城(上)第23章 王允歸來第11章 朝議屯田第41章 盜墓賊董卓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45章 再徵江南第52章 四面楚歌第38章 金融準備第40章 準備第17章 宿命的相遇(1)第21章 人口爭鬥戰(中)第37章 垂死掙扎(1)第51章 成都保衛戰(上)第44章 毒計第10章 意外收穫第39章 一女許二夫第57章 贖罪第27章 董老大遇刺(上)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26章 九錫第47章 統一之戰(5)第11章 子龍歸心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7章 冀州混戰(2)第13章 儒林文會前奏曲第4章 雙雄戰三英第39章 佈局第30章 智取葭萌關第4章 勢如破竹第22章 十全大補湯第3章 張遼揚名第4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中)第23章 董二爺再度出馬(上)第18章 宿命的相遇(2)第48章 鏖戰武昌(下)第47章 綁票犯魯肅第9章 冀州混戰(4)第19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報復(中)第27章 荀家叔侄第4章 雙雄戰三英第5章 收買人心第44章 董老大的性福生活第39章 大喬的夢中情人第5章 大棒加蜜棗第15章 董老大第二次搶親第53章 虎威第53章 虎威
第48章 統一之戰(6)第32章 董二軍PK虎豹騎(中)第40章 董老大難得發好心第56章 奸計得逞第8章 仁義無雙趙子龍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53章 虎威第1章 不良司機的厚禮第41章 董袁同盟第17章 國事家事第48章 天譴曹操(4)第50章 再戰汜水關(下)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57章 贖罪第21章 人口爭鬥戰(中)第43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9章 大喬的夢中情人第33章 神醫?官迷!第22章 亂後第7章 義與不義(上)第14章 鬼神奉先第30章 江夏諜戰(下)第51章 魔王發飆第20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報復(下)第51章 魔王發飆第13章 審判國賊(中)第51章 魔王發飆第3章 張遼揚名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22章 十全大補湯第30章 幕後,毒士對鬼才!第19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報復(中)第24章 康鵬的任性第12章 天下第一武將大會第15章 血戰汜水關(3)第27章 迷信女巫的李傕第9章 鐵騎對飛軍第十二章第4章 凱旋而歸第41章 董袁同盟第27章 迷信女巫的李傕第3章 盟友就是用來出賣的第8章 仁義無雙趙子龍第44章 誘敵深入第42章 山窮水盡第34章 負擔第27章 荀家叔侄第2章 董老大的話是不能亂說的第52章 四面楚歌第46章 緊鑼密鼓第3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上)第16章 王允之計第15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血染鄴城(上)第23章 王允歸來第11章 朝議屯田第41章 盜墓賊董卓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45章 再徵江南第52章 四面楚歌第38章 金融準備第40章 準備第17章 宿命的相遇(1)第21章 人口爭鬥戰(中)第37章 垂死掙扎(1)第51章 成都保衛戰(上)第44章 毒計第10章 意外收穫第39章 一女許二夫第57章 贖罪第27章 董老大遇刺(上)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26章 九錫第47章 統一之戰(5)第11章 子龍歸心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7章 冀州混戰(2)第13章 儒林文會前奏曲第4章 雙雄戰三英第39章 佈局第30章 智取葭萌關第4章 勢如破竹第22章 十全大補湯第3章 張遼揚名第4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中)第23章 董二爺再度出馬(上)第18章 宿命的相遇(2)第48章 鏖戰武昌(下)第47章 綁票犯魯肅第9章 冀州混戰(4)第19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報復(中)第27章 荀家叔侄第4章 雙雄戰三英第5章 收買人心第44章 董老大的性福生活第39章 大喬的夢中情人第5章 大棒加蜜棗第15章 董老大第二次搶親第53章 虎威第53章 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