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匈奴來了

華雄回師渡口營壘後,便帶着一營重騎來到袁軍河畔大營附近。數千人的袁軍見到這區區五百重騎,也如同老鼠遇貓一般龜縮在營壘中,閉門不出。

華雄策馬圍着袁軍營壘緩緩行走,心中卻盤算着袁軍的企圖。

袁軍此舉,雖然能在黃河岸邊吸引住自己的兵力,致使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無所顧忌的深入河東腹地。

但如此一來,營壘中的袁軍的糧草補給如何解決?在騎兵上佔絕對劣勢的袁軍,很容易讓營壘被對方遊騎封鎖住。

華雄突然心念一動,一種擔憂涌上心頭---難道袁軍要調集官渡前線的鐵騎回援河東?

華雄隨即打消了這種顧慮,此時官渡戰場應該到了最關鍵時刻,袁紹絕不會因小失大。而且,豫州與河東之間路途遙遠且險峻難行,遠水解不了近渴。

華雄最終決定--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將這河畔的袁軍大營圍困封鎖起來再說。他動用了一個營的輕騎飛羽和一半的斥候,日夜在袁軍營壘外遊弋警戒。

若是袁兵有運糧隊前來,或有隊伍想從營壘中撤出去。那麼十里外的華雄大營中,會立刻有重騎前來堵截追擊。

同時,華雄也加強了周遭的斥候偵查警戒,以防萬一。

雖然這樣一來,華雄再無精力襲擾幷州河東腹地,但若能最後吃掉這幾千袁軍,那也是相當大的戰果。

……

這一日正午,華雄大營中的兵士正在用着午飯。儘管騎兵們不再執行外出襲擾的任務,但依舊人人重甲在身,即使戰馬也鞍甲不離身。

突然一聲尖銳的聲音從遠方傳來,正吃飯的兵士們齊齊頓住了手中碗筷。接着又是一聲尖嘯傳來。這是大營外圍斥候發出的警戒信號。

不等將官下令,在一片噼裡啪啦聲中,兵士們將碗筷丟在粗木板條桌之上,向着各自的戰馬奔去…

三十名重騎在曠野中策馬飛馳,他們是出營搜尋隊伍中的一股。猛然,兩名斥候從一片小樹林後轉出,向他們策馬飛來。看上去,這兩名斥候都已受傷,渾身血污。而且每個人鎧甲之上插了至少五六支箭矢。

重騎立刻迎了上去,那兩名斥候其中一人似乎已耗盡氣力,剛被與重騎相會,便虛脫般從馬鞍上滾落下來。另一名斥候也有氣無力的喊道:“快,快去通知指揮使,匈奴,匈奴人來了!”

他的話剛說完,從小樹林背後又傳來羣馬奔騰之聲,上百匈奴戰騎正奔涌而來。重騎們立刻策馬上前,將兩名受傷斥候擋在後方。他們縱馬揮鞭,開始加速。

如同三十座鐵塔般的重騎讓匈奴戰騎也是吃了一驚,但他們立刻恢復了鎮靜,紛紛取下弓具,彎弓搭箭。藉着馬勢向對方密集射出上百發利箭。

射出的箭矢有馬速加持,威力極大。只是那箭簇的材料卻不怎麼好。射在重甲騎兵的重鎧上時,因爲箭簇材料比鎧甲“軟”或“脆”,不是箭簇斷裂,就是箭頭被瞬間壓鈍而無法射入鎧甲。箭矢在一片叮叮噹噹聲中,被彈落在地。

這種狀況讓匈奴戰騎也很是意外,他們微微一愣的功夫,重甲騎兵已與他們是近在咫尺。三十支馬槊齊齊向前探出,匈奴騎兵還沒反應過來,在他們最前方,就有近二十餘人被馬槊生生貫穿身體。

匈奴騎兵都是輕質皮甲,有的甚至沒有着甲。有支重騎馬槊甚至刺穿對方戰馬的脖頸,而後刺入後面匈奴騎兵的身體。將人和馬穿成一串。

捅出馬槊的重騎們,又將五尺長的狼牙棒抄在手中,繼續衝殺。

“砰”的一聲悶響,一名匈奴騎兵已被狼牙棒打落馬下。他的胸前肋骨斷裂大半,胸腔中的臟器全部震裂,落下馬的他還沒來及吐口鮮血,就被鐵蹄踏碎了頭顱。

另一名匈奴騎兵拼盡全力,揮動手中馬刀,向身邊奔馳而過的重騎右肋狠狠砍去。而這名重騎正揮舞狼牙大棒掄砸他左邊一名敵騎。

只聽噹啷一聲金屬撞擊的脆響。重騎身上的甲片被斬斷一串,鋒利的刀鋒將鎧甲後的衣襟以及衣襟下的皮膚,也劃開一道長長的口子。

電光石火間,兩人已經錯馬而過。但是匈奴騎兵突感腦後生風,對方回掄的狼牙棒已擊中他的後腦。兩眼一黑便昏死過去,掉下馬來。若不是兩馬背向相離的速度差,這一棒定會將他後腦擊的粉碎。

當三十重騎與百餘匈奴遊騎錯馬而過,地上已多了三十餘具匈奴騎兵的屍體。此時,遠處又有幾股華雄軍團的鐵騎向此奔來,殘存的匈奴騎兵中響起一聲呼哨,便向遠處奔逃而去。

這些重騎也未加追趕,其實就是想追也追不上。匈奴騎兵的速度要高於馮宇軍的重騎不少。

這一次遭遇戰,也是重騎撿了對方不知敵情的便宜,否則定會揚長避短。即使不能重挫這些重騎,也至少能保證自己不會受這麼大的損失。

“找找,有沒有活口!”此時,重騎中的將官高聲說道。騎士們隨即跳下馬來,翻動着滿地的匈奴屍體查找起來…

聽完這些,華雄的臉色頓時變的凝重起來。此時,又有令兵前來稟報:“啓稟指揮使,河西來報。盤踞在北地的張繡突然帶着近兩千騎,出現在扶風郡境內,攻擊我方有人聚居的城池據點,並且向長安一路而來。”

華雄心一下沉了下去。早些時候,張繡已被他趕到黃土壠塬之上的北地郡。張繡佔據着義渠城這座孤城苟延殘喘,沒想到現在他敢冒險再次捲土重來,兵進關中。這其中,定是有袁紹方面打氣鼓動的作用。

第222章 快攻第143章 層疊交錯第794章 狗奴國第761章 形勢比人強第863章 黑雲壓城第498章 來自世家大族的魏使第512章 李代桃僵第598章 銅雀臺第336章 弱肉強食第777章 傾巢而出第1098章 西方學不了東方第424章 沙瓦底保衛戰第074章 華雄第603章 蝴蝶的翅膀第786章 邪馬臺卑彌呼第804章 破關而入第653章 紅光一閃第721章 心戰第1081章 白紙換真金第1119章 子龍再現第084章 夏日下的筑陽城第585章 水面夜戰第024章 殘酷的田園牧歌第724章 攻克慰禮城第007章 毫無懸念的一戰(求推薦)第193章 諸蠻北遷之謎第003章 契約第1128章 親自出使第530章 盪滌南陽第458章 目光短淺者第364章 兩種死法第539章 老鱉溝第296章 孤城朔方第1081章 白紙換真金第786章 邪馬臺卑彌呼第372章 金城之圍第227章 說服孟獲第138章 無必要的出擊第735章 馬韓五十四邦第251章 西方的世界第531章 孫權復仇第493章 甲級軍團第507章 絕處逢生第1064章 分兵奪糧第386章 峽口狙擊第1070章 一魚兩吃第1150章 奧勒良的北伐第635章 鄴城風雲第091章 忠肝義膽第954章 忙碌的騎兵第1024章 罷工第632章 質疑的目光第492章 決斷第1070章 一魚兩吃第187章 白馬盟誓第806章 平定瀛洲第983章 林茨哨所第483章 南陽戰事第634章 虎癡遇阻第601章 宛城爭奪戰第415章 最後的防線第091章 忠肝義膽第011章 是真的蠢啊第224章 蜀江狙擊第536章 奈之若何第1093章 低買高賣第589章 逃脫不得第585章 水面夜戰第1082章 不靠譜還得幹第703章 一統天下第689章 負荊請罪第421章 激辯第080章 二選一,趙雲第1068章 誆營第688章 長弓退敵第321章 肝膽俱裂第529章 屯田聚兵第540章 向西突圍第491章 十萬大軍第052章 暴力迎親(求推薦)第643章 極速神兵第517章 意外第1094章 市場形成第352章 詐降第111章 前夜第538章 入甕第1119章 子龍再現第900章 步步爲營第517章 意外第368章 斷臂求生第828章 夢裡什麼都有第636章 難以抉擇第1103章 大亂將至第1043章 墨西拿海峽第693章 錯誤的判斷第263章 羅馬弩炮與,希臘,傭兵第410章 金蟬脫殼第469章 分而治之第658章 曹丕震怒第162章 淮南決戰
第222章 快攻第143章 層疊交錯第794章 狗奴國第761章 形勢比人強第863章 黑雲壓城第498章 來自世家大族的魏使第512章 李代桃僵第598章 銅雀臺第336章 弱肉強食第777章 傾巢而出第1098章 西方學不了東方第424章 沙瓦底保衛戰第074章 華雄第603章 蝴蝶的翅膀第786章 邪馬臺卑彌呼第804章 破關而入第653章 紅光一閃第721章 心戰第1081章 白紙換真金第1119章 子龍再現第084章 夏日下的筑陽城第585章 水面夜戰第024章 殘酷的田園牧歌第724章 攻克慰禮城第007章 毫無懸念的一戰(求推薦)第193章 諸蠻北遷之謎第003章 契約第1128章 親自出使第530章 盪滌南陽第458章 目光短淺者第364章 兩種死法第539章 老鱉溝第296章 孤城朔方第1081章 白紙換真金第786章 邪馬臺卑彌呼第372章 金城之圍第227章 說服孟獲第138章 無必要的出擊第735章 馬韓五十四邦第251章 西方的世界第531章 孫權復仇第493章 甲級軍團第507章 絕處逢生第1064章 分兵奪糧第386章 峽口狙擊第1070章 一魚兩吃第1150章 奧勒良的北伐第635章 鄴城風雲第091章 忠肝義膽第954章 忙碌的騎兵第1024章 罷工第632章 質疑的目光第492章 決斷第1070章 一魚兩吃第187章 白馬盟誓第806章 平定瀛洲第983章 林茨哨所第483章 南陽戰事第634章 虎癡遇阻第601章 宛城爭奪戰第415章 最後的防線第091章 忠肝義膽第011章 是真的蠢啊第224章 蜀江狙擊第536章 奈之若何第1093章 低買高賣第589章 逃脫不得第585章 水面夜戰第1082章 不靠譜還得幹第703章 一統天下第689章 負荊請罪第421章 激辯第080章 二選一,趙雲第1068章 誆營第688章 長弓退敵第321章 肝膽俱裂第529章 屯田聚兵第540章 向西突圍第491章 十萬大軍第052章 暴力迎親(求推薦)第643章 極速神兵第517章 意外第1094章 市場形成第352章 詐降第111章 前夜第538章 入甕第1119章 子龍再現第900章 步步爲營第517章 意外第368章 斷臂求生第828章 夢裡什麼都有第636章 難以抉擇第1103章 大亂將至第1043章 墨西拿海峽第693章 錯誤的判斷第263章 羅馬弩炮與,希臘,傭兵第410章 金蟬脫殼第469章 分而治之第658章 曹丕震怒第162章 淮南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