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巨石堡

兩萬鮮卑戰騎同時襲來!在場鎮北城的兵將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吸了一口涼氣。而後既興奮又緊張的在堂中議論紛紛。

這些都尉,校尉們,一兩年來與多個草原遊牧部族幹過陣仗,也個個都是身經百戰之人,但他們遇到過最大的胡人騎陣也不過三千餘人的樣子。這一次可算得上是他們人生中最大的陣仗。

張遼嘴角也勾出一絲冷笑,說道:“他們終於來了,只是某沒想到他們竟然投入了兩萬重兵,而且還是一股腦的殺來。”

而後他站起身來,鼓舞着在場衆將的士氣道:“鮮卑人雖然兵力衆多,但我們也做了完全的準備,別說他們兩萬人,就是來二十萬,也要他們有來無回,一個都跑不脫。”

張遼此言當然是誇大其詞,但確實能起到安定軍心的做用。而且儘管張遼軍團上下也就近四千人。但兩萬鮮卑騎兵,他確實也有信心對付的了。爲此他已準備多時了。

……

巨石堡是鎮北城東北方一個樑軍前哨堡壘,它和鎮北城一樣,是長城廢墟的一部分改造而來。

至今長城烽火樓還被做爲它的望樓使用。不過現在,樑軍基本不會用燃燒狼煙這麼原始落後的方式傳遞信息了。鎮北城會定期給堡內送來信鴿。

巨石堡已收到消息,說是鮮卑人要來進犯,因此塢堡每天十二個時辰都保持着警惕。白天派往四周巡弋的遊騎斥候也增加了一倍人手。

負責巨石堡守衛的隊率姓張名發,他得到上峰交給的任務:一是若有鮮卑主力從堡壘附近通過時,要及時將情報傳遞給鎮北城。二是儘量防範鮮卑斥候越過長城,對樑軍縱深進行偵查。

對於張發而言,第一條任務很簡單,但第二條就有些困難了。當下的長城已殘破不堪,有大量倒塌的豁口,而且城牆之上沒有駐軍。

馮宇對邊防的思想是以攻代守。所以樑國府庫調撥的錢糧多用於修築塢堡城池,用在屯駐隨時能夠發動反擊的軍隊上。而不是將錢用在修牆上。

巨石堡所負責的這段防區,長城有六十里之長,這麼長的距離要保證沒有一個鮮卑斥候滲透過去,困難可想而知。

所辛,上峰給的軍令裡有“儘量”兩個字,這讓張發輕鬆不少。但是他還是非常認真的履行起職責。

巨石堡東十里處,有一段長城坍塌造成的豁口,豁口處已是雜草叢生。此時城牆的西北面突然飛馳而來三匹健馬,馬匹上的三個漢子是典型的胡商打扮。但是正常的胡商根本不應該來到這個地方,而是因爲從鎮北城入關。他們是鮮卑細作。

三人停在豁口處,也就稍微停了下,互相看了眼,便策馬從蒿草叢生的豁口穿過。他們騎在馬背上,並沒察覺到馬蹄被細細的繩索絆了下。他們還以爲馬匹經過陌生草叢時,步伐凌亂了下。

遠處一個廢棄烽火臺中,一陶盆水翻倒在地上。大半個時辰後,一隊來自巨石堡的樑軍巡邏隊行了過來。

他們一共有五人。爲首者跳下馬來,也沒走梯道,沿着殘破城牆直接向上攀爬,三下五除二就進入烽火臺中。立刻他興奮的從烽火臺孔洞中探出頭來喊道:“弟兄們來菜了!”

兩條攆山犬在草叢中嗅探一番,而後一聲低吠,如利箭般向遠處小跑而去。五騎立刻策馬跟上。草叢中撒了一種有特殊氣味的粉塵,只要從此經過,便會留下攆山犬能夠找到的痕跡。

五騎追了將近兩個時辰,兩條攆山犬突然在曠野中頓住了腳步,而後衝着一片小樹林狂吠。五名斥候跳下馬來,三人持弓,兩人持刀小心翼翼的向樹林摸去。

“滾出來!不然就放箭了!”爲首的斥候高聲喝道。但是小樹林中只傳來兩聲馬嘶,並無人迴應。

五人只好入林,灌木叢僅輕微搖晃了幾下,也沒有躲過斥候的眼睛,三支利箭向灌木叢飛去,只聽哎呀一聲慘叫。

接着一條黑影從灌木叢後一躍而起,但是他還是太小瞧樑軍斥候了。他躍起一瞬間,一把繯首鋼刀刀鋒已懸在他的脖頸處,血光閃現,一顆腦袋掉落在林中草地上。

另一名持刀的樑軍斥候撥開灌木叢,發現後面倒着另外一名鮮卑細作。胸口和手臂各中一箭。斥候一把抓起他,喝問道:“說,你們來了多少人?”而後又把他摜倒在地罵道:“媽的,已經死了。”

又有斥候說道:“他們應該有三個人,這裡有三匹馬!”

這五名斥候搜遍了這片並不大的樹林,也沒找到第三人。獵犬也在樹林裡嗅了一遍,並沒什麼反應,人已是不可能藏在林中。

要在追蹤下去,攆山犬此時也不起作用了,因爲那些粉末是沾在馬蹄上的。

“只有放鷹了”爲首的斥候說道。不一會一支東海遊隼沖天而起,它在天空盤旋着,只要在這荒野上發現一個它不熟悉的身影,便會盤旋到他的頭上。

一里外,一個鮮卑斥候邁開雙腿,拼命奔跑着。

他和另外兩名同伴行到此處,水囊中的水已用光,於是他讓另外兩人將馬匹帶入林中躲藏起來,自己去找水,由此躲過一劫。待他返回時,發現林中不對,連忙調頭就跑。

只是他跑了還不到半個時辰,五匹健馬就追了上來,空中還有一隻獵隼跟着他飛翔。

其中一人已經向張發報道:“頭兒,我們發現三名鮮卑細作。其中兩人被宰了,按您的吩咐,留了個活口!”

張發哈哈大笑着誇獎道:“乾的好,你們又立了一大功。”他說話時,卻沒有看身邊俘虜一眼。

第372章 金城之圍第326章 淡馬錫風雲第085章 宛城之圍第233章 徐州之亂第769章 輕兵疾進第1105章 袖珍蠍弩第630章 冰城難克第528章 三郡皆平第752章 壓箱底的特種艦船第812章 城頭血戰第297章 消失的匈奴第460章 排山倒海第1074章 摩梭利斯之死第768章 血戰第043章 和談第512章 李代桃僵第357章 猛獁騎兵第975章 太上皇第803章 唯一選擇第284章 何去何從第542章 雪中送炭的援軍第919章 敵人的默契第850章 羅馬皇帝第139章 典氏兄弟第1000章 荒唐的任命第936章 沙牆和壕溝間的屠場第393章 舍易求難第551章 孤城第1148章 各奔東西第295章 鮮卑來襲第1094章 市場形成第741章 突襲多羅城第615章 萬萬沒想到第1012章 一千金幣第820章 調虎離關第087章 隔江觀虎鬥第624章 山間伏兵第126章 令諸侯第324章 前朝餘孽第572章 冥頑不靈第034章 堅硬的塢堡第903章 固若金湯也有隙第365章 北冥之洋第309章 會談呂布第461章 大陣對決第963章 時間換人命第370章 要約第053章 一氣呵成(求推薦)第215章 非咬不可的鉤第695章 大局已定第717章 徙木立信第551章 孤城第159章 不姓劉第100章 奔逃第261章 浮城第028章 奧區之王(求推薦,求收藏)第1069章 困虎在山第471章 密謀第1075章 誰中誰的計第182章 最後的努力第156章 抄掠河東第251章 西方的世界第575章 防賊放不了千日第1076章 拋棄第128章 泰山之劫第261章 浮城第483章 南陽戰事第242章 前往象郡第1056章 志向不同第123章 投鼠不忌器第065章 某,孫堅,給糧第427章 襲佔吳哥第590章 攻心之策第1155章 高盧之戰的序幕第587章 夜襲藏龍島第113章 神邏輯第104章 驅虎吞狼第726章 野心勃勃第824章 水網第860章 駱駝鐵騎第1066章 廢物一個第225章 朱羅的大敗退第136章 連擊第430章 取而代之第1027章 要把皇帝拉下馬第327章 一觸即發第121章 入長安第993章 赤條條第892章 沙漠中的襲擾第726章 野心勃勃第344章 千人斬第952章 北非戰事第1124章 哈圖勒爾家族的苦衷第486章 隔山打牛的弩炮第388章 無本退兵之策第1125章 自作主張第950章 危急時刻第077章 尾巴第512章 李代桃僵第144章 二袁稱帝
第372章 金城之圍第326章 淡馬錫風雲第085章 宛城之圍第233章 徐州之亂第769章 輕兵疾進第1105章 袖珍蠍弩第630章 冰城難克第528章 三郡皆平第752章 壓箱底的特種艦船第812章 城頭血戰第297章 消失的匈奴第460章 排山倒海第1074章 摩梭利斯之死第768章 血戰第043章 和談第512章 李代桃僵第357章 猛獁騎兵第975章 太上皇第803章 唯一選擇第284章 何去何從第542章 雪中送炭的援軍第919章 敵人的默契第850章 羅馬皇帝第139章 典氏兄弟第1000章 荒唐的任命第936章 沙牆和壕溝間的屠場第393章 舍易求難第551章 孤城第1148章 各奔東西第295章 鮮卑來襲第1094章 市場形成第741章 突襲多羅城第615章 萬萬沒想到第1012章 一千金幣第820章 調虎離關第087章 隔江觀虎鬥第624章 山間伏兵第126章 令諸侯第324章 前朝餘孽第572章 冥頑不靈第034章 堅硬的塢堡第903章 固若金湯也有隙第365章 北冥之洋第309章 會談呂布第461章 大陣對決第963章 時間換人命第370章 要約第053章 一氣呵成(求推薦)第215章 非咬不可的鉤第695章 大局已定第717章 徙木立信第551章 孤城第159章 不姓劉第100章 奔逃第261章 浮城第028章 奧區之王(求推薦,求收藏)第1069章 困虎在山第471章 密謀第1075章 誰中誰的計第182章 最後的努力第156章 抄掠河東第251章 西方的世界第575章 防賊放不了千日第1076章 拋棄第128章 泰山之劫第261章 浮城第483章 南陽戰事第242章 前往象郡第1056章 志向不同第123章 投鼠不忌器第065章 某,孫堅,給糧第427章 襲佔吳哥第590章 攻心之策第1155章 高盧之戰的序幕第587章 夜襲藏龍島第113章 神邏輯第104章 驅虎吞狼第726章 野心勃勃第824章 水網第860章 駱駝鐵騎第1066章 廢物一個第225章 朱羅的大敗退第136章 連擊第430章 取而代之第1027章 要把皇帝拉下馬第327章 一觸即發第121章 入長安第993章 赤條條第892章 沙漠中的襲擾第726章 野心勃勃第344章 千人斬第952章 北非戰事第1124章 哈圖勒爾家族的苦衷第486章 隔山打牛的弩炮第388章 無本退兵之策第1125章 自作主張第950章 危急時刻第077章 尾巴第512章 李代桃僵第144章 二袁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