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裝糊塗

孫權與周瑜立馬沔水岸邊,眺望着三條向這邊行駛來的小船。時間不長,三條小船陸續靠岸,一名將官打扮的人和一名文士模樣的人順着跳板來到岸上。其餘的樑軍兵將也將一些物件搬運上岸,這些東西都是些肉食酒水。

四周的吳軍兵士各持刀槍,一擁而上,就將他們團團圍住。孫權一擺手道:“讓他們過來!”這些吳軍兵士方讓開道路。

那名將官模樣的人走近了,孫權和周瑜方纔大驚失色,不約而同的驚呼道:“程普,怎麼是汝,我們都以爲你已戰死了!汝是如何到這裡的,難道汝也是被樑軍所俘了?”

程普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已是泣不成聲,對孫權和周瑜將自己經歷斷斷續續的說了出來。他一邊說,周瑜和孫權一邊問。前後用了大半個時辰,兩人總算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咬牙切齒的孫權正要說話,周瑜卻拉了拉他的袖子,並在他耳邊附耳低語道:“王上切勿急於表態,這裡還有外人,此事事關重大,我們要謀定而行。”

此時,那名文士模樣的人對孫權,周瑜二人拱手道:“吳王,周都督。某乃大梁禮部侍郎蔡昉,此事已明瞭,何去何從,汝等自行決斷。”說完,他又指着那些牛羊肉食和美酒道:“這是我樑軍的一些心意,請汝等笑納。”

蔡昉說的這話很講究,用樑軍而不是用大梁天子的送這些酒肉。若是用天子名義就應用賞賜之名。那樣孫權肯定不能接受。

孫權冷着臉,揮了揮手,已有吳軍兵士上去接過了那幾十擔酒肉。周瑜在一旁對蔡昉道:“既然馮宇要汝等做的事做完了,至於事情真假,我們吳國還需查證覈對,不能僅憑程普一人之詞。汝等就請先行返回沔水對岸吧!”

程普在旁帶着悲憤之語叫道:“公瑾,難道某的話,汝也不相信嗎!?”

周瑜面無表情的揮揮手道:“帶程將軍下去休息。”隨即幾名吳軍兵士將程普帶了下去。

蔡昉皮笑肉不笑的對孫權,周瑜說道:“程普所說就是我大梁對吳王被謀害一事所調查的來龍去脈。反正告訴汝等就算我們大梁完成了該做的事情,至於汝等信不信,已與我大梁無關了。”

蔡昉說完,隨即帶着其餘人再次登船揚長而去。望着遠去的樑軍小船和船上之人的背影,孫權對周瑜道:“公瑾,程普之話難道你還有懷疑嗎?”

周瑜道:“這個當然不會懷疑。但是王上我們對外卻不能宣稱相信此事。我們還必須得裝糊塗。”依舊氣悶於胸的孫權問道:“何出此言。”

“臣敢問王上,我們若是因此事與劉備公開撕破臉,依王上的意思,我們下步該怎麼走?”

孫權帶着慍怒道:“這還能怎麼辦?孤帶着數萬大軍就是爲先王,爲家兄復仇的。與劉備撕破臉後,自然是帶着大軍順沔水南下,攻入荊州腹地,破江陵,生擒劉備,將其五馬分屍,方解孤心頭之恨!”

“可是大王想過沒有,此次我們帶着數萬大軍遠征至此,全依賴魏軍對我後勤糧道的保障。他們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爲我們的目標是樑國馮宇。若我們現在改變目標,那曹操還能繼續如此嗎?若是魏國掐斷我們的糧道,甚至從背後攻擊我們。那對我們這數萬遠離國境的孤軍而言,可就是滅頂之災了。我們這支大軍若是敗滅,吳國就是元氣大傷,那樣我吳國數十年打下的基業可就全毀了。”

儘管周瑜苦口婆心的勸諫,孫權還是心有不甘的說道:“那汝說我們該怎麼辦,難道就讓劉備此賊逍遙於世。讓我的兄長死的不明步白。此仇不報,讓孤有何顏面立於這天地之間?”

周瑜嘆氣道:“不是不報,只是當下還不是向劉備復仇的時機。我們要戒急用忍…”

孫權打斷他的話道:“孤若是能戒急用忍,都不會帶着這幾萬大軍來南陽。汝說我們轉而攻打劉備,曹操會斷我們的糧路。但我們難道不是還可以求於馮宇嗎?讓樑國爲我軍提供糧草補給。甚至兩國聯軍共討臨江國。只要馮宇願意與孤聯合,孤願意將奪來的臨江國所有國土給他。”

周瑜連連搖頭道:“可是王上忘了,如今馮宇已不是樑王,自立爲天子登基了。我們若與他聯軍,是以什麼名義?承認我們的吳國是大梁的屬國,還是王上是他的臣子?”

頓了下話語,周瑜繼續說道:“即使我們不管這名份問題,卻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魏國必然會以此爲理由對我們發難。如今我們大軍盡出,江東老家兵力空虛。我們這邊可以吃着樑國的糧食,向南攻打荊州。但魏軍的虎豹騎卻可以同時刻渡過長江,橫掃江東,留守在江東的那些老弱之兵絕難抵擋。王上的王室家眷現在可還全留在江東啊。”

“我們要做的是想辦法迅速將我們的數萬大軍帶回江東。保住了他們,就是保存住了我吳國的根本。至於爲先王報仇…我們吳國居於東南角,可以據江海山嶺之險,坐壁上,觀天下逐鹿。總能找到復仇的機會,誅殺劉備此賊。”

孫權又問道:“數萬大軍,如何做到才能悄然間,將他們調回江東。這個不可能不讓人察覺吧。”

周瑜說道:“我等只要想辦法找藉口拖延對樑國發起總攻的時間,然後以護送輜重的名義,向本土撤軍。每次護送輜重回去的兵馬多,來的少,如此反覆,就能逐漸將所有兵馬掩人耳目的撤回江東。”

第864章 只有海軍增援第258章 等待雨季第971章 燃燒的海峽第868章 “自殺式”攻擊第383章 不翼而飛第005章 豫州典氏第848章 難兄難弟第173章 封鎖渭水第196章 徹夜相峙第356章 調虎離山第1047章 不自由毋寧死第1111章 破碎的帝國第817章 底格里斯河畔的皇宮第925章 堅城不破第108章 長安城中第956章 大紅袍第954章 忙碌的騎兵第443章 分肥羊第675章 “千里駒”的突襲第289章 抵賴第806章 平定瀛洲第1104章 下策第405章 未知的陸地第663章 插翅難逃第190章 南蠻第023章 西進,西進第704章 東臨碣石第391章 盡滅第556章 強奪堅城第900章 步步爲營第049章 重返京城第955章 斬草除根第724章 攻克慰禮城第465章 藍氏城血戰(下)第080章 二選一,趙雲第764章 馬韓初定第747章 不殺俘的理由第614章 強襲湖陽第700章 舉薦鄧艾第305章 火盆第401章 新型戰艦和弩炮第299章 冰與火第520章 奔波的誘餌第229章 鐵蒺藜第008章 荒原上的不速之客(今日開始兩更,求票求票)第303章 案板上的魚第240章 千山如林第376章 西出玉門第1066章 廢物一個第295章 鮮卑來襲第321章 肝膽俱裂第073章 成皋虎牢第608章 再攻南陽第289章 抵賴第1152章 青銅巨炮第342章 莫里奧裡之屠第168章 兩儒舌辯第167章 橫貫五百里第187章 白馬盟誓第116章 鷹擊長空第384章 誘狼第153章 荀彧來訪第587章 夜襲藏龍島第992章 浴室第918章 高加米拉第632章 質疑的目光第869章 穿城而過第987章 危急時刻第620章 血海人山第457章 郝彌羅的第三王朝第276章 通商口岸騰龍城第1095章 馮宇的目標第1039章 突然浮現的戰船第497章 試探第022章 特殊交易第611章 謊報軍情第019章 徹底翻臉了第227章 說服孟獲第569章 兩路齊攻第572章 冥頑不靈第444章 以何爲界第027章 奧區禁道第1115章 意料中的遭遇戰第556章 強奪堅城第603章 蝴蝶的翅膀第1039章 突然浮現的戰船第640章 鴕鳥騎兵第803章 唯一選擇第782章 三韓俱定第868章 “自殺式”攻擊第148章 克城第562章 被動的聯盟第069章 投鼠忌器第926章 不留一命第819章 非救不可第945章 消逝的貝都因第524章 眼見爲實第819章 非救不可第289章 抵賴第1129章 隻言片語的默契
第864章 只有海軍增援第258章 等待雨季第971章 燃燒的海峽第868章 “自殺式”攻擊第383章 不翼而飛第005章 豫州典氏第848章 難兄難弟第173章 封鎖渭水第196章 徹夜相峙第356章 調虎離山第1047章 不自由毋寧死第1111章 破碎的帝國第817章 底格里斯河畔的皇宮第925章 堅城不破第108章 長安城中第956章 大紅袍第954章 忙碌的騎兵第443章 分肥羊第675章 “千里駒”的突襲第289章 抵賴第806章 平定瀛洲第1104章 下策第405章 未知的陸地第663章 插翅難逃第190章 南蠻第023章 西進,西進第704章 東臨碣石第391章 盡滅第556章 強奪堅城第900章 步步爲營第049章 重返京城第955章 斬草除根第724章 攻克慰禮城第465章 藍氏城血戰(下)第080章 二選一,趙雲第764章 馬韓初定第747章 不殺俘的理由第614章 強襲湖陽第700章 舉薦鄧艾第305章 火盆第401章 新型戰艦和弩炮第299章 冰與火第520章 奔波的誘餌第229章 鐵蒺藜第008章 荒原上的不速之客(今日開始兩更,求票求票)第303章 案板上的魚第240章 千山如林第376章 西出玉門第1066章 廢物一個第295章 鮮卑來襲第321章 肝膽俱裂第073章 成皋虎牢第608章 再攻南陽第289章 抵賴第1152章 青銅巨炮第342章 莫里奧裡之屠第168章 兩儒舌辯第167章 橫貫五百里第187章 白馬盟誓第116章 鷹擊長空第384章 誘狼第153章 荀彧來訪第587章 夜襲藏龍島第992章 浴室第918章 高加米拉第632章 質疑的目光第869章 穿城而過第987章 危急時刻第620章 血海人山第457章 郝彌羅的第三王朝第276章 通商口岸騰龍城第1095章 馮宇的目標第1039章 突然浮現的戰船第497章 試探第022章 特殊交易第611章 謊報軍情第019章 徹底翻臉了第227章 說服孟獲第569章 兩路齊攻第572章 冥頑不靈第444章 以何爲界第027章 奧區禁道第1115章 意料中的遭遇戰第556章 強奪堅城第603章 蝴蝶的翅膀第1039章 突然浮現的戰船第640章 鴕鳥騎兵第803章 唯一選擇第782章 三韓俱定第868章 “自殺式”攻擊第148章 克城第562章 被動的聯盟第069章 投鼠忌器第926章 不留一命第819章 非救不可第945章 消逝的貝都因第524章 眼見爲實第819章 非救不可第289章 抵賴第1129章 隻言片語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