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

二十四日,北府相關奏報送抵尚書檯。

一次涌來太多的奏報、信息,黃權翻閱幾份,臉色很是難堪,又有釋然之情:“觸目驚心,吳質已然癲狂,簡直人面獸心!”

六部尚書、尚書僕射郭睦圍在一起,翻閱其他奏報,杜畿三個兒子帶來的情報,堪稱血腥。

吳質已經把事情做下了,北府也有了激烈反應。

現在就如兩頭老虎要在那裡廝殺,勢必一死一傷。

郭睦與田信幾次共事,現在北府獨力發動一場戰爭,急需要朝廷更多方面的支援,可朝廷能給麼?

不給的話,北府那麼多人,總有幾個人會記恨,惦記這件事情,會記一輩子。

束手、援助……或對南陽做一些針對性的佈置?

郭睦沉眉思慮,北府幾乎是全力以赴去打這場仗,頭重腳輕,顯得後方空虛。

沉浸在自己思考中,郭睦沒聽清楚黃權囑咐了,看許多侍郎、書吏一起來謄抄副本,郭睦也就重新調整心態,靜靜等候。

不多時,第一套副本抄錄完成,郭睦領着兵部尚書鄧芝送呈大將軍府。

一路上,郭睦、鄧芝都無言語。

沒想到事情這麼嚴峻,已經無法用任何理由勸說北府罷兵,北府攻取關中近乎十拿九穩,除非今年南山提前降下秋季大霖雨。

大將軍府,郭睦、鄧芝來的時候,關羽正帶着孫兒阿木在屋檐下射箭。

擔心小孫兒被陽光塞黑,就在屋檐陰影下,正對着空闊演武場,相距也就二十步。

關羽拿竹木軟弓射箭,每射一支箭,阿木戴着小笠子就去草垛箭靶上拔箭。

阿木對射箭缺乏興趣,更喜歡去取箭,奔奔跳跳樂此不疲。

關羽起初有些不喜歡,也就釋然,珍惜與孫兒之間的快樂。

今後打仗的事情,怎麼輪也輪不到阿木。

可自己一身兵法難道要斷絕?

傳給外人又不甘心,自己是主修兵形勢,關興卻跟田信一樣,奉行的是兵技巧。

越想家傳兵法的事情,關羽就越生氣。

田信是兵技巧不假,可戰法、韜略及對戰機的把握,以及對天氣地理的掌控,幾乎精通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四派。只是更注重兵技巧,推廣的也是兵技巧學說。

兵家四派,只有側重的不同,沒有修偏科的說法。

自家是側重兵形勢,可關興卻倒向兵技巧,讓自己在舊部面前擡不起頭來。

見郭睦、鄧芝二人到來,遂帶着一點鬱悶心情,關羽丟了弓箭,右臂抱着阿木來到廳中議事。

見鄧芝端着的盤中滿是奏疏副本,遂拍拍阿木:“去找你祖母。”

阿木落地,轉身就跑了,引得關羽呵呵做笑:“就不該寄養在外,現在平白生分。”

郭睦笑着安慰:“實乃宋公神威難斂,纔不受小君侯親近。”

關羽知道原因,因爲阿木喜歡吃糖,可田信告誡吃糖過多有害,可偏偏夫人趙氏那裡心疼阿木,要什麼給什麼,就別說各種糖果。

而自己呢,偏偏又反對給阿木吃糖,一來二去除了玩耍的時候,這小傢伙就很不待見自己,玩累了就跑。

他臉上笑着,翻閱謄抄的奏疏副本,眉目漸漸冷峻:“伯苗,尚書檯是何看法?”

“此事涉及廣泛,黃公本意是朝中共議,遣持節重臣前往南陽巡視,再做打算。”

“呵呵,巡視能做什麼?以孝先用兵之迅猛,恐怕巡視搜查出什麼內情,能奏報江都時……我料孝先捷報也就來了。”

關羽將奏疏副本推給趕回來的裴俊,由裴俊拿去跟府掾、幕僚磋商,也沒什麼好磋商,這些奏疏的意義只有一樣,證明了北府調兵的緊急性,以及北府現在高度凝聚的情況。

至於違規調兵形同謀反這條大罪,沒人會說出口,誰說誰死。

不需要自己動手,朝中自有人會弄死這種引火燒身、會連累無數人的蠢貨。

可事情就這麼發生了,不做處理,朝中百官也是人,也會生出其他想法;這種事情默認一次,就有可能默許第二次。

必須有所表示,給北府長長記性,可現在北府急需各類資源,誰敢卡北府的資源?

如果先帝在時,發生這種意外失控,又算是敵國挑唆的戰爭……先帝很可能會全力以赴,再打一場。

不管北府會不會獨吞關中,先帝不可能看着北府獨自冒險進擊,除非整個江都乏糧,大軍無法動彈。

先帝終究是先帝,先帝盡一切能力幫助北府,北府可能也會在其他方面讓步,不會讓朝廷爲難。

而自己幫北府、卡北府,都會引發各種不好的負面思潮。

甚至,吳質挑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就是先帝駕崩,讓吳質找到了朝廷與北府之間的隔閡,並擴大這種隔閡。

所以自己能做什麼?

幫北府,締結情誼,再以情誼遊說,勸田信放棄關中,去嶺南這座十分廣闊的囚牢?

還是乘機捅刀子,把自己女婿打廢,引發可能發生的內戰,把小皇帝送回益州,自己在荊州抗衡北府叛軍?

終究是自己女婿,三恪家族同氣連枝榮辱與共,絕非一句場面話。

所以堅決不能捅北府的刀子,不僅自己不能幹,還要盯緊各方面,防止蠢貨去煽風點火,製造矛盾。

可這麼白白看着,放任北府壯大……有一種寄命於天的無奈,難道就這麼眼睜睜看着,去賭自己女婿、北府吏士的良心?

良心,絕非善心,是有正確認知是非觀念的心。

田信推廣的‘致良知’,絕非導人向善與人無爭,也非處處退讓,委曲求全;而是鼓勵人人學習,努力達到一種合乎道德本義,能辨別黑白、是非的認知觀念。

良心,絕非善心,更非退讓之心。

反倒因良心,事情失去緩和餘地,就會大刀闊斧進行改動,將一切隱患拔除,爲了更多人的幸福安康太平生活,北府吏士能心安理得發動……叛亂。

正義的叛亂,事情就是這麼搞笑、無奈。

致良知,這種學說就是這麼強大,是一種新的道德、輿論理論基礎。

籠罩在北府頭頂的忠義枷鎖,會被這種名爲良知的利劍斬破。

何況……上司的上司不是我的上司,這是春秋大義,兩漢風俗。

田信不想叛亂,爲了主君田信的長遠未來,也爲了自家的發展,推着田信叛亂……這是北府吏士、陳公國吏士的忠義所在呀!

因此,舊的經學輿論形成的道德枷鎖,實際只籠罩田信一人,反倒會支持北府吏士積極謀求自己主君的利益得失。

這個封建時期就產生的忠君矛盾思想,兩漢時期又重新發展起來,不然哪裡來的門生故吏這種說法?

卿應該效忠於君;而卿的封臣,即大夫們,他們效忠於卿,他們的忠誠極限就是推着卿取代君,而他們來做新的卿。

關羽不動聲色思考驚濤駭浪的事情,語腔從容:“既然難辦,就不該擅專。宜移書朝廷,公卿集議纔對。”

廷議、朝議、府議、集議,大朝會,這就是朝廷五個分類不同的議事規格、分類。

第五百章 預估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三百章 精兵第九章 局勢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五章 年俸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
第五百章 預估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三百章 精兵第九章 局勢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五章 年俸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