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

城中軍營,田信召集曹軍曲長以上軍吏約近四百人,這些人都右手扎着繃帶,一些人傷口有流膿現象。

好在城中軍營修繕穩固,雖是滂沱大雨,也能提供相對乾燥、溫暖的生活條件。

近萬降軍被分隔,此刻都隔着柵欄觀望校場中聚集的中高級軍吏,在其中搜尋自己的官長。

雨水浸溼的校場地面上,田信拖戟而行勾畫出一個簡陋地圖,隨後自己站在‘江陵’二字的圓圈裡,拄戟對周圍軍吏說:“孫權與曹操相約,今率大軍十萬背盟來襲取荊州。曹操欲坐山觀虎鬥,靜待一死一傷。故他出示孫權密信,由徐晃徐公明轉交我家君侯,並致信君侯相約明年再戰襄樊,以定南陽歸屬。”

這個時候四封書信張貼在木板上,由幾名軍吏帶着繞圈,讓環繞校場圍觀田信的曹軍軍吏看清楚。

其中還有于禁那裡自己半主動進獻出來的曹操慰問密信,還有一卷關羽的信,這四封信公佈於衆。

曹操字跡有別於隸書、章草,但凡曹軍有些地位、資歷的軍吏都能一眼認出曹操的楷書。

軍吏議論,多有譁然。

仔細一想,曹操轉手把孫權賣了,很符合自家大王的手段,七十多名將校、司馬皆無質疑的。

田信見衆人再無爭議,就提戟來到樊城、襄陽,說:“我家君侯自解樊城之圍,曹仁、滿寵、徐公明合軍,毀樊城北歸宛城。並與君侯相約,至明年秋收前,我漢軍不犯南陽,南陽之軍不犯南鄉,各縣治政如故,互不相擾。此君子之約,必能遵守。”

說罷,他提戟將樊城勾掉,又朝南走兩步到漢津說:“孫權遣蔣欽、孫皎、潘璋約三萬餘人襲擊漢津,意在我軍輜重。得曹操書信警示,我軍輜重晝夜分運,已屯宜城縣、當陽縣,漢津實乃空地,遂爲潘璋進據。”

這時候關興帶着一把旗幟到田信身邊,將潘璋戰旗插在漢津,蔣欽戰旗插在漢津邊上的河渠裡,孫皎戰旗插在漢水東岸。

田信才說:“孫皎不敢親率所部渡河,蔣欽率水師萬人亦不敢北上攻打我荊州水師,潘璋入據漢津後亦不敢長驅直入。這一路三萬餘人困頓漢津,我實不知這三將意欲爲何。”

說着面露笑容,幾個輕率曹軍軍吏下意識跟着田信麾下的圍觀軍吏鬨笑。

田信又來到當陽縣,關興這時候拿出旗幟插在溼軟泥地裡,前將軍、龍驤將軍、南鄉太守三面戰旗插在當陽縣城外,校尉趙嶽戰旗插在當陽縣城中,當陽背後臨沮也插上房陵太守戰旗,糜城則是左護軍戰旗。

這些旗幟插完,田信才說:“江陵堅城也,吳軍僅從南面攻城,無異於送死。如今孫權已背盟來襲,今日他不取江陵,明日我等必全取荊州,懸刀於他頸上,他如今只有奮力一搏。”

“故,地面未乾泥濘阻隔當陽援軍之際,其必傾力猛攻江陵,以作垂死掙扎。”

“待地面乾燥,江陵未克,我料孫權將親率大軍繞江陵北上,陸遜領兵從西來,孫皎、潘璋會從漢津來,以圖三面夾擊當陽,與我軍一決勝負。”

“而我家君侯率一萬三千之衆休養於當陽,待地面乾燥後自會步騎同進,替孫文臺教訓兒子。”

田信環視周邊軍吏:“今我之敵,乃是吳軍。城中北方降軍,不拘吏士身份,此戰能助我殺賊斬首兩級者,戰後悉數放歸。”

也就劉備、關羽名聲在外,俘虜降軍沒有激烈的牴觸情緒。

糜芳站在邊緣地帶眺望田信勾畫的簡陋地圖,可以預見,一場不遜於襄樊之戰的會戰將在當陽展開,他不由想起當年兩個外甥女失陷敵手的傷心往事。

荊州軍野戰勝利,吳軍退去;荊州軍野戰失利,也能憑藉江陵堅守等待益州援軍。

若不是江陵太過緊要,現在關羽、關平早就回頭去吃潘璋、孫皎之軍。

哪怕現在江陵丟失,關羽野戰失利,背依臨沮也能北上返回襄陽,甚至能走房陵回益州。

三十餘年混戰,除了寥寥無幾的險要重地外,很多地盤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

有人就有地盤。

公安城中,孫權也帶人研究江陵的城防圖,個個束手無策。

首先是江陵舊城,周長四十里,你想要重重包圍,需要多少軍隊才能佈置好據點、防線?又需要多少人力、工時才能挖好塹壕,鋪設柵欄、鹿角?

當年周瑜圍攻江陵一年,也沒打下,還是關羽孤軍在北封死曹仁補給線,曹仁主動棄城逃出生天。

現在關羽重修的江陵城,幾乎就是一個無解的存在。

首先新城依託舊城南部城牆修築,城牆距離碼頭、江水最近的也就三裡,遠的也就五里。

從南進攻缺乏緩衝,大軍連佈置陣地的餘地都沒有。

就現在這三四里的戰場厚度,很容易被貫穿、撕裂、分割,一旦戰敗,軍隊連後退重整的餘地都無,要麼投降,要麼被殺,要麼跳江游到江渚上。

若從東西、北面進攻江陵,那龐大的江陵舊城就是一道阻礙,使得整個江陵新舊兩城套在一起,有了一種甕城包圍主城的奇怪視角。

田信直接放棄舊城城牆,問題是吳軍誰願意帶兵去佔?

舊城裡早已復耕爲平坦田地,舊城外也無樹木之類的建築材料。換言之,你得挖開舊城城牆,再把建築材料從遠方運輸到舊城內,才能修築據點。

這個修築過程裡,會很被動,很容易被打斷。

最爲恐怖的是,有舊城城牆阻塞,舊城內駐屯的軍隊一旦被圍,幾乎無法救援。

現在哪裡有時間給你修築圍城據點?

以現在常見的攻城手段,拿江陵城幾乎沒有辦法,這是周瑜已經證明過的事情。

關羽增築新城後,江陵已成爲當今最不可能攻陷的城池。

江陵突降兩日大雨,冰冰冷冷的澆滅了孫權心中的熾烈火焰。

他環視諸人:“誰願入城見田孝先?他若舉城來降,孤願以萬戶侯相酬。”

左右文武一時沉默,擅長占卜的近臣吳範等人此刻也閉目沉吟,不參與這種軍國計較。

突然冒出來的田信,既不是荊州人,也不是大家認識的人,只是個關中南下避難的新人。

也就劉備、關羽這樣任性的人敢這樣提拔用人,一戰而成將軍。

大家沒一點交情,偏偏唯一得到田信贈出名刺的丁奉不在這裡,丁奉率領的甘寧部曲臨時脫離陸遜節制,增補到潘璋麾下。

這麼能打的一支部隊給潘璋,用意直白,是奔着關羽去的。

田信有一張毒嘴,已經讓一個使者精神恍惚失足落水,誰也不想再當第二個。

又不傻,田信已自絕於吳,誰能勸降?

可孫權已經開口,中司馬諸葛瑾出列施禮:“至尊,瑾願往。”

沒人懷疑他的忠誠,哪怕這場戰爭正在摧毀諸葛亮一生謀劃的心血、理想。

四年前諸葛瑾出使益州,與諸葛亮也就公堂之上見了一面,只此一面,恐是兄弟間最後一面。

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九十四章 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四章 孟達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三章 嚮導官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
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九十四章 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四章 孟達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三章 嚮導官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