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袁術稱帝

第二百四十二章 袁術稱帝

自古經綸足是非,陰謀最忌奪天機。-----------唐.司空圖《有感二首》

話說長安軍事會議,奠定了以荊州爲基礎,統一天下的基調。中國之大,軍閥混戰,本就是一盤永遠下不完的棋,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袁術事件發生以後,他手中的玉璽不但吸引了保皇派的火力,也吸引了北方呂布、曹操、袁紹等大軍閥的注意力。陳龍保持低調,長安的局勢反而很詭異的穩定下來,和平的狀態得以

延續。在一片平靜中,隆冬已至,陳龍和四位夫人在長安迎來了第一場大雪。

公元192年春,經過一個冬天的調整,陳龍所有的軍事部署均已到位,宛城周邊拱衛的部隊達到了兩個軍團八萬人,以趙雲爲主將,張繡爲副將,沮授、賈詡爲軍師,可謂陣容鼎盛,與袁術的軍隊遙相對峙,成爲深入中原的堅強據點。江夏水軍駐軍漢陽水寨,以黃忠爲陸軍主將,戲志才爲軍師,楊懷爲水軍主將,步鷙步子山爲軍師,水軍兩萬人、陸軍四萬人,總兵力達到六萬人,力壓江夏黃祖和孫策的水路聯軍,掌控一側的長江水道,堵塞湘江出口,拱衛江陵和長沙安全。

江陵同樣組成水陸聯軍,朱桓爲水軍主將,高沛爲副將,薛綜薛敬文爲軍師,以水軍兩萬五千人爲主力,扼守長江上游防線,以劉勳劉子臺爲陸軍主將,朱治爲軍師,統兵駐紮在江北陸路要塞,不但巡視益州與荊州間的陸路要衝,還要保障零陵、武陵、江陵之間的通道暢通,但兵力較少,只有一萬人。蔣琬安排了胡軫胡文才、張南張燕北各領五千軍保護劉勳側翼,設置烽火臺,嚴防益州軍鑽出山路偷襲。

作爲新治所的襄陽,由陸軍第五軍團負責拱衛,軍長沙摩柯,軍師潘浚潘承明,兵力爲四萬人,水軍首領甘寧,魯肅,領襄陽水軍兩萬人,作爲荊州水軍總部,陳龍特命魯肅爲水軍總都督。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軍兩萬餘人,以魏延爲主將,丁儀丁正禮爲軍師,力阻上庸水軍覬覦襄陽。

整個冬天,陳龍與馬騰、馬超父子建立了極爲良好的關係,也讓馬騰父子認識到陳龍爲百姓謀福的政治理念。而陳龍瞭解到馬騰軍目前在西涼的地位,不過是安定一城之主,真正的霸主是坐擁天水、武威、張掖、敦煌等廣大地區的大軍閥韓遂,由於地廣人稀、地貌荒涼,許多地方都是與羌胡共治。

武威,地處河西走廊東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史有“ 五涼古都,河西都會” 之美稱,素有“銀武威”之稱,自古以來就是“人煙撲地桑柘稠” 的富饒之地,“ 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軍事戰略要地和“ 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商埠重鎮。韓遂在此駐有重兵,以漢末涼州名士閻忠爲軍師,李相如、黃衍、王國等爲幕僚,手下八部將樑興,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楊秋,都是英勇善戰,各鎮一方,如羣星拱月般散落涼州各重鎮,可謂勢力滔天,一直力壓馬騰成爲西涼霸主。

馬騰幾個虎狼般的兒子漸漸成年,尤其馬超武藝絕倫,漸漸都對韓遂不滿,陳龍許給馬氏家族永鎮涼州、代理漢中、共謀益州、參與政協,按照荀攸的方略,經略的矛頭直指天水和漢中。

長安的青龍軍兵力,隨着張郃、高覽部隊的到達,以及褚飛燕帶來的五千騎兵,達到空前的六萬五千人,陳龍命張郃、高覽領軍繞城而過,與馬騰軍共同部署在三輔地區。軍師周不疑、郭嘉,進城與主公團聚。陳龍考慮到正史中郭嘉在遠征中病死,不敢讓郭嘉過於操勞,遂讓他輔助黃蓋鎮守長安,郭嘉多次不從,陳龍力勸方止。

陳龍安排蔡琰夫人和鄒氏夫人,帶着大兒子回回,入住何太后寢宮,特種部隊和黃蓋衛隊混編後組成衛隊,確保安全。由於保皇派中有王越、史阿這樣的特級高手,陳龍令孫禮日夕訓練女官,也組織了一支女子衛隊,遇事也不至於太過慌張。同時,盧植又調了上千守城兵馬守護在何太后寢宮的外圍,如此重兵防護,諒刺客也不敢輕動。

至於童飛飛和褚飛燕兩人,扮作了兩個可愛的小親兵,隨陳龍一起準備攻略涼州及漢中。青龍軍各城開始大量徵兵,各地的兵工廠、造船廠、軍需廠紛紛開足馬力生產,又在長安採購戰馬,武器、戰甲、馬匹源源不斷裝備到兵士手中。經過將近五六年的積累,總管內政的蔣琬手中已經有了比較充裕的經費,青龍軍總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十萬人。由於新兵需要時間訓練,陳龍與幾大軍師商議,出征的時間確定在建安三年,即公元193年初春。

在長安這一年,漢獻帝與陳龍間算是相安無事,在袁術的玉璽事件發生以後,王允似乎將矛頭對準了有明顯造反傾向的袁術。而這一年秋天,正值麥收時節,傳來一個令天下震驚的消息,河內人張鮍爲袁術卜卦,說他有做皇帝的命,袁術以受命於天爲由,在洛陽稱帝,建元仲氏,設置百官,建皇家祠堂於洛陽北郊。

袁術出身於東漢名門之家,家族爲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傳說他出生的時候,神仙託夢給他母親,說她懷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由於袁術的庶兄袁紹是過繼於其伯父袁成的養子,因此袁術雖然是袁紹的堂弟,但其實兩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袁紹母親僅是個婢女,袁紹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頗見低微。

董卓之亂後,袁紹、曹操、袁術各自風雲際會,成爲割據一方的軍閥。袁紹想立漢宗室劉虞爲帝,派人通知袁術,希望得到袁術支持。但是袁術久觀漢室衰微,早已心懷異志,不願意擁立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託辭公義不贊同袁紹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積怨翻臉。當時羣雄大多依附袁紹,袁術大怒說:“這些豎子不跟隨我,反而跟隨我家的奴僕嗎?”於是到處寫信散佈說袁紹不是袁氏子孫。袁紹雖怒,因正全力經營冀州,故暫時兄弟倆還沒正式開打。

袁術多年經營,兵力也達到三十多萬,重點佈防於洛陽、虎牢、汝南、壽春一線。稱帝之前,爲了消滅袁紹的盟友曹操,袁術聯同金尚揮軍攻擊兗州。袁術屯軍於封丘,之後又重金請匈奴於扶羅等助戰,與曹操戰於匡亭,但是大敗。袁術退保雍丘,南迴壽春,守將陳瑀不讓其入城,袁術退守陰陵,集合軍隊攻擊陳瑀,陳瑀逃回下邳。袁術又率領餘部前往九江郡,殺死了揚州刺史陳溫而自領揚州牧,又兼稱徐州伯,封部將張勳、橋蕤爲大將軍。一番大戰下來,雖然沒能消滅曹操,但也佔領了豫州、揚州、徐州等大片地區,人口百萬,擁兵三十餘萬。

袁術悍然稱帝,風頭一下子蓋過了迅速崛起的陳龍,立刻成爲衆矢之的,被天下諸侯所不齒。孫策首先在江夏宣佈叛盟自立,與袁術決裂,與黃祖結盟,逐走袁術任命的丹楊太守,並連帶使得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書信後棄袁術投孫策,使得袁術喪失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勢力爲之一挫;隨後,呂布、張邈出兵陳留,在淮北大敗袁術軍,大肆燒殺搶掠;曹操也沒閒着,親自領兵征討袁術,在蘄陽擒斬袁術大將橋蕤、李豐、樑綱、樂就,袁術再度喪失了淮南的大片土地。

而建安二年冬,袁術統治的地區又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和***,袁術的統治再度受到沉重打擊,江淮之間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王允認爲剿滅袁術的時機已到,成立了滅袁聯盟,卻無人應和,除了名義上屬於朝廷的長安盧植的一萬御林軍,駐軍羅山的朱儁一萬野戰部隊,王允本無兵可用,勉強在長安湊了一萬步兵,以王越爲主帥,欲要沿黃河直撲洛陽,與朱儁出擊汝南遙相呼應。王越嫌兵力太少,王允無奈,計議許久,只好放下姿態,來找陳龍商議同盟之事。

陳龍這一年蟄伏,除了修煉自身,繼續規劃漢中之戰外,還做了幾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讓劉茜認了諸葛亮和黃月英爲義孫和義孫女,全面指導兩人蔘悟現代科技,發揮劉茜穿越的優勢。劉茜雖不精通理工機械,但見識勝過當時智者百倍,也算是一代良師。

就在當年隆冬,一乘神秘馬車從零陵匆匆趕來駛入長安,在大雪中送來一個大大的木製匣子。來人正是張寧和劉茜的特使,特戰隊長李通,而他帶來的匣子,竟是研製成功的機槍般的機械連弩。

機械連弩威力巨大,裝滿箭匣之後可連續發射二十支弩箭,而且換劍匣極其方便,搬運雖然稍微笨重,但對移動的部隊來說不成問題,只需用馬車運輸即可。而用於城垣上的防守,更是讓長安城防如虎添翼。

陳龍將連弩木匣列爲最高機密,開始秘密配屬各地部隊。嚴令所有運輸、使用木匣的部隊,大戰中若遇到任何生命威脅,允許投降,但在被俘前必須擊碎木匣,否則必將處死。而陳龍久盼的炸藥包和遠程通訊裝置,因爲環境所限,遲遲沒有進展。

袁術的稱帝,打亂了陳龍預定的攻略漢中計劃,而王允在冬季即將結束的時刻,公元193年初春,終於踏上了陳龍府邸的門檻。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百四十八章 曹丕伴讀第七百零二章 誰是主謀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津失守第七百一十九章 巴渝武舞第二百三十九章 誰是虎狼第七十四章 黃巾覆滅第五百六十章 一念神佛第七百一十二章 高手對決第七百二十五章 擊鼓傳花第七百五十二章 糜氏夫人第五十八章 師姐降臨第七百九十七章 洛陽時局第六百六十五章 太極仙翁第六百章 責無旁貸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六章 得勝還朝第五百零八章 姐弟情深第九十四章 將星雲集第二百二十五章 諜影重重第五百六十章 一念神佛第五百零九章 碧眼紫髯第三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三百五十章 白璧之血第一百一十六章 漢中蘇固第六百六十五章 太極仙翁第八百一十六章 一身肝膽第二百九十九章 辣手玄德第五百七十六章 中流砥柱第七百五十九章 三姓家奴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疑密信第七十九章 無邊春色第三百四十八章 冀州審配第七百九十五章 誰主沉浮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顯神通第八十四章 天下雄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義勸顏良第四百零一章 風流劍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二章 退守廣宗第五百二十七章 夏侯元讓第六百七十一章 成公真君第五百五十二章 南北羌王第七百零八章 暗戰交鋒第三百九十章 南林劍派第五百七十一章 瑜亮交鋒第四百四十一章 誰是獵物第二百八十二章 田豐之痛第二百七十二章 冀州雙呂第八百二十二章 嘔血而亡第七百二十六章 決賽開篇第一百四十八章 決戰虎牢第七百九十七章 洛陽時局第五百四十一章 盯梢計劃第八十六章 計救鍾繇第五百八十九章 先登樂進第二百五十七章 馬騰之死第三十一章 龍軍初創第五十四章 驅兵救寶第一百八十八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一十二章 魚龍混雜第六百八十五章 寶刀到手第四百一十七章 身份懸疑第二十八章 湘水奇襲第十五章 黃巾聖女第八百二十九章 亡國滅種第三十六章 特種部隊第二百七十四章 青州戰略第七百七十八章 清河戴陵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第八十三章 憂思難忘第七十五章 煮酒論英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水幫前第七百六十四章 汴水奇襲第二百九十六章 力劈難樓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潛入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家鉅子第八百零六章 劍師聞喜第四百三十七章 掛名天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魏馬之爭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子何在第一百一十三章 武動湘江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躍西涼第七百一十四章 生擒活捉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策雍涼第九十七章 兵發衡陽第七百零八章 暗戰交鋒第六百五十八章 陳園作畫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若有情第五百六十二章 子龍戰吼第一百四十四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零六章 士燮追隨第二百六十八章 青州德政第一百九十六章 外強中乾第二百二十五章 諜影重重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場前戲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說仲達第三百三十一章 雲長之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放馬壺關第六百六十一章 夜探貂蟬第三百一十章 孝烈奴寇
第六百四十八章 曹丕伴讀第七百零二章 誰是主謀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津失守第七百一十九章 巴渝武舞第二百三十九章 誰是虎狼第七十四章 黃巾覆滅第五百六十章 一念神佛第七百一十二章 高手對決第七百二十五章 擊鼓傳花第七百五十二章 糜氏夫人第五十八章 師姐降臨第七百九十七章 洛陽時局第六百六十五章 太極仙翁第六百章 責無旁貸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六章 得勝還朝第五百零八章 姐弟情深第九十四章 將星雲集第二百二十五章 諜影重重第五百六十章 一念神佛第五百零九章 碧眼紫髯第三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三百五十章 白璧之血第一百一十六章 漢中蘇固第六百六十五章 太極仙翁第八百一十六章 一身肝膽第二百九十九章 辣手玄德第五百七十六章 中流砥柱第七百五十九章 三姓家奴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疑密信第七十九章 無邊春色第三百四十八章 冀州審配第七百九十五章 誰主沉浮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顯神通第八十四章 天下雄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義勸顏良第四百零一章 風流劍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二章 退守廣宗第五百二十七章 夏侯元讓第六百七十一章 成公真君第五百五十二章 南北羌王第七百零八章 暗戰交鋒第三百九十章 南林劍派第五百七十一章 瑜亮交鋒第四百四十一章 誰是獵物第二百八十二章 田豐之痛第二百七十二章 冀州雙呂第八百二十二章 嘔血而亡第七百二十六章 決賽開篇第一百四十八章 決戰虎牢第七百九十七章 洛陽時局第五百四十一章 盯梢計劃第八十六章 計救鍾繇第五百八十九章 先登樂進第二百五十七章 馬騰之死第三十一章 龍軍初創第五十四章 驅兵救寶第一百八十八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一十二章 魚龍混雜第六百八十五章 寶刀到手第四百一十七章 身份懸疑第二十八章 湘水奇襲第十五章 黃巾聖女第八百二十九章 亡國滅種第三十六章 特種部隊第二百七十四章 青州戰略第七百七十八章 清河戴陵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第八十三章 憂思難忘第七十五章 煮酒論英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水幫前第七百六十四章 汴水奇襲第二百九十六章 力劈難樓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潛入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家鉅子第八百零六章 劍師聞喜第四百三十七章 掛名天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魏馬之爭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子何在第一百一十三章 武動湘江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躍西涼第七百一十四章 生擒活捉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策雍涼第九十七章 兵發衡陽第七百零八章 暗戰交鋒第六百五十八章 陳園作畫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若有情第五百六十二章 子龍戰吼第一百四十四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零六章 士燮追隨第二百六十八章 青州德政第一百九十六章 外強中乾第二百二十五章 諜影重重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場前戲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說仲達第三百三十一章 雲長之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放馬壺關第六百六十一章 夜探貂蟬第三百一十章 孝烈奴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