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滄州麴義

第二百七十七章 滄州麴義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南宋.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話說李厲帶路,成龍帶隊跟隨。到滄州不過一日路程,路兩邊都有不少良田。李立道:“麴義將軍到滄州後,實行屯田,這一年糧食都是豐收,連農民的日子都好過很多。”陳龍點頭稱是,糧草充足才能打仗,是這時候顛撲不破的真理。

到得滄州城外,城門已關,衆人只好在城外找了個地方借宿,夜來與李厲說些冀州人事。一夜無話,轉天一早,陳龍被天邊傳來的陣陣震天吼聲驚醒,旁邊與陳龍睡通鋪的周不疑醒來喃喃道:“大早晨的,吵死了,這是誰在練兵?”

陳龍心中一動,拽着不情不願的周不疑和呂常起身。與李厲一起,信步走向吼聲發來的地方。轉過投宿的小村彎角,在離城門不遠的地方,有一箇中型的校場,校場上一隊隊頗爲雄壯的士兵,正在聲嘶力竭的喊着口號苦練。校場正中有一名騎着黃膘馬的將軍,威嚴看着訓練的衆兵,手裡拿着一把顯眼的大號強弓。

衆兵操練完畢,都去校場邊背起自己的弓箭,原來是一水兒的弓兵。校場另一端早設好了密密麻麻的箭垛,衆兵排好小隊,分組上前抽取羽箭,練習羣組射箭,目標正是不遠處樹林中,紮好的幾個稻草人。

李厲指着場中的黃膘騎士說道:“龍先生,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那就是麴義將軍。”

陳龍點頭遠望,見那將黃黑麪皮,濃濃的髭鬚,鼻直口方,細眼濃眉,頂盔貫甲,威風凜凜,也正舉着手裡強弓,隨手發箭,箭箭刺穿稻草人的咽喉,引起周邊士兵的叫好。弓兵攢射,瞬間將稻草人紮成了箭人。

而麴義訓練弓兵的戰法,似乎與衆不同,陳龍很快就看出了門道。麴義弓兵的戰法,頗像是後世第一次世界大戰事歐洲兵的戰法,也就是輪轉強攻。第一排彎弓搭箭攢射,第二排下蹲上箭,待第一排射出一輪箭雨,立刻撤身蹲下上箭,第二排起身射出又一輪箭雨,如此循環往復,彎弓搭箭不止,瘋狂箭雨不停,進攻極爲犀利。

陳龍想起自己的連弩,威力比麴義這個還要恐怖,不過麴義能研製出這等戰法,也是相當不俗。

幾人看了一回訓練,陳龍問李厲道:“現在打擾他合適嗎?”

李厲搖頭道:“不妥。麴義將軍訓練的時候,從不讓人打擾,咱們不如先進城,等他訓練完畢,再去城主府拜訪。”

陳龍點頭答應。三人又回到宿處,大隊連同女眷均已起身,收拾已畢,從從容容進入了滄州城。

滄州小城,不甚繁華,只有一條主街。陳龍等挑了一家像樣的客棧住了。甄宓覺得悶,讓人帶了她去逛街散心。陳龍讓呂常和李師師帶人去陪,以保證安全。自己帶了周不疑和李厲,去城主府等候麴義迴歸。

麴義尚未歸來,陳龍等的無聊,就在光腦中細查麴義的事蹟。正史中,麴義確實是戰功赫赫的大將,可惜羅貫中先生在演義中有所醜化。

正史中,麴義先是叛韓就袁,擊敗韓馥,幫助袁紹反客爲主,成爲冀州之主。然後屆橋先登,當時公孫瓚把弟弟公孫越的死算在了袁紹的頭上,於是怒不可遏地舉兵攻打袁紹。公孫瓚攻勢凌厲,白馬義從橫掃冀州、威震河北。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袁紹大驚,爲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爲勃海太守,但公孫範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任命嚴綱爲冀州州牧,田楷爲青州州牧,單經爲兗州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里處交鋒。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騎兵五千多人;袁紹令麴義率八百精兵爲先鋒,以強弩千張爲掩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麴義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只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幾輪攢射。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打敗,麴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

袁紹命令部隊追擊敵人,自己緩緩而進,隨身只帶着強弩數十張,持戟衛士百多人。在距離界橋十餘里處,聽說前方已經獲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這時公孫瓚部逃散的騎兵二千多突然出現,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別駕田豐拉着袁紹,要他退進一堵矮牆裡,袁紹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他指揮強弩手應戰,殺傷了公孫瓚的不少騎兵,公孫瓚的部隊沒有認出袁紹,也漸漸後退。稍頃,麴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才撤走了。

興平二年,公孫瓚殺害劉虞,盡得幽州之地,劉虞的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督尉鮮于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爲劉虞報仇,因燕國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爲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于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在鮑丘大敗公孫瓚,斬首二萬餘人。公孫瓚連戰連敗,只得退還易京固守不出,麴義等乘勝追擊,包圍易京。

公孫瓚死守易京,在易京內開置屯田。兩軍相持一年有餘,麴義糧盡退兵,公孫瓚乘勢出擊,擊敗麴義,盡得其車馬輜重。麴義自此被袁紹手下羣臣排擠,從此韜光養晦。

麴義韜光養晦,暗中蓄養士卒,卻不善隱忍。因自恃有功,常常驕傲放縱、令人察覺他心懷不軌。袁紹聽郭圖之言,召見他到治所鄴城見面,將其當面斬殺,兼併了他的部衆。有餘部忠於麴義的,逃亡到幷州、遼西,也被袁紹分兵撲滅。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麴義於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登場,袁紹、公孫瓚兩軍在磐河對峙,袁紹令麴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自引馬步軍於後接應。公孫瓚遣大將嚴綱爲先鋒,鼓譟前來,麴義軍亂箭齊發,麴義拍馬舞刀,斬嚴綱於馬下,直殺過界橋,擊敗公孫瓚,斬將奪旗,復引軍衝公孫瓚後軍,正撞着趙雲,戰不數合,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陳龍閱罷麴義一生,知他實在是是超越公孫瓚的名將,只是命運多舛,一生起伏。而顯然若能利用他失意的機會,讓他看清楚終將被袁紹清除的命運,不但能救麴義,還能爲將來消滅袁紹打好伏筆。

李厲忽然一聲:“來了!”打斷了陳龍的思索,果然幾匹高頭大馬轉過街角,向着城主府門而來。李厲遙遙拱手道:“麴義將軍!可還記得老兒李厲?”

麴義眼光何等厲害,老遠就認出李厲,打馬緊走幾步,到了幾人面前。麴義下馬笑呵呵看着李厲,一拱手道:“李治中!哪陣風把你吹來了?這幾位又是哪裡來的貴客?”

李厲寒暄已畢,介紹道:“這位龍先生從下邳遠道而來,聽說麴義將軍威名,特讓在下引薦。”陳龍忙上前說道:“麴義將軍,恕在下魯莽,特來見將軍共論天下英雄,可否進去說話?”

麴義聽這位龍先生開口不凡,嚇了一跳,一舉手,請三人進入軒廳,上茶後屏退衆人,有意無意將腰刀拔出,噹啷靠在桌邊,問道:“龍先生,你要論天下英雄,願聞其詳。若說的不好,休怪我不顧李治中之金面!”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百六十九章 親如一家第四百二十章 雷霆再現第二百二十章 太平要術第一百零一章 大戰長沙第二百五十九章 素錦馬超第四百五十一章 古之惡來第三百二十五章 曹家長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子京一面第七十三章 天子之心第五十八章 師姐降臨第八百二十一章 劫持人質第四百六十一章 椒房驚變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地如球第五百一十二章 登黃鶴樓第二百二十六章 君心未忘第四百二十二章 開胃小菜第五百二十八章 拔矢啖睛第五百九十七章 棚中定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姬思漢第五百零五章 江東猛虎第八百二十六章 烈火香雲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王槍法第六百六十二章 輕雲蔽月第六百四十二章 放人條件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馬龍鳳虎第一百九十七章 牝雞司晨第七百八十四章 奉孝之殤第三百六十章 冀州許攸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母之恩第五百四十五章 比武招親第六十六章 白石黑松第五十五章 雙龍初會第八百一十八章 仲氏皇帝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場前戲第二百八十四章 玄德野望第二百八十二章 田豐之痛第三百九十七章 碧螺宮前第六百一十七章 儒法之爭第五百八十六章 子龍勸降第七百一十一章 名將許褚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廖立第四百九十七章 秦嶺巍峨第三百零一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二十一章 神秘將軍第四百三十章 劉茜之心第五百零八章 姐弟情深第八百二十二章 嘔血而亡第三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義第五百五十四章 靈機一動第七百七十一章 怒火中燒第七十六章 得勝還朝第二百零九章 食髓知味第五百一十九章 仲謀之謀第三章 勞燕分飛第五百五十五章 以退爲進第三百三十二章 奉孝歸來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西大營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四百章 越女劍法第七百五十一章 死而復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嘉賓雲集第四百三十章 劉茜之心第七百零九章 正面衝突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平遇辱第三百一十一章 奇謀妙計第七十六章 得勝還朝第三百四十九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一十三章 雷電槍尖第六百三十二章 楊奉詐降第五十六章 同榻而眠第三百六十一章 得失之間第二百五十六章 漢中閻圃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零七章 夢若二雪第五百二十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發陽平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家義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初出茅廬第四百九十一章 何以解憂第六百四十七章 家族審判第三百八十九章 敵蹤乍現第一百三十二章 司徒王允第二百六十五章 北面強援第三百五十九章 青龍破空第一百六十五章 鮮卑喋血第二百七十二章 冀州雙呂第三百六十一章 得失之間第三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二章 欲說還休第六百八十六章 殺一儆百第五十一章 舐犢之情第三百二十五章 曹家長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蔡邕哭董第五百五十六章 泥足深陷第四百六十五章 伏壽皇后第四百零五章 誰是幕後第七百七十五章 劫持人質第一百四十七章 黑雲壓城第六十八章 大戰虎王
第五百六十九章 親如一家第四百二十章 雷霆再現第二百二十章 太平要術第一百零一章 大戰長沙第二百五十九章 素錦馬超第四百五十一章 古之惡來第三百二十五章 曹家長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子京一面第七十三章 天子之心第五十八章 師姐降臨第八百二十一章 劫持人質第四百六十一章 椒房驚變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地如球第五百一十二章 登黃鶴樓第二百二十六章 君心未忘第四百二十二章 開胃小菜第五百二十八章 拔矢啖睛第五百九十七章 棚中定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姬思漢第五百零五章 江東猛虎第八百二十六章 烈火香雲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王槍法第六百六十二章 輕雲蔽月第六百四十二章 放人條件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馬龍鳳虎第一百九十七章 牝雞司晨第七百八十四章 奉孝之殤第三百六十章 冀州許攸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母之恩第五百四十五章 比武招親第六十六章 白石黑松第五十五章 雙龍初會第八百一十八章 仲氏皇帝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場前戲第二百八十四章 玄德野望第二百八十二章 田豐之痛第三百九十七章 碧螺宮前第六百一十七章 儒法之爭第五百八十六章 子龍勸降第七百一十一章 名將許褚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廖立第四百九十七章 秦嶺巍峨第三百零一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二十一章 神秘將軍第四百三十章 劉茜之心第五百零八章 姐弟情深第八百二十二章 嘔血而亡第三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義第五百五十四章 靈機一動第七百七十一章 怒火中燒第七十六章 得勝還朝第二百零九章 食髓知味第五百一十九章 仲謀之謀第三章 勞燕分飛第五百五十五章 以退爲進第三百三十二章 奉孝歸來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西大營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四百章 越女劍法第七百五十一章 死而復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嘉賓雲集第四百三十章 劉茜之心第七百零九章 正面衝突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平遇辱第三百一十一章 奇謀妙計第七十六章 得勝還朝第三百四十九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一十三章 雷電槍尖第六百三十二章 楊奉詐降第五十六章 同榻而眠第三百六十一章 得失之間第二百五十六章 漢中閻圃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零七章 夢若二雪第五百二十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發陽平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家義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初出茅廬第四百九十一章 何以解憂第六百四十七章 家族審判第三百八十九章 敵蹤乍現第一百三十二章 司徒王允第二百六十五章 北面強援第三百五十九章 青龍破空第一百六十五章 鮮卑喋血第二百七十二章 冀州雙呂第三百六十一章 得失之間第三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二章 欲說還休第六百八十六章 殺一儆百第五十一章 舐犢之情第三百二十五章 曹家長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蔡邕哭董第五百五十六章 泥足深陷第四百六十五章 伏壽皇后第四百零五章 誰是幕後第七百七十五章 劫持人質第一百四十七章 黑雲壓城第六十八章 大戰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