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於耳鼻(第六更求訂閱與月票)

聽了於夫羅的質問吵鬧,陶商並不生氣,反倒是微笑着擺了擺手,輕聲勸解道:“王子殿下消消氣,有沒有資格抓你,這事也不是你定的,你說你流亡到了我們漢朝的境內,老老實實的領着你的人,找個地方安穩的過日子行不行?非得勾結白波軍到處興兵劫掠?搶劫也就罷了,畢竟你們匈奴人天生就是賊骨頭改不了,可你居然敢擅殺我朝任命的地方官員,這還不算,你甚至還劫持張楊,邀請袁公造朝廷的反?王子殿下,陶某不清楚,究竟是誰賦予了你這麼驚人的膽量?是你們匈奴的大月神嗎?”

於夫羅面色一變,張嘴想要說點什麼狡辯,但最終還是無可奈何的閉口,所有的言語都化爲了一聲長長的嘆息。

事到如今,強詞奪理又有什麼用,到頭來還不是死路一條。

陶商看着於夫羅忽紅忽白的臉,還有他身邊哆哆嗦嗦的兒子劉豹,嘴角掛起了一絲嘲弄的笑容。

“王子殿下,你現在落到了我的手裡,我給你兩條路選擇……第一,就是讓我把你和你的兒子交給麴義,讓他們把你們帶回袁冀州的面前,佈告天下千刀萬剮,讓你老於家這一支在南匈奴徹底絕後。”

劉豹聽了這話,雙膝一軟,差點沒跌坐在地上。

倒是於夫羅久經風浪,聽出陶商話中的弦外之音……自己難道還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嗎?

他呆愣楞的看向陶商,猶豫了片刻,方纔咬牙道:“那第二條路呢?”

“第二條路啊。”陶商伸手打了個響指,道:“簡單!就是你和你兒子,更名換姓,扮做我的家奴,隨我回徐州,從今往後爲我所用……這就是第二條路。”

“什麼!?”

於夫羅聞言,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怒道:“我堂堂匈奴單于羌渠之子,給你一個漢官家的公子當奴隸?!”

“不願意就算了。”

陶商將雙手一攤,道:“那就送你們去冀州吧,讓袁公將你父子二人用以極刑……對了,不知道王子殿下知不知道我們漢人原先曾有一套刑罰,叫做具五刑,雖然很久都棄之不用了,但照王子你這麼大的犯科,袁公很有可能會拿你重新啓用試驗一下,就是先在臉上刺字,然後割掉鼻子,砍掉十隻腳趾,接着用藤條活活把人打死,斬掉頭顱再把骨頭搗碎……”

“阿達!不行啊!”劉豹突然跪倒在地上,一把抱住於夫羅的大腿,話語中充滿了哀求。

於夫羅的臉色也變的慘白,他定定的注視着陶商的笑臉。

於夫羅心下明白,眼下若要不死,唯有選擇陶商給他的第二條道路。

在一個沒有禮教和信仰的民族中,生命必然會佔據首要的位置。

“我、我們如果當你的家奴,真的就可以活命嗎?”於夫羅試探性的問陶商。

陶商搖了搖頭,道:“這我不能保證,主要還是得看你們自己的運氣,首先是這扮家奴,要扮就得扮的像,讓別人瞧不出破綻,這樣我才能保住你們。”

於夫羅沉默了片刻,道:“我們父子可以換上漢人的行頭,梳漢人的頭飾,給你牽馬,當你的奴隸,只要你保住我們父子的命。”

陶商微笑着點了點頭,又道:“還有名字,你們的本名是不能用了,換個漢名吧……家奴乃是賤籍,要起名就起復名三字的,讓人瞧不出破綻。”

於夫羅的臉憋的通紅,半天也沒想出這名字應該怎麼起,嘆息一聲,垂頭道:“起漢人的名我不會……都,都歸你說了算!你給我們起吧。”

陶商摸着光潔的下巴,思慮了好一會,方纔慢悠悠的道:“欒提於夫羅……罷了,也別亂挑了,你就以於爲姓,至於名字,我們大漢的賤籍多以外在特徵給孩子起名字,這樣叫的順嘴,好養活……看你這面相,眼睛大、鼻子大、耳朵大的……上諱耳下諱鼻,你就叫‘於耳鼻’吧。”

說罷,又低頭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劉豹,思慮了一會道:“王孫殿下的姓既然是孝靈皇帝親賜的國姓,那陶某也不方便更改,你還是姓劉……你名字中的那個‘豹’就去了吧,換個‘虎’字,賤籍之名多用點小動物沒毛病,我再給你加個‘俾’字,更符合你家奴的身份。上諱虎下諱俾,王孫就改叫‘劉虎俾’,如何?”

劉豹聞言一個勁的點頭,直說“起的好,起的好”。

“於耳鼻!劉虎俾!哈哈……於大王子,你對這兩個名字,還滿意嗎?”陶商笑嘻嘻的看着於夫羅道。

於夫羅靜靜的看着陶商,雖然聽陶商說這兩個名字的時候,是按照漢朝取賤籍名字的規律來的,但看着他那張一直不停樂的笑臉,於夫羅心中不知爲何就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彆扭。

怎麼總感覺好像哪不對勁呢?

陶商給於夫羅和劉豹起的名字,還是很符合時下的規律的。

當時社會的普通百姓生活條件相對艱難,或是因爲家裡窮,或是因社會醫療條件不好,很多孩子一出生便早早夭折了,生存概率十之六七,於是很多漢人便給孩子起了一些低賤的名字,寓意孩子好養活,能夠身體強壯,活到成年。

“醜名字”和“臭名字”在漢時運用廣泛,甚至連一些高層次的達官貴人,給孩子起乳名的時候,也遵照這個規律。

比如漢武帝劉徹的父親景帝劉啓,也給劉徹起了個“劉彘”的乳名,彘指的是豬,既符合當時賤名易活的封建思想,也有漢朝人認爲豬通“聰明”之意。所以說,在沒有封建體制約束的前提下,現代人也可以親切的稱呼漢武帝爲‘劉豬’。

風流倜儻的辭賦大家司馬相如,爹孃在他小時候給他起了個“髒名字”叫做“犬子”,在沒有封建體制約束的前提下,大家可以親切的稱呼他爲“司馬狗崽子”。

城府極深的大漢國皇后呂雉,她名字中的“雉”,民間通俗說法就是“野雞”,在沒有封建體制約束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親切的稱呼他爲“野雞皇后”。

當然,也有一些在當時不是賤名,卻隨着中國文字千年的發展改革,到了現代人眼中而變成了略有歧義的名字,比如說漢武帝的姑母兼丈母孃,館陶公主——她的名字是劉嫖。

天天被別人叫上一聲“嫖公主”,這滋味究竟得有多麼的酸爽啊。

……

……

命人快速將準備好的衣服拿出來給於耳鼻和劉虎俾換上,二人匆忙改裝之下,亦是變成了普通的徐州軍兵卒,混在隊伍中,放眼望去,倒也是瞧不出什麼疏漏。

檢查着被收服的兩個家奴,陶商覺得沒有破綻之後,方纔滿意的點了點頭,轉頭對徐榮道:“切勿對韓浩提起此事,派人仔細看着他倆,走吧。”

徐榮應了一聲,方要指揮兵馬轉回去,卻見於夫……不,現在應該稱呼其爲於耳鼻了。

於耳鼻快步跑到陶商的馬旁,立刻有兩個徐州軍士兵攔住了他。

但於耳鼻也不管不顧,只是伸着腦袋衝陶商喊道:“漢朝官的兒子!”

“叫公子。”陶商慢悠悠的糾正他。

“公子,我剩下的那些手下該怎麼辦?”

陶商慢悠悠的扭過頭去,看向於耳鼻:“選擇權在你,你想怎麼辦?是讓我把他們都領着去見麴義,還是現在就放他們自謀出路?”

於耳鼻聞言不由沉默了。

大概也就一盞茶的功夫,於耳鼻便下定了決心。

“爲我父子二人的性命計,還請公子……不要留下活口!”

陶商看着於耳鼻的眼眸中,凌厲的寒光一閃即逝。

真是無毒不丈夫哈,爲了自己的性命,自己手下的性命說不要就不要……呵呵噠。

“無所謂,都是你自己的手下,你自己決定妥了就是。”陶商轉頭對徐榮使了一個眼色,徐榮會意,點了點頭隨即便去安排。

那些匈奴兵在漢境燒殺搶掠,也都不是什麼好餅,於耳鼻都不珍惜了,陶商沒必要費心思替他瞎操心。

處理完這些之後,陶商和徐榮,便率領五百零二名徐州兵,轉回了汾水的戰場。

路上,徐榮悄悄的問陶商:“公子費了這麼大的牛勁,鬧了半天,就是想要拿下於夫羅……”

陶商不滿的白了徐榮一眼。

徐榮隨即改了口風:“就是要拿下於耳鼻父子倆……只是我不明白,你要這兩個人幹什麼?”

陶商慢悠悠的道:“一半是爲了天下的未來,一半是爲了徐州的未來。”

很明顯,徐榮沒太明白陶商的話中之意。

陶商耐心的爲徐榮解釋道:“南匈奴王庭,雖然在形式上臣服於大漢,但如今天下已亂,諸侯並立在即,他們很有可能會乘亂不服我漢廷的管制,於耳鼻雖然只是一個流亡王子,但名義上還是有單于繼承權的,先把他扣在徐州,日後萬一南匈奴王庭反了,至少我也算是替朝廷捏了一個可以分化匈奴的契機。”

徐榮聞言恍然大悟……想不到陶公子值此時節,居然還有爲天下謀外族之心!

想到這,徐榮不由泛起了幾分發自內心的欽佩。

“那爲徐州又是如何說?”

陶商慢悠悠的說道:“徐州地處東南,蒞臨淮江,別的東西都不太缺,但軍中所用皆南馬,與北方和西北等地的騎兵相比,差距實在太大,我這裡雖然有馬蹄鐵一物可以減少馬匹的損耗,但精銳的騎兵,還是得靠北方馬組建……這位匈奴小王子跑到漢境這麼些年,卻是一直不缺馬,如果我猜的沒錯,他在漠北草原上,一定有些購馬的渠道……這渠道,我覺得不能浪費。”

第二十三章 虎有傷人意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負責任的郭嘉第一百六十七章 全都要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郭與賈詡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八百一十四章 良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九十一章 第一名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孫策、諸葛與呂蒙第九百零五章 約見韓遂第七百一十七章 背德離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我要二橋第三百三十六章 郭嘉的宣言第一百六十九章 舊 識第七十一章 回 軍第六百八十章 得馬又抓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八百二十七章 引誘出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曹操之哀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九百零四章 張遼畫符第一千零四章 營外的埋伏第八百四十二章 許昌來信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語中的諸葛亮第十章 將軍偷雞第七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五百零六章 河北顏良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繡與胡車兒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賢良的臣子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手有三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中毒第六十三章 威 脅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四百四十五章 詭詐的閻行第七百九十章 夢的解析第五百八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三十章 老人精第六百九十三章 和談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五十九章 汴水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八百六十九章 周瑜的計謀第九百零七章 韓遂歸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埋伏第三十六章 戰華雄第二百九十五章 浴佛會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請前輩第二百八十五章 愚蠢的手法第五百四十一章 官渡之戰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章 呂布,殺否?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廝着實可恨第四百四十六章 劉曄的設計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七百八十七章 舊臣齊出動第六百七十四章 新型賬目第五百五十七章 壞事的曹昂第六十七章 僵持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八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七百八十三章 文丑的決心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五百五十三章 還有後手第六百三十三章 兒子有疾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四百七十章 初戰河北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兵河北第一百四十六章 流竄王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總督四郡(第二更求訂閱)第五百零九章 再用袁譚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三十一章 曹操報仇第八百五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九十八章 呂布的小心思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一百五十章 外來士族(第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的野望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九百一十一章 兄弟再見第二百七十章 呂布,殺否?
第二十三章 虎有傷人意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負責任的郭嘉第一百六十七章 全都要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郭與賈詡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八百一十四章 良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九十一章 第一名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孫策、諸葛與呂蒙第九百零五章 約見韓遂第七百一十七章 背德離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我要二橋第三百三十六章 郭嘉的宣言第一百六十九章 舊 識第七十一章 回 軍第六百八十章 得馬又抓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八百二十七章 引誘出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曹操之哀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九百零四章 張遼畫符第一千零四章 營外的埋伏第八百四十二章 許昌來信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語中的諸葛亮第十章 將軍偷雞第七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五百零六章 河北顏良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繡與胡車兒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賢良的臣子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手有三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中毒第六十三章 威 脅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四百四十五章 詭詐的閻行第七百九十章 夢的解析第五百八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三十章 老人精第六百九十三章 和談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五十九章 汴水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八百六十九章 周瑜的計謀第九百零七章 韓遂歸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埋伏第三十六章 戰華雄第二百九十五章 浴佛會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請前輩第二百八十五章 愚蠢的手法第五百四十一章 官渡之戰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章 呂布,殺否?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廝着實可恨第四百四十六章 劉曄的設計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七百八十七章 舊臣齊出動第六百七十四章 新型賬目第五百五十七章 壞事的曹昂第六十七章 僵持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八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七百八十三章 文丑的決心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五百五十三章 還有後手第六百三十三章 兒子有疾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四百七十章 初戰河北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兵河北第一百四十六章 流竄王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總督四郡(第二更求訂閱)第五百零九章 再用袁譚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三十一章 曹操報仇第八百五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九十八章 呂布的小心思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一百五十章 外來士族(第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的野望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九百一十一章 兄弟再見第二百七十章 呂布,殺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