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

彭城廷議的地方在刺史府東南的正廳,跟陶商想象的不一樣,廷議廳並不像他猜度的那樣金碧輝煌,亦或是雕樑畫柱,氣勢磅礴……相反的,廷議廳的建設相對簡陋,老舊的木廊,青灰的磚瓦,掉了茬的幾排方案,看似不厚不薄的跪塌,只有陶謙的主位上放着一個低矮的蹲坐,象徵着主持會議的身份,對於一位刺史級別的大人來說,實在是有些寒磣。

陶商和陶應兩兄弟到的時候,徐州有資格參加廷議的官吏基本上都已到場,陶謙拄着柺杖,靜靜地看着兩個小子進入廳堂,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了些許微笑,但隨即消失,沒有讓任何人發覺。

“父親、諸公,我二人有事耽擱,來得稍遲,還望見諒。”陶商抱拳作揖。

陶謙緩緩地點了點頭,並沒有因爲兩個兒子來得晚了着惱,很顯然倆孩子沒有曠工到場,就已經讓老爺子相當滿意了……至於打卡遲到,根本就不算事。

可憐天下父母心,陶謙對倆個兒子的要求,着實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陶商很懷疑,歷史上的陶謙三讓徐州期間那麼快病死,跟曹操和劉備沒什麼關係,估計是因爲給後代操心而導致心力交瘁,憔悴而亡。

“諸位。”陶謙見衆人到齊,當先開口:“數月前,京都的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至陳留,組織五千義軍,高舉大旗,相約各州郡刺史太守,討伐董卓。而上個月,東郡的橋瑁遣人送來檄文,言之奉京師三公密令,卓各地郡守出兵勤王……而冀州牧韓馥亦是聯合袁紹,在河北舉兵,關東諸侯對於此事反應劇烈,老夫也屢屢受各鎮相邀,欲辭難咎……今召諸公至此,便是商討此事,討伐董卓,事關重大,老夫權衡左右,實是難以決斷。”

說完這話,陶謙便將目光掃向四周,詢問式的打量在座諸人。

在座諸人,皆不敢隨意言語,都等着徐州四大輔臣率先發表言論。

所謂的徐州四大輔臣,分別爲糜竺、曹豹、趙昱、王朗。

四個人都是豪強鄉紳,其中糜竺最有錢、曹豹最能打、王朗最有才,而趙昱則心眼子最多。

兩年前,陶謙能夠成功的入主徐州,除了本身有朝廷的敕封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來到當地,就與四大豪強做了籌碼交易,以政策來換取四人的支持,方能夠坐穩徐州。

陶謙拋出來的問題,對於四大輔臣來說,也是個難事。

後世的人看當時的時局或許很明朗,隨便挑出箇中學生都知道,討伐董卓,實乃順天應人之舉!可那畢竟是因爲有前人的實踐。

而當時的情況,董卓坐擁關中,並控制西北部分地區!衆所周知,關中沃野千里,國富民強,戰國時期,秦朝居此地東向以爭天下,六國皆非其敵!後高祖暗度陳倉,於此地伐楚,亦是成就帝業,號令天下!

而且漢朝的中央軍和西涼主力軍皆在董卓掌控之中,呂布又率幷州丁原的幷州軍歸順!可以說,漢朝最強大的軍隊基本上都在董卓手裡。

而地方的軍閥雖因爲黃巾之亂,擴大了武裝,但還沒有達到羣雄割據頂峰時期!目前只是都在發展階段,在兵力上,依舊受中央節制不能招兵過重,董卓強而地方弱,這一點毫無疑問。

況且傳聞董卓欺君罔上,那畢竟是道聽途說聽來的,沒有眼見爲實,誰敢保證不是董卓的政敵爲了對付他隨便胡說八道?

萬一人家董相國和皇帝好的穿一條褲子,地方軍閥瞎起義,不是扇自己耳刮子嗎?

“使君!”第一個說話的,乃是曹豹,目下負責統領彭城中軍,兵權在握,話語權較高,負責徐州武事。

“曹將軍,有何話講?”陶謙急忙垂詢。

曹豹摸着短鬚,沉吟了一會,道:“使君,當今天下之勢,迷茫不定,局勢不明,如今各路諸侯紛紛舉義,欲伐董卓,然勝敗實乃未知之數,況未得朝廷明詔,一旦牽身入局,後果不堪設想,依在下之見,使君還是休要往這等混事中摻和!”

陶謙聞言,默然不語,只是點頭:“好、好……”

“使君,依照在下之見,不可!”

這時候說話的,乃是四大輔臣之一的王朗,原爲太尉楊賜之徒,名聲也算冠譽天下,陶謙一向喜歡有才名的人,故拜王朗爲治中從事,主徐州衆曹文書,負責徐州文事。

陶謙轉頭望向王朗:“景興有何高見?”

“使君,結連衆諸侯討伐董卓者,乃以袁紹、袁術、鮑信、曹操等人爲主!鮑信和曹操暫且不論,那袁氏兄弟乃是名門之後,天下士族無不仰其項背!聽聞袁術已經聯合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張諮,自領其地,南陽戶籍以數十萬計冊!以袁氏之名聲、南陽之人口,兩年之內,袁術必成南方一霸!如今他要討董,我等若是不從,如此強鄰在側,日後又當如何處之?若袁術興兵問罪,那遠在關中的董卓能助我徐州乎?”

陶謙繼續點頭:“好……好。”

四大輔臣中,趙煜最會見風使舵,見曹豹和王朗的言論,都沒有得到陶謙的完全肯定與否決,也不發表言論了,只是問道:“使君一直點頭說好,不知是從董卓好,還是該從袁紹、袁術好?”

陶謙沉默了一會,方纔緩緩道:“其實吧,都挺好……”

陶商在底下聽了,忍不住直想樂,陶謙這人吧,有才是有才,可就是這股滾刀肉的勁,真是沒招,自己又不能明面上笑話他……畢竟麼,嘲笑親爹,說出去也不怎麼好聽。

自己人微言輕,在這廷議上沒有什麼發言的資格,但畢竟事前已經與糜竺溝通過了,能不能改變陶謙的心意,就看他了!

糜竺一直正襟危坐,將諸人的話全都聽完,此時方纔慢悠悠地站起了身,環視一圈,最終一拱手,道:“明公,屬下有話要講。”

王朗的話和曹豹的話,令陶謙心中變得躊躇不決,此時見糜竺起身,急忙道:“別駕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糜竺清了清嗓子,道:“當今之時,討伐董卓,作壁上觀有利,然響應號召出兵,卻更有利,一則可以揚我徐州之名,使四方賢能來投,我等不需似袁紹和曹操般與董卓水火不容,只要能在討伐戰中,打出一兩場勝仗來,或是能陣斬他幾員大將!便足夠用!二則,董卓見識到我徐州之強後,爲了牽制袁紹等人,定會拉攏,保不齊還會多加敕封。三則不得罪徐州四鄰,保徐州百姓無憂!屆時進可攻退可守,各方皆以我徐州爲輔,豈不強於作壁上觀?當此亂世時節,一味循規,絕無長久,還望主公思之慎之!”

王朗見糜竺與自己意見基本相符,亦是急忙起身,道:“使君,別駕之言甚善!”

趙昱見風使舵,見糜竺和王朗同出一撤,隨即起身附和:“屬下附議。”

四大輔臣中,唯有曹豹意見相佐,此刻黑着一張臉,來回看着糜竺和王朗,道:“二位,似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衆人將臉轉向曹豹,卻見曹豹一板一眼地道:“王從事負責徐州文事,糜別駕負責官糧稅務,但這軍務卻一直由本將負責!如今徐州臧霸收兵屯於開陽一帶,自成霸主,孫觀、吳敦、尹禮等皆依附之,勢力龐大,一旦兵馬西征,臧霸乘虛禍亂徐州,又當如何?況且,討伐董卓,乃衆諸侯之大事,如若會盟,陶使君必須得親自前往,兵馬能不能動暫且勿論,臧霸之患未定,主公若是輕易離開徐州,一旦有事,誰來居中調停?”

糜竺聞言皺眉,如今徐州兵馬調度之權在於曹豹,他以事故推脫,確實比較難辦,而且人家說得的確在理,臧霸目前雖在名義上臣服於陶謙,但行事卻完全是自主自專,此人屯兵開陽,又收服了泰山諸賊爲己用,實力之大,足矣與徐州本地兵馬相庭抗禮,曹豹以此爲理由將陶謙留在徐州,確實也說的過去……

環視了廳堂一週,糜竺的眼光落在了陶商的身上,瞬時眼睛一亮。

還有辦法!

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二十六章 深山猛士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七百九十七章 終極版呂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八百五十九章 張飛的心情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虎寨第二章 遊說富商第七百一十一章 只許敗不許勝第六百四十章 阿飛的過去第六百三十九章 同出一脈第七百三十七章 黃敘的成果第六百四十一章 水軍科技第一百八十一章 作奸犯科諸葛瑾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月旦評與十句金語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三百七十四章 內 訌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將之才第四百五十章 少了兩個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語中的諸葛亮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三百九十一章 蓋世雙雄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一百零一章 五 賊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四百八十八章 傷心的俘虜袁譚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登的親近第八百五十四章 劉 表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八百三十四章 龐統獻策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百九十六章 曹府死士第七百二十二章 形勢急轉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婊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六百零一章 訪百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交換俘虜第五十五章 激將與利害第五百二十五章 白眼狼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子與王子 (第五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二百四十章 勝利榮光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黑山求援第二百五十六章 善保命之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文丑的決心第八百四十九章 二鮑第四百八十章 狂人禰衡第七百八十四章 陽謀離間第一百八十五章 赴任丹陽郡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賊終至第四百三十六章 曹陶再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九百零六章 相約奪長安第五百八十九章 跌落底谷的袁譚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一章 孤注一擲的袁譚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二百六十章 羣毆呂布第四百二十六章 丹陽兵本部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六百六十章 雄父衰兒第四百九十一章 袁紹的心痛第七百九十二章 曹劉之盟第四百零六章 四世三公之觴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攻打張白騎第八百二十九章 新的人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張仲景第二百二十六章 濡須惡戰(今日三更)第五百三十七章 天有二日第三百一十一章 糜竺擲金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與趙雲第九百零四章 張遼畫符第三百八十五章 孫策、諸葛與呂蒙第二百一十章 盟主誕生第十二章 上門尋仇第二百四十四章 張仲景第三十三章 曹陶之交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
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二十六章 深山猛士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七百九十七章 終極版呂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八百五十九章 張飛的心情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虎寨第二章 遊說富商第七百一十一章 只許敗不許勝第六百四十章 阿飛的過去第六百三十九章 同出一脈第七百三十七章 黃敘的成果第六百四十一章 水軍科技第一百八十一章 作奸犯科諸葛瑾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月旦評與十句金語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三百七十四章 內 訌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將之才第四百五十章 少了兩個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語中的諸葛亮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三百九十一章 蓋世雙雄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一百零一章 五 賊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四百八十八章 傷心的俘虜袁譚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登的親近第八百五十四章 劉 表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八百三十四章 龐統獻策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百九十六章 曹府死士第七百二十二章 形勢急轉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婊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六百零一章 訪百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交換俘虜第五十五章 激將與利害第五百二十五章 白眼狼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子與王子 (第五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二百四十章 勝利榮光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黑山求援第二百五十六章 善保命之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文丑的決心第八百四十九章 二鮑第四百八十章 狂人禰衡第七百八十四章 陽謀離間第一百八十五章 赴任丹陽郡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賊終至第四百三十六章 曹陶再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九百零六章 相約奪長安第五百八十九章 跌落底谷的袁譚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一章 孤注一擲的袁譚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二百六十章 羣毆呂布第四百二十六章 丹陽兵本部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六百六十章 雄父衰兒第四百九十一章 袁紹的心痛第七百九十二章 曹劉之盟第四百零六章 四世三公之觴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攻打張白騎第八百二十九章 新的人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張仲景第二百二十六章 濡須惡戰(今日三更)第五百三十七章 天有二日第三百一十一章 糜竺擲金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與趙雲第九百零四章 張遼畫符第三百八十五章 孫策、諸葛與呂蒙第二百一十章 盟主誕生第十二章 上門尋仇第二百四十四章 張仲景第三十三章 曹陶之交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