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三章 曹操崛起

陶商按照郭嘉進言的辦法,有條不絮的將司馬氏和太原王氏也拉入了東南察舉當中的體系裡來。

司馬朗就在陶商的手下,陶商給他察舉的權限,他自然是喜不自勝。

王允雲遊在外,但有裴淨跟着他,陶商時時都能掌握老爺子的東向。

王允雖然跳出三界外,但陶商讓他以太原王氏的身份察舉人才,王允自無不從。

他本人雖然不在金陵城,但太原王氏何等能量,只需派人往主家打個招呼,有些需要被察舉的人,自然聞風而至金陵城。

另外還有許靖,也被陶商納入了江南的察舉體系中。

許靖的身份比之太原王氏更不得了,尚書檯的尚書郎,從兄又是許子將,他舉薦的人,誰敢說一個不字?誰又有資格說一個不字?

陳登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果然沒有再繼續反對陶商安置招賢館的事宜。

東南的士族也自然不會再嘚瑟了,因爲陶商的舉動已經讓他們知道,這個年輕人的逆鱗不可觸碰。

指手畫腳間,東南士族的羣體整個變天,徐州士族、揚州士族、外來士族呈現三足鼎立的狀態。

而在東南地域士族羣體呈現鼎足互懟之時,士族手中掌握的一大部分蛋糕,也被陶商以招賢館和求賢榜的形勢,吸收到了自己的手中。

空缺的職務中,經由揚州,徐州,外來士族察舉的人才只佔了不到四成,剩下全都經由陶商通過招賢的形勢,來自己進行安排。

分化,減弱士族的政治權柄,這是陶商終此一生,都會無時無刻去進行的小事業。

招賢館設立,招賢榜打出,在東南境內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贊亦有之,貶亦有之。

不過招賢館,確確實實的爲陶商招募到了一批有真才實幹的寒門底層。

這些人在陶商的麾下,成爲了由他直接提拔起來的直接羽翼,協助他分化了江南士族權利,能力強且忠心的人,被直接委任到吳郡、廣陵郡、下邳國下屬各縣空缺的重要崗位上,用以作爲鍛鍊能力的平臺。

特別是年輕人,陶商大力着重培養。

而應招而來的人當中,有一些人的名字,倒是令陶商感覺着實詫異。

因爲這些名字,陶商是認識的。

董襲,會稽餘姚人。

凌操,吳郡餘杭人。

徐盛,琅邪莒縣人,近年因躲避戰亂而遷至吳縣。

潘璋,因好酒,家中貧窮,天性放蕩,而躲避至陽羨縣。

招賢館所招來的第一批人中,這幾個被陶商重點圈中,放到身邊進行培養。

……

……

就在東南四郡有條不絮的進行發展的同時,西北那邊的戰事終於進行到了尾聲,而校事府所帶來的戰事彙報,令陶商大爲吃驚。

歷史的車輪,開始發生了嚴重的偏差。

據奏報,呂布,李傕郭汜,馬騰韓遂,三方兵馬連續鏖戰之後,天子在不知名人物的協助下,居然秘密招來了袁紹和曹操的兩路奇兵。

袁紹的舉動還是有所保留的,他沒有親自出馬,只是派遣麾下的顏良、高覽、韓猛、蔣濟四將,率領三萬精銳人馬馳援長安。

相比於袁紹因爲士族限制,而不敢放開手腳的大幹,曹操卻是傾兗州之衆,毫無保留的直接攻入了西州。

袁曹兩方聯手,以曹操爲主,袁軍的顏良爲輔。

在抵達長安後,他們養精蓄銳,第一戰就擊潰了已經處於疲軟無力狀態下的呂布軍。

可憐的呂布最近實在是倒黴透了。

呂布軍的損耗實在太嚴重了,無奈之下只得倉惶敗走,直奔着北方狼狽而去。

而馬騰,韓遂,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這些西涼軍閥,因爲連番的廝殺鏖戰,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跟呂布相比,他們眼下的戰力和士氣,比呂布強不出多少。

曹操軍簡直就是來撿漏的一樣。

而且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曹操對於西涼軍閥們的戰術已經虛實情況,似乎非常瞭解。

據校事府的探子的情況來看,郭嘉斷定,曹操之所以連戰連勝,一定是有人在不斷的向他提供西涼軍的情報,才能讓他把時機抓的如此準確。

在早有預謀的曹軍和袁軍的連番攻擊下,關中諸將的兵馬被打的潰散的潰散,奔逃的奔逃。

甚至有很多西涼兵將直接向曹操投降。

袁軍和曹操繳獲了西涼軍的戰馬、軍械可謂無數。

但是這個時候,曹操出乎意料的,表現的非常的大度。

他將大部分的戰馬和軍械讓給了顏良,毫不心疼吝嗇,自己只是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

原因只有一個——他希望顏良趕緊滾。

顏良等人事前因爲得到了袁紹的授意,不敢在長安久留,於是火速撤兵返回幷州。

而曹操卻沒有立刻就走。

他與長安中的某個幕後黑手,在暗中繼續他們的勾連與圖謀。

李傕和郭汜等西涼舊將的潰散,跟隨他們一同逃跑的只有他們的舊部西涼兵,但是當年被董卓收編的何進曾執掌的洛陽南北軍,如今大部分的人卻沒有跟隨他們潰散。

這支兵馬,本來是天子最後的依仗,藉着這次機會,十三歲的劉協本可以想辦法重新收洛陽南北軍這支天下強軍於麾下,重振朝綱,再興漢室天下。

可惜,劉協年紀太小,沒有什麼威懾力,而他手下的公卿大臣也沒有能力,於是乎,便讓曹操撿了個大便宜。

曹操昔日本就是西園八校尉之一,算得上是何進的左膀右臂,對何進當年麾下的兵馬,自然是知根知底,極爲熟悉。

收服洛陽南北軍,對曹操來說,幾乎是不在話下。

而天子亦是在曹操和某個隱匿人物的推動與勸說下,被曹操遷移回了兗州之境,暫定遷至到濮陽。

曹操的兵馬迎接天子,剛剛返回到滎陽境內,馬騰和韓遂因爲咽不下這口氣,再一次的尾隨曹操趕到,與曹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鏖戰。

也難怪人家哥倆生氣,從西涼金城邊塞趕來,毛好處都沒得着,最後居然被曹操撿漏。

姓曹的實在是太不仗義了。

馬騰和韓遂雖然報仇心切,可惜他們兵馬的戰力與士氣,在與李傕,呂布等人的長時間惡戰下,已經消磨的差不多了。

馬騰的愛子馬超雖然神勇無敵,但終歸不過是一勇之夫,面對擅長謀略的曹操,以及他麾下精通兵馬戰陣的曹仁、曹純、夏侯淵、樂進、于禁等衆,亦是難敵。

就算是單挑,馬車遇上了曹軍的典韋,亦是隻有五五開之數。

再加上曹軍精銳,人多勢衆,謀士又極多,又有荀攸和程昱連番設計,馬騰和韓遂的老底幾乎是一仗賠了個乾淨。

這一仗打下來,曹操幾乎打掉了馬騰和韓遂的褲衩。

二人最終被曹操麾下謀主們設計設計,幾乎全軍覆沒,只是引百餘騎奔着金城的方向撤去。

一蹶不振,乃至於此。

而馬騰和韓遂在逃跑的同時,二人麾下有很多的士卒沒有依仗,不能及時隨同二人轉回關中,無奈之下,亦是隻能向曹操投降。

而投降曹操的馬韓聯軍中,亦是有兩名青年才俊令曹操頗爲賞識。

一名叫做龐德,一名叫做閻行。

長安一戰,曾威震天下的天下的西涼各路軍閥,不是被打趴下,就是麾下兵馬投降潰散,至此,西北的天下第一強終於兵名存實亡。

而曹操則經過此一戰,聲威大震,實力空前。

看着校事府人員送來的戰報,陶商的眼睛都有點發直了。

怎麼感覺,歷史的進程不但是加快了,而且曹操的實力好像比原本的同期,還要龐大了許多?

情況跟歷史上,着實是有點不太一樣了。

這到底是曹操的錯,還是我的錯?

歷史發生變動,已經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住了。

……

……

兗州,濮陽城。

曹操命鍾繇代替自己坐鎮洛陽,將司隸之地與兗州連成一片,以求擴大人口稅收,並逐漸侵蝕關中。

曹操自己則是領兵轉回了兗州的治所濮陽。

將天子劉協安頓好了之後,曹操大宴麾下的一衆文武官員,爲此空前的勝利慶賀。

而這次宴席中,他還特意請了一位從長安隨同而來的重要人物。

沒有這個人暗中與曹操的勾結,形勢絕對不會變的這般大好。

賈詡。

毒士就是毒士,幾番左右權衡之下,從董卓往下的西涼軍皆毀於其手。

酒宴上,曹操屢次舉盞向賈詡敬酒。

“此次若非文和先生相助,曹某焉能得此潑天之功?如今救駕得成,曹某深感快慰,這些人,都是曹某麾下的得力親信,文和先生日後與他們,還需多多親近纔是!”

賈詡淡然微笑,他以水代酒,遙遙向衆人舉盞,席間卻是很少說話。

曹操左一番捧賈詡,右一番捧賈詡,可無論怎麼捧,賈詡都是三鹹其口,說話比吃的飯都少,令曹操心中很是無奈。

這老傢伙當真是個沒有情趣的!無聊至極!

不過經過長安一戰,賈詡暗中與曹操聯絡,在打敗呂布,李傕,馬騰等人中間,所施展的手段令曹操歎爲觀止,心中對其可謂是佩服萬分。

得到這樣的一個人,遠比收納了洛陽南北軍或是受降諸多西涼軍衆都要來的值得呀。

因此,哪怕賈詡就是再沒有情趣,曹操也要熱臉去貼他的冷屁股。

第六百三十章 城池陷落第八百六十五章 滅孫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第一第八百一十四章 良機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三百二十三章 陶應裝憨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五百四十二章 惡戰不休第八百一十七章 陳留之變第三章 無緣愛恨第一百五十八章 袁家乾兒(第九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五百五十六章 許昌伏擊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陶商出動第七百零六章 兒子賣爹第三百九十一章 蓋世雙雄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將之才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七百七十三章 血色壽辰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五百四十五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四百四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八百六十八章 反擊龐統第七百四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七百八十二章 三枚釘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陽謀離間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四百零六章 四世三公之觴第五百六十五章 鏖戰結束第六百七十九章 坦誠相告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袁術的策略第八百七十五章 荊州之末第三百四十四章 燒麥溜苟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八百八十三章 轉戰宛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高何人也?第五百八十一章 陶軍劫馬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七百五十一章 心情低落的張郃第四十五章 車輪第三百二十二章 醉 酒第五百六十章 神乎其技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九百二十三章 捉放曹第六百八十六章 情深義重小袁熙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揚一益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胡 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虎賁統領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三百四十三章 濮陽麥田第四百二十四章 糜貞的湯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回攻成都第七百三十二章 你找人我也找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刺陶行動第四十八章 火 焚第一千零七章 一路坎坷第六百四十二章 交換條件第六百七十九章 坦誠相告第一千零二章 梟雄再會第五百二十二章 烏龜伸頭第七百七十八章 兵出中原第三百一十四章 郭嘉行刺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八百四十二章 許昌來信第七百六十九章 偷襲中的變故第一千零九章 轉攻後援第四百一十九章 袁家之子第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八百一十三章 水落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用八陣圖第六百八十五章 二女的不正常第六百一十六章 一棒一棗第七百三十四章 悍勇的河北兵卒第四百一十五章 袁紹救侄第五百二十八章 虎賁統領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二百零二章 三賊鼎立第一百五十章 外來士族(第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四百五十一章 勝負不分第七百四十章 虎父虎子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八百零七章 沉痛的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袁術的策略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六百四十七章 暫且罷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四百五十四章 甩手縣尊司馬懿第九百九十九章 碟中諜第八百零九章 再成全你一次第七百二十五章 高手過招第一千零二十章 忠臣第七十八章 分道揚鑣
第六百三十章 城池陷落第八百六十五章 滅孫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第一第八百一十四章 良機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三百二十三章 陶應裝憨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五百四十二章 惡戰不休第八百一十七章 陳留之變第三章 無緣愛恨第一百五十八章 袁家乾兒(第九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五百五十六章 許昌伏擊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陶商出動第七百零六章 兒子賣爹第三百九十一章 蓋世雙雄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將之才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七百七十三章 血色壽辰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五百四十五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四百四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八百六十八章 反擊龐統第七百四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七百八十二章 三枚釘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陽謀離間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四百零六章 四世三公之觴第五百六十五章 鏖戰結束第六百七十九章 坦誠相告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袁術的策略第八百七十五章 荊州之末第三百四十四章 燒麥溜苟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八百八十三章 轉戰宛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高何人也?第五百八十一章 陶軍劫馬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七百五十一章 心情低落的張郃第四十五章 車輪第三百二十二章 醉 酒第五百六十章 神乎其技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九百二十三章 捉放曹第六百八十六章 情深義重小袁熙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揚一益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胡 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虎賁統領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三百四十三章 濮陽麥田第四百二十四章 糜貞的湯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回攻成都第七百三十二章 你找人我也找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刺陶行動第四十八章 火 焚第一千零七章 一路坎坷第六百四十二章 交換條件第六百七十九章 坦誠相告第一千零二章 梟雄再會第五百二十二章 烏龜伸頭第七百七十八章 兵出中原第三百一十四章 郭嘉行刺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八百四十二章 許昌來信第七百六十九章 偷襲中的變故第一千零九章 轉攻後援第四百一十九章 袁家之子第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八百一十三章 水落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用八陣圖第六百八十五章 二女的不正常第六百一十六章 一棒一棗第七百三十四章 悍勇的河北兵卒第四百一十五章 袁紹救侄第五百二十八章 虎賁統領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二百零二章 三賊鼎立第一百五十章 外來士族(第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四百五十一章 勝負不分第七百四十章 虎父虎子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八百零七章 沉痛的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袁術的策略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六百四十七章 暫且罷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四百五十四章 甩手縣尊司馬懿第九百九十九章 碟中諜第八百零九章 再成全你一次第七百二十五章 高手過招第一千零二十章 忠臣第七十八章 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