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子龍往事

真定距離高邑大概有一百里路程,地勢平坦,一馬平川,若是乘坐馬車,不出三日便能抵達。

李嚴成功說服趙全夫婦前往高邑治病之後,便從縣城內找來幾輛馬車,不由分說地將趙家值錢的一些物件全都搬了上去,然後又安排兩名從劉虞軍中借來的隨軍醫者與趙全同乘一車,隨時爲趙全診病和治療。

真定如今是劉虞的主場,李嚴手持大公子的“介紹信”,從軍中弄幾輛馬車,借調百十號護衛,弄兩個醫者,還是不在話下。

劉和雖然去了信都,可大公子的名頭已然闖了出來,大夥兒都聽說過大公子在冀州這段時間的作爲,對於這個從小長在洛陽,之後侍奉兩任少帝的大公子還是十分期待。

能在董胖子手裡活下來,最終成功逃離長安,如今安然返回幽州,豈是簡單之人?

當然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公子目前還沒有返回幽州,不過在劉虞手下將領們看來,如今公子人雖然在冀州,誰還敢拿他怎樣?只要劉虞一聲令下,五萬大軍數日之間可以席捲冀州,誰能相抗!

就連劉虞聽說李嚴前來之後,都撥冗專門見了他一面。會面的結果還是令人鼓舞的,劉虞對於李嚴的才學能力比較認可,覺得兒子頗有眼光,竟然能在小小的丹水縣內慧眼識珠,找到李嚴這樣的可塑之才。

趙全透過車簾看着馬車外前呼後擁的上百護衛,心裡彷彿有種做夢的感覺,他實在無法想象某一日隨便從自家門口路過的一位書生,便有如此厲害的背景。現在他腦中想的是這個自稱李正方的書生到底是個什麼來頭,爲何要上趕着幫助自己?

趙全雖然只是趙家莊的一個種田莊戶,但不代表他就沒有頭腦和見識。若是老實巴交之輩,豈能做出讓弟弟從軍入伍這樣的決定?

趙全的病是因爲身體內的舊傷復發造成的,他在沒有病倒之前,那也是生龍活虎的一條好漢,拳腳上面的功夫在方圓十數裡也是響噹噹的,這趙家莊的老少爺們平日見了面都要喊他一聲“裡魁”。

裡魁,便是一里之地的頭目,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一個自然村落的村長。

漢代的行政級別從上到下依次爲中央、州、郡(國)、縣、鄉、亭、裡,這“裡魁”雖然不是“公務員”編制,但在數百人的村落裡也是有頭有臉被人尊重的人物。

趙全根本不擔心李嚴對自己會有什麼圖謀,家裡就那點東西,抵不過人家隨便找來的這幾輛馬車值錢;老婆不過是個姿色普通的婦人,而且人老珠黃,那李正方不過二十出頭,長的一表人才,要是對自己老婆會動什麼念頭,他第一個不相信;自己如今傷病在身,不過是個等死之人,似乎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

將這些都細細想過一遍之後,趙全最終將思路轉向年初離家而去的弟弟身上。

一想到弟弟,趙全原本空洞的眼神中忽然多出一抹光彩,臉上輕輕浮上了慰藉的笑容。

趙雲不是趙全的親弟弟,是趙家莊老族長的獨子,也是趙全的從弟。所謂的從弟,便是堂弟的古稱。趙全喊老族長爲叔,自幼父母雙亡,是趙雲的父親將其撫養成人。

那年黃巾亂起,一夥從下曲陽逃過來的強人闖進了莊裡,不由分說地便將老族長殺害,將他家中的糧食和財物搶掠一空,然後揚長而去。趙全的身上的舊傷也是那次造成的,當時他拼死護住了嬸嬸不受賊人的欺辱。

那年趙雲才十六歲,正在太行山中跟着一位老者學習武藝。

老族長死後,趙全便像兒子一樣默默地承擔起贍養嬸嬸的責任,可惜不到三年,嬸嬸便因爲積鬱所致而過世。等到趙雲二十歲這年藝成出山時,才發現家中的這場不幸變故。

年輕的趙雲,在父母墳前擦乾淚水,然後向趙全詳細詢問了當初那夥闖進莊裡的強人相貌特徵和去向,之後便離開莊子。

兩個月之後,滿臉胡茬的趙雲再度返回了趙家莊。

三個月之後,從井陘關那邊傳來消息,盤踞在附近山中的一股強人被人屠了個乾淨。這處寨子有數百人,是附近最大的一股山賊勢力。

雖然趙雲從未當面提起此事,可趙全卻知道這件事情一定是他乾的。

接下來的三年,趙雲便在莊中爲父母守孝,偶爾也會教授莊中孩童一些用來自保的武藝,偶爾也會悄悄地出去十天半個月。

每次他回來之後不久,便有新的消息傳來,說的是哪個山寨又被人屠了,哪些兇狠殘暴的匪首被人砍了腦袋掛在縣城的門外。

反正,自從趙雲下山之後,再沒有強人敢於進入趙家莊方圓十里之內。

因爲前事種種,所以趙全與趙雲雖然不是親兄弟,但感情深厚,有時還要勝過親兄弟。

趙雲還在家中時,對於趙全的話從來都是言聽計從,對於嫂子也是恭敬執禮。趙雲三年守孝滿了之後,趙全找到鄉老,請求鄉老去縣裡推薦趙雲代表本縣參軍報國。

鄉老也知趙雲身負絕世武功,也知道這幾年趙雲只憑一人便殺得方圓數十里的盜匪不敢來犯,所以去找了縣令,極力向縣令推薦趙雲。

縣令聽說趙雲的本領之後,便讓人將趙全和趙雲喊來,然後安排縣中孔武有力的壯漢測試趙雲的功夫,結果是八個手持棍棒的大漢圍不住赤手空拳的趙雲。

見趙雲如此厲害,縣令大喜,又向常山國相推薦趙雲。如此這般,經過一番輾轉,最後趙雲便帶着本郡數百後生前往公孫瓚處投軍。

馬車中的趙全,知道自己的弟弟不簡單,也堅信趙雲將來定能幹出一番大事,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趙雲幹出的事情會大到怎樣一種程度。

“敢問正方,你是否認識我那兄弟趙雲?”

心存疑惑的趙全,將李嚴請到車上,直言不諱地問道。

李嚴一路上都在跟趙全那個年僅十歲的兒子趙喜子東拉西扯,在外人看似閒聊的過程中,他已經基本上摸清了這一家子的情況,其中還包括趙全與趙雲此前的一些故事。

此時見趙全如此詢問,李嚴也沒有隱瞞,直言回答:“實不相瞞,就在前些日子,令弟曾陪同公孫瓚帳前從事關靖來過高邑一趟,當時我家公子見到令弟之後,便覺得格外投緣,十分的敬慕,於是生出結交之心。”

“不知你家公子如何稱呼?”趙全小心問道。

“我家公子名爲劉和,是天子侍中,也是太傅劉伯安的長子!”

“啊!可是那位在高邑城中舌戰羣英,力助韓州牧抵擋公孫瓚和袁紹吞併冀州的劉公子?”趙全臉上露出吃驚的表情。

“正是!”

“劉公子於常山國和中山國的百姓有大恩啊!若無他從中干涉,只怕如今的真定已是爭鬥不止,血流成河。”趙全有些感慨地說道。

李嚴此時心中想到:公子讓人四處散播高邑城中發生的事情,如今看來已經奏效,就連外郡鄉下農戶都知道了他的名字,這‘宣傳工作’果然十分重要!

“劉公子如此厚待我這樣一個卑賤之人,是否是想要招攬吾弟?”趙全倒是明白人,不等李嚴有意地引導,便想到了這一層。

“公子確有此意。令弟出自冀州,如今公孫瓚卻帶兵前來爭奪冀州,若非公子從中斡旋干涉,只怕令弟手上已經沾上了冀州士卒的鮮血。公子覺得像令弟這樣的天縱之才,跟隨公孫瓚那樣的人實在有明珠暗投之嫌,所以令我前來見你,讓你幫着勸說一番,讓令弟離開那公孫瓚。”李嚴小心地組織着語句,試圖讓自己說的話聽起來大義凜然一些。

趙全對於李嚴的話很是認同,點頭說道:“正方說的對,我雖然是鄉野卑賤之人,卻也知道男兒從軍是爲了戍邊守土,不是爲了屠戮同州袍澤。既然公孫瓚不是明主,而劉公子又如此器重吾弟,我這便給他書信一封,讓他舍了那公孫瓚,轉投公子帳前。”

“這樣做恐怕不妥。萬一令弟見信之後,覺得離開公孫瓚有背忠義之道,不肯回來,豈不是弄巧成拙?還是我讓人捎個口信給令弟,便說你病重難治,讓他趕緊返鄉探望,你看如何?”

“好,先把他喊回來,到時候我一定好好勸說於他,讓他離開公孫瓚。”

趙全說完這些話後,感覺身體疲憊,只好躺下來歇息。李嚴於是安慰幾句,下了馬車,然後趕緊喊醫者前來幫忙。趙全如今可是“香餑餑”,絕對不能出事情。

馬車之中,閉着眼睛的趙全心裡默唸:雲弟啊,這次可莫要怪哥哥多事,畢竟劉公子是以誠待人,又如此器重於你,跟着他這樣出身皇族的人,我們趙家遲早會成爲名門望族,而你也可以一展心中的抱負了。

馬車外的李嚴,騎在馬上暗暗琢磨着:公子啊,趙家這邊我是徹底給你擺平了,今後趙雲不但不會提着長槍扎你,還會對你感激有加,只是不知你在信都那邊能否將那些野心勃勃之輩擺平呢?

PS:南道感冒了,今天不打滾,

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73章 爭執與分裂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117章 坑爹的鐵蒺藜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82章 沙場秋點兵第5章 巧舌如簧第115章 貪婪是種病第429章 網開一面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6章 組團忽悠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487章 奇怪的病人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131章 大練兵(上)第421章 潛伏的細作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142章 警告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159章 高手對決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1章 猥瑣大公子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448章 長安又亂(下)第345章 合圍第35章 烈火燎原第284章 放風箏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367章 謠言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352章 血色雙旗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429章 網開一面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254章 送禮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381章 禍從天降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440章 一着不慎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95章 從符號開始第299章 香餑餑第38章 相遇第534章 入宮見皇帝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355章 誰偷誰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422章 夫餘人不憨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71章 各種黑第475章 常平倉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387章 子龍入洛陽第247章 北訪(中)第90章 發狠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460章 考察與重用第322章 攻!守!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189章 說服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157章 後怕第305章 鄭玄北上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254章 送禮第450章 分歧與合作第82章 沙場秋點兵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
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73章 爭執與分裂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117章 坑爹的鐵蒺藜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82章 沙場秋點兵第5章 巧舌如簧第115章 貪婪是種病第429章 網開一面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6章 組團忽悠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487章 奇怪的病人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131章 大練兵(上)第421章 潛伏的細作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142章 警告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159章 高手對決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1章 猥瑣大公子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448章 長安又亂(下)第345章 合圍第35章 烈火燎原第284章 放風箏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367章 謠言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352章 血色雙旗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429章 網開一面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254章 送禮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381章 禍從天降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440章 一着不慎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95章 從符號開始第299章 香餑餑第38章 相遇第534章 入宮見皇帝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355章 誰偷誰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422章 夫餘人不憨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71章 各種黑第475章 常平倉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387章 子龍入洛陽第247章 北訪(中)第90章 發狠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460章 考察與重用第322章 攻!守!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189章 說服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157章 後怕第305章 鄭玄北上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254章 送禮第450章 分歧與合作第82章 沙場秋點兵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