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黑裙少女

夜幕降臨,帳中已點了一盞小油燈,光線忽明忽暗,劉璟盤腿而坐,仔細打量着手上的金簪。

那個紅披風少女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是她的愛憎分明,除惡務盡,雖然做事比較魯莽,不計後果,但對於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女,他也不指望她會有多少理智和冷靜。

另一方面就是她的心狠手辣,皆是一劍斃命,又很難想象她只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女。

在金簪頭上刻着一個‘仁’字,估計是那個少女的名字,叫仁,卻不知她姓什麼,也不知她的武功跟誰所學,一看便是戰場殺人的武功,乾淨、簡潔,沒有一式多餘。

而且劉璟看出少女之劍是名家打造,削鐵如泥,鋒利異常,絕不是一般人能持有,這個少女恐怕來歷不簡單。

這時,門外傳來趙雲的聲音,語氣中帶着一絲責怪,“該練武了!”

劉璟心中因爲行春橋事件,心中着實煩亂,沒有練武的心情,既然趙雲親自來叫,他只得起身,抄起長槍出了營帳。

大帳外,趙雲騎在馬上,目光中有點責怪他的懶惰,在趙雲身邊還牽着另一匹馬,劉璟上前笑道:“兄長知道武昌城內下午發生的事情嗎?”

“你是說,行春橋那個案子?”

趙雲已從士兵口中聽說了此事,他看了一眼劉璟,有些疑惑地問道:“那件事和你有關係嗎?”

劉璟點了點頭,“正是我所爲!”

趙雲平靜看了他片刻,淡淡道:“不管你做了什麼事情,我都不想過問,我只關心一件事,教授你武藝,現在開始教你騎馬。”

他將馬繮繩扔給劉璟,“上馬吧!”

劉璟又驚又喜,終於教他騎馬了,他學着趙雲的樣子,踩着單邊馬鐙慢慢地翻身上馬,還好,戰馬非常溫順,使他居然順利上馬。

劉璟又將雙腳套進木繩圈中,穩住了身體,趙雲一抖繮繩,“跟我的姿勢,先把騎術練精了,以後再練習馬上作戰,”

兩人一前一後,在黑夜中向遠方操練場緩緩行去。

。。。。。。。。。。。。

武昌城內已亂成一團,一隊隊黃祖的部曲親兵在街頭奔跑,旅舍、酒館、青樓等等聚衆的公共場所,都一一搜查,抓捕一名佩雙劍的紅衣小娘,喧譁聲、叫罵聲此起彼伏,武昌城內鬧得雞飛狗跳。

靠近水門附近有一家規模頗大的私館,名叫‘水陸陶氏’,私館也就是後來的客棧,相對於官方的郵驛和傳舍,私人開設就叫做私館,又稱爲逆旅或者旅舍。

私館提供房間住宿,也提供米糧和柴禾,但需要自己動手做飯,所以大多數住店的旅人都是去外面酒館吃飯,直到晚上方回。

這傢俬館便是陶氏商行在武昌縣開設的一家客棧,不過並不對外營業,只供陶氏商行的人歇腳居住,屬於一種內部旅舍。

此時在後院的一間屋子裡,中年男子滿臉怒色,拍着桌子訓斥紅披風少女,“你是怎麼向我保證的,絕不闖禍,我相信你才帶你出去遊玩,可看看你做了什麼?十幾條人命啊!你怎麼下得了手!”

少女雖然低着頭,但一臉不服氣,她嘟囔道:“大哥率領千軍萬馬,殺人於野,何止十幾人,我爲什麼就殺不得?”

“住口!”

中年男子心中更加忿怒,重重一拍桌子,“這是一回事嗎?你若嫌少,你現在就出去,見人就殺,一晚上你也能殺成千上萬,那你也可以和兄長一樣名垂千古了,你怎麼不去。”

少女幾時受過這種斥責,她咬咬嘴脣,眼圈有些紅了,顫抖着聲音道:“我怎麼會隨便.....濫殺無辜,今天殺的十幾人......都是欺辱良善之徒,是惡人,師父和大哥都說過,除惡務盡,若放過他們,他們還會傷害更多良善,我...我沒有做錯。”

中年男子心中長嘆一聲,他不知該怎麼說了,少女把她長兄奉爲神明,一舉一動都以長兄爲楷模,還有她師父,那個以心狠手辣出名的碧雲寺老比丘尼,言傳身教啊!

也罷,此事回去告訴她母親,自己是無能爲力了。

半晌,他無奈道:“現在我先不說你這件事對錯問題,現在我們身處敵境,你卻惹事生非,萬一你們兄妹被官府抓住,我怎麼向你母親和兄長交代?”

這個指責少女能接受,她低聲道:“舅舅,我知錯了,再次絕不再魯莽。”

這時,屋外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吳公,小弟有消息。”

“請進!”

門開了,走進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男子,他叫陶政,是陶氏家主陶勝的次子,這次是專門陪同他們前來。

中年男子便對少女道:“去吧!向你四哥好好學一學,人家關門練武,足不出戶,哪像你,盡出去惹禍!”

少女忘記了剛纔的悲傷,心中又調皮起來,她吐了一下舌頭,踮着腳尖一溜煙逃走了,中年男子看着她調皮的模樣,無奈地搖搖頭,畢竟還是孩子啊!

陶政關上門,坐下道:“先說行春橋之事吧!仁姑娘運氣不錯,這次居然涉及到了劉備手下的大將.....”

他話沒有說完,門外便傳來少女驚訝的聲音,“就是那個少年將軍嗎?”

陶政驚愕地回頭望去,少女居然躲在門外偷聽,中年男子臉一沉,一聲喝斥:“阿仁,不準偷聽,快去!”

少女在門外嘟囔兩句,撅着嘴,一臉不高興地走了。

陶政聽她腳步聲走遠,這才繼續道:“現在城內已鬧得雞飛狗跳,不過因爲涉及到劉備手下大將,軍隊和官府還不敢細查。”

中年男子眉頭皺成一團,又問:“被殺的人是什麼背景?”

“被殺之人就是黃家三公子黃逸,黃祖之侄,事情有點鬧大了。”

中年男子心中揪成一團,黃祖之侄在他眼中不算什麼,關鍵這裡是荊州,不是江東,他沉吟一下又問道:“那個劉備手下大將又是誰?”

陶政搖了搖頭,“這個不知,只知道此人頗爲細心,替仁姑娘處理了後事,又把殺人之事攬到自己身上,圍觀人說是個少年將軍。”

中年男子沉思片刻,自言自語,“難道是關雲長之子關平?”

“這個就不知道了,或許是個無名小將。”

中年男子點點頭,不再追問此事,這時,陶政又道:“還有就是關於蘇先生之事,很遺憾,蘇先生不在武昌,好像去江陵了。”

他們所說的蘇先生便是黃祖副將蘇飛之叔蘇振,也是一名大商人,和陶家交情深厚,中年男子此次來武昌,就是想通過這個蘇先生認識蘇飛,不料他卻不在。

中年男子臉上露出失望之色,他千里迢迢跑來,蘇振居然不在武昌,令他計劃落了空。

在這次張武、陳孫的叛亂中,蘇振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是張武、陳孫與東吳聯繫的橋樑。

中年男子眉頭一皺,“此人不是和張武關係很好嗎?怎在這個關鍵時候跑了。”

陶政苦笑一聲,“或者他感覺到了事態不妙,怕被張武、陳孫造反牽連,我聽他府中人說,他是今天上午才匆匆離去,應該和劉備之軍到來有關。”

“這倒有點麻煩了。”中年男子揹着手在房間來回踱步。

陶政又着急道:“從今天傍晚開始,城門處加強了搜查戒備,今天晚上還只是搜查旅舍酒館,但明天就要全城搜查了,我建議我們立刻出城,先回柴桑避風頭。”

中年男子點點頭,出於安全考慮,也只有如此了。

........

校場上,劉璟正按照趙雲的指令練習馬術,他所騎的馬是一匹已近三十歲的老馬,雖外表依然比較壯實,但戰馬的精神已經消褪了,顯得萎靡不振,連劉璟這樣的外行也看出它的衰老。

趙雲心中有些歉然,實在沒有多餘的戰馬,只好用這匹老馬來教劉璟,不過老馬溫順,善識指令,有利於練習馬術。

這也是,荊襄是南方水鄉,出門習慣乘舟,不像北方主要靠畜力,馬匹確實不多。

劉璟前世就是一個對新鮮事務充滿好奇的人,小學二年級便無師自通學會了騎自行車,而今生依然保持着這種旺盛的求知慾。

他極爲聰明,才一個時辰便學會了騎馬,還騎得很不錯,能縱馬短距離奔跑了,趙雲對他的天資聰穎已經不再驚訝,如果這會兒劉璟提出,要出營疾奔,他也不會感到奇怪,他這個小弟沒有不敢做的事情。

劉璟騎馬興致極高,漢末已經有了馬鐙,不過只是單邊馬鐙,主要用於上馬,騎上馬後,另外有腳套,一種用布纏着木棍的軟套子,用來放腳。

另外馬鞍也出現了中間低兩頭高的雙翹馬鞍,可以防止人從馬背上滑落下去,這便是後來高橋馬鞍的雛形。

事實上,早在西漢年間,便有包括馬鞍和腳套在內的、適合行軍打戰的馬具出現了,從匈奴傳來,纔會有漢朝騎兵的大規模出現。

而到了兩晉南北朝,高橋馬鞍和雙馬鐙開始全面普及,重甲騎兵出現了。

而漢末三國正是一個馬具演化的關鍵時期,承上啓下,雖然沒有完全成熟,但實用性已經具備,所以曹操的虎豹騎、突騎兵等等騎兵軍種先後出現。

劉璟當然知道高橋馬鞍和馬鐙的優勢,甚至還有宋朝纔出現的馬蹄鐵,而這個時候,馬蹄是用厚厚的獸皮包裹。

但劉璟心裡明白,有些東西就算知道也不能做,一旦做出來,真正的受益者是北方曹操,而不是他們。

正在練習之時,大營那邊忽然燃起一片火光,點燃了無數火把,隱隱聽見有軍官大聲命令,“所有軍士統統起來。”

。。。。。。。。。。

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1128章 漢魏決戰(中)第808章 清算士族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920章 宛城異動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728章 平定河西第927章 暗流湍急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50章 新官上任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769章 江東風雲(十三)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184章 迎頭重擊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41章 伯侄夜談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662章 血戰木門(中)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164章 漫天要價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327章 安陸激戰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814章 蕭關陷落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43章 可疑之人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925章 宛城之困第248章 清船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89章 同進共退第903章 合肥條件第720章 姜維到來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33章 劉表的心事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1129章 漢魏決戰(下)第1095章 獵熊戰局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791章 監督之權第939章 假道滅虢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340章 四面楚歌第137章 血戰柴桑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852章 激戰區水(下)第1008章 劉曹聯姻(上)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276章 損兵折將
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1128章 漢魏決戰(中)第808章 清算士族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920章 宛城異動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728章 平定河西第927章 暗流湍急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50章 新官上任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769章 江東風雲(十三)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184章 迎頭重擊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41章 伯侄夜談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662章 血戰木門(中)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164章 漫天要價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327章 安陸激戰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814章 蕭關陷落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43章 可疑之人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925章 宛城之困第248章 清船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89章 同進共退第903章 合肥條件第720章 姜維到來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33章 劉表的心事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1129章 漢魏決戰(下)第1095章 獵熊戰局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791章 監督之權第939章 假道滅虢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340章 四面楚歌第137章 血戰柴桑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852章 激戰區水(下)第1008章 劉曹聯姻(上)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276章 損兵折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