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混亂的開局

五月,涿郡。

本應是農忙的月份,卻因爲太平道變了味道。

從涿縣出發到涿郡其他六縣,十萬戶六十萬丁口,包括民戶,蔭戶,大姓,良家子,無賴子幾乎全部動員起來。

儘管比西漢差上一截,然而東漢政權的政府權力延伸到“裡”一級單位。其組織動員能力在歷代王朝中仍算一流。

尤其面對太平道蛾賊。大姓郡望都非常惶恐。就怕蛾賊蔓延到涿郡。

對於小民來說,他們對太平道的觀感也不算好。

無論太平道的宣傳口號是什麼,也無論最高層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張角是怎麼想的。一個基本的道理不會變:是人就要吃飯。

不事生產,行軍打仗的軍隊要吃的更多。沒有自己的基業,沒有儲備。天下幾十上百萬蛾賊賴以生存的手段只有一個,搶。

豪門大姓他們會搶,小民百姓他們還要搶。區別在於前者搶了之後就殺,後者被搶之後會被裹挾,然後變成新的蛾賊。再在扭曲的人性作用下,加倍將自己受過的苦難施加在別人身上。

張角最開始的時候還會管一管。但實在是管不住。

無論如何,他變不出幾十萬大軍吃的糧食。要麼去搶,要麼餓死。這種情況下,大賢良師對手下人的所作所爲,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也因爲這些原因,太平道亂軍所過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所以人們纔會將黃巾軍稱作蛾賊。因爲他們就像蛾子一樣,將所有的莊稼全糟蹋了。

這種情況下,涿郡從上到下一齊努力。除了劉玄德麾下的三千義軍之外,從各縣調集,臨時招募的郡兵數量超過三千。來自郡望豪門的私兵數量更多,接近五千。這樣加起來,涿郡能戰鬥的兵力超過一萬。

一萬大軍。在東漢軍改民戶後,哪個郡平時能動員一萬大軍?

就算涿郡是幽州精華所在,丁口數量第一,也很難見到這樣的盛況——

可是劉焉還是害怕,甚至說恐懼,乃至絕望。

“一萬,只有一萬?!”

忙前忙後了幾個月,最後只徵募了一萬多兵?而且這一萬兵大多缺乏訓練——更準確的說是沒有人會練——這裡面不包括劉備。劉玄德倒是提出過將郡兵,豪強私兵與他招募的義兵組織起來由他一起訓練。但這讓劉焉更害怕了。

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准許郡內軍權集中在劉備一個人手上。對劉備的請求他直接搪塞說:“這樣豈不是太爲難玄德了?莫要太累,莫要太累——范陽盧氏士林正宗。盧中郎天下聞名,盧中郎族侄盧鏜鞍馬嫺熟,義兵交給訓練就是。至於郡兵由鄒都尉負責就好。”

劉備聽他這麼說,也只是笑着不說話。

范陽盧氏,說的自然是他的老師盧植家。如果按照原來的歷史,這一姓在未來是千年名門,宰相就出了二十二位。不過現在,范陽盧氏除了盧植一人足以稱道外沒什麼人才。

盧鏜盧子鳴劉備見過,的確像劉焉說的那樣鞍馬嫺熟,是一員勇將。

但勇將,鞍馬嫺熟不代表他會練兵,更不代表他能在幾個月內,將一盤散沙、山頭林立的豪強私兵訓練好。

不過因爲老師的關係,劉玄德與盧氏關係還算不錯。都尉鄒靖也一樣。所以劉焉拿這兩個人搪塞自己,劉備也不生氣。

他早知道劉焉不可能將兵權都給自己。

只是這樣一來,內部的問題劉焉放心,外部問題又該怎麼辦呢?

隨着中山國北部的唐縣失守,涿郡南方門戶大開,劉焉這才驚醒。

等他校閱三軍,發現除了劉備麾下一部七曲三千兵士之外,其他八千人馬看起來簡直一團糟。他這才慌了神,拉着劉備的手着急的直問:

“唐縣到涿縣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賢侄,你看這可如何是好啊?”

“明府不必擔心。”劉備安慰的說:“蛾賊不擅攻城,這幾個月內涿郡各縣城防都有加固,郡兵也有增加。再發動城內民壯。蛾賊短時間內攻不下城池的。

“是這個道理,可是……”

——原本劉焉也是這麼想的。依靠堅城防守,挫折蛾賊銳氣,再之後一鼓作氣將他們趕走……但是等蛾賊真的來了,他的心理又有了變化。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只是接近涿郡他就覺得害怕。那他們要是攻到了治所涿縣,兵臨城下又該如何?

當然表面上他絕對不會這麼說,只是拉着劉備情深意切的說:“玄德,我身爲郡守,守土有責。倘若蛾賊傷到涿郡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罪過。就不能,就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嗎?”

聽劉焉這樣問,劉玄德還沒說話旁邊的鄒靖已經着急的喊了出來:

“明府,我們只有一萬兵馬。黃巾大軍卻有近二十萬,野戰於我不利。倘若戰敗,我們也再找不出第二支軍隊了。後果不堪設想啊!”

鄒靖的話讓劉焉心情更加煩躁:“難道就任憑賊衆肆虐鄉野,屠殺無辜嗎?”他厲聲對鄒靖言道。

“這……”

鄒靖自然說不出這話。於是他用眼神示意兩側,要劉玄德與另一旁的盧鏜說話。

劉備暫且不說,年過三十,看起來頗爲魁梧的盧鏜盧子鳴卻非常的爲難。

從心裡說,他也贊同鄒靖的話。只是……他的家鄉范陽縣就在涿郡南面。倘若賊衆進入涿郡,首當其衝的就是他的家。所以他心裡面恨不得馬上帶着大軍南下,駐守范陽。

這兩種矛盾的心情在盧鏜心中不斷爭鋒,讓他一時間什麼都說不出來。

於是劉備開口:“明府所言的確有道理。我輩武人不能保境安民,留此軀何用?”

聽他這麼說,劉焉非常興奮,而鄒靖卻更慌張,正想要開口反駁,劉備已經自顧自的說下去了:

“當然鄒都尉說的也有道理。我軍兵力不足,倘若與賊征戰,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還是守城爲上——

但是,鄒都尉熟知兵法,必然知道這個道理:

久守必失。自古守城先守野。倘若不能野戰襲擾敵軍,那麼城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的。”

“這……的確是這個道理。”鄒靖楞了一下,而後點點頭。

“所以,我的計劃是這樣的。”劉備說:

“我軍兵少,騎兵卻多。所以應以步卒依堅城而守,騎兵在外伺機襲擊。等待敵軍疲憊之後再兩下合力,將敵軍擊垮。”劉備平靜的說道。

“——好,此策甚妙!”聽到這裡,劉焉已經忍不住叫了出來。

他就像之前從沒有因爲忌憚,分薄軍權而讓事情變糟一樣,再次非常親密的拉住了劉玄德的手:“賢侄,全靠你了。這一戰一定要贏啊!”

“備敢不盡力。”

劉玄德對他施了一禮。成爲了這支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的臨時指揮官。

他的任務是儘可能的在遠離涿縣。或者說遠離劉明府的前提下擊敗,至少擊退太平道的二十萬大軍——實際數量應該是十萬,但並不妨礙渠帥程遠志如此宣傳。這提升了劉備之前情報的可靠性。讓劉焉更加恐懼。也更不想管事了。

如果勝利的話,作爲郡守的他功勞當然是最大的。如果失敗的話,那是劉備那些人自己的錯。不關他的事。

劉焉的心態雖然很糟。但他甩手掌櫃的做法,還是給了劉備足夠的自主權。

郡守撒手不管,郡都尉鄒靖又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能遠不如劉玄德。也因此,劉備可以盡情施展才華,主持這場戰役。

以盧鏜爲帥,領郡內豪強門客,莊戶組成的五千鄉勇,與鄒靖爲帥,領三千郡兵主力守范陽。目的即是爲了滿足盧氏守護桑梓的需求,更爲了藉助他們的心願,儘可能激發他們的戰意。

郡府內,劉焉高座,閉目養神。好像神遊天外了一樣,任憑劉備籌劃。

聽到他將戰場定在范陽。他似乎鬆了口氣,但馬上又裝作神遊物外的樣子。

同時,盧鏜聽劉備這樣下令,滿臉漲紅好像非常激動。看向劉備的眼神充滿感激。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忍不住發問:“我等兩部主力守城,誰來守野?”

“自然我部義勇守野。”劉備毫不猶豫的說道。

“這……”聽劉玄德這樣說,鄒靖猶豫一下而後說道:“玄德所部雖然精銳,但人數畢竟太少。我八千餘兵馬守城,卻要玄德三千兵馬城外紮營,這有點……”

“是啊,不如我兩部各分一支兵馬,助玄德一臂之力?”盧子鳴也在一旁勸道。

“兩位好意心領。”劉玄德笑道:“我所設的營壘,未必不如城池堅固。更何況蛾賊所求是錢財與糧草。所以攻城力度必定更大。兩位兵多。守城更合適。”

“這……”

盧鏜與鄒靖兩人還想再勸,上首劉焉卻開口道:“玄德此言甚合我意!”

三人轉頭看去,就看到劉君朗滿臉堆笑,對劉備說道:“玄德不愧天下英雄。我看這樣佈置就好。若不是兵少,怎顯得出玄德氣概,又怎算得上蓋世奇功呢?盧壯士與鄒都尉都不要爭了。就按玄德說的佈置!”

“玄德領命。”

劉焉話音落下,劉備便站起身,行了一禮。

聽他這麼說,盧鏜與鄒靖還有些遲疑,卻也只好一起行禮。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第四章安北將軍公孫瓚第二十八章董白的未來幻想第二章合兵第四十九章地公將軍第十二章攻守第七十一章巡查第六章曹劉敘事司冀別第三十六章新時代,舊時代第十三章甘氏幼女第五十一章都是人才第八章初識第三十五章禪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第五十六章郡兵的職責與軍戶制度第十八章短兵相接第十七章小試牛刀第二十四章期許第八章小朝會第十四章府庫充實第一章鄴城事第四十一章張角在此第六十七章外交局勢不容樂觀第四十五章假田制與一千幾百個農稷從事第十二章對小孩子說謊不利於教育第十四章生氣第四十章第二個出局者第二章冀州牧第七章王見王?!第五十一章天下大吉第六十八章既然已經動手過了第十九章騎兵的硬碰硬的戰鬥(二更)第八十八章問題兒童與沮授第六十九章最終抉擇第二十三章夏糧憑據第十七章看前面的猛將第四十一章張角在此第四十一章大權在握,陰謀繼續第六十一章百萬規模的大會戰第十四章騎兵戰第二十四章伏屍數萬,流血漂櫓第二十四章伏屍數萬,流血漂櫓第九章戰爭就這樣開始了第五十五章鐵騎碾壓第六十五章風傳九州第十五章幸福感?第十七章收買第三十五章祝曰:賢才賢才入吾彀中第三十二章奪纛作品相關,練兵記錄第二十九章呂布的憤怒與不甘第五十五章韓遂的鐵騎第十九章陷陣第六章英雄交鋒第三十九章計劃中的軍隊改革第三十七章攻城第三十三章疑惑與拉攏第十七章小試牛刀第十九章立儲之爭第七章高門的優勢第九十一章箭術入神第五十二章士氣昂揚第三十三章慶功宴上第六十七章激動地要命的劉玄德第三十六章張角的現狀第五十六章豪邁或者瘋狂第二十四章風平浪靜的同時,內心深處多少有點呵呵第五章兩路人第六十六章戰爭的腳步臨近第十一章西域的女人都像你這麼大方嗎第二章出山第二十六章戰俘第六十一章困獸之鬥第三十章機會!!第四十一章大權在握,陰謀繼續第八十九章接風宴,最後的晚餐第五章遠航第八章新軍新風新人第二十六章貪婪與瘋狂第二十五章天子行獵第二十六章強弩三段式射擊第五十四章忠耶奸耶?第三十二章全線出擊第八十六章交給你們一項重要任務第七十一章巡查第六十三章亡命追逃第二十一章守望者第三十二章奪纛第七十三章你最終選擇了這條道路第十九章陷陣第二十八章皇甫再起第三十六章張角的現狀第五十五章鐵騎碾壓第十二章起兵第四章後宮擴充第二十四章期許第十四章騎兵戰第二十六章馴化第三十六章碾壓第三十二章預備第九十二章喜悅嗎第十章火焰
第四章安北將軍公孫瓚第二十八章董白的未來幻想第二章合兵第四十九章地公將軍第十二章攻守第七十一章巡查第六章曹劉敘事司冀別第三十六章新時代,舊時代第十三章甘氏幼女第五十一章都是人才第八章初識第三十五章禪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第五十六章郡兵的職責與軍戶制度第十八章短兵相接第十七章小試牛刀第二十四章期許第八章小朝會第十四章府庫充實第一章鄴城事第四十一章張角在此第六十七章外交局勢不容樂觀第四十五章假田制與一千幾百個農稷從事第十二章對小孩子說謊不利於教育第十四章生氣第四十章第二個出局者第二章冀州牧第七章王見王?!第五十一章天下大吉第六十八章既然已經動手過了第十九章騎兵的硬碰硬的戰鬥(二更)第八十八章問題兒童與沮授第六十九章最終抉擇第二十三章夏糧憑據第十七章看前面的猛將第四十一章張角在此第四十一章大權在握,陰謀繼續第六十一章百萬規模的大會戰第十四章騎兵戰第二十四章伏屍數萬,流血漂櫓第二十四章伏屍數萬,流血漂櫓第九章戰爭就這樣開始了第五十五章鐵騎碾壓第六十五章風傳九州第十五章幸福感?第十七章收買第三十五章祝曰:賢才賢才入吾彀中第三十二章奪纛作品相關,練兵記錄第二十九章呂布的憤怒與不甘第五十五章韓遂的鐵騎第十九章陷陣第六章英雄交鋒第三十九章計劃中的軍隊改革第三十七章攻城第三十三章疑惑與拉攏第十七章小試牛刀第十九章立儲之爭第七章高門的優勢第九十一章箭術入神第五十二章士氣昂揚第三十三章慶功宴上第六十七章激動地要命的劉玄德第三十六章張角的現狀第五十六章豪邁或者瘋狂第二十四章風平浪靜的同時,內心深處多少有點呵呵第五章兩路人第六十六章戰爭的腳步臨近第十一章西域的女人都像你這麼大方嗎第二章出山第二十六章戰俘第六十一章困獸之鬥第三十章機會!!第四十一章大權在握,陰謀繼續第八十九章接風宴,最後的晚餐第五章遠航第八章新軍新風新人第二十六章貪婪與瘋狂第二十五章天子行獵第二十六章強弩三段式射擊第五十四章忠耶奸耶?第三十二章全線出擊第八十六章交給你們一項重要任務第七十一章巡查第六十三章亡命追逃第二十一章守望者第三十二章奪纛第七十三章你最終選擇了這條道路第十九章陷陣第二十八章皇甫再起第三十六章張角的現狀第五十五章鐵騎碾壓第十二章起兵第四章後宮擴充第二十四章期許第十四章騎兵戰第二十六章馴化第三十六章碾壓第三十二章預備第九十二章喜悅嗎第十章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