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論尚武鄭玄點評

拜入鄭玄麾下之後,周圍前來觀禮的賓客紛紛前來道賀。關鍵是鄭玄的那些弟子們,此刻都成了士徽的同門,他們有不少還沒有出仕,比如說孫乾和國淵,王修已經出仕,所以只是託人送來了賀禮。

士徽對國淵這個人不是很清楚,畢竟三國人才輩出,不過《演義》裡面出名的就那麼些。次一層的,能夠知道諸如孫乾、糜竺、董允、鍾繇、樑習、程普、董襲之類已經難得。

不過深入接觸,卻是發現不管是孫乾,又或者是國淵,都有過人的才華。他們不僅對經學方面都有研究,治政,縱橫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國淵善於治政;而孫乾主攻縱橫,對治政手段也有研究;相對來說程秉更接近一個純粹的文人,或者從事教育事業。

其他門人多少在一方面都有才能,可見程秉的教導,或許也來自鄭玄的教導。

到底是一脈相承,士徽該投鄭玄門下,卻是很快就適應了下來。不同的是鄭玄更懂得如何把弟子的才能引發出來,按照他的說法:“你在武道方面天賦卓著,當以武道爲主,不可因爲學業而荒廢!治政自然有文臣負責,你只需要做到理解即可,沒必要親自去做。”

不過數算方面,鄭玄也建議士徽多做鑽研,作爲興趣來對待即可。

至於儒家經義,並不勉強,只需要懂得一些關鍵的知識點,那麼基本上已經能應對很多交涉的場合。禮法卻不能費,區分一個莽夫和貴族的關鍵,便是禮儀!

說穿了就是素質,在公衆場合,一個把垃圾丟到垃圾桶的人,和一個隨地亂丟垃圾的人,誰會給人更多的好感,這個不言而喻。和顏悅色者,初步接觸就能給予別人好感;大大咧咧者,甚至是怒目以對者,反而讓人避之不及。

若懂得禮儀,那麼就算是布衣,也可以是個無印的貴族;若不通禮數,哪怕是皇親貴胄,也不過是市井匹夫罷了。

不過按照鄭玄的意思:你若要學禮,那麼相應的知識也必須要累積。粗俗和野蠻只是匹夫保護自己的最後手段,若你不具備能保護自己的知識和手段,或許當個匹夫反而更有用。只是相對的,你的交際範圍,會被最大限度的壓縮。

鄭玄的教育,與其說是教授學問,還不如是教人如何去‘做人’。有時候士徽甚至覺得,鄭玄不去研究人性,然後著作一本《菜根譚》簡直浪費。只可惜,他也只是知道這本書的名字和大概的內容,否則的話拿出來裝一裝也挺好的。

眼看已經年末,按照士燮的意思,直至上元節(元宵)之後再回去不晚。畢竟如今東興縣的建設已經穩定下來,那邊有楊熊和木華黎看着,讓他在家裡好好學習。

士徽每天安排,差不多是早上習武,下午習文,晚上自學一個時辰後,回到臥室陪伴妻妾。到底是新婚燕爾,同時士燮也希望能早點抱上孫子。

拜師鄭玄的第五天,其他賓客已經陸續回去,也有些選擇留下來出仕。士燮自然不會錯過這些人才,孫乾和國淵文才最好,自然是被士燮忽悠着留了下來。

只可惜蔡邕過來,只是好好見見女兒,確認她幸福,就滿意的離開了。按照他的說法,他在吳郡顧家收了個弟子,不好長期離開。士徽想了想,那個弟子應該便是顧雍吧?

“恩師……”士徽按照習慣,在練武場裡面練習武藝。眼角突然看到鄭玄緩緩走來,不由得停止習武,上前行禮問安。

“繼續,爲師就看看!”鄭玄笑了笑,示意士徽繼續。士徽聞言點了點頭,繼續練習了起來。亂世即將到來,武藝纔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士徽一刻不敢怠慢。

“德樞所言不虛,叔守的武學天賦的確很好。”待士徽完成了一天的練習,鄭玄才點了點頭,緩緩上前。此刻他的身邊已經多了一座矮几,還有一個蒲團,顯然是下人準備的。

這五天和鄭玄接觸下來,士徽發現鄭玄對武人沒有任何歧視,和印象中那些所謂的‘大儒’完全不同。

這個時候鄭玄緩緩起來,卻是來到練武場,拿起一把弓,彎弓搭箭,略微瞄準就朝着靶子射了過去。讓士徽意外的是,箭矢居然命中紅星,可見鄭玄的弓術同樣不錯。

“很奇怪?”鄭玄看了看士徽,隨即又抽出三支箭矢,這下瞄準都不瞄準,彎弓搭箭就是三箭齊發,居然也是紛紛命中靶子。

這個時候,他才把弓放了下來,緩緩說道:“尚武之國,方可繁榮昌盛。若某天大漢荒廢了武事,則距離分崩離析不遠。”

“要說尚武,先秦士卒可謂錚錚鐵骨。可大漢尊儒之後,似乎那股血氣消散了。”士徽試探着問道。

“先秦尚武,是因爲《秦律》的特殊。”鄭玄卻似乎看穿了士徽的目的,“先秦選材,並非按照孝廉,條件有三:1、家貧者不取;2、會書寫,懂《秦律》;3、年齡在‘壯年’(17歲)以上。又提倡戰功封爵,是以關中百姓尚武。

一方面是貧窮,關中之地其實一直貧瘠,秦人想要過好日子只能從軍征戰;還有就是《秦律》徵發,不得不從軍出征。而既然出征,自然就奮勇殺敵,獲取戰功。

奈何先秦一統六國,南征北戰,秦地的百姓還剩多少?到頭來,反而是交州這邊的秦人比較多,反而關中的正統秦人已經沒有多少。

漢高祖是楚人,楚人出了名的好逸惡勞,其實真要算起來,其實人性本來就好逸惡勞。若非活不下去,或者想要過好日子,能躺着誰想起來工作?

高祖雖然以《秦律》爲基礎,制定出《漢律》,同時針對中原和楚地的情況進行改良,否則的話剛剛穩定下來的天下,必然又會硝煙四起。

正所謂衆口難調,你要得到一些東西,難免要犧牲一些東西。所謂政治,其實說來無非就是互相試探,互相妥協的過程。霸王得不到這個天下,便在於此,他不擅長與人妥協。

儒家從來沒有禁止動武,也不禁止百姓練武,君子六藝便包含了騎馬和射箭。我們其實都知道,暴力解決不了問題,但一個國家沒有暴力,同樣不行!”

士徽聞言,頓時明白過來,看來自己以前接觸過的的確是假儒學。看看這玩意,到了明清時代都變成了什麼玩意?!

同時也很佩服鄭玄,沒有盲目誇儒家,把其他學派作爲異端摒棄。或許也正是因爲這樣,他才能夠成爲一個真正的大家。

第104章 就招了個邢道榮第64章 犯漢者雖遠必誅第248章 士徽計斬西門慶(上)第355章 且看誰算到最後第373章 大殖民時代開始第244章 冥冥之中的變化第414章 愚蠢者與聰明人第180章 接二連三的驚喜(下)第26章 敵軍有援我也有第37章 歸家路父愛無疆第321章 陳宮設計博望坡第67章 但這樣真的好爽第147章 收甘寧又賺雙將第340章 新時代即將到來(上)第31章 作秀也罷終回府第183章 英雄盡入我彀中(3)第210章 來自新人的挑戰第154章 變化中的長沙郡第199章 報復瘋狂的報復第254章 賈詡的不安全感第438章 去篡位吧二皇子第151章 燙手山芋給劉表第263章 放榜日金榜題名第205章 再設宴開局糟糕第119章 險喪命楊熊去救第314章 赤兔是一個族羣第342章 曹丕南下見聞錄第40章 移駐海防建船塢第41章 遭遇夜襲秒破案第188章 求出路謀劃益州第32章 終上位士祗離家第353章 謀略戰誰算計誰第392章 孫策最終的決定第406章 利益能化敵爲友第400章 稱帝重要的決定第6章 人口增加士燮疑第412章 引狼入室好獵殺第146章 招募平民的真相第126章 烈火焚城玉璽出第233章 鄒氏手中的籌碼第348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159章 局勢嚴峻如何破第85章 爆增四十萬人口第285章 一炮雙響喜添丁第63章 欲修路越人來阻第172章 分三路席捲而過第144章 遇瓶頸天賦悖論第19章 青銅鑄造哪家強第357章 紅蓮染元吉發飆第228章 薛仁貴力抗呂布第78章 論六藝專精數算第17章 便是老三又如何第245章 謀揚州卸甲歸家第356章 這場仗尚未完結第125章 走山路突襲虎牢第314章 赤兔是一個族羣第310章 一切如軍師所料第419章 結果讓人鬆口氣第246章 瑣事自有妻妾幫第321章 陳宮設計博望坡第317章 短命二郎阮小五第57章 兒在外家人掛心第341章 新時代即將到來(下)第224章 升級難前線戰況第94章 無人受還得士燮第258章 初試真的很簡單第445章 安息皇帝換人了第266章 文武試前三名們第47章 交趾豐收再招人第411章 突然繁華的邊境第219章 大擴軍召集諸將第255章 賈詡的真正目的第365章 桃園之誓終破碎第255章 賈詡的真正目的第418章 程序升級已完成第206章 本是同根也有仇第15章 父子談話糧換人第131章 打臉是不存在的第363章 架在脖子上的刀第170章 滅何家一個不留第48章 再建港口敵蹤現第121章 呂布傷按兵不動第198章 戰爭落幕黃忠降第174章 敵軍就在鐔成縣第318章 對不起此路不通第165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274章 居然恐怖如斯第48章 再建港口敵蹤現第40章 移駐海防建船塢第90章 朱符死士徽出征第142章 自帶三角戀屬性第56章 人多就是力量大第303章 攻袁術來了馬騰第254章 賈詡的不安全感第167章 反倒武陵最先降第354章 稍微有點長進了第141章 白板也有可取處第217章 海洋探索無窮盡第108章 誰說孫堅是莽夫第361章 敵人確實在進步
第104章 就招了個邢道榮第64章 犯漢者雖遠必誅第248章 士徽計斬西門慶(上)第355章 且看誰算到最後第373章 大殖民時代開始第244章 冥冥之中的變化第414章 愚蠢者與聰明人第180章 接二連三的驚喜(下)第26章 敵軍有援我也有第37章 歸家路父愛無疆第321章 陳宮設計博望坡第67章 但這樣真的好爽第147章 收甘寧又賺雙將第340章 新時代即將到來(上)第31章 作秀也罷終回府第183章 英雄盡入我彀中(3)第210章 來自新人的挑戰第154章 變化中的長沙郡第199章 報復瘋狂的報復第254章 賈詡的不安全感第438章 去篡位吧二皇子第151章 燙手山芋給劉表第263章 放榜日金榜題名第205章 再設宴開局糟糕第119章 險喪命楊熊去救第314章 赤兔是一個族羣第342章 曹丕南下見聞錄第40章 移駐海防建船塢第41章 遭遇夜襲秒破案第188章 求出路謀劃益州第32章 終上位士祗離家第353章 謀略戰誰算計誰第392章 孫策最終的決定第406章 利益能化敵爲友第400章 稱帝重要的決定第6章 人口增加士燮疑第412章 引狼入室好獵殺第146章 招募平民的真相第126章 烈火焚城玉璽出第233章 鄒氏手中的籌碼第348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159章 局勢嚴峻如何破第85章 爆增四十萬人口第285章 一炮雙響喜添丁第63章 欲修路越人來阻第172章 分三路席捲而過第144章 遇瓶頸天賦悖論第19章 青銅鑄造哪家強第357章 紅蓮染元吉發飆第228章 薛仁貴力抗呂布第78章 論六藝專精數算第17章 便是老三又如何第245章 謀揚州卸甲歸家第356章 這場仗尚未完結第125章 走山路突襲虎牢第314章 赤兔是一個族羣第310章 一切如軍師所料第419章 結果讓人鬆口氣第246章 瑣事自有妻妾幫第321章 陳宮設計博望坡第317章 短命二郎阮小五第57章 兒在外家人掛心第341章 新時代即將到來(下)第224章 升級難前線戰況第94章 無人受還得士燮第258章 初試真的很簡單第445章 安息皇帝換人了第266章 文武試前三名們第47章 交趾豐收再招人第411章 突然繁華的邊境第219章 大擴軍召集諸將第255章 賈詡的真正目的第365章 桃園之誓終破碎第255章 賈詡的真正目的第418章 程序升級已完成第206章 本是同根也有仇第15章 父子談話糧換人第131章 打臉是不存在的第363章 架在脖子上的刀第170章 滅何家一個不留第48章 再建港口敵蹤現第121章 呂布傷按兵不動第198章 戰爭落幕黃忠降第174章 敵軍就在鐔成縣第318章 對不起此路不通第165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274章 居然恐怖如斯第48章 再建港口敵蹤現第40章 移駐海防建船塢第90章 朱符死士徽出征第142章 自帶三角戀屬性第56章 人多就是力量大第303章 攻袁術來了馬騰第254章 賈詡的不安全感第167章 反倒武陵最先降第354章 稍微有點長進了第141章 白板也有可取處第217章 海洋探索無窮盡第108章 誰說孫堅是莽夫第361章 敵人確實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