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毒士之計

熟讀三國演義的劉協,生怕黃忠再次馬失前蹄,敗於關羽刀下,特意下旨叮囑黃忠注意釘牢馬蹄鐵,避免打滑摔倒。

只是他料想不到的是,黃關大戰,這次馬失前蹄的不是黃忠,居然是沒有赤兔馬的關羽,多日以後他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居然忍不住一口老酒噴在龍案上。

“陛下真神人也!”此時的黃忠,心中對那尚未謀面的傳說中的聖君佩服得五體投地。

血色長刀直指關羽:“念同門之誼,且饒你性命,換馬來戰。”

關羽滿面羞愧的站起身來,飛身上馬,倒拖着長刀敗陣而回。

這一敗陣之後,諸葛亮便藉故死活不願讓關羽出陣單挑,氣得關羽暴跳如雷卻毫無辦法,因爲臨行前劉備一再叮囑凡事以諸葛亮爲主。這邊蒯家兄弟也不願意黃忠再去冒險單挑,畢竟守城纔是重中之重。

就在諸葛亮和蒯家兄弟各展奇謀,一攻一守,相持不下的時候,一封飛書自中原飛至荊州。

此時的劉協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渡江之戰。華佗苦苦訓練數月的醫護營終於派用上場,荊州數千的或輕或重的傷兵都得到醫治,只有少數實在傷重又延誤了醫治時間的傷兵不治而死,大部分傷兵都逐漸治癒。能戰的繼續作戰,已傷殘無法再戰的士兵則發放安家糧餉遣回原籍。

大漢陛下的恩德深深的折服了荊襄之地的軍民,八萬多荊州軍正式併入漢軍,一時間江北的漢軍達到十八萬之衆。

然而漢軍縱橫中原和關西之地。靠的是無雙的鐵騎,而渡江卻需要的是船堅器利。所以目前最缺的是船隻。荊州原有水軍三萬,大小船隻上千。但是要想渡江征戰江南卻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荊襄之地的工匠在襄陽雲集,大量建造船隻,精通水戰的蔡瑁和張允兩人負責監工。

與以往船隻不同的是,每艘新制的鬥艦上都加上了弩炮和火炮,即將龍弩固定在船身上,另外增加了最原始的松木挖空爲炮管的土炮,雖然威力遠遠不如後世的艦炮,卻也能起到震懾效果。

然而西蜀那邊的局勢卻令劉協心中惴惴不安。因爲西蜀軍已掃平除房陵以外的整個關中之地,蜀軍正逐漸向房陵聚集,一心要拿下房陵,威逼襄陽。據隱龍密報,陳到和張任兩人已率五萬蜀軍正往房陵增援,其中包括三千白耳精兵。

蕭南天將賈詡的密信呈遞給劉協,劉協拆信之後不禁神色一喜。

賈詡說劉備雖佔了漢中,但是大後方卻未穩,劉璋和劉辯對劉備都猜忌很重。益州的老將們對關羽、張飛和陳到等人並不服氣,還有益州的許多大姓家族對外來爭利的劉備部屬也是排擠嚴重。

所以賈詡獻計三條:第一,在成都等地散佈謠言,說劉備和諸葛亮意欲打下漢中之後。在漢中之地建立根據地,自立爲王,引起劉辯和劉璋的猜忌;第二。趁益州空虛,派一能言善辯之士。遊說益州雍姓大族之族主雍闓趁機起兵驅逐劉備,雍闓不但在益州土著大族之中威望很高。而且在當地漢人和彝人心目中也有很高的地位。劉備等人來到益州之後,屢屢侵犯了益州大族的利益,所以益州大族都對劉備怨言很大,若能遊說雍闓起兵,就算不能成事,諸葛亮等人也不得不回師救成都。

劉協將信遞給徐庶和龐統兩人,兩人不禁連連稱好計。

徐庶和龐統兩人生於荊州士家,故善使陽謀,而賈詡來自西涼虎狼之地,擅長毒計,也算是各有所長。

劉協問道:“何人可施此二計?”

龐統道:“若是散佈謠言,隱龍衛可爲之。至於遊說雍闓之事,非能言善辯之士不可,尚無合適之人可推舉。”

徐庶笑道:“臣薦舉一人,必可成功。”

劉協眉頭輕展,微微笑道:“速速說來。”

徐庶道:“山陽人伊籍擅辯論,有急才,荊州士人皆敬重,可擔當此任。”

劉協思索片刻,立即笑道:“就依元直之言。”

劉備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在荊州呆過,而是直接去了益州,原本屬於他的荊州謀臣猛將現在都可以歸於自己麾下了。

伊籍,在歷史上是劉備的重要謀士之一,而且其辯才連孫權都歎服,應可擔當此重任。

……

天府之國的中心——成都。雖然自黃巾之亂以來,中原各地戰亂連年,百姓飽受戰火之苦,然而蜀川之地卻一片平和,未受波及。如果不是少帝劉辯隨同劉備入川,這裡簡直就是難得的一片桃源盛世。

如今諸葛亮等人東攻漢中,將十萬川中子弟捲入戰火,已令許多百姓不安和反感。

雖然已是初秋時節,蜀中盆地卻依然是暑氣未退,成都城裡的睡不着的小屁孩們一大早就從家中蹦了出來,在空曠的街道上和習習的晨風中嬉鬧。

“糖葫蘆來嘍~”

一聲清脆的聲音打斷了正在玩得熱火朝天的小孩們的興致,一個頭戴遮眼草帽的漢子,一手舉着一杆鮮翠欲滴的糖葫蘆吆喝着走了過來。

小孩們一個個圍了過來,望着那紅豔豔的糖葫蘆直流口水。

那戴草帽的漢子問道:“小鬼們,你們想吃嗎?”

衆小孩異口同聲的說道:“想吃。”

雖然他們知道說了也是白說,因爲他們的褲兜裡比他們的臉乾淨多了,沒錢是不可能吃得到這香甜的糖葫蘆的。

“你們有錢嗎?”

“沒……有……”

那漢子咧嘴笑了:“沒錢沒關係,只要你們幫我做一件事,一人都可以分到一串糖葫蘆。”

小孩們呆住了。一個年紀稍大的小破孩搖頭說道:“叔,我們不做壞事。”

那漢子生氣的說道:“做什麼壞事。叔長得那麼像壞人嗎?叔教你們念一首歌,你們每天念二十遍。就可吃到一串糖葫蘆。”

三天之後,一首童謠傳遍成都城的大街小巷,然後逐漸傳至了皇宮之中。

“文田之君,起於漢中;大耳之帝,立於東川。”

……

就在劉備氣急敗壞的追查童謠的來源之時,一名神秘的中年文士自襄陽順水而出,水陸並進,日夜兼程進入益州南部。

十數日之後,益州郡太守雍闓迎接到一位神秘的客人。

……

房陵城。

天色微明。雄偉地城廓沐浴在淡淡晨曦中。遠遠望去,雲霧繚繞、層巒疊嶂,風景如畫。

“嗚~~”

一聲嘹亮的號角聲綿綿響起,城下的蜀軍又攻城了,這時的攻守之戰已達一月之久。諸葛亮和關羽不過三萬大軍,而城中的荊州漢軍外加楊任的漢中軍,總兵力也達到了兩萬多,所以漢軍根本不懼蜀軍的攻城。

雖然諸葛亮足智多謀,但是三個臭皮匠尚可抵上諸葛亮,何況是大名鼎鼎的蒯家兄弟。所以任諸葛亮智計百出。卻無法撼動房陵城半步。須知此時的諸葛亮也不過二十歲,比起歷史上出山的時候少了好幾歲,尚未到智若妖魔的地步。

“咚咚咚~~”

“吼嗚嗚~~”

房陵城下,綿綿不息地戰鼓聲以及低沉地號角聲響徹長空。一望無垠地曠野上,漢軍潮水般席捲而至.一杆蒼勁大旗迎風獵獵招展,上繡威風凜凜地一個“漢”字。

城上城下的軍隊。都自稱漢軍,一個奉劉協僞帝,一個奉劉辯爲君。

大旗下,關羽一身戎裝和諸葛亮並排而立。與以往不同的是,兩邊增加了兩名猛將。

一個四十多歲的。神態威嚴,手中的長槍槍刃閃着寒光;一個不過二十幾歲。銀槍白馬,頗有趙雲之風。在他們身後,森森鐵甲匯聚成一片鋼鐵地汪洋,閃爍出懾人地冷意。一杆杆長矛直刺長空,還有頂盔上那白色的犛牛尾,在朝陽地照耀下亮麗如雪。

精銳!真正地漢軍精銳!白耳精兵!

遠處,楊任目露讚歎之色,喟嘆道:“此~~真精銳之師也!”

“嗬~~”

“嗬~~”

“嗬~~”

蜀軍軍陣中忽然響起有節奏地號子聲,蒯良目光一凝,瞳孔霎時縮緊,驚道:“井闌!?”

衆人紛紛翹首而望。只見一望無垠地曠野已被無盡地蜀軍鐵甲所覆蓋,浩瀚地蜀軍後陣,忽然鬼魅般豎起一座座“木塔”,在那亮整齊地號子聲中,木塔越豎越高、最終直刺長空。

蒯越冷笑道:“井闌雖利,在連弩面前也不過爾爾,再敢向前,必以連弩射之。”

諸葛亮把手一揮,沉聲道,“傳令,攻城!”

肅立諸葛亮身後地傳令兵將手中三角令旗狠狠揮落。頃刻間,綿綿不息地戰鼓聲陡然一轉而變得激越起來,低沉地號角聲亦陡然變得嘹亮至極.嚴陣以待地蜀軍將士立刻開始移動起來。

攻城戰又要開始了!

房陵城下。

“白耳軍前進~~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一排排身披厚重鱗甲地步卒喊着整齊地號子,踩着整齊地步伐、洶涌而前.冰冷地鐵甲、沉重地大盾交織成一堵堵令人窒息地堅牆,而鐵盾之間又伸出一片如林般的長槍,向着房陵城樓無可阻擋地推進,只片刻功夫,已然推進到距離城門不足百步之遙處。

在他們身後,矗立着近百架攻城雲梯。

城樓上,黃忠目光一凝.厲聲大喝道:“放箭~~”

咻咻咻!

漫天破空聲響起,一排排弩箭如傾盆大雨般從城樓上疾射而下。

城樓下。

“樹~~盾!”

陳到一聲令下,重甲步卒將手中地沉重大盾往地上狠狠一頓,頓時出一聲震耳欲聾地巨響,霎時間,一面面堅固地大盾已經連在一起,結成一堵堵牢固地堅牆,傾泄而下地箭矢攢射而至.聲聲悶響中,大盾上已經插滿了羽箭.躲在大盾後面地重甲步卒卻是毫無損。

漢軍後陣,諸葛亮表情冷漠,沉聲道:“井闌~~前進!”

轟隆隆~~

傳令兵將手中令旗狠狠揮舞兩下。

“井闌~~前進!”

轟隆隆~~

井闌越來越近,逼近了房陵城下百步之外,進入了連弩的射程甚至普通弓箭的射程,可是井闌頂上卻空無一人。

射!

諸葛亮一聲令下,井闌頂上突然冒出無數的人頭來,個個手持一把帶匣的弩箭。

連弩!

蜀軍也有連弩!

殺!

陳到長槍指天,發出攻城的號令。

三千白耳精兵舉着大盾,挺着長往城樓下緩緩繼續前進,後面的雲梯隊從隊列間隙中迅速的衝了過來,奔往城牆下。

高空中,井闌上箭如雨下,與城樓上的漢軍對射着,而井闌的高度比城牆還高上半截,雖然諸葛連弩不如馬鈞連弩強勁,卻也將城樓上壓制得喘不過氣來。

殺!

黃忠手持血色長刀,狠狠的將一名剛剛爬上城樓的白耳精兵劈了下去。

殺!

漢中名將楊任也不甘示弱,一槍將一名敵兵挑向長空。

關羽、陳到和張任三將紛紛不甘示弱,縱身下馬,提起武器向城樓奔去。

眼看一場慘烈的血戰拉開了序幕。

嗚嗚嗚嗚~

一聲高昂的號角聲響了起來,隨即又想起鳴金之聲。

剎那間,城上城下交戰雙方的將士都呆住了。

這是蜀軍撤退的命令!

第48章 最後一擊第299章 暗靈第287章 君臣舌辯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187章 金城決水第164章 漢帝大婚第214章 治天下容易治後宮難第63章 名匠試水第104章 傷逝第23章 十八諸侯第194章 龜茲公主第14章 香消玉殞第315章 天下歸心第157章 兵臨虎牢關第251章 江東周郎抱歉第31章 送狼出戶第147章 無敵鐵騎第62章 三位皇叔第116章 亂象漸生第315章 天下歸心第194章 龜茲公主第17章 鐵匠翻供第27章 復仇第300章 兵臨城下第9章 九五之尊第301章 大軍西征第187章 金城決水第246章 臨江賦詩第79章 誓師西征無題第315章 天下歸心第24章 溫酒敗華雄第224章 圍殲第202章 平定西域第50章 一箭震三軍第143章 決戰(四)第98章 暗流涌動第254章 渡江大戰第136章 初賽第172章 夜鷹出擊第95章 灞橋相會第227章 潛龍秘碟第22章 怡雲閣第11章 救兄第45章 傾國紅顏第279章 三十年愛恨塵與土第185章 月下風情第4章 魔王來訪第203章 神醫華佗第153章 退出幽州第140章 決戰(一)第59章 私藏玉璽第118章 修羅騎逞威第182章 平定關中第194章 龜茲公主第109章 積蓄力量二百二十一章 火燒博望坡第5章 溫明議政第19章 “奸雄”殺不殺?第313章 夜襲鹿頭山第129章 突圍第22章 怡雲閣第30章 初得名將多情的殺手多情的皇帝第73章 血劫第170章 白雪的白第34章 恩仇難了第240章 鐵鎖橫江第20章 破賊大計第90章 夜襲潼關第52章 風雲乍起第278章 大破連環馬第295章 易幟第149章 長城誓師第135章 神秘“姑姑”第178章 合陽之戰第104章 傷逝第281章 弔唁第223章 水淹定穎第277章 橫穿大漠第42章 弔唁袁氏新年快樂第128章 深夜被圍第297章 開門死戰第283章 圍截重重第188章 攻破允吾第200章 請爲皇妃第88章 危難之時故人來第58章 論功行賞第248章 刺龍第50章 一箭震三軍第185章 月下風情第154章 神秘的幽州軍第241章 劃江而治第93章 疾襲華陰第106章 福禍難測第225章 袁術授首第7章 劍聖第266章 彭蠡澤鱷戰
第48章 最後一擊第299章 暗靈第287章 君臣舌辯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187章 金城決水第164章 漢帝大婚第214章 治天下容易治後宮難第63章 名匠試水第104章 傷逝第23章 十八諸侯第194章 龜茲公主第14章 香消玉殞第315章 天下歸心第157章 兵臨虎牢關第251章 江東周郎抱歉第31章 送狼出戶第147章 無敵鐵騎第62章 三位皇叔第116章 亂象漸生第315章 天下歸心第194章 龜茲公主第17章 鐵匠翻供第27章 復仇第300章 兵臨城下第9章 九五之尊第301章 大軍西征第187章 金城決水第246章 臨江賦詩第79章 誓師西征無題第315章 天下歸心第24章 溫酒敗華雄第224章 圍殲第202章 平定西域第50章 一箭震三軍第143章 決戰(四)第98章 暗流涌動第254章 渡江大戰第136章 初賽第172章 夜鷹出擊第95章 灞橋相會第227章 潛龍秘碟第22章 怡雲閣第11章 救兄第45章 傾國紅顏第279章 三十年愛恨塵與土第185章 月下風情第4章 魔王來訪第203章 神醫華佗第153章 退出幽州第140章 決戰(一)第59章 私藏玉璽第118章 修羅騎逞威第182章 平定關中第194章 龜茲公主第109章 積蓄力量二百二十一章 火燒博望坡第5章 溫明議政第19章 “奸雄”殺不殺?第313章 夜襲鹿頭山第129章 突圍第22章 怡雲閣第30章 初得名將多情的殺手多情的皇帝第73章 血劫第170章 白雪的白第34章 恩仇難了第240章 鐵鎖橫江第20章 破賊大計第90章 夜襲潼關第52章 風雲乍起第278章 大破連環馬第295章 易幟第149章 長城誓師第135章 神秘“姑姑”第178章 合陽之戰第104章 傷逝第281章 弔唁第223章 水淹定穎第277章 橫穿大漠第42章 弔唁袁氏新年快樂第128章 深夜被圍第297章 開門死戰第283章 圍截重重第188章 攻破允吾第200章 請爲皇妃第88章 危難之時故人來第58章 論功行賞第248章 刺龍第50章 一箭震三軍第185章 月下風情第154章 神秘的幽州軍第241章 劃江而治第93章 疾襲華陰第106章 福禍難測第225章 袁術授首第7章 劍聖第266章 彭蠡澤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