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大軍西征

公元206年春,曹丕自焚,曹植與曹衝二人率殘餘曹軍出城投降,青州之內叛亂徹底平定。

正如劉協所預想,平叛結束之日,尚未誤了種麥時間。

大戰結束之後,劉協接受了年已過七旬的司空蔡邕的請辭,這位清流派的首領、經學巨匠、飛白體的創始者,因爲歷史的改變,未被王允處死,已經比歷史上足足多活了二十四年。

捨命傳信的荀攸接替了蔡邕成爲司空,這位聞名天下的潁川荀氏家主,成爲三公之一,除了救駕有功受賞之外,也算是漢帝對天下士族的安撫。

獻城有功、絕才豔豔的司馬懿,被封爲冀州刺史。

曹操麾下名士鍾繇,在曹氏叛亂之後,便隱居鄉里,被盧植推薦,經漢帝敕準之後,被拜爲冀州刺史。

歷史上的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因平叛有功,拜爲武威將軍,節制青州軍事。

奉漢帝和賈詡之令,潛伏在曹營多年的魏延,因平叛有功,拜爲龍驤將軍,節制冀州軍事。

跟隨漢帝多年的胡車兒,勞苦功高,不再擔任近衛營統領,以武衛將軍之職,駐軍下鄴,節制徐州軍事。

馬超之弟馬岱,被徵召入京,拜爲近衛營中郎將,統領近衛營全軍。

此後連續五年,天下相安無事,雖然益州邊境不時有小摩擦,但也只限於小摩擦而已。

公元206年秋。遼東太守公孫度,這位原本應在204年病死的遼東梟雄,因爲歷史的改變而多活了兩年。終究還是病死了。

公孫度一死,長子公孫康也莫名其妙的被一房新買的小妾在洞房花燭之夜刺死,其弟公孫恭繼位。

公孫恭幼年得病,喪失了生育能力,而且一直身體虛弱。漢帝劉協傳旨正式敕封公孫恭爲遼東太守,又令魏延和公孫續率三萬精兵越過長城,解除遼東地方兵權。駐軍襄平,節制遼東軍事。在解散遼東軍的時候。公孫度部將柳毅、陽儀率軍叛亂,奈何公孫度和公孫康已死,公孫恭孱弱,公孫晃和公孫淵年幼。柳毅和陽儀兩人又貌合神離,遼東軍很快就被公孫續和魏延鎮壓了下去,柳毅和陽儀兩人被擊殺,至此遼東徹底安定下來。

遼東境內有傳言,公孫度病死,公孫康被刺,均爲朝廷所爲,但這也只能是傳言而已,久而久之。便被世人慢慢忘記。

公元210年夏,張郃、典韋、馬超等人徹底平定了漠北草原的叛亂,數百萬人草原民族徹底臣服在大漢的治下。

當然除了武力鎮壓之外。更多的是利益驅使。對於那些牧民來說,能夠在草枯馬瘦的冬季裡,躲在氈帳裡,喝着奶酒,吃着與漢人交換的糧食,爲什麼要冒着生命危險去劫掠漢人和叛亂。

而此時江南船業的興起。使海運逐漸發達起來,江南的糧食不再用翻山越嶺。跨江涉水,遠赴漠北,只需用船舶載着沿海岸線北上,運到青州和遼東,再走旱路到漠北,路上的時間又減少了許多。

天下一片太平,兩個大漢國也相安無事,兩位一父所生的大漢天子似乎都不願骨肉相爭,連年以來,一直強壓着朝中的將士請奏,不願大起兵戈。

公元211年春某日,劉協年滿三十,進入而立之年。

大誕之日,普天同慶,京城百姓張燈結綵,如同過節一般喜氣洋洋。

接受百官的請奏,劉協大赦天下,除政治犯、惡意殺人犯等重罪之犯,其餘一律無罪釋放。

承福殿,絃樂齊鳴,一片祥和熱鬧。

漢帝陛下宴請百官,一張張案几從殿內一直排到門口,坐滿了文武官員。

左一王允,右一盧植,左二張遼,右二荀攸,其他文武官員依次排列。正中的大堂之上,正中兩張案几並在一起,那是天子和皇后的座位,後面又分列五張案几,那是宮中四位貴人和一位美人的座位。

大殿門口響起了飛龍衛統領蕭南天那破鑼般的嗓音:“陛下駕到!”

百官紛紛站起,齊聲喊道:“臣等賀陛下萬年!”

大殿門口,一陣哄亂的聲音響起,一羣人涌進了殿內,將文武百官都看呆了。

只見劉協和貂蟬並肩而來,身後跟着董白、白瑤、海日圖娜、文小倩和秦雪,劉協抱着海日圖娜給他新添的兒子——八九個月大的劉懿,貂蟬和身後的皇妃或一手一個牽着能獨立行走皇子公主,或抱着一個尚不會走路的龍種。饒是如此,在劉協的身後,還有兩個皇子扯着他身上冕服的後襟緊緊跟在身後,亂哄哄的走進大殿。

停戰的五年多時間,劉協在後宮征戰不休,足足添了十位皇子和公主!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無言以對。盧植和王允當即就沉下臉來,若非身邊的荀攸和張遼拽住,當場就要發飆。

龐統、徐晃、賈詡和荀攸等人各自對視一眼,神色複雜。

張遼與張郃、徐晃、趙雲、典韋、黃忠等猛將也在交匯眼神,互相點了點頭,似乎已有默契。

劉協將手上的劉懿交給海日圖娜,與貂蟬並肩在龍案前坐定,環視了一眼百官,端起面前的酒樽,哈哈一笑道:“今日乃朕之誕日,故請諸位前來共慶,今率諸小皇子和公主前來,是因諸位對漢室忠心耿耿,朕早已將諸位視爲朕之親人,哈哈……來,請諸位滿飲此杯!”

百官有的臉色動容滿眼感激之色,也有人對這位失了體統的陛下滿臉憤懣之色,但是終究齊齊舉起酒樽,齊聲呼道:“謝陛下!”

君臣齊齊一飲而盡。

“起舞!”

隨着一陣輕微的腳步傳來。十數名身着豔麗宮裝的宮女娉婷而來,隨着婀娜多姿的舞影蹁躚而起,清脆如銀鈴般的歌聲在大殿之中響起。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美酒佳人,何其醉人?不知不覺之間。君臣之間已酒過三巡,衆人已醉眼矇矓。

終於。舞曲終了,豔裝宮女行禮退下。

一人騰身站起,端起面前的酒樽醉醺醺的走到劉協的龍案之前,正是大漢國丈、三公之一的當朝元老王允。

“老臣王允。謹以此酒賀陛下萬年!”

見到王允前來敬酒,劉協臉上浮現尊敬之色,也端起酒樽起身站起,笑道:“司徒大人不必多禮。”

說完與他對飲而盡。

王允飲完之後,並未離去,而是朝旁邊的侍者招了招手,一名侍者急忙奔過來給他和劉協再次斟滿。

王允再次滿臉凝重的端起酒樽,對劉協道:“臣謹以此酒,祝陛下在今年之內。平定西蜀,一統天下。”

劉協臉色微微一變,訕笑道:“老愛卿。兵戈一起,則生靈當塗炭,此事還須從長計議。”

王允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一仰脖將樽中之酒一飲而盡,然後砰的一聲將酒樽砸在地上,怒聲喝道:“從長計議?如今天下已休養生息多年。大城小邑倉廩充實,陛下擁兵百萬、良將千員。糧草充足,馬快弩強,卻任由西蜀之僞帝自立,如今一國兩帝,兩個大漢朝廷,成何體統?難道陛下僅因那僞帝乃一父所生,就心存婦人之仁,還是貪圖後宮溫柔之樂,不思進取,任由天下人笑話?”

劉協臉色大變,怒聲喝道:“王允欺君犯上,來人啦,給朕拉下去!”

話音剛落,殿上文臣武將大驚失色,紛紛騰身而起,行到大殿中間,齊齊拜倒爲王允求情。

盧植朗聲道:“司徒大人酒後失言,還請陛下饒恕。司徒大人雖是酒後失禮,卻是言之有理,西蜀不平,天下何安?臣奏請陛下出兵徵西蜀,一統天下。”

張遼等一干武將也齊聲喊道:“陛下,臣等日日練兵,鑄造器械,已有六年。如今陛下麾下有精兵百萬,良將千員,兵糧千萬斛,連弩數萬把,利箭數百萬枝,神雷數萬枚,何愁西蜀不定?臣等請徵西蜀,直搗成都,活捉僞帝和逆賊劉備,請陛下恩准!”

劉協臉色陰晴不定,思慮良久才冷笑道:“今日是朕之誕日宴會,還是誓師西征大會?”

衆將士齊齊拜道:“臣等魯莽,還請陛下饒恕。”

劉協望着面前的一員員百戰猛將,冷笑道:“好,朕知道你等多年不征戰,骨頭癢了。朕就準了你們,若攻不下西蜀,你等一個個提頭來見朕。”

衆人齊聲響應:“定不辱使命,否則死戰爲報!”

劉協喝道:“賈詡何在?”

賈詡急忙排衆而出:“臣在!”

劉協問道:“朕昔日令你派人往西蜀打探,繪製出西蜀地形圖,今已如何?”

賈詡從懷中掏出一卷厚厚的圖冊,恭聲道:“已於三月之前繪製完畢,臣日夜隨身而帶,特此進獻陛下。

劉協繼續喝問道:“張遼何在?”

張遼急忙挺起胸膛,高聲應道:“末將在!”

“令你與典韋、趙雲點領御林軍五萬,自關中攻入漢中,再經陽安、白水、霞萌關、劍閣、涪縣,攻襲成都。龐統任隨軍軍師,凡作戰之事,均需與其商量。”

“遵旨!”

“令徐晃、馬超點領無憂軍五萬,自天水出兵,跨越祁山,經武街、武都、陰平、江油、綿竹一線,攻襲成都。徐庶爲隨軍軍師,凡作戰之事,協商而行。”

“遵旨!”

“令黃忠與蒯良點領兩萬大軍,自南郡出發,沿江而上,進攻巴郡,以牽制爲主,不可擅自深入。”

“遵旨!”

劉協一口氣部署三路西征大軍的進攻路線,分別指定了主將和軍師,毫不拖泥帶水。

百官面面相覷,目瞪口呆。

“張郃何在?”

等了許久的張郃聽到劉協點名,迫不及待的站了出來,高聲應道:“末將在!”

劉協微微笑道:“此次西征,干係重大,朕須御駕親征,與御林軍一路同往。京師之安全,全國各地之安定,均需仰仗你的太平軍,且漠北初定,恐有反覆,令你率太平軍與賈詡坐鎮京師,策應後方,以使朕可安心西征。”

張郃一聽劉協讓他守在京城,不禁急了眼,可是仔細想想劉協安排的確有理,只好有氣無力的應了一聲:“遵旨。”

……

公元211年農曆4月,漢軍兵分三路,共十二萬大軍,進軍西蜀,意欲一統天下。而劉協這位在軍旅中長大的皇帝,對此次西征極其看重,再次御駕親征,劍鋒西指。

“披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搗成都兮,定西蜀。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十二萬大軍在慷慨激昂、豪氣干雲的軍歌聲中,拔寨起營而去。

皇宮之中,六名女子登高而望,神色極其失落。

“諸位姐姐,陛下也太可恨了,竟然與一班大臣唱起了雙簧,終究還是要御駕親征。這一走,不知何日能回。”董白憤憤的說道。

衆女一陣無語。

貂蟬笑道:“由他去吧,要是把他關在皇宮之中,恐怕會悶殺了他,我看他比那些武將還要好戰。”

ps:今天就到這裡了,原本是要三更的,但是好歹今天過節,讓虎哥偷個懶吧,權且當半夜那一更算在一起當三更吧。()

第231章 魂迷夢中第8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8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39章 公主選婿第237章 雙喜臨門第120章 鮮卑王招親第245章 誓師南征第133章 故人相見第37章 血戰雒陽第67章 農夫皇帝第216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88章 危難之時故人來第171章 狼騎夜襲第132章 試武第30章 初得名將第78章 大漢神兵第237章 雙喜臨門第34章 恩仇難了第179章 離間計第299章 暗靈第9章 九五之尊第270章 拯救皇妃第304章 誤入城門第303章 敢死精兵第65章 飛龍戟第17章 鐵匠翻供第63章 名匠試水第169章 喜得精兵第144章 決戰(五)第296章 司馬仲達引子第23章 十八諸侯第94章 來自臨涇的歡呼第295章 易幟第140章 決戰(一)第157章 兵臨虎牢關第168章 反間計第212章 兩路出擊第119章 潛龍復出第304章 誤入城門第31章 送狼出戶第105章 嘉陵江邊的悲號第81章 伏龍大計第307章 智取關城第245章 誓師南征第219章 血旨第315章 天下歸心第147章 無敵鐵騎第152章 智取兩城第218章 怒攻徐州第193章 翦發垂項的女子第141章 決戰(二)第293章 水淹三軍第170章 白雪的白第263章 致命的誘惑第263章 致命的誘惑第143章 決戰(四)第23章 十八諸侯第157章 兵臨虎牢關第8章 武林三絕第306章 猛獸兵團第66章 初習馬戰第120章 鮮卑王招親第44章 白馬和猛虎第143章 決戰(四)第215章 國法難容第162章 一夜看盡雒陽雪第109章 積蓄力量第313章 夜襲鹿頭山第257章 樊口大戰第23章 十八諸侯第123章 相見不相識第196章 雷動草原第55章 歸來兮第28章 巔峰之戰第59章 私藏玉璽第1章 千騎萬乘走北邙第31章 送狼出戶第228章 刺龍第134章 喜得單福第114章 絕世武者第22章 怡雲閣第108章 千里尋君第65章 飛龍戟第175章 元兇就擒第256章 雨夜突襲第43章 大祭亡靈第58章 論功行賞第260章 淺碧毒泉第112章 暴露身份第18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284章 血染臨淄第176章 與朕紅塵中修佛第126章 與美人同牀第134章 喜得單福第144章 決戰(五)第51章 亡命刺殺
第231章 魂迷夢中第8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8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39章 公主選婿第237章 雙喜臨門第120章 鮮卑王招親第245章 誓師南征第133章 故人相見第37章 血戰雒陽第67章 農夫皇帝第216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88章 危難之時故人來第171章 狼騎夜襲第132章 試武第30章 初得名將第78章 大漢神兵第237章 雙喜臨門第34章 恩仇難了第179章 離間計第299章 暗靈第9章 九五之尊第270章 拯救皇妃第304章 誤入城門第303章 敢死精兵第65章 飛龍戟第17章 鐵匠翻供第63章 名匠試水第169章 喜得精兵第144章 決戰(五)第296章 司馬仲達引子第23章 十八諸侯第94章 來自臨涇的歡呼第295章 易幟第140章 決戰(一)第157章 兵臨虎牢關第168章 反間計第212章 兩路出擊第119章 潛龍復出第304章 誤入城門第31章 送狼出戶第105章 嘉陵江邊的悲號第81章 伏龍大計第307章 智取關城第245章 誓師南征第219章 血旨第315章 天下歸心第147章 無敵鐵騎第152章 智取兩城第218章 怒攻徐州第193章 翦發垂項的女子第141章 決戰(二)第293章 水淹三軍第170章 白雪的白第263章 致命的誘惑第263章 致命的誘惑第143章 決戰(四)第23章 十八諸侯第157章 兵臨虎牢關第8章 武林三絕第306章 猛獸兵團第66章 初習馬戰第120章 鮮卑王招親第44章 白馬和猛虎第143章 決戰(四)第215章 國法難容第162章 一夜看盡雒陽雪第109章 積蓄力量第313章 夜襲鹿頭山第257章 樊口大戰第23章 十八諸侯第123章 相見不相識第196章 雷動草原第55章 歸來兮第28章 巔峰之戰第59章 私藏玉璽第1章 千騎萬乘走北邙第31章 送狼出戶第228章 刺龍第134章 喜得單福第114章 絕世武者第22章 怡雲閣第108章 千里尋君第65章 飛龍戟第175章 元兇就擒第256章 雨夜突襲第43章 大祭亡靈第58章 論功行賞第260章 淺碧毒泉第112章 暴露身份第18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284章 血染臨淄第176章 與朕紅塵中修佛第126章 與美人同牀第134章 喜得單福第144章 決戰(五)第51章 亡命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