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十八諸侯

陳留城外。

十八路諸侯共三十萬大軍屯集。營帳連綿兩百餘里。

最前頭搭着一個三層的主將臺。臺上插滿五色旗幟,正中間豎着一面白旗,上書“忠義”。這個時代還沒豎白旗表示投降一說。臺上的旗幟在風中獵獵飄揚,令人豪氣驟生。

臺下戈戟如林,甲衣如雪,接天鋪地,連綿不絕。又有一面面大旗書寫着十八路諸侯的姓氏。

哪十八路諸侯?第一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路,冀州刺史韓馥。第三路,豫州刺史孔鈾。第四路,兗州刺史劉岱。第五路,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第七路,東郡太守喬瑁。第八路,山陽太守袁遺。第九路,濟北相鮑信。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路,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路,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路,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路,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八路,驍騎校尉曹操。

但是由於地域關係,西涼太守馬騰並未親自來參加會盟,而是派兄弟馬躍(馬岱之父)前來作爲代表。

此次起事,本是曹操率先發矯詔,高舉討伐董卓的義旗,其他人都是聞風響應,最後只因袁氏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影響力無與倫比,反被袁紹做了盟主,曹操只是副盟主。

但是畢竟陳留是此次討伐董卓的發起地,故十八路諸侯集結在陳留歃血爲盟。

只見袁紹長身玉立,銀盔銀甲,手持三尺青鋒,慨然走上主將臺。後面另外十七路諸侯分立兩旁。袁紹接過邊上遞過來的三柱香,虔誠的拜了三拜。慷慨而略帶悲泣的聲音大聲念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至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其聲激昂,其語哽咽,淚流滿面,神情悲壯。衆人無不熱血沸騰,涕淚交零。

司儀捧上一碗羊血,袁紹接過血碗,伸指入碗蘸血重重的塗在臉上。衆諸侯依次效仿。

這就是傳說中的歃血爲盟。

衆人歃血完畢,相視哈哈大笑,接過司儀安排的酒碗,舉碗朝向臺下衆兵士隨着袁紹大喊:“殺董卓,興漢室!”。

喊完一飲而盡,砸碗於地。

臺下的將士紛紛大喊“殺董卓,興漢室!”,喊聲響徹雲霄。

天子等待這個時刻已久,漢室百官等待這個時刻已久,天下百姓等待這個時刻已久。

只聽袁紹舉劍一聲大喊“殺!”

三十萬大軍高聲喊殺,浩浩蕩蕩的殺向雒陽。

史載:公元190年三月,袁紹與曹操等十八路諸侯在陳留歃血爲盟,共舉反董卓大旗。袁紹爲盟主,曹操爲副盟主,孫堅爲先鋒,袁術總督糧草,共三十萬大軍,直撲雒陽。

傍晚,未央宮寢殿。

劉協望着燈火陷入沉思。距歷史上那個關鍵時刻越來越近,他也越來越緊張。

自從曹操出城以後,劉協便開始讓王越和王允暗中聯絡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馬均那邊,王允暗中調動了三千萬錢,一百工匠給他差遣,居然瞞過了李儒。正如袁基所言,士人的在朝中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李儒這個外來的和尚,之前長居塞外,不熟悉朝廷事務,宮中的一些小動作瞞過他易如反掌。

由於董卓殘暴不仁,激起了朝廷內外的極度憤恨,再加上這個時代的正統思想,暗中願意捨命效忠天子的人不在少數。而那些士人,雖然支持劉協的不多,但是反董卓卻是毫無例外的統一槍口。

京城,等待着風暴的到來,等待着黎明的來臨。

曹孟德,朕沒讓你去刺殺董卓,該不會偏移歷史軌跡吧?你的大軍何時到來?

王越急匆匆的闖了進來:“渤海太守袁袁紹和驍騎校尉曹操果如陛下所言,率領十八路諸侯共三十萬大軍殺往雒陽,前來勤王。”

來了,終於來了!

劉協拍案而起:“孟德果然是信人。城中有多少人馬會支持我們?”

王越道:“臣有門徒三百,虎賁營四百,宮中宿衛三千,外加王司徒暗中招募的私兵五百。其他大臣可差遣家丁共八百。共有五千勇士願意效忠陛下。”

虎賁營四百,大半爲當日刺殺劉協時被劉協饒下性命的那批人。宿衛受伍孚和盧毓節制,宿衛的使命本身就是保護陛下,自然盡歸劉協所用。只要進程如歷史,則董卓與呂布大軍出城後,城中留守兵馬不多,又無猛將,如此兵力應堪堪可用。

五千,也算是一隻數量可觀的軍隊了,雖然是雜牌軍。

劉協笑道:“很好,已經超出朕的預料。立即通知馬鈞等人,加快連弩製造速度,不可懈怠。”

王越領命而去。

劉協將掛在牀邊的龍淵劍拿起,叮的一聲拔劍而出,彈了一下劍刃,頓生虎嘯龍吟之聲,連綿不絕。

劉協輕輕一笑:“果然是好劍!”

枕戈待旦,終於到了決戰時刻。等着朕發出致命一擊吧。

第二天,早朝。

文武百官早已在殿中等候。有人憤怒,有人惶恐,有人不動聲色,大部分人還是壓抑不住的喜色。

劉協望着那些面帶喜色的大臣們,搖搖頭。愚昧!朕若不能守住雒陽城,你們只能落難長安了。

衆人山呼萬歲剛停,不等劉協問話,李儒已經開口搶奏了。

“啓稟陛下,反賊袁紹和曹操會集十八路諸侯殺向雒陽,目前其先鋒軍孫堅已攻至汜水關下。”

李儒說到這裡停了一下,看了劉協一眼,又道:“曹操聲言奉陛下密詔,前來捉拿丞相大人以興漢室,請陛下定奪。”

劉協恨恨一笑。別說曹操是假詔,就是真詔又怎樣。

臉上突然陰雲密佈,怒拍龍椅:“曹操假傳皇詔,妖言惑衆,密謀造反,罪當誅九族。請丞相召集大軍,朕當御駕親征,破十八路反軍,斬曹操和袁紹之頭懸於城門之上,以示天下。讓天下人看看反叛朕的下場。”

最後幾個字從牙縫中擠出來,字字如刀,令人不寒而慄。

李儒不禁心裡一寒。隨即又想:黃口小兒哪是想御駕親征,分明是想臨陣脫逃,投奔叛軍。

隨即陰陰一笑奏道:“區區反賊,不過一羣烏合之衆也,何須驚動陛下龍體。我朝大軍兵多將廣,只須派一得力猛將於汜水關迎敵,便可叫敵軍頃刻會飛煙滅。”

你怕朕臨陣投敵,朕偏要裝一裝:“曹操假託朕之密詔,若朕親征大軍迎戰,謠言不攻必自破,同盟叛軍則不戰而降,如何不可?”

說完又問向董卓:“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果然李儒急了:“不可,不可,萬萬不可!陛下乃萬金之軀,豈可輕身涉險?”

“陛下問老臣話,輪的上你插嘴?”董卓怒斥李儒,又轉向劉協。“不過老臣也認爲,區區一羣烏合之衆,何須勞駕陛下龍體,只需遣一將滅之。”

早就躍躍欲試的呂布聽他們墨跡來墨跡去聽得不耐煩了,好不容易找到個空隙,連忙挺身而出:“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董卓哈哈大笑道:“我朝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劉協不緊不慢的說道:“奉先武藝天下無雙,此去必定一擊敗敵。”

呂布,你不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華雄和胡軫尚未送死,你搶什麼先鋒?

果然,從呂布背後走出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衆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只見此人身長九尺,虎背熊腰,豹頭猿臂,威風凜凜,聲如洪鐘,正是華雄。

劉協望着急切請戰的華雄,眼前不禁浮現出一個畫面:

一個紅臉長鬚的大漢接過曹孟德遞過來的一杯熱酒,剛放到嘴邊卻又把酒杯放下:“關某去去就來”。說完提起那把重達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縱身上馬奔馳而去。

後面一個黑臉環眼的大漢緊隨其後,搶過戰鼓鼓槌,爲兄擊鼓。

華雄見一無名小卒縱馬衝來,隨手舉刀一攔。

戰鼓聲聲,激昂無比,馬奔如電,刀如流星。青龍刀劃過一段驚豔而風情萬種的弧線,刀光過處,人頭落地。

劉協收斂心神,臉上綻放出溫暖如春風般的笑容:“華將軍勇壯如斯,真英雄也!朕加封你爲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前往平叛。另派胡軫、趙岑爲副將。即刻赴關迎敵!”

董卓傻眼了:華雄平時沒什麼名聲,怎麼深居宮闈的小皇帝一眼就能叫出名字。老夫尚未答話,陛下竟然已指派完畢,對西涼諸將竟然如數家珍。

那邊李儒早暗暗心驚:“此子之危險,遠甚於十八路諸侯,我得想辦法除之。”

劉協調兵遣將完畢,突然想起一事。不禁懊悔不已,自己這是純粹走演義路線啊,華雄尚有爭取的可能怎麼能讓老關一刀秒了呢。武力93的武將啊,不能就這麼給關老二當磨刀石了。

華雄搶到先鋒之位,又升職爲驍騎校尉,與曹操同職,正笑得合不攏嘴來。早忘記他那老狐狸兄弟一再叮囑他切記不要打前鋒,否則必有血光之災的事情。

“華將軍!”

“臣在!”華雄聽到劉協突然又叫他,急忙上前見禮。

“華將軍,朕聽聞叛賊公孫瓚屬下有一員猛將名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此人紅臉長鬚,將軍與之交戰時切記不可大意。此人使得一口好大刀,前三刀尤爲兇猛,將軍千萬小心。”

“末將省得。”

華雄那滿臉的不服氣,似乎恨不得立刻找到關羽,熱上一杯好酒,然後把他剁了再來喝那杯溫酒。

劉協暗暗嘆了口氣:“這小子缺心眼啊,能不能保住性命,看他的造化了。”

第153章 退出幽州第38章 董母斥子第172章 夜鷹出擊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252章 將計就計第65章 飛龍戟第57章 全面清算第95章 灞橋相會第110章 奔赴西涼第165章 西涼再亂第49章 邙山圍獵第48章 最後一擊第68章 老鷹第294章 地龍出手第3章 帝兄後母第30章 初得名將第196章 雷動草原第227章 潛龍秘碟第203章 神醫華佗第69章 刺虎第70章 梟雄隕落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194章 龜茲公主第229章 恍然如夢第96章 血戰長安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200章 請爲皇妃第167章 陷陣營第35章 虎牢關之戰第188章 攻破允吾第8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8章 巔峰之戰第314章 魂壯綿竹關第277章 橫穿大漠第161章 初得鳳雛第259章 復仇第240章 鐵鎖橫江第117章 戰神出世第285章 忠義不能兩全第271章 殺往龍城第172章 夜鷹出擊第135章 神秘“姑姑”第215章 國法難容新年快樂第265章 劍指江東第86章 龍弩激射第231章 魂迷夢中第156章 卻是故人來第29章 仙翁左慈第253章 只欠東風第98章 暗流涌動第41章 御園煮酒第26章 忍斬袁氏第135章 神秘“姑姑”第9章 九五之尊第60章 孫劉大戰第295章 易幟第187章 金城決水第1章 千騎萬乘走北邙第257章 樊口大戰第151章 天降神兵第314章 魂壯綿竹關第81章 伏龍大計第81章 伏龍大計第140章 決戰(一)第102章 陳倉遭伏第183章 拜祭第172章 夜鷹出擊第304章 誤入城門第185章 月下風情第65章 飛龍戟第229章 恍然如夢第178章 合陽之戰第261章 衡山故人來第267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270章 拯救皇妃第77章 七勝七敗第285章 忠義不能兩全第107章 三年之期第294章 地龍出手第94章 來自臨涇的歡呼第283章 圍截重重第311章 明攻劍閣 暗度陰平第279章 三十年愛恨塵與土第271章 殺往龍城第29章 仙翁左慈第40章 諸侯進京第102章 陳倉遭伏第208章 陽城之戰第254章 渡江大戰第120章 鮮卑王招親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39章 且行且自重第174章 長安驚變第34章 恩仇難了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175章 元兇就擒第19章 “奸雄”殺不殺?第195章 決戰在即
第153章 退出幽州第38章 董母斥子第172章 夜鷹出擊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252章 將計就計第65章 飛龍戟第57章 全面清算第95章 灞橋相會第110章 奔赴西涼第165章 西涼再亂第49章 邙山圍獵第48章 最後一擊第68章 老鷹第294章 地龍出手第3章 帝兄後母第30章 初得名將第196章 雷動草原第227章 潛龍秘碟第203章 神醫華佗第69章 刺虎第70章 梟雄隕落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194章 龜茲公主第229章 恍然如夢第96章 血戰長安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200章 請爲皇妃第167章 陷陣營第35章 虎牢關之戰第188章 攻破允吾第8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8章 巔峰之戰第314章 魂壯綿竹關第277章 橫穿大漠第161章 初得鳳雛第259章 復仇第240章 鐵鎖橫江第117章 戰神出世第285章 忠義不能兩全第271章 殺往龍城第172章 夜鷹出擊第135章 神秘“姑姑”第215章 國法難容新年快樂第265章 劍指江東第86章 龍弩激射第231章 魂迷夢中第156章 卻是故人來第29章 仙翁左慈第253章 只欠東風第98章 暗流涌動第41章 御園煮酒第26章 忍斬袁氏第135章 神秘“姑姑”第9章 九五之尊第60章 孫劉大戰第295章 易幟第187章 金城決水第1章 千騎萬乘走北邙第257章 樊口大戰第151章 天降神兵第314章 魂壯綿竹關第81章 伏龍大計第81章 伏龍大計第140章 決戰(一)第102章 陳倉遭伏第183章 拜祭第172章 夜鷹出擊第304章 誤入城門第185章 月下風情第65章 飛龍戟第229章 恍然如夢第178章 合陽之戰第261章 衡山故人來第267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270章 拯救皇妃第77章 七勝七敗第285章 忠義不能兩全第107章 三年之期第294章 地龍出手第94章 來自臨涇的歡呼第283章 圍截重重第311章 明攻劍閣 暗度陰平第279章 三十年愛恨塵與土第271章 殺往龍城第29章 仙翁左慈第40章 諸侯進京第102章 陳倉遭伏第208章 陽城之戰第254章 渡江大戰第120章 鮮卑王招親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39章 且行且自重第174章 長安驚變第34章 恩仇難了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175章 元兇就擒第19章 “奸雄”殺不殺?第195章 決戰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