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劍指江東

ps:看《三國之大帝無雙》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的更多建議,關注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袁紹死了,袁熙和袁尚雖免於治罪,但也只是被任命個有職無權的官爵,“四世三公、門多故吏”的袁氏家族自此徹底衰落。£∝頂點小說,..o

十二萬袁軍降兵降將併入徐晃麾下,包括三千大戟士。

數道聖旨自江南飛向中原。

兗州刺史孔融官復原職,晉封曹操爲右將軍同時兼領冀州刺史,拜陶謙爲蘭陵侯,拜徐晃爲鎮東將軍。

在加官進爵的同時,跟隨而來的是徵調令:令曹操調遣十萬大軍併入東征軍,令陶謙調遣五萬大軍併入東征軍,均歸徐晃節制。

這樣徐晃的部曲將達到三十三萬大軍,大軍彙集之後將與九江郡的劉繇的五萬大軍一起,自九江南下進攻丹陽郡和廬江郡。

漢帝劉協令張遼、黃忠、劉磐、蒯氏兄弟等人率八萬荊州軍守住荊州西部一帶,以防益州蜀軍乘勢攻擊,自率陸軍八萬、水軍七萬自江夏郡啓程,進攻柴桑,再圖豫章郡。

南北兩路五十餘萬大軍進逼江東,這是劉協有生以來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征戰,志在必得。

魏郡,鄴城,曹操中軍大營,好看的小說:。

曹操一身戎裝,滿臉凝重之色。端坐在正中。左邊立着郭嘉、程昱、劉曄三人,右邊立着夏侯惇、夏侯淵、許褚、魏延、曹洪和曹仁。

這些都是曹操的心腹謀士和將領。其餘如荀彧和荀攸叔侄、李典、樂進、于禁等人雖然也跟隨曹操多年,卻未能參加此次會議。足見機密。

一道黑犀牛角軸的聖旨在衆人手中傳閱完畢,人人臉色都變得凝重起來。

曹操環視了一下衆人道:“諸位以爲如何?”

衆人皆沉默不語。

許久,郭嘉才擡起頭說道:“陛下晉升主公爲右將軍,又讓陛下兼領豫州之地,看起來風光無限,恩寵有加。然而其調走主公十萬將士,卻是釜底抽薪之計,其心底還是擔心主公叛亂啊。”

曹操面色陰沉,喟然嘆道:“他將三十多萬大軍交給徐晃卻絲毫不疑。卻容不下青、冀兩州二十萬大軍,對我是疑慮重重啊。”

郭嘉道:“主公乃人中龍鳳,而徐晃不過一介武將,豈可相提並論?”

曹操擡起頭,仰望前方,似有所思的說道:“當年十八諸侯,馬騰並未出兵,餘下的十七諸侯如今只剩我一人耳,陛下會容我否?”

郭嘉搖頭道:“馬騰拜爲鎮西將軍。遊楚拜爲涼州刺史,一個有兵無財糧,一個有財糧無兵。陛下顯然已不允許地方大臣軍政一體,天下諸州遲早都會按照涼州進行改制。避免地方實力太強而割據。陛下自來以仁德形象示人,必不會對主公下手,但是待得天下安定之後。主公定然會被拜爲三公之一,雖然看似榮耀無限。卻手無寸兵耳。至於我等,或在州郡爲官。或在朝中爲吏,至於元讓、妙才等虎將,將併入張遼、徐晃、馬超等人手下聽用,一世仰人鼻息。”

曹操臉色變得蒼白起來,艱澀的問道:“可有其他選擇?”

郭嘉道:“天下安定之後,陛下必然不會讓主公在地方爲官。天下浩蕩,皆因地方割據而起,以今上之資,豈會不明?“

夏侯惇突然怒道:“如今京城兵力不過數萬,不如主公就此揮師殺入京城,自立爲帝。”

曹操臉色一變,怒斥道:“放肆,豈敢發此叛逆之言?”

郭嘉苦笑道:“元讓差矣,有陛下的雒陽才能叫京城,沒有陛下的雒陽只是區區一座城池而已。如今陛下身在江南,若就此佔據雒陽,則將成爲衆矢之的,第二個袁術罷了。”

夏侯惇怒道:“如此則如何?難道只能任漢帝宰割?”

一旁的程昱突然說道:“不若我等即刻在兩州之地四處招兵買馬,湊齊十萬新兵給徐晃?”

郭嘉依舊搖頭道:“不可,陛下之意不在兵馬,而是在試探主公的忠心,若以新兵敷衍之,必引其大忌。主公若不願俯首稱臣,除非……”

說完朝曹操望了一眼。

曹操與他對視了一眼,沉吟片刻,決然的對夏侯惇道:“即刻率你青州軍部曲十萬,移交到徐晃帳下聽用,不得有誤。”

成都,皇宮,御花園。

咻!

一道劍氣沖天而起,直奔一片竹林叢中,。

隨着劍氣而來的,是一道白色的身影,如同雲雀一般,飄然而來。

呼!

白衣人踩中其中一根翠竹,輕身一躍,又向另外一根翠竹縱去,手中的長劍如同閃電一般在竹林從中揮舞不停,劍影滿竹林。

呼呼呼!

轉眼之間,白衣人已在竹林的叢中縱橫來回數十個回合,手中的寶劍已刺出上百招。

可是在如此茂密的竹林之中,施展如此凌厲的劍法,竹林之中的翠竹卻完好無損,甚至連半片竹葉都未落下來。

這是何等精妙的劍法,恰到好處,分毫不差。

一陣掌聲響起,接着傳來一聲諂媚的聲音:“陛下劍法越來越神妙了!”

白衣人一個鷂子翻身,輕輕落地,面不改色心不跳,收劍而立,正是西漢帝劉辯。

劉辯蹙眉道:“何獻,朕不是向你說過,朕練劍的時候不要打擾朕。“

身穿袖色天龍衛服的何獻急忙低聲道:“劉協已平定中原,滅了袁紹,如今正聚集五十萬大軍。東征江東孫家。丞相奏請出兵荊州,以牽制劉協。避免江東覆滅。”

劉辯臉色一凝,眼中寒光一閃:“孫權忤逆犯上。竟敢自稱吳王,理當征剿。朕也罷,劉協也罷,終究都是先帝的骨血,大漢的龍脈,如今劉協征剿叛賊,朕豈能拖他後腿?”

何獻神色大驚:“陛下?!”

劉辯眼中殺氣浮現:“朕練劍十數年,今日終於得成,心中也想明白了。劉協縱有千般不是。終究是朕之親弟,雖然奪了朕的帝位,卻不會戕害朕。如今一個織蓆販履之輩,也敢視朕爲傀儡,朕豈會心甘?”

何獻滿臉震驚的望着劉辯,眼中充滿不解之色。

劉辯轉過身,冷冷的望着他,突然爆發出一陣咬牙切齒的笑聲:“朕如今二十有五,卻至今未有所出。想朕恩寵后妃達數十人。難道這數十人都是不會下蛋的母雞?於是朕一直以爲是自身有恙,難於啓齒。誰知,就在上個月,朕偶來興致。寵幸一浣洗宮女,你猜怎麼着?昨日朕竟然發現那宮女有身孕了。”

何獻額頭上的汗水涔涔而下,驚懼的望着劉辯。全身發抖起來。

劉辯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寬慰道:“此事未叫你去查。只因你和朕一樣,行動都受到監視。故朕另派人去調查。如此看來,朕的后妃都被暗中在食物中下了避孕之藥物,有的人想要朕斷後啊,朕若斷後,則將誰的子嗣會繼位?哈哈……”

何獻怒極,吼道:“卑職這就率天龍衛前往相府,擊殺大耳賊!”

劉辯搖搖頭道:“當年我皇弟不過九歲,尚能沉着應對董卓老賊,朕豈能魯莽行事,此事須從長計議。”

次日,成都,百官朝會殿上。

果然劉備出列:“啓稟陛下,如今僞帝已定中原,欲率五十萬大軍東征孫權。江東若平,則川中以外之地盡歸僞帝之下,屆時其勢力大增,則川中危矣。故臣奏請出兵荊州,牽制僞帝,避免江東被滅。”

劉辯沉吟不語,只是微微冷笑。

劉備見劉辯不語,等了許久又喊道:“臣奏請出兵江東,請陛下恩准。”

劉辯冷笑一聲,轉身對一旁的劉璋問道:“孫權自稱吳王,可有朝廷冊封?”

劉璋朗聲道:“未曾有,。”

劉辯怒道:“孫權小兒,自立稱王,視我大漢朝廷如無物,朕爲何要去救他?劉協終究是先皇嫡子,大漢骨血,如今他爲我漢室清除叛逆,朕反而予以牽制,豈不令天下人笑話?”

一旁又竄出簡雍,高聲道:“陛下差矣!如今天下三分,僞帝已獨得兩分,陛下與孫權共得一分,若再讓其取得江東,則天下十分,僞帝獨得八分,陛下只得兩分,形勢危矣!”

劉辯拍案而起,怒道:“你乃何意?劉協終究是朕之皇弟,難道依你之意,寧予叛賊,不予家人?”

整個朝堂立即鴉雀無聲。

劉辯拂袖而起,厲聲道:“劉協征剿江東期間,不得與其交戰,敢犯令者誅無赦!待江東孫賊被滅之後,可隨意交戰,朕絕不阻攔。退朝!”

劉備望着劉辯離去的背影,和諸葛亮對視一眼,神色極其複雜。

豫章郡,柴桑城。

柴桑城北面依水,南面靠近廬山,東面接彭蠡湖,即鄱陽湖,是荊州進入江東的要塞。

呂蒙率七萬水軍沿江而下,密密麻麻的艨艟鬥艦封鎖住了整個柴桑城北門的江面。

劉協則親率八萬步騎,將柴桑城三面圍定。

駐守柴桑的是江東名將——東萊太史慈,此人不但槍法精熟,更是習得一手好箭法,歷史上曾與孫策打個不相上下。

城中不過一萬兵馬,孫權的防守重diǎn不在柴桑,而在彭蠡湖,水戰纔是江東軍的強項。

城下陣列如山,密密麻麻的漢軍正虎視眈眈的望着城樓上,龍弩車、投雷機、雲梯、衝車等攻城工具均已就位,隨時準備攻城。

數十騎簇擁着劉協自中軍呼嘯而出,兩旁的士兵們高呼“陛下萬歲”,聲音如同海嘯一般,震盪着柴桑城的上空。

一身雪衣銀甲,腰佩龍淵劍,手執九龍戟的劉協,催動着胯下的飛雪神駒,飄然而來,背後一杆斗大的“漢”字金龍旗在身後隨風飄揚。

柴桑城樓上,一人手執狂歌戟,冷眼望着奔馳而來的劉協和衆將。

奔到城下五十米外,劉協仰頭對城樓上喊道:“太史慈,如今你已四面被圍,走投無路。你原本乃大漢子民,爲何要助紂爲虐,背叛朝廷,不如就此獻城投降,也不至辱沒先祖。”

聲音通過丹田之氣傳上城樓上空,清晰的傳到諸將耳中,城樓上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動。

嘭!

弓弦聲響動,一箭如流星般飛來,正中劉協身後那高高的大旗的旗杆之上,旗杆咔擦一聲斷裂,眼看就要栽落下來。

人影一閃,王越飛身而起,接住將要栽落的大旗,再次舉起,引得身後一片熱烈的掌聲。

太史慈指着劉協哈哈大笑道:“朝廷無道,不識英雄,我才投了江東。陛下若想要我投降,先問我手中的戟同意否。”

劉協冷冷一笑,高聲道:“好,朕就會會你手中的狂歌戟!”(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微信公衆號!)

第203章 神醫華佗第303章 敢死精兵第65章 飛龍戟第265章 劍指江東第305章 祁山之戰第95章 灞橋相會第63章 名匠試水第11章 救兄第84章 夜襲第217章 曹嵩之死第247章 初次水戰第157章 兵臨虎牢關第110章 回馬槍第272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8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75章 元兇就擒第169章 喜得精兵第37章 血戰雒陽第161章 大地迴歸第7章 劍聖第293章 水淹三軍第35章 虎牢關之戰第7章 劍聖第169章 喜得精兵第190章 治理西涼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51章 亡命刺殺第210章 太子的命令延遲公告第176章 與朕紅塵中修佛第69章 刺虎第127章 以血還血第97章 氣勢如虹第61章 與民同耕第173章 再臨長安第74章 佛論仇恨二百二十章 突襲南陽第136章 初賽第251章 江東周郎第232章 幽州激戰第314章 魂壯綿竹關第50章 一箭震三軍第238章 龍女出世第110章 回馬槍第93章 疾襲華陰第250章 吳下阿蒙第60章 孫劉大戰第33章 掌控雒陽第86章 龍弩激射第68章 老鷹第142章 決戰(三)第74章 佛論仇恨第268章 草原來客第76章 西涼叛亂(二)第24章 溫酒敗華雄第240章 鐵鎖橫江第65章 飛龍戟第216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237章 雙喜臨門第303章 敢死精兵第36章 關門拒賊第198章 敵寇求和第178章 合陽之戰第237章 雙喜臨門第159章 內外夾擊第51章 亡命刺殺第175章 元兇就擒第125章 過舌不忘第91章 被人記起的華雄第73章 血劫第30章 初得名將第304章 誤入城門第285章 忠義不能兩全第229章 恍然如夢第309章 霞萌關夜變第303章 敢死精兵第75章 西涼叛亂(一)第179章 離間計第116章 亂象漸生第299章 暗靈第178章 合陽之戰第58章 論功行賞第294章 地龍出手第268章 草原來客第257章 樊口大戰第121章 隆門客棧第277章 橫穿大漠延遲公告第111章 修羅三十六騎第二百零五章第238章 龍女出世第246章 臨江賦詩第69章 刺虎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250章 吳下阿蒙第120章 鮮卑王招親第191章 神雷出世第85章 張對張第52章 風雲乍起第5章 溫明議政
第203章 神醫華佗第303章 敢死精兵第65章 飛龍戟第265章 劍指江東第305章 祁山之戰第95章 灞橋相會第63章 名匠試水第11章 救兄第84章 夜襲第217章 曹嵩之死第247章 初次水戰第157章 兵臨虎牢關第110章 回馬槍第272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8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75章 元兇就擒第169章 喜得精兵第37章 血戰雒陽第161章 大地迴歸第7章 劍聖第293章 水淹三軍第35章 虎牢關之戰第7章 劍聖第169章 喜得精兵第190章 治理西涼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51章 亡命刺殺第210章 太子的命令延遲公告第176章 與朕紅塵中修佛第69章 刺虎第127章 以血還血第97章 氣勢如虹第61章 與民同耕第173章 再臨長安第74章 佛論仇恨二百二十章 突襲南陽第136章 初賽第251章 江東周郎第232章 幽州激戰第314章 魂壯綿竹關第50章 一箭震三軍第238章 龍女出世第110章 回馬槍第93章 疾襲華陰第250章 吳下阿蒙第60章 孫劉大戰第33章 掌控雒陽第86章 龍弩激射第68章 老鷹第142章 決戰(三)第74章 佛論仇恨第268章 草原來客第76章 西涼叛亂(二)第24章 溫酒敗華雄第240章 鐵鎖橫江第65章 飛龍戟第216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237章 雙喜臨門第303章 敢死精兵第36章 關門拒賊第198章 敵寇求和第178章 合陽之戰第237章 雙喜臨門第159章 內外夾擊第51章 亡命刺殺第175章 元兇就擒第125章 過舌不忘第91章 被人記起的華雄第73章 血劫第30章 初得名將第304章 誤入城門第285章 忠義不能兩全第229章 恍然如夢第309章 霞萌關夜變第303章 敢死精兵第75章 西涼叛亂(一)第179章 離間計第116章 亂象漸生第299章 暗靈第178章 合陽之戰第58章 論功行賞第294章 地龍出手第268章 草原來客第257章 樊口大戰第121章 隆門客棧第277章 橫穿大漠延遲公告第111章 修羅三十六騎第二百零五章第238章 龍女出世第246章 臨江賦詩第69章 刺虎第310章 劍閣天險第250章 吳下阿蒙第120章 鮮卑王招親第191章 神雷出世第85章 張對張第52章 風雲乍起第5章 溫明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