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漢神兵

“白疊兮白疊,棉衣數襲;誰予驅寒,大德仁君。

曲轅兮曲轅,犁地百里;誰予耕種,大德仁君。

溷肥兮溷肥,良田千畝;誰予豐產,大德仁君。

神弩兮神弩,驅敵十萬;誰予安定,大德仁君。”

公元191年秋,因爲雒陽地方太平,百姓紛紛迴歸鄉里耕種,再加之劉協的屯田政策以及各種改良,令雒陽地界糧食大豐收,百姓富足。

而白疊子——棉花所製作的棉衣,比較之前的粗布麻衣,大大的增加了抗寒能力。

常年飢寒交迫的百姓,總算難得的過上勉強維持溫飽的生活。

百姓是很容易滿足的,在亂世中能保住性命已是幸事,如今又能吃飽穿暖,更是對他們的“大德仁君”感恩戴德,虔誠無比。以至感激不盡的百姓還編出了很多民謠來歌頌他們偉大的小皇帝。

這首“大德仁君”的歌謠就是其中之一。

一身便衣的劉協聽着這曲歌頌他的民謠,感慨萬千道:“百姓是如此容易滿足,一點點小恩小惠,便會如此心滿意足,感恩戴德。”

後面緊緊跟隨着王越和李逸飛以及三四十個飛龍衛,看到陛下在民間如此深受愛戴,也不覺臉上充滿自豪之色。

不過自豪歸自豪,他們不敢大意半分,人人手按利劍,身懷能連射五箭的馬鈞弩,眼睛四處搜索觀望,以防不測。經過北氓山之變的教訓,他們不敢離開劉協半步。

一路走來,發現前面一個村莊熱鬧異常,人聲鼎沸,不時有爆竹之聲想起。

“那是村民社賽,慶祝豐收。”王越在旁解釋。

“走,過去看看。”劉協打馬朝那村莊奔去。

數十人將馬停在村口,留下幾個人看馬。其餘人隨着劉協朝村裡走了過去。

因衆人穿的都是便裝,正在集會的村民倒也未驚動,只是好奇的看着他們。

村子前的空地上搭着一個大戲臺。

只見臺上一個披頭散髮、光着腳的漢子,將一柄鐵劍緩緩插進喉嚨,只露出劍柄,又緩緩拔出,惹得衆人紛紛叫好。

就連衆飛龍衛也是看得兩眼發光,跟着一起鼓掌。

接着又上來一個漢子表演吐火、牛馬換頭,看得這些久居宮中的侍衛們眼花繚亂,喝彩聲不絕。

接下來表演的是角抵戲,戲名叫《東海黃公》,講的是東海郡的一個法師,年輕時能使用法術降龍伏虎,後來年紀大了,氣力衰竭,又飲酒過度,法術失靈,鎮服一頭白虎的時候反被白虎咬死。

那頭“白虎”在衆人的叫好聲中一躍而上,倒是有點虎威。那“黃公”手中橫舉着金刀對天禱告,口中唸唸有詞,“白虎”一個虎躍,絲毫不受法力影響,與“黃公”大戰起來,兩人一來一往,打得十分激烈。

“好!”三四十個飛龍衛不約而同的一齊鼓掌。

由於其他百姓以前看過這戲,未到**部分,喝彩的不多,這樣飛龍衛們的叫好聲顯得格外突兀。

臺上臺下的人紛紛朝他們望來,大部分人只是看了一眼並未十分在意。

臺上的“白虎”突然一個虎撲,伏倒在地,一動也不動。那“黃公”舉起金刀,不禁驚訝的停在空中。

臺下譁然凌亂了,這“白虎”居然被降服了,不但伏地不動,而且還在朝着臺下咚咚的磕起頭來。

劉協見勢不對,一揮手帶着衆飛龍衛退出村子。

背後突然呼啦啦的跪了一地,傳來此起彼伏的高呼陛下萬歲的聲音。

劉協沒有回頭,眼中隱隱露出淚光,直奔村口,縱身上馬喝了聲“回宮!”,雙腿一夾馬腹,便縱馬馳出村口。

校武場,劉協和三公、張遼和劉備一起檢閱馬鈞和蒲元所製作的新式武器。

二十多個巨大的如人形般的箭靶在校武場對面五百步外排成一條直線。

這邊一百個騎兵整整齊齊的排成十排,個個臉色神情肅然,右手託着一隻簡裝連弩,左手提着長槍,騎在雄駿的西涼戰馬上身子坐得穩穩的。

一幫步兵見這隊西涼騎兵居然不用扶馬身,在馬背上如履平地,以爲這幫騎兵個個都如那些神將一般僅憑雙腿的夾力就能撐住身子,不禁對西涼人精湛的騎術大爲驚歎。

其實仔細看過去,就可發現西涼人並非那麼神奇,他們的雙腳都踩在一個三角形的鐵圈裡——馬鐙。

如後人所言:“很少有發明像馬鐙那樣簡單,而又很少有發明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馬鐙把畜力應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讓騎兵與馬結合爲一體。”

馬鐙發明以後,使戰馬更容易駕馭,使人與馬合爲一體,解放了騎兵的雙手,使尋常的騎兵也可在馬上且騎且射,還可在馬背上晃動自如,完成左右攻擊的動作。

歷史上的馬鐙在西晉晚期纔在中國出現,而此時劉協的到來使馬鐙提前發明了兩百年,這原本不算什麼發明,只需一個創意而已,而對於劉協來說這算不了什麼創意,他只是照搬後人的經驗而已。

其實這隻騎兵不只是配備了馬鐙,如果你觀察夠仔細的話,還會發現馬蹄上居然釘上了馬蹄鐵——一個跟馬鐙一樣簡單實用的小發明。

一枝令箭從主將臺上扔了下來。

傳令兵接過令箭喊了一聲“開始!”。

騎兵們得令後一夾戰馬,一百多匹駿馬怒蹄而起,依次按着隊列順序,一排排的騎兵帶着一片塵土向對面的箭靶呼嘯而去,整齊而快速。

眼看第一排騎兵衝到箭靶一百五十步之內,騎兵們舉起弩箭,按動機簧,咻咻數十枝箭射向箭靶。滿天的箭雨,一排排的射向箭靶,射進箭靶裡嘟嘟直響。

八百隻箭十有七八中在靶面上。

所謂臨陣不過三發,他們在衝到敵兵五十步之前已經射完了連弩中裝填好的八枝利箭,從容的將連弩掛在馬鞍後,雙手持槍向前衝去。

一百多騎兵每人對着人形箭靶做了一個衝刺的動作,然在一片轟然喝彩聲中調轉馬頭奔回隊列。

就在臺上衆人還在驚詫之中,數十個士兵衝過去將箭靶移開,又換上二十幾個新的箭靶。這次的箭靶跟普通的箭靶略大而已,比剛纔的人形箭靶要小了很多,且在上面除了畫了靶心以外,還另外畫了九個環。

二十個弩兵雙手持着連弩從隊列中走出,他們手中的連弩比起剛纔騎兵手上的連弩大了一倍多,裡面裝着二十枝利箭。連弩的外形射擊類似像後世的射鯊弩,增加了一個類似槍托的裝置。

連弩手走到箭靶一百五十步外,開始半蹲在地,將連弩的後座抵在肩膀上,雙手托住弩身,對着準星瞄準靶心,按動機簧發射。一排排弩箭激射而出,直奔靶心。

四百多枝箭十有**都落在八環的範圍之內。

劉協開心的笑了,哈哈笑道:“馬、浦兩位愛卿改進後的神弩越發犀利和精準了。”

馬鈞微微一笑道:“多謝陛下誇獎,且看陛下親自發明的龍弩機車。”

話音剛落,二十多臺四輪弩車在士兵們的推動之下緩緩的駛到校武場中央,每臺弩車配置兩人,一人裝箭,一人瞄準發射。其實弩車也並非劉協初創,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過。《墨子·備高臨》講到,守城可用連弩之車,它有“兩軸三輪”,以車爲架,以軲轆爲弦,箭矢長十尺,矢端連着繩索,如同戈射,可以用軲轆收回,可以同時放出大弩箭六十枝,小弩箭無數,但這種弩車射速太慢,而且需要十人才能操控,操作十分不便,效果不大。而馬鈞設計的這種弩車,首先十分輕便,只要兩個人就可以操縱,一次可發六十枝箭,裝填方便,以彈簧代替軲轆和弓弦,發射迅速。車身裝有四輪和車轅,行軍時可用馬匹拉着行走,用於野戰。

對面的箭靶又換了一批,這次的跟剛纔的人形箭靶相似,但是卻厚了一倍。

弩車推到箭靶兩百步之外就停了下來,推車的士兵打開車身的活動支架撐在地上,將弩車固定住,隨着一聲令下開始發射。

這次的弩箭與剛纔的箭又有所不同,又急又快又猛,只聽到一陣震人心絃的蓬蓬的巨大機車發射聲,眨眼間射出一千多枝箭,又硬又厚的雙層堅木所製作的人形箭靶被射了個透穿,部分箭靶已被射成碎片。

這箭實在太強勁了,普通的皮甲根本無法阻擋。全場一片寂靜,良久才爆發出震天價的掌聲和喝彩聲。

盧植嘆道:“如此神兵硬弩,就算是飛熊軍前來,也只會在彈指之間人仰馬翻,怪不得陛下能藐視董賊數十萬大軍如無物。野戰之間,即便是以一敵十,未必落於下風。”

臺上衆人紛紛點頭稱是。

劉協哈哈大笑,對着馬鈞道:“愛卿還有神兵利器否?”

馬鈞笑道:“適才的兵器都是適合野戰,臣還有一件攻城利器獻給陛下。”

劉協笑道:“小馬兒還有壓箱底的傢伙沒亮出來啊,那就給朕開開眼界。”

馬鈞也不管比他小好幾歲的劉協叫他小馬兒是否合適,挺了挺胸,喝道:“攻城連珠炮!”

劉協臉色一驚:連珠炮都來了,這廝把火藥也發明了?

等到十輛“攻城連珠炮“推出來之後,他才發現自己想多了。原來是一臺臺巨型投石機。這些投石機也是一樣由精鐵爲車架,由巨大的彈簧帶動投石架發射;而且加了一個石彈軌道,改良了傳統投石機一次只能發一枚石彈的缺點,石彈軌道里可以根據石頭大小裝三到五塊大石,一塊巨石發射出去,另外一塊跟着裝上;兩人負責裝石,兩人負責發射,可以連環不斷的發射,一次可以將近百斤的巨石發射到兩百米以外,即便是堅厚的城牆也經不住狂轟亂炸。

數十塊巨石帶着巨大的轟鳴呼嘯着向對面轟炸過去,在地上砸出一個又一個大坑,驚得衆將士說不出話來,喜得劉協拍手大笑。

驚豔的神兵利器檢閱終於結束,劉協帶着信心爆棚的心腹臣子們喜滋滋的離開校武場。

出兵,已經萬事俱備,只需擇一吉日即可

ps:後面每日更新時間改爲每日10點,如有第二更會在19點左右。敬請關注,感謝大家的一路支持。

第44章 白馬和猛虎請假第239章 漢水夜襲第51章 亡命刺殺第134章 喜得單福第158章 京城大亂第236章 絕世虎將第271章 殺往龍城第298章 破冀州第83章 雙虎戰第309章 霞萌關夜變第44章 白馬和猛虎第94章 來自臨涇的歡呼第284章 血染臨淄第299章 暗靈第222章 宛城告破第251章 江東周郎第293章 水淹三軍第236章 絕世虎將第11章 救兄引子第131章 劍舞公主第222章 宛城告破第7章 劍聖第270章 拯救皇妃第261章 衡山故人來第65章 飛龍戟第145章 風雲突變第5章 溫明議政上架感言第131章 劍舞公主第20章 破賊大計第162章 一夜看盡雒陽雪第184章 驚天動亂第43章 大祭亡靈第61章 與民同耕第137章 五大殺手組織第73章 血劫第77章 七勝七敗第111章 修羅三十六騎第36章 關門拒賊第187章 金城決水第228章 刺龍第171章 狼騎夜襲第290章 躍馬黃河第95章 灞橋相會第72章 密謀第298章 破冀州二百二十章 突襲南陽第234章 荊州之亂第133章 故人相見第139章 公主選婿第215章 國法難容第279章 三十年愛恨塵與土第55章 歸來兮第276章 卿願遵否?第65章 飛龍戟第21章 神童馬鈞第36章 關門拒賊第31章 送狼出戶第110章 回馬槍第132章 試武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107章 三年之期第72章 密謀第219章 血旨第24章 溫酒敗華雄第14章 香消玉殞第96章 血戰長安請假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225章 袁術授首第228章 刺龍第17章 鐵匠翻供第35章 虎牢關之戰第122章 北地郡太守的公子第103章 山道喋血第265章 劍指江東第14章 香消玉殞第122章 北地郡太守的公子第78章 大漢神兵第2章 永樂宮主第224章 圍殲第50章 一箭震三軍第57章 全面清算第258章 血灑長江第295章 易幟第283章 圍截重重第131章 劍舞公主第32章 龍劍出鞘第54章 山中遇救第311章 明攻劍閣 暗度陰平新年快樂第58章 論功行賞第313章 夜襲鹿頭山第171章 狼騎夜襲第249章 水中大戰第79章 誓師西征第102章 陳倉遭伏第185章 月下風情
第44章 白馬和猛虎請假第239章 漢水夜襲第51章 亡命刺殺第134章 喜得單福第158章 京城大亂第236章 絕世虎將第271章 殺往龍城第298章 破冀州第83章 雙虎戰第309章 霞萌關夜變第44章 白馬和猛虎第94章 來自臨涇的歡呼第284章 血染臨淄第299章 暗靈第222章 宛城告破第251章 江東周郎第293章 水淹三軍第236章 絕世虎將第11章 救兄引子第131章 劍舞公主第222章 宛城告破第7章 劍聖第270章 拯救皇妃第261章 衡山故人來第65章 飛龍戟第145章 風雲突變第5章 溫明議政上架感言第131章 劍舞公主第20章 破賊大計第162章 一夜看盡雒陽雪第184章 驚天動亂第43章 大祭亡靈第61章 與民同耕第137章 五大殺手組織第73章 血劫第77章 七勝七敗第111章 修羅三十六騎第36章 關門拒賊第187章 金城決水第228章 刺龍第171章 狼騎夜襲第290章 躍馬黃河第95章 灞橋相會第72章 密謀第298章 破冀州二百二十章 突襲南陽第234章 荊州之亂第133章 故人相見第139章 公主選婿第215章 國法難容第279章 三十年愛恨塵與土第55章 歸來兮第276章 卿願遵否?第65章 飛龍戟第21章 神童馬鈞第36章 關門拒賊第31章 送狼出戶第110章 回馬槍第132章 試武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107章 三年之期第72章 密謀第219章 血旨第24章 溫酒敗華雄第14章 香消玉殞第96章 血戰長安請假第282章 靈堂驚變第225章 袁術授首第228章 刺龍第17章 鐵匠翻供第35章 虎牢關之戰第122章 北地郡太守的公子第103章 山道喋血第265章 劍指江東第14章 香消玉殞第122章 北地郡太守的公子第78章 大漢神兵第2章 永樂宮主第224章 圍殲第50章 一箭震三軍第57章 全面清算第258章 血灑長江第295章 易幟第283章 圍截重重第131章 劍舞公主第32章 龍劍出鞘第54章 山中遇救第311章 明攻劍閣 暗度陰平新年快樂第58章 論功行賞第313章 夜襲鹿頭山第171章 狼騎夜襲第249章 水中大戰第79章 誓師西征第102章 陳倉遭伏第185章 月下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