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張牛角用兵

聽到劉燁發問,張頜眉頭一皺,很快便道:“皇甫郎將長社火燒十萬黃巾,鑄成京觀,廣宗破張樑,賊酋張角傳首京師,如今又破曲陽城,梟首張寶,以一人之力平定黃巾之亂,自然是大漢朝第一名將!”

劉燁笑道:“不錯,屆時朝廷必然調皇甫郎將北上鎮壓胡騎羌人,某也會隨軍前往,殺胡建功立業,雋義就不想封狼居胥,燕然勒銘麼?”

大漢朝軍功中,以匈奴首級爲先,不過自從武帝朝多次遠征,打得匈奴人內附漢朝,胡人首級變成了軍功章,要是能夠鎮壓胡人,揚威於域外,軍功遠遠勝過鎮壓黃巾不說,還能夠青史留名。

張頜暢想一陣,卻又道:“大漢名將可不止皇甫郎將一人,朱郎將也是名將,朝堂之上還有袞袞諸公,劉侯何以斷定朝廷必定委任皇甫郎將彈壓西北呢?”

憑什麼,憑《三國志》,就是沒法告訴你。

劉燁笑笑,伸出右手:“雋義,你我二人來一個君子之約,若是朝廷徵召皇甫郎將鎮壓西北,雋義便隨我前往西北建功立業,若是不能,某向皇甫郎將保舉雋義做軍司馬如何?”

張頜遲疑道:“劉侯便如此自信?”

“某有這個自信,就是不知雋義有沒有這份豪氣。”

啪!啪!啪!

兩隻手掌相擊三次,三擊掌之約乃是君子之約,表示互相信任,不能違反。

“好,某便相信劉……司馬。”

劉燁哈哈大笑:“某爲軍司馬,先委屈雋義在我帳下做第三曲的軍侯吧。”劉燁身爲軍司馬,統帥一部五曲共一千人馬,第一曲軍侯是于禁,第二曲軍侯是管亥,而第三曲軍侯便委任給了張頜。張頜原來不過是個白身,忽然一躍而升爲軍司馬,頗有被重視的感覺。

“多謝司馬重用。”

“走吧,回去看看那個黑廝。”

管亥見到兩騎折返,一副言笑晏晏的樣子,不由得眉頭一皺,沒想到張頜居然率先開口了。

“管兄,以後你我二人可要同殿稱臣了。”

管亥一愣:“同殿稱臣?”

劉燁解釋道:“子覆,雋義已經是第三曲的軍侯了,你的功勞本將也記下了,先賜你綢緞金銀,等到日後升遷之際再做封賞。”

說罷,劉燁握住繮繩,口中輕呼一聲策馬而去,張頜則是跟在他身後,呼嘯景從而去。看着兩個人離去的背影,管亥則是恨得咬牙切齒:這小白臉到底有啥好的,主公到底爲啥偏偏看上他?

張頜雖然濃眉大眼,五官硬朗,不過卻是頗爲英俊,而管亥一張老臉鬍子拉碴的,張頜在他眼裡自然算是“小白臉”了。

“你這黑廝,我家司馬有事要問你!”

周倉背後的箭矢早就被取了下來,雖然手法很暴力,不過好歹還給他略微處理了一下傷勢,聽到這道聲音,頓時扭扭歪歪的站了起來,面前有數道高大的身影。

“賊將,報上名來。”

周倉認了出來,這個披着大紅披風的漢將就是在黑夜裡一箭射中自己的人,頓時哼了一聲。

“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周倉周元福是也。”

劉燁嘴角微微一咧,看來這河北還真是來對了,先遇到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頜,又碰到了這個周倉,周倉雖然算不上是什麼名將,不過做個護衛統領倒也綽綽有餘,更難得的是忠心耿耿。

“你可願降?”

“俺那些弟兄們怎麼樣了?”

劉燁略微沉吟,隨後道:“已被皇甫郎將下令,盡數坑殺。”

周倉長嘆一聲,閉上雙眼:“俺沒能給大夥找到一條活路,請將軍行行好,給俺老週一個痛快吧。”

劉燁眉頭一皺,他不願意欺騙周倉,要是周倉知道那些兄弟都死了,只怕得恨死自己。他突然意識到,跟着皇甫嵩手底下混雖然能打勝仗,不過也有個壞處,那就是和黃巾賊站在了對立面。

皇甫嵩,朱儁等人都是有名的屠殺將軍,每戰破黃巾賊以十萬計,基本上是不留活口,也就是管亥不是純粹黃巾賊出身這才願意降服,劉燁跟皇甫嵩在一起,只怕身上也會被打上一個劊子手的標籤,想要如同曹操一般招降青州百萬黃巾和黑山軍,只怕是不可能了。

不過也無妨,劉燁本來就是漢家宗室,手底下要是全部都是黃巾賊出身,反倒不太好。

他揮揮手:“殺了,葬了。”

周倉面色平靜,拱手道:“多謝。”

曲陽城一戰,賊將嚴政獻城想要苟活,斬殺了張寶,黃巾賊誓死不降。皇甫嵩下令火燒曲陽城,七萬黃巾賊無一存活,基本上都被活活燒死。

捷報和張寶的腦袋被一起送到了洛陽,張樑,張寶和張角三兄弟全部都被誅殺,河北基本平定,漢靈帝聽聞捷報大喜,加封皇甫嵩爲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賜爵槐裡侯,食槐裡、美陽兩縣租稅,食邑共八千戶。皇甫嵩憑藉鎮壓黃巾賊的偌大功勞,一時間凌駕於朝中袞袞諸公,成爲了名副其實的大漢朝第一名將。

而皇甫嵩看到被燒成一座廢墟的曲陽城,有感戰事對河北大地的創傷,因此上奏免除冀州一年的田租,用以救濟災民。漢靈帝雖然不樂意,畢竟免除賦稅就等於他玩樂的經費削減,不過看在皇甫嵩鎮壓黃巾賊功勞的份上,還是答應。

冀州百姓歡呼雀躍,無人不開口稱讚皇甫嵩,而劉燁作爲他帳下大將,同樣保守稱讚,當地人畫像經常把劉燁畫在皇甫嵩側後,凜然好似一尊護法天神。

皇甫嵩雖然受封冀州牧,自然要南下到鄴城坐鎮,不過鉅鹿乃是黃巾賊發源之地,張角之巢穴,依然暗流涌動。

因此皇甫嵩命令劉燁暫時出任鉅鹿郡尉,與太守馮翊通力合作,肅清當地死灰復燃的黃巾賊。

第607章 貪得無厭第235章 肅清涼州第567章 情報站第277章 神威天將第694章 攻城得力第856章 封鎖州府第1019章 數面合圍第23章 慕名而來第979章 暫息兵戈第644章 蹋頓退兵第121章 曹孟德來也第778章 逃出生天第712章 太史慈請戰第812章 張鬆投降第918章 劉備撤軍第858章 劉表之死第590章 生擒張允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656章 霍光故事第43章 苦戰第103章 固若金湯第141章 破張樑第408章 血戰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814章 搖擺不定第548章 江夏水戰第549章 甘寧奮戰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51章 遠道而來的幽州軍第64章 劉備相邀第607章 貪得無厭第692章 顏良退兵第96章 百步送人頭第773章 江東軍的危機第104章 利刃出鞘第221章 兵貴神速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219章 大捷第663章 萬年有孕第230章 朝廷封賞第108章 那一把火的風情第581章 龐德來也第742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281章 帝往長安第933章 殺出重圍第508章 班師回朝第546章 全面猛攻第247章 涼州治政第159章 斥候戰第901章 夜話定策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483章 十萬大軍第462章 女人的小心思第1章 黃巾來襲第455章 天下大勢第764章 豫章郡內亂第237章 雲臺殿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250章 靈帝駕崩第485章 掎角之勢第634章 沮授請兵第873章 文聘投降第531章 壺關告急第115章 鐵桶合圍第705章 曹操到來第266章 飛熊軍第626章 所見所聞第7章 斬車騎第301章 中心斬首第851章 長沙暗流第493章 驚動帝駕第938章 獻城投降第591章 蔡瑁撤兵第998章 千鈞一髮第146章 破曲陽第281章 帝往長安第852章 背刺第502章 無可奈何第345章 滿月戰陣第961章 趁夜遁逃第817章 西涼軍到第399章 將計就計第811章 演技出神第904章 夏侯惇成獨眼了第184章 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第221章 兵貴神速第509章 曲阿小將第816章 繼續苦戰第754章 意想不到第195章 修理政務第880章 荊南戰火第972章 弄假成真第782章 見好便收第1章 黃巾來襲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304章 董卓遷都第915章 曹軍撤退第476章 小縣大才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524章 袁使來京
第607章 貪得無厭第235章 肅清涼州第567章 情報站第277章 神威天將第694章 攻城得力第856章 封鎖州府第1019章 數面合圍第23章 慕名而來第979章 暫息兵戈第644章 蹋頓退兵第121章 曹孟德來也第778章 逃出生天第712章 太史慈請戰第812章 張鬆投降第918章 劉備撤軍第858章 劉表之死第590章 生擒張允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656章 霍光故事第43章 苦戰第103章 固若金湯第141章 破張樑第408章 血戰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814章 搖擺不定第548章 江夏水戰第549章 甘寧奮戰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51章 遠道而來的幽州軍第64章 劉備相邀第607章 貪得無厭第692章 顏良退兵第96章 百步送人頭第773章 江東軍的危機第104章 利刃出鞘第221章 兵貴神速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219章 大捷第663章 萬年有孕第230章 朝廷封賞第108章 那一把火的風情第581章 龐德來也第742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281章 帝往長安第933章 殺出重圍第508章 班師回朝第546章 全面猛攻第247章 涼州治政第159章 斥候戰第901章 夜話定策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483章 十萬大軍第462章 女人的小心思第1章 黃巾來襲第455章 天下大勢第764章 豫章郡內亂第237章 雲臺殿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250章 靈帝駕崩第485章 掎角之勢第634章 沮授請兵第873章 文聘投降第531章 壺關告急第115章 鐵桶合圍第705章 曹操到來第266章 飛熊軍第626章 所見所聞第7章 斬車騎第301章 中心斬首第851章 長沙暗流第493章 驚動帝駕第938章 獻城投降第591章 蔡瑁撤兵第998章 千鈞一髮第146章 破曲陽第281章 帝往長安第852章 背刺第502章 無可奈何第345章 滿月戰陣第961章 趁夜遁逃第817章 西涼軍到第399章 將計就計第811章 演技出神第904章 夏侯惇成獨眼了第184章 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第221章 兵貴神速第509章 曲阿小將第816章 繼續苦戰第754章 意想不到第195章 修理政務第880章 荊南戰火第972章 弄假成真第782章 見好便收第1章 黃巾來襲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304章 董卓遷都第915章 曹軍撤退第476章 小縣大才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524章 袁使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