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州郡之才

而這時,山陽郡的鉅野。

一萬兗州軍屯兵此處,正是于禁親自帶領。

劉燁在洛陽擁立陳留王爲天子之後,分別給徐晃和于禁兩人下達了密令,命令兩人各自率領軍馬屯駐於兩州邊界,嚴防曹軍入侵。

“給敵人造成我軍即將進攻之假象,然而不必急於進攻,如若敵軍進攻則可迎頭痛擊之!”

這是劉燁給於徐兩人下達的命令,至於張頜所在的南陽部倒是不必如此,劉表短時間之內倒是不會進攻。

“哈哈,元直,沒有想到幾日不見,你便被任命爲軍師校尉了,當真令我等羨煞啊。”

“正是如此,元直今日可要罰酒三杯才行。”

“哈哈哈,好好好,理當如此。”

只見得在徐庶府上,四名士子聚在一處談笑風生,其中身披軟甲,外罩錦袍的那人正是徐庶,他因爲受到于禁器重,因此已經被任命爲于禁軍中的軍師校尉。要知道很多士子都是要歷練多年,才能夠被委以重任,像是徐庶這樣一上來便擔任校尉的,十分少見。

而其他三人正是當日鹿門書院中,辯論不休的石韜、孟建和崔郡三人。當日諸葛亮與他們三人定下賭約,若是劉燁在鄴城之戰能夠取得勝利,那麼他們三人便北上爲朝廷效力,因此鄴城之戰的消息傳到襄陽之後,三人便決意北上。

龐德公知道以後也沒有多說什麼,反而是深爲讚許,勉勵了三人一番之後,便准許他們北上了。

只不過,他們三人北上途中,卻遭遇了東西二帝的變故。

“元直兄,恕我直言。”石韜看着徐庶,忽然道:“此番朝廷出現變故,東西二帝並列,不知道元直兄到底是何看法?”

聽到這個問題,孟建和崔郡兩人同樣頗爲關心的看向徐庶,想要看看徐庶到底對於這個問題有何看法。

“呵呵,此事我倒覺得大將軍親筆撰寫的一封檄文頗有道理。”徐庶微微笑道。

“哦?我等久在荊襄,對於大將軍寫了什麼檄文倒是並不清楚,元直兄給我們講講。”崔郡饒有興趣道。

徐庶點了點頭,開口道:“之前大將軍援引孟子所言,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而天子卻拋下萬民獨自跑到東面去,就這一點而言,只怕天下百姓都不會信服。”

“可是大將軍擅自廢立天子,恐怕天下士人百姓多有疑慮吧?”孟建則是皺眉道。

“呵呵,大將軍另立天子也是爲了朝廷。”徐庶笑着解釋道:“若是天子東逃,天下士人百姓又該怎麼想呢?”

“唉,只恐天下從此烽煙動盪。”崔郡則是嘆了口氣。

“崔兄,如今天下正是動盪之時!”徐庶昂然道:“曹操、袁紹、孫策、公孫度諸逆賊割據一方,劉表、劉焉不服管理,正需要英雄之士以雄才大略掃蕩天下,舍大將軍其誰?”

“元直兄說得有道理。”石韜贊同道:“重症需下猛藥,大將軍之雄才卻是應當物盡其用。”

“嗯,既然如此,某在這裡寫一封推薦信,將三位州郡之才舉薦給大將軍和朝廷。”徐庶開口笑道。

這“州郡之才”四字並非是徐庶說得,而是當年諸葛亮對石韜、孟建等人的評價。諸葛亮說石韜等人是能夠治理一州一郡的人才,當石韜等人問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卻是笑而不語。

徐庶當即起草一封,給石韜等人寫了一封推薦信,送到了洛陽。

“三位便是出身於鹿門書院的孟公威、石廣元、崔州平?”

大將軍府中,劉燁饒有興趣的盯着面前三人,眼中露出了光芒。

“大將軍知道我等三人?”石韜眼前一亮,雖然徐庶給他們三人寫了一封書信,但是他們卻是並沒有拿出來。

石韜、孟建三人雖然比不上諸葛亮、龐統和徐庶,不過也是鹿門書院最近以來的傑出人才,而傑出人才自然有一股傲氣,不想要憑藉徐庶的推薦信來獲得官位。

因此三人到達洛陽之後,直接向大將軍府遞上了請帖,這纔得到了面見。

“哈哈哈!”劉燁哈哈一笑,豪邁道:“鹿門書院,天下馳名。水鏡先生和龐德公都是經學大家,鹿門書院出來的學子自然也是郡國之才,本將自然心中也清楚。”

“不知道三位此來,是來拜訪本將,還是想要出仕呢?”劉燁笑道:“如今朝廷正是求賢若渴之際,若是三位大才願意投靠朝廷,朝廷必定不吝嗇高官厚祿,不知道三位意下如何?”

如今劉燁兵威震動海內,軍中良將如雲,智謀之士也不少,最缺乏的便是文職官吏。而孟建、石韜、崔郡三人都曾在曹魏朝廷擔任過州刺史、郡太守級別的高官,三個人的民政能力自然值得信任。

石韜,孟建,崔郡三人對視一眼之後,對劉燁下拜道:“我等願爲大將軍和朝廷效力。”

“哈哈,好!”

劉燁大喜道:“既然如此,你等三人暫且安排在中樞熟悉事務,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到地方上去任職。”

“多謝大將軍器重。”

孟建三人都是大才,用來做小吏實在是可惜了,將來用作各州的別駕,長史那是綽綽有餘。

“實不相瞞。”石韜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對劉燁道:“此乃徐元直親筆書寫的推薦信,非是在下等有意隱瞞,只不過我等不想因爲大將軍以爲我等靠着裙帶關係,因此並未拿出,請大將軍見諒。”

“徐元直?”劉燁接過了推薦信,驚訝道:“徐庶也在我軍中?本將怎麼不知道?”

“呵呵,元直如今在兗州,任職于于平東麾下。”石韜解釋道。

“原來如此……”劉燁點了點頭,同時問道:“鹿門書院中,可有一人名爲諸葛亮?”

第832章 趁勢掩殺第898章 于禁撤兵第175章 走馬上任第214章 望風披靡第459章 劉曄會周瑜第610章 常山趙子龍第841章 不計其數第762章 賀齊退兵第371章 賈詡獻計第162章 大軍雲集第949章 退往江夏第331章 猛將無雙第729章 霹靂車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817章 西涼軍到第251章 鴻門宴第893章 嚴防死守第796章 退守劍閣第295章 誘敵深入第362章 直搗美稷第690章 水火無情第815章 內外夾擊第124章 壯士能飲一杯否第372章 摧枯拉朽第623章 必勝無疑第963章 公孫敗走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162章 大軍雲集第613章 小勝第80章 路遇褚飛燕第212章 快去尋劉將軍!第581章 龐德來也第553章 千鈞一髮第479章 李嚴投降第341章 落下帷幕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669章 孫策託孤第249章 189年第837章 聲勢浩大第900章 進擊的皇叔第68章 王渾報信第579章 空城草人第26章 以逸待勞第968章 形勢瞭然第620章 趙雲歸附第665章 調兵遣將第456章 郭嘉薦劉曄第822章 意想不到第232章 懸羊擊鼓第334章 李傕之計第146章 破曲陽第274章 受困於此第1023章 終焉之戰第939章 萬事俱備第640章 蹋頓大怒第114章 視死忽如歸第899章 困守孤城第406章 放火殺人時第45章 黃巾猛將第248章 良平之才第611章 同去!第843章 顏良之死第935章 大戰前夕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395章 從容而走第103章 固若金湯第95章 波才折返第437章 徐晃截糧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947章 節節抗擊第1006章 互相攻伐第314章 春宵一刻第996章 步度根第73章 朝廷撤帥第37章 孤城臨淄第411章 西涼鐵騎第27章 驅賊破陣第246章 萬年公主第610章 常山趙子龍第417章 一波三折第110章 波才調兵第561章 身先士卒第2章 初戰黃巾第861章 浩浩蕩蕩第587章 張允出馬第802章 兵發綿竹關第608章 烏桓人南下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919章 張飛斷後第469章 後發者制人第407章 旗鼓對壘第455章 天下大勢第460章 暗流涌動第26章 以逸待勞第1010章 曹休奇襲第785章 久攻難下第18章 縋城而出第768章 倒戈一擊第882章 從中截斷
第832章 趁勢掩殺第898章 于禁撤兵第175章 走馬上任第214章 望風披靡第459章 劉曄會周瑜第610章 常山趙子龍第841章 不計其數第762章 賀齊退兵第371章 賈詡獻計第162章 大軍雲集第949章 退往江夏第331章 猛將無雙第729章 霹靂車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817章 西涼軍到第251章 鴻門宴第893章 嚴防死守第796章 退守劍閣第295章 誘敵深入第362章 直搗美稷第690章 水火無情第815章 內外夾擊第124章 壯士能飲一杯否第372章 摧枯拉朽第623章 必勝無疑第963章 公孫敗走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162章 大軍雲集第613章 小勝第80章 路遇褚飛燕第212章 快去尋劉將軍!第581章 龐德來也第553章 千鈞一髮第479章 李嚴投降第341章 落下帷幕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669章 孫策託孤第249章 189年第837章 聲勢浩大第900章 進擊的皇叔第68章 王渾報信第579章 空城草人第26章 以逸待勞第968章 形勢瞭然第620章 趙雲歸附第665章 調兵遣將第456章 郭嘉薦劉曄第822章 意想不到第232章 懸羊擊鼓第334章 李傕之計第146章 破曲陽第274章 受困於此第1023章 終焉之戰第939章 萬事俱備第640章 蹋頓大怒第114章 視死忽如歸第899章 困守孤城第406章 放火殺人時第45章 黃巾猛將第248章 良平之才第611章 同去!第843章 顏良之死第935章 大戰前夕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395章 從容而走第103章 固若金湯第95章 波才折返第437章 徐晃截糧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947章 節節抗擊第1006章 互相攻伐第314章 春宵一刻第996章 步度根第73章 朝廷撤帥第37章 孤城臨淄第411章 西涼鐵騎第27章 驅賊破陣第246章 萬年公主第610章 常山趙子龍第417章 一波三折第110章 波才調兵第561章 身先士卒第2章 初戰黃巾第861章 浩浩蕩蕩第587章 張允出馬第802章 兵發綿竹關第608章 烏桓人南下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919章 張飛斷後第469章 後發者制人第407章 旗鼓對壘第455章 天下大勢第460章 暗流涌動第26章 以逸待勞第1010章 曹休奇襲第785章 久攻難下第18章 縋城而出第768章 倒戈一擊第882章 從中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