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良平之才

都說老人是一筆財富,此話果然不假。

法真作爲飽學宿儒之士,曾經在地方上擔任多年的官吏,具有豐富的地方治理經驗,由他提出的民生策略都具有執行意義,傅燮和劉燁等人也只能在一些小小方面做出修改。

不僅如此,法真對劉燁作出了高度評價,他認爲劉燁是難得一見的強硬人物,對於涼州的安穩十分重要,本來就是涼州出身的法真自然也希望涼州越來越好,因此也動用了一些自己的人脈,將兩種境內的一些賢才推薦給了劉燁。

“多虧了將軍平定韓遂之亂,否則阜只怕也要流亡他鄉了。”一名身材修長,五官堅毅的士人對劉燁面帶感激道。

劉燁微笑,伸手扶起他道:“義山先生請起,公之大名早就傳入本將耳中,今日有緣相見當真令人喜不自勝。”

說罷,賓主兩人坐定。

這楊阜可不是一般人,當年馬超在涼州掀起反對曹操的浪潮,楊阜帶兵堅守城池,可以說是有節之士。

劉燁迫不及待道:“法別駕評價先生有濟世之才,若只是屈居於家中,未免太過屈才,到涼州任職如何?”

楊阜點頭微笑:“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劉燁欣喜道:“既然如此,且請先生擔任長史,日後再有升遷。”

楊阜早年被舉爲孝廉,很有希望進入官僚系統之中,不過還是沒想到劉燁用人不疑,上來便委任他爲長史。

實際上劉燁早就知道楊阜的名聲,所以才能這麼有先見之明,不過楊阜反倒以爲劉燁十分重視他,倒也無傷大雅。

涼州鐵騎雖然聞名天下,不過同樣不乏智謀之士,比如董卓的女婿李儒,廢少帝,遷都長安等一系列事件之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不過在劉燁眼中,涼州最著名的謀士還不是李儒,而是那位毒士。

劉燁開口問道:“義山先生久居涼州,不知道有沒有聽說過賈詡?”

楊阜一愣:“賈詡?”

“不錯,賈詡字文和,某聽說此人頗富智謀,如有可能,本將倒想將此人召入府中,爲本將出謀劃策。”劉燁點點頭,不過看着楊阜的臉色好像有點古怪?

楊阜訕笑兩聲:“不知道刺史從哪裡聽得賈文和頗富智謀,難道是閻公?”

劉燁有點奇怪,要是賈詡都算不上智謀之士,估計整個三國都沒多少人敢自稱謀士了,不過這個閻公又是何許人也?

楊阜解釋道:“賈詡早年與友人歸鄉,遭遇氐人劫持,賈詡欺騙氐人說自己是故太尉段公外孫,因此逃過一劫,而與他同行的數十人則是全部慘遭毒手。”

說道這裡,楊阜的語氣變得有些譏諷:“賈詡獨自一人騙過了氐人,逃得一條性命,卻置同行於不顧之地,閻公乃是涼州名士,反說賈文和有良,平之才,豈不可笑?”

劉燁聽了楊阜的話卻是緩緩搖頭:“義山先生,好漢不吃眼前虧,若是義山先生也遇到這種事情,難不成就此殺身成仁麼?”

“這……”楊阜眉頭一皺,堅定道:“若是某與氐人相遇,當持劍手刃一二,豈能任人宰割?”

楊阜畢竟是連馬超的兵鋒都敢挺身抵擋的人,性格剛烈,劉燁不由得一笑。

“義山,刺史,看來你們聊得不錯啊,哈哈哈。”

一陣大笑聲從門外傳來,只見得法真走入室中。

法真的年紀大,閱歷廣,說不定倒是知道賈詡的下落。

如此想着,劉燁當即開口問道:“法先生,賈詡此人您可知道麼?”

法真點點頭:“自然知曉,此人頗有機智,難不成刺史想要傳喚賈文和爲州中佐吏?”

劉燁大喜:“正是。”

法真卻搖了搖頭:“只怕要讓劉刺史失望了,賈詡據說已經到了幷州牧董卓麾下效力。”

劉燁聽完,面上頗有遺憾之色,可惜晚了一步,日後賈詡將會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不動聲色,一直等到董卓死後,纔會建議李傕郭汜兩人出兵長安,擊走呂布,重新把持朝政。

“無妨,得義山先生,本將十分滿意。”楊阜自然是面色欣喜,頗有受重視的感覺。

而楊阜也是士族出身,劉燁任用楊阜,自然而然的也就得到了楊家的支持,任何一個領導者都必須學會處理好世家的關係,好在涼州本土士族的力量遠遠沒有關東的那些士卒強大,因此劉燁還能夠鎮壓得住。

民政方面主要以別駕法真,長史楊阜,天水郡守傅燮(劉燁擔任涼州刺史,主動卸任郡守一職,傅燮出任郡守)三人爲中樞,負責執行屯田以及招募流民等諸多事宜。

而劉燁則是主管軍事,目前涼州本土駐軍大概在五萬上下,不過其中有一萬六千多人都是郡國兵,用於守城尚可,主動出擊有些勉強。

而涼州軍的真正精銳目前主要分爲三部分,于禁統帥兩萬大軍鎮守冀縣,也是劉燁的大本營。而頗受劉燁器重的張頜領兵八千,駐紮在金城郡。畢竟金城郡是韓遂的大本營,,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估計還有不少韓遂的死忠。

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在劉燁離開涼州前去洛陽數月之間,張頜前後遭遇過的刺殺不下三次,好在他爲人謹慎,武藝精熟,因此這纔沒有受傷,否則要是折了這員大將,劉燁非得哭出來不可。

至於馬騰本來就是武威郡人士,在耿鄙任職期間一直呆在武威郡,而姑臧城畢竟是涼州治所所在,同樣乃是重地,因此劉燁以馬騰爲首,領軍六千駐紮武威。

三部軍隊總數共計三萬四千人,算是精銳的野戰軍序列,劉燁並沒有放鬆對他們的操練,這些軍隊基本上都是脫單軍士,作爲壯勞力卻不耕田,每天的糧草用度很大。

而劉燁則是選擇了以戰養兵,涼州境內也有一些馬匪,羌人和敵人嘯聚爲禍,劉燁時不時的派兵征討,一來肅清境內治安,二來練兵,三來還能繳獲糧草補充軍用。

第338章 漠南大戰(1)第1015章 都亭會面第422章 丹陽精兵第1013章 還定江東第740章 曹軍來了!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58章 一戰定青州(中)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383章 大戰前夕第315章 大會諸侯第439章 長驅直入第16章 爭權奪利第1006章 互相攻伐第10章 夜戰八方第794章 斷頭將軍第901章 夜話定策第352章 合力北伐第478章 迫降上蔡第51章 遠道而來的幽州軍第467章 誓師出征第370章 無可奈何第11章 一箭立威第286章 聲東擊西第1章 黃巾來襲第909章 進逼壽春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438章 河東徐公明第962章 遼東奇兵第844章 求救於曹第859章 問罪荊州第430章 曹操定徐州第559章 鄴城攻防戰第896章 陷入苦戰第455章 天下大勢第232章 懸羊擊鼓第51章 遠道而來的幽州軍第96章 百步送人頭第285章 飛將之威第879章 及時來援第356章 鮑信請戰第281章 帝往長安第544章 以騎對騎第962章 遼東奇兵第15章 輕重緩急第318章 引狼入室第155章 送馬童子第458章 勸降賊軍第835章 十萬大軍第150章 將信將疑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625章 立下賭約第414章 平定中原第733章 張魯投降第558章 收縮兵力第80章 路遇褚飛燕第8章 縣令召見第6章 拳術立威第338章 漠南大戰(1)第685章 技高一籌第102章 一鼓作氣第844章 求救於曹第993章 斬將奪旗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919章 張飛斷後第404章 互相攻訐第721章 兩路出兵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519章 官拜都督第467章 誓師出征第1009章 雙管齊下第912章 大路相逢第885章 日夜攻打第751章 連環火攻第448章 樂就來援第496章 袁術竄逃第845章 走馬上任第622章 鹿門書院第32章 五子良將第590章 生擒張允第22章 慕名而來第747章 棄金逃跑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843章 顏良之死第15章 輕重緩急第26章 以逸待勞第1009章 雙管齊下第100章 定策破賊第925章 減竈記第828章 驕傲的孟獲第645章 決一死戰第600章 棋高一着第319章 北伐動員第380章 天下動盪第432章 劉備速攻第745章 堅守不出第798章 用兵出奇第566章 君臣商議第744章 僞裝之計第72章 並稱二劉第712章 太史慈請戰
第338章 漠南大戰(1)第1015章 都亭會面第422章 丹陽精兵第1013章 還定江東第740章 曹軍來了!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58章 一戰定青州(中)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383章 大戰前夕第315章 大會諸侯第439章 長驅直入第16章 爭權奪利第1006章 互相攻伐第10章 夜戰八方第794章 斷頭將軍第901章 夜話定策第352章 合力北伐第478章 迫降上蔡第51章 遠道而來的幽州軍第467章 誓師出征第370章 無可奈何第11章 一箭立威第286章 聲東擊西第1章 黃巾來襲第909章 進逼壽春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438章 河東徐公明第962章 遼東奇兵第844章 求救於曹第859章 問罪荊州第430章 曹操定徐州第559章 鄴城攻防戰第896章 陷入苦戰第455章 天下大勢第232章 懸羊擊鼓第51章 遠道而來的幽州軍第96章 百步送人頭第285章 飛將之威第879章 及時來援第356章 鮑信請戰第281章 帝往長安第544章 以騎對騎第962章 遼東奇兵第15章 輕重緩急第318章 引狼入室第155章 送馬童子第458章 勸降賊軍第835章 十萬大軍第150章 將信將疑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625章 立下賭約第414章 平定中原第733章 張魯投降第558章 收縮兵力第80章 路遇褚飛燕第8章 縣令召見第6章 拳術立威第338章 漠南大戰(1)第685章 技高一籌第102章 一鼓作氣第844章 求救於曹第993章 斬將奪旗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919章 張飛斷後第404章 互相攻訐第721章 兩路出兵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519章 官拜都督第467章 誓師出征第1009章 雙管齊下第912章 大路相逢第885章 日夜攻打第751章 連環火攻第448章 樂就來援第496章 袁術竄逃第845章 走馬上任第622章 鹿門書院第32章 五子良將第590章 生擒張允第22章 慕名而來第747章 棄金逃跑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843章 顏良之死第15章 輕重緩急第26章 以逸待勞第1009章 雙管齊下第100章 定策破賊第925章 減竈記第828章 驕傲的孟獲第645章 決一死戰第600章 棋高一着第319章 北伐動員第380章 天下動盪第432章 劉備速攻第745章 堅守不出第798章 用兵出奇第566章 君臣商議第744章 僞裝之計第72章 並稱二劉第712章 太史慈請戰